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良性骨腫瘤生長緩慢,疼痛輕微或不痛,除位置表淺者外,早期不易察覺,當腫瘤長大或壓迫周圍組織時,疼痛加重或發生病理性骨折時始被發現。 惡性腫瘤呈浸潤性生長,發展迅速,骨皮質破壞後,可蔓延至周圍軟組織。 患部常呈梭形腫脹,腫塊邊界不清,質地較硬,局部血管擴張,皮膚溫度升高,早期出現疼痛並呈進行性加重。
- 股骨下端或脛骨上端的內側骨疣可有肌腱滑動感腫物遭到直接衝擊或蒂部發生骨折以後才會有疼痛感覺。
- 骨軟骨瘤好發於長骨骨骺附近;其好發部位順次為股骨上下端、脛骨上端、肱骨上端、脛骨下端。
- 關節滑膜軟骨瘤如果切除的徹底,則關節活動不受影響。
- 約有1%的單發性骨軟骨瘤可惡變,但多發性骨軟骨瘤發生惡變為軟骨肉瘤者為10~20%。
骨軟骨瘤如有惡變,醫生會按惡變程度及惡變性質方向,及時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求治癒。 骨軟骨肉瘤惡變一般病變為惡性程度較高的骨肉瘤,一般採取放療、化療及手術治療。 惡性腫瘤的早期症状是局部疼痛,初起時疼痛可能很輕微,時痛時停,經過一段時間後轉為持續性,而且逐漸加重,尤以夜間為甚。
骨軟骨瘤復發: 軟骨瘤需要放化療嗎?
長骨部位的初期表現為病變局部的膨脹,可觸及腫塊和骨骼的畸形,很少伴有疼痛。 比如說你手指的指骨生了軟骨瘤,可能會產生手指腫大畸形。 骨軟骨瘤復發2025 僅依靠臨床和影像學依據即可診斷,唯一的問題是鑒別良性骨軟骨瘤和發生肉瘤變的骨軟骨瘤。 需要全面分析所有的臨床、放射影像、骨掃描、大體病理及組織學特點。 近年有人認為,本癥與酸性粘多糖的代謝紊亂有關。
本病分原發和繼發兩種,後者可由軟骨瘤、骨軟骨瘤惡變而來,這也是發病年齡較晚的原因之一。 本病多見於成人,30歲以下少見,35歲以後發病率逐漸增高。 手術切除首選,軟骨瘤如能手術全切除,則短期和長期預後良好,不易復發。 在顱骨內的腫瘤有一個特殊性,它多位於顱底,與重要神經相鄰,徹底切除難度較大,因此預後較差;如病理顯示腫瘤生長活躍,則提示腫瘤預後差,易復發。 MRI:可用於顯示病灶範圍及有無軟組織的侵犯,這個檢查主要適用於關節滑膜軟骨瘤和顱內軟骨瘤,可以查看關節組織有無受累和腦組織受壓迫的情況。
骨軟骨瘤復發: 發病機制
上述特點一般是用來區別良性內生軟骨瘤及軟骨肉瘤的組織學特點,然而不能用這些特點診斷手、足部位的軟骨腫瘤。 單發內生軟骨瘤如發生骨皮質侵蝕破壞及腫瘤膨脹到軟組織中,則是惡性變的指征。 下圖四為利用生長導引矯正X型腿的例子。 主要以關節鏡下手術為主,創傷較小,而且現在技術也比較成熟,可以完全清理滑膜軟骨瘤的游離體,還可以對滑膜徹底切除。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者關節功能的影響,明顯降低了術後關節不穩的發生率。
一般軟骨類的惡性腫瘤,通常對化療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均不明顯,因此在治療軟骨肉瘤上,最重要的便是『手術』,一般不需化學治療。 但若是在高度惡性的軟骨肉瘤,若病患年輕,雖然化療的效果不能如同骨肉瘤般的這麼顯著,我們還是會建議進行化療,以期提升整體病患之癒後。 軟骨母細胞瘤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良性骨腫瘤。 大約佔良性骨腫瘤中的百分之九,骨腫瘤的百分之一。 在台北榮總骨骼治療研究中心而言,大約三個月的門診,可以新診斷出ㄧ位病患。
骨軟骨瘤復發: 軟骨肉瘤,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原發惡性骨腫瘤
位於扁平骨或不規則骨中的單發內生軟骨瘤,常無典型表現,單憑X線有時診斷困難。 單發內生軟骨瘤有時合並病理骨折,也為X線特點之一。 如內生軟骨瘤診斷成立,則應行病灶刮除術及自體骨植骨術。
骨軟骨瘤復發: 病灶內切除
圖五左為生長快速位於左肩胛骨之骨軟骨瘤,已經導致小朋友之左肩無法內收,並須考慮惡性腫瘤之可能,所以於兒童時期就施以手術切除,如圖五右圖。 骨軟骨瘤復發2025 軟骨肉瘤是常見的惡性骨腫瘤之一,發生於髓腔者為中心型,發生於骨膜者為骨膜型,另有少數可發生於軟組織。 腫瘤好發於四肢長骨與骨盆,也可見於椎骨、骶骨、鎖骨、肩胛骨和足骨。
骨軟骨瘤復發: 診斷
主要是將手術取下的組織做成切片,顯微鏡下觀察軟骨瘤細胞,從而得出判斷。 約有1%的單發性骨軟骨瘤可惡變,但多發性骨軟骨瘤發生惡變為軟骨肉瘤者為10~20%。 多發性骨軟骨瘤可妨礙正常長骨生長發育,以致患肢有短縮彎曲畸形。 維生素C、E是另外一種抗腫瘤物質,它們能夠預防食物中致癌物質如亞硝胺的危害維生素C能保護精子不受基因學破壞而降低其後代患白血病、腎癌和腦瘤的危險。
骨軟骨瘤復發: 治療
有些是在體檢時發現,有些是它引起了病理性骨折才被發現。 根據病變的部位、數目以及波及範圍不同而異。 另外有一些研究建議單純補充β-胡蘿卜素藥物並不能降低患癌癥的風險,相反使肺癌的發病略有增加,然而,當β-胡蘿卜素結合維生素C、E和其他抗毒素物質,它的保護作用就顯示出來瞭。
骨軟骨瘤復發: 軟骨瘤能手術切除嗎?
髂骨是軟骨肉瘤好發部位,而內生軟骨瘤發病在髂骨者隻有3%。 骨軟骨瘤復發2025 顱骨、面骨、髕骨、跟骨、胸骨、肩胛骨、尺骨及脊柱為罕見的發病部位。 骨軟骨瘤好發於靠近生長板的幹骺端(metaphysis),突出骨頭生長。
骨軟骨瘤復發: 軟骨母細胞瘤
部分患者的腫瘤會壓迫周圍組織,或腫塊表面的滑囊發生炎症,進而產生疼痛。 例如,腫塊發生在脊柱時會壓迫神經,導致酸、麻、脹等感覺。 骨軟骨瘤復發 骨軟骨瘤可長期無症狀,往往因為偶然發現骨性的腫塊,才到醫院就診;有時也可出現疼痛、腫脹、軟組織包塊等症狀,具體表現因部位而異。 至於腫瘤的類型和血管豐富的程度與預後的關係很難判斷。
骨軟骨瘤復發: 良性的軟組織腫瘤
因此整體軟骨母細胞的手術步驟有三,包括病灶內的腫瘤切除,切除後之輔助治療與骨移植三個步驟。 骨軟骨瘤復發2025 這三個步驟,我分別於三篇文章中詳述,大家可以點下方的連結進入。 1.骨囊腫 骨軟骨瘤復發2025 多發生於青少年,以肱骨、股骨最多見,位於幹骺端,與骺板相連或相隔,常發生病理性骨折。 X線片上亦為局限性溶骨性破壞,但較透明。 囊腔為空腔,內含少量液體,囊壁為纖維組織及新生骨組織,鏡下偶見多核巨細胞。
骨軟骨瘤復發: 手術治療
部分生長在長骨的惡性軟骨肉瘤多原發於幹骺端 (metaphysis),但其大多數會往骨幹(diaphysis)延伸。 所以臨床上我們常常會見到沿著骨髓腔一路延伸,範圍相當長的之惡性軟骨肉瘤。 骨軟骨瘤復發2025 骨軟骨瘤復發 另外比較特殊的,臨床上偶而也會見到長在手指或是腳趾的軟骨肉瘤。 骨軟骨瘤多發生於幼年和少年,男多於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