長者家除了為長者配對合適安老院,亦會為其經濟狀況作出評估,協助有需要的長者申請資助,令有經濟困難的長者都可入住院舍,得到合適照顧。 綜援資助及老人院綜援金額每月由 $4,060 至 $11,070 不等,另外根據綜援長者的需要設有額外特別津貼。 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申請人必須香港居民;取得香港居民身分不少於一年;及在取得香港居民身分後,在香港總共居住滿一年(即由取得香港居民身分至申請日前)。
這種即使有需要亦不領取綜援的情況,在長者中亦相當普遍。 根據樂施會委托政策二十一於2010年進行的調查[6],估算全港約有33萬長者符合領取綜援的資格,當中只有57%有領取綜援,即有超過四成(14萬)長者合資格領取綜援而沒有領取。 根據樂施會2009年進行的調查[5],有近三成(27.5 %)受訪者表示即使自己或家人有經濟需要亦不會申領綜援,而當中最主要理由包括「不想依賴政府」(68.2%),和「不想自己或家人被看低」(27.2%)。
綜援入息審查: 津貼2023|綜緩計劃申請資格 – 1. 居港規定
計劃包括「就業支援服務」及「豁免計算入息」的安排。 根據目標補助的原則,經濟審查的準則是以病人家庭每年可動用的財務資源作為決定其經濟負擔能力的指標,並按既定的累進計算表來決定病人需要分擔的費用。 所有申請均須接受以家庭為單位的資格評估,包括審查病人及所有同住而被納入經濟評估的家庭成員之收入、支出及資產。 綜援入息審查2025 在計算綜援受助人可領取的綜援金額時,社署會先評估他們的認可需要,若申請人有可評估收入(包括贍養費),便會作適當扣減。 如受助人已提供的資料(例如有否收到贍養費或所收到的贍養費款項)有任何改變,便須向社署申報。
綜援計劃之所謂「綜合援助」,是將1993年前的多項「公共援助」計劃(公援)整合,為不同情況下(退休、失業、殘疾等)收入未足以在香港過一個基本生活水平的人士及其家庭,提供現金的援助。 這是給予香港居民的一個安全網,亦是香港作為一個相對富裕社會的應有之義。 當然,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自力更生,更要為不可預期的逆境未雨綢繆。 不過,在現時的經濟大環境,並不是憑個人力量就可扭轉逆境。
綜援入息審查: – 經濟狀況調查
新移民申領綜援門坎的降低,以及其它福利的增加,不是體現了社會公平,只是體現了社會平等。 成本包括了職員的薪水,職員要納薪俸稅,這薪俸稅就是來自消費者付的款項。 由2012/13學年起發放的貸款將被計算於該合併終身貸款限額,該限額不屬循環性質,亦不會因任何已償還的貸款獲重新計算。
- 為鼓勵受助人就業和繼續工作,社會福利署(社署)設有「豁免計算入息」的安排,即在評估受助人應得的綜援金額時,無須在援助金額中扣減的工作入息。
- 有部份子女即使無能力或不願意供養父母,然而基於面子或道德壓力卻不願意填寫有關文件。
- 護養院:為一些健康欠佳、身體殘疾、認知能力欠佳,被評估為嚴重缺損而失去自己能力的長者,提供住宿照顧、膳食、起居照顧、定時的基本醫療和護理及社會支援服務。
- 年齡介乎60至64歲而身體健全的成人受助人,每月可獲發就業支援補助金,
- 2004年1月1日起,申請人必須在香港居住滿7年,並在申請前一年內離港不多於56日。
任何申請人在短期內將其銀行存款取出,均會作為其資產計算。 如申請人向本署提供合理解釋及証明,本署須獨立審核每宗個案的實際情況而作出考慮能否酌情處理。 為了讓更多失業人士可以獲得支援,政府由今年6月開始透過綜援系統提供具時限(為期6個月)的「失業支援計劃」。 在這個「失業支援計劃」下,健全人士的資產上限加倍,以一個4人的健全人士住戶的限額為例,便由88,000元增加一倍至176,000元。 一個綜援4人家庭平均可獲得每月約16,000元的援助金。 雖然不是一個很高的金額,但亦不是一般評論的那麼低。
綜援入息審查: 家庭成員中有健全成人的個案
如綜援受助人找到工作,可享有豁免計算入息的安排,即部份入息可獲豁免在綜援金額中扣減。 最高全數豁免計算新工作的首兩個月入息 15歲或以上的受助人從新工作賺取的最高首兩個月入息,可獲全數豁免計算,但受助人必須在過去兩年內未獲此項豁免。
- 合資格的遺產承辦人必須向辦事處提交有效的遺產承辦書及相關單據正本,本署在確認其資格及合格領取的款項後,才可申請補發有關款項。
- 在受助人未能成功追討贍養費之前,社署不會因應有關贍養費而扣減其可獲的綜援金額或停止發放綜援。
- 申請人可親自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出申請,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 惟當局於2008年檢討政策,建議18歲以下者不可獨自申請,必須由父母或照顧者代為申請。
- 你可利用以下的試算程式,粗略估計你可獲得的資助額。
香港政府在2010/11年度的綜援總開支為184.8億港元。 為協助受到失業影響,而令家庭收入下降至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人士,不論是從公援至綜援,都是這個制度的功能。 綜援入息審查 在早期,這更是主要功能之一;只因人口高齡化,今天過半數領取綜援的都是年長人士。
綜援入息審查: 申請資助
在接到申請後,本署職員會安排約見申請人和進行家訪,以查核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及所提供的資料。 申請人可親自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出申請,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如果這一資格放寬到只需在港住滿一年就能領取綜援,不僅香港政府每年要為此多開支七億元左右,而且對香港的納稅人和永久居民造成不公平。
綜援入息審查: 經濟狀況調查
合資格申請「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的申請人可同時申請「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 「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是以收回全部成本的基礎運作。 貸款人須為所借取的貸款繳付利息;利率以無所損益為原則,再加一個風險調整系數,以抵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學生提供無抵押貸款的風險。 社署又指,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的申請人可透過郵遞方式提交申請,毋須回港辦理有關的申請手續,市民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向各區社會保障辦事處查詢。 2004年1月1日起,申請人必須在香港居住滿7年,並在申請前一年內離港不多於56日。
綜援入息審查: 津貼2023|綜援計劃標準金額詳情 – 殘疾兒童
因此,維護目前申領綜援的機制和門坎,堅持新移民只有在港住滿七年才能申領,同時讓社署署長行使酌情權批准特殊困難者領取,達到以效率為主,兼顧公平。 新加坡最近發生44年罕見的大暴動,起因與開放移民和輸入外勞造成本地居民的福利減少有關,雙方發生激烈的衝突。 在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後,在香港總共居住滿一年(即由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至申請日前)。 申請日前多達56天的離港日數(不論連續或間斷),亦視為在港居住。
綜援入息審查: 申請人須要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嗎?
如親友的家庭有經濟困難而需要申請綜援,親友可以家庭為單位(包括該兒童)提出申請,社署會以家庭為單位審核計算及發放綜援金。 在香港修讀指定的兼讀制及全日制專上和持續進修及專業教育課程的學生,可申請「擴展的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以應付學費支出。 「擴展的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是以收回全部成本的基礎運作。 申請人須為借取的貸款繳付利息,利率定於政府的無所損益利率,再加一個風險調整系數,以抵銷特區政府為學生提供無抵押貸款的風險。
綜援入息審查: 津貼2023|綜緩計劃申請資格 – 2. 經濟狀況調查
在這個「失業支援計劃」下,健全人士的資產上限增加一倍。 傷殘津貼/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申請人可親自或由親友代其前往其住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亦可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年滿17歲或以上的學生修讀指定的夜間成人教育課程,可申請此計劃。 申請人若符合資格,可獲發還三成、五成或全部已繳付學費。
綜援入息審查: 長者綜援(綜合援助):
這裏的「香港居民」,不僅僅是在香港居住連續七年以上的「永久性居民」。 由於香港長者入息保障制度的不足,綜援成為保障長者入息的重要機制。 2012年,香港領取綜援的長者佔長者人口約13%,而領取長者綜援的人數則由2001年的逾15萬人上升至2012年的逾18萬人。 住宅物業包括在香港的任何住宅樓宇、未落成的私人住宅樓宇、經建築事務監督認可的天台構築物、用作居住用途的屋地及由地政總署批出的小型屋宇批地(包括丁屋批地)。 未住滿十年的住戶無須申報,但房屋署若接獲舉報並證實他們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則不論其居住年期,仍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面對持續上升的公共租住房屋(下稱「公屋」)需求,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下稱「小組委員會」)認為在努力增加公屋供應的同時,有必要同步檢視如何更好地運用公屋資源,確保公屋資源更聚焦地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
綜援入息審查: 長者社會福利
由於上述三個制度都有透過公共財政進行再分配的效果,因此是解決長者貧窮問題的重要制度。 然而有不少意見認為,在現行社會保障制度下,不少長者仍然得不到基本收入保障,而隨著人口老化及長者貧窮化,此三項制度將更難達至確保長者脫貧的目標。 綜援計劃為受助人提供安全網,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包括食物等開支,一般市民不能同時領取綜援及食物援助。
綜援入息審查: 個案類別
在2003年9月,失業綜援個案為51 372宗,是歷史的高峰,隨後逐步減少,到2008年10月降至31 000宗。 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失業增加,失業綜援個案數字回升,到2009年8月升至34 266宗,之後便逐步回落。 約10年後,到2019年3月下降至11 綜援入息審查2025 696宗,亦是1996年7月以來最低的數字。
碧桂園服務宣布,決定將派發末期股息及特別股息的日期,由原定本月30日或前後,提前至下周五或前後發送予合資格股東。 綜援入息審查2025 至於末期股息及特別股息金額、享有末期股息及特別股息的記錄日期,以及股息公告所載末期股息及特別股息的港幣派付金額均保持不變。 碧桂園服務3月時公布去年度業績時宣布,建議派發末期息每股14.4分人民幣,以及特別股息每股22.81分人民幣。
自住物業(5)、將來自用的骨灰龕及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則不包括在內。 每年可動用的財務資源的計算模式為家庭每年的可動用收入,再加以家庭的可動用資產淨值(即可動用資產扣除可扣減豁免額)的百分之五十。 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的經濟審查機制優化措施已於2019年實施。
綜援入息審查: 香港各項老人院資助、養老計劃總結:
福建計劃 綜援入息審查2025 。 年齡介乎15歲至59歲、身體健康健全的申請人必須同時接受社會福利署的自力更生支援計劃,積極尋找全職工作。 如受助人從其他途徑獲得任何資助,應立即向辦事處申報,以免影響其應得的援助金額。 個別特別津貼金額只發放予合資格的綜援受助人,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辦事處職員查詢。 綜援入息審查2025 為讓更多失業人士可獲得支援,政府由2020年6月開始透過綜援系統提供為期6個月的「失業支援計劃」,額外開支料涉及32億港元。
自2012/13學年開始,合資格學生於「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及「專上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下會設有一個合併計算的個人終身貸款限額,該限額每年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作出調整。 此外,公共福利金計劃包括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入息限額也作相應調整,單身人士每月入息限額由 8,160 元增至8,690元,夫婦則由 13,410元增至13,860元,同於7月1日生效。 《財政預算案2023》宣佈,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 年齡介乎12至64歲並經醫生證明殘疾程度達100%或需要經常護理的嚴重殘疾人士,每月可獲發交通補助金,以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有關個別個案所獲發的援助金額,請向 社會保障辦事處的職員查詢。 為鼓勵受助人就業和繼續工作,社會福利署(社署)設有「豁免計算入息」的安排,即在評估受助人應得的綜援金額時,無須在援助金額中扣減的工作入息。
有關廣東計劃/福建計劃的申請辦法,請參閱廣東計劃/福建計劃網頁。 此計劃為修讀指定教育及訓練課程的成年人提供資助。 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於成功修畢持續進修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後,可不限次數申領合共不超過25,000港元的資助。 綜援入息審查 首10,000港元資助的學員共付比率(即學員本身需負擔的費用的百分比)為課程費用的20%,而餘下的15,000港元資助的學員共付比率則為課程費用的40%。 持續進修基金的網頁載有申請資格、申請辦法及可獲發還學費的課程名單。
綜援入息審查: 申請綜援需要收費嗎?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3)。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以及在安老按揭計劃(只適用於以自住物業作抵押的安老按揭計劃)及保單逆按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則不包括在內,但款項中未動用而累積為儲蓄/現金的部分,會被視作「資產」計算。 租金津貼是按合資格的家庭成員人數計算,受助人可獲發的租金津貼金額為實際繳付的租金或按合資格的家庭成員人數可得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兩者以金額較少者為準。 綜援入息審查2025 然而,所有受助人均須提供住屋開支證明(如租單、租約、收據、轉帳證明等)以申領租金津貼。 如兒童的父母為非香港居民,而又未能親自照顧在港出生和居住的子女,父母應該作出妥善的安排,包括委任合適的照顧者,以照顧兒童在生理、心理和情緒上的發展需要。 倘若父母把子女交託予在港的親友照顧,他們必須確保親友能肩負起全面照顧和經濟上支援兒童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