邨內設有一個舊邨保留下來的7人石地足球場、一個標準籃球場(位於碧蔚樓後與7人石地足球場對落的山坡之間)、一個只供小學用的標準籃球場、一個平台、二個羽毛球場及多個遊樂場和兩個露天劇場等。 隨著房委會的「整體重建計劃」,石排灣邨於1999年清拆重建,不少選擇原區安置的受影響居民遷入田灣邨。 另一方面,隨著新石排灣邨落成,黃竹坑邨亦清拆重建,原黃竹坑邨居民於2007年9月29日前全數遷出,不少選擇原區安置的受影響居民均會遷入新石排灣邨。 2012年12月14日,房協主席鄔滿海表示,正計劃重新興建漁光村以增加房屋供應,住戶們對此意見不一。
- 工程造價由澳門幣187,077,074.00至223,000,000.00,工期至2012年12月31日。
-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 2010年4月8日,房屋局局長譚光民表示,石排灣都市化計劃中的公屋項目基建工程預計在該年第三季動工。
- 向獲甄選家團寄出揀樓通知信,並載有參觀示範單位及揀樓時間,獲甄選家團須於指定期間,出示揀樓通知信的正本前往參觀示範單位,並只可參觀揀樓信上列明的單位類型,參觀者需為家團成員。
石排灣公共房屋CN4地段社會設施裝修工程項目所在地為位於路環石排灣公屋群CN4地段,是三個屋邨中最早落成的。 2012年1月,為配合路環石排灣都市化規劃,政府計劃在新建石排灣社區主要道路交滙處興建四組行人天橋,天橋並設有電動手扶梯及升降機等無障礙設施,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行人過路條件。 其中,行人天橋A建造工程昨日在土地工務運輸局會議室公開開標,共十七份標書標書參與競投,工程可望今年上半年展開。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排灣邨 第4座 碧山樓
2011年3月16日至5月5日,石排灣公共房屋CN3第二、第三區建造工程進行公開招標,佔地面積分別約3,470及2,867平方米,兩項目均由2座單棟樓宇組成群樓,分別提供一房一廳、二房一廳及三房一廳各466個。 群樓2至26樓為住宅樓層,地下、1樓為社會設施及平台花園。 2010年3月21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加快落實路環石排灣都市化計劃中的公屋項目,工務部門由2009年12月對有關公屋地段進行了土地平整前的圍網工作。
2011年4月21日,「路環石排灣都市化第一期─西區基建工程」進行公開開標,一共收到11份標書參與投標,所提出的造價介乎2千8百多萬至4千6百多萬澳門元不等。 預計爭取最快於2011年6月動工,最長施工期約為480天。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2025 在11份標書中,有10份標書被接納;有1份標書被有條件接納,需補交由兩間公司負責人簽名的工地安全負責人履歷表。 總施工面積涉及約3萬平方米,當中包括綠化面積、行人道面積和行車道面積,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基地平整、鋪設下水道管道、鋪設路面、設置交通標誌、建造街道景觀及綠化社區等設施。 2010年6月13日,兩位土地佔地人配合自行搬離,政府先於同年5月分別將石排灣公屋編製施工計劃,以及石排灣公屋地段內的石礦場之平整工程落實判給,當中的平整工程可望7月動工。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排灣邨 第6座 碧蔚樓
2013年8月3日,首階段配套設施正在陸續投入服務,包括社會設施及商舖,部份已判給的商舖已投入服務,另有2間食肆已進入最後驗收階段,其他亦在加快進行裝修。 投入服務設施包括石排灣臨時衛生站,及位於業興大廈之長者日間中心、職業訓練中心、家庭服務站。 2012年6月中下旬,位於石排灣CN7地段經濟房屋項目封頂,並命名為“安順大廈”,合共提供366個單位,並有序開展裝修及機電等設施之安裝,工程進度順利,預計該年第四季完工。 2014年5月下旬,自石排灣公屋群陸續有居民入伙,惟區內交通、醫療等生活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不足一直被受居民詬病,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促請政府重視情況,盡快讓區內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和到位。 當中建議增添氹仔往來路環的線路、石排灣至媽閣和各口岸快線,將25F路線改為全日通,並與22F路線加密班次和延長服務時間等。
- 而市政署已將該購物中心判予「來來超級市場」,場所約於同年3月進行交收。
- 2013年4月15日,首批居民入伙,房屋局按序安排石排灣社屋-樂群樓之租戶辦理入住社屋之相關手續,並特別安排首批租戶在房屋局領取鎖匙後,往石排灣公屋項目及樂群樓現場進行參觀,當中位於該項目地面層的石排灣臨時衛生站早在同年4月初投入服務。
- 2014年6月14日,公屋群住戶陸續遷入,首階段已投入服務之社會設施包括路環石排灣臨時衛生站,長者日間中心、職業訓練中心、社區服務站,及職工服務站等;商業配套方面,銀行、購物中心、西醫診所、五金店、麵包店、兩間便利店以及多間食肆已開業營運。
- 2011年2月12日,石排灣公共房屋CN3地段第一區建造項目進行公開開標。
- 而社區及青少年服務隊則主要為綜合活動室、面談室、多媒體室及辦公室等。
工程造價由澳門幣73,494,250.00至116,429,013.00,工期由300天至360天。 2011年5月20日,石排灣公共房屋CN4地段建造工程進行公開開標。 工程造價由澳門幣1,438,000,000.00至1,718,581,519.00,工期至2012年12月31日。 該地段為公屋群內最大的地段,佔地面積約22000平方米,分別提供一房一廳、二房一廳及三房一廳共4672個。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第一代
2018年,房協花費2,000萬翻新漁光村而成的「暫住租屋」過渡性房屋出租計劃提供1至3人單位3個類別,面積從1人單位的14平方米至最大3人單位的28平方米,暫租費用介乎560至1400元。 漁光村設有5座住宅,分兩期落成,第一期為白沙樓、順風樓及海港樓;第二期為靜海樓及海鷗樓,房協只在第二期加設了電梯及保安大閘,而第一期樓宇則兩者皆沒有。 邨內設施貧乏,只有一個小型露天公眾停車場(54個車位),8個電單車位,一個迷你兒童遊樂場和一個小型休憩公園。 石排灣商場商舖設於地庫一層,可供出租總面積約1,300平方米;內設有一間超級市場、一間快餐店、一間補習中心、一組包裹儲物櫃、兩部自動櫃員機、一間便利店及一間牙醫診所。 首批業興大廈1房1廳獲甄選家團往房屋局揀選經屋單位.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經濟房屋
是本社區內大型綜合市政設施,內設休憩區、圖書館、熟食中心、大型超級市場、公共停車場和大型公共巴士總站。 2017年12月18日,位於石排灣綜合社區大樓3樓至5樓的蝴蝶谷停車場正式對外開放,分別提供369個輕型汽車車位及165個重型和輕型電單車車位,採用日、夜間兩個不同時段收費模式運作。 2014年6月24日,位於石排灣的四組行人天橋正式啟用,主要通達石排灣公屋群安順大廈、居雅大廈、樂群樓和業興大廈,為了方便居民出行,天橋設有多個落腳點。 四組天橋的設計大致相若,以鋼結構為主體結構,設計風格滲入該區昔日為採礦場特色,飾面以花崗石紋玻璃為主。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將建成10棟樓高26至27層之住宅樓及社會設施,樓宇之間將開闢為綠化區。 )是澳門房屋局轄下的一個經濟房屋項目,位於澳門路環石排灣CN7地段,是以房屋發展合同形式興建,佔地面積2689平方米,建築面積26173平方米。 據2010年的規劃,由1層地庫、4層裙樓及兩座分別為23層高及15層高的塔樓組成,合共提供366個住宅單位,包括T1一房單位18個、T2二房單位300個以及T3三房單位48個。 地庫一層全層、地面層局部及1樓局部為停車場,可提供輕型汽車位約75個,電單車位約98個。 安順大廈地面層設有商舖,住宅和寫字樓之出入口以及各種設備用房,1樓局部及2樓為寫字樓,3樓為花園平台。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社會服務設施
邨內設有1個舊邨保留下來的7人石地足球場、一個標準籃球場(位於碧蔚樓後與7人石地足球場對落的山坡之間)、兩個只供小學用的標準籃球場、一個平台、2個羽毛球場及多個遊樂場和兩個露天劇場等。 石排灣邨為本港唯一設有靈活性大廈(原先作居屋用途,因「孫九招」改作公屋)及港島區唯一設有新和諧一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2012年3月7日,時任時任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賈利安對排灣石礦場兩幅土地更改用途個案解畫,他表示,首幅土地是1972年首次批出,1984年曾作出修改。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2025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其中一幅十萬平方米的土地在土地使用期完結後已交還給政府用作興建公屋項目,另一幅三萬三千平方米土地亦用作公屋用途。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競投“路環石排灣都市化第一期──行人天橋A建造工程”的十七份標書全獲局方接納,標書建議工程造價介乎三千八百多萬澳門元至六千萬澳門元不等,最長施工期四百八十天,四個落腳點分別毗鄰CN2A、CN2B、CN4、CN5地段項目。 天橋最大跨度約為三十米、淨寬二點五米,橋底與馬路面淨空最少為五點六米。 天橋主體結構為鋼結構,整體設計滲入該區昔日為採礦場的特色,飾面以花崗石紋的玻璃為主。 2011年5月27日,位於CN3地段第一區的公共房屋工程舉行動工儀式。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此項目將建成6棟26層高之住宅樓及社會設施,樓宇之間將開闢為綠化區。 公眾停車場提供約900多個輕型汽車及電單車泊車位;社會設施有社區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社區青少年工作隊。 項目於2011年中旬動工,2012底至2013年初建成,2013年5月8日陸續入伙。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公共停車場
2012年12月14日,石排灣公共房屋CN5a地段社會設施裝修工程進行公開開標,工程不設底價,共有9間公司遞交標書文件。 工程造價由澳門幣18,990,000.00至26,242,493.00,工期由235天至240天。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2025 該項工程是按照原有石排灣公共房屋CN5a地面層建築設計的佈局,把面積約3,157平方米的社會設施空間將根據各相關部門的要求,分為社區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社區及青少年服務隊合共兩個單位的社會設施。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社區及家庭綜會服務中心主要建成為後勤用房、綜合活動室、教育學習室及辦公室等等。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公共巴士
位於石排灣公共房屋CN6a地段,原定於2016年竣工,後延至2020年竣工,石排灣公立學校為幼兒至中學畢業的一條龍學校,最多可設39個教學班,提供1,365個學額。 社會設施地段由三幅獨立地段組成,分別為CN6a、CN6b及CN6d地段,包括交通、衛生、教育、康體及社會服務等配套。 衛生局石排灣臨時衛生站:位於樂群樓第5座1樓B及C,已於2022年6月1日遷往石排灣社會及衛生服務大樓地面層至二樓,並更名為石排灣衛生中心。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排灣邨 第1座 碧朗樓
2013年2月8日,房屋局跟進石排灣社屋-樂群樓之社屋上樓工作,在現有社屋輪候隊伍中,房屋局根據社屋家團之輪候順序發出遞交文件通知,並將按序進行資料審核工作,為上樓作準備。 隨著房委會的「整體重建計劃」,石排灣邨於1998年6月30日永久封閉,翌年正式清拆重建,不少選擇原區安置的受影響居民遷入田灣邨。 基座設有停車場及商舖,開設銀行、食肆及超級市場,亦設有臨時衛生站、兒童及青少年家舍、長者日間中心、殘疾人士展能及綜合職業康復訓練中心。 2016年8月20日,位於石排灣社區綜合大樓地面層內的蝴蝶谷大馬路總站啟用,所有以原“石排灣總站”為總站的路線遷往該站開出。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重建
由於現場缺乏道路及各種基建,且部份地形環境仍高於規劃的路面水平,在展開基礎建設的工程前,必須先開挖約二十多萬立方米的岩石。 現時前期籌備工作已接近完成,爭取於同年第一季度內開始及於第三季完成岩石平整的工作,盡快展開基礎建設工程。 新邨內又加設一個小型商場、一個停車場及多個社區中心。 2018年中,為善用現有出租房屋資源,房協把漁光村因應重建計劃而騰空的約200個單位翻新,這批單位全屬小型單位,並推出首個「暫租住屋」過渡性房屋計劃,在8月3日截止申請,在同年底至2019年5月陸續入伙。 2012年3月23日,議員區錦新就石排灣石礦場換地事件向政府提出口頭質詢,有議員批評,換地事件雖合法,但不合理,社會不能接受,希望未來能透過修改《土地法》,堵塞有關情況。
2012年1月4日,政府宣佈原經營者獲准將石礦場其餘土地興建12幢私人商住樓宇。 路環石礦場總面積3.38萬平方米,根據合約規定,石礦場經營者放棄合共1.7萬多平方米的土地利用權,讓政府興建公屋。 其餘土地加上政府額外批出的土地,合共近2萬平方米,可以興建2幢24層及10幢26層的商住樓宇,合同溢價金2.43億元。 合約還訂明,特區政府在具備條件時,會批出另一幅商住用地於原石礦場經營者,這幅土地鄰近九澳高頂馬路,面積3800多平方米,可建容積率12.4倍。
為配合該站啟用,四個位於公屋群內的巴士站重新命名。 2013年3月26日,公屋群首個公共停車場-“居雅大廈停車場”開放使用,初期以試驗形式豁免首12小時收費。 當鄰居聽到呼救聲破門施救時,兇手將其母頭顱扔下樓,被發現時雙目瞪大,而單位內亦發現沒有頭顱的遺體。 兇手在翌年2月被判無限期醫院令,但於入獄七個月後暴斃。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石排灣公屋群、石排灣社屋、石排灣 (香港仔)、石排灣 (澳門)或石排灣 (南丫島)。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路環石礦場換地事件
當中第2座於1985年被列入「26座問題公屋」名單當中,於1988年率先清拆並改建為臨時公園,其餘6座的樓宇就根據整體重建計劃於1999年清拆,進行一次過的整體重建。 2012年7月12日,「路環石排灣都市化第一期──行人天橋B建造工程」公開開標,共有十四份標書參與競投,預計行人天橋B工程亦將於下半年動工。 行人天橋B最大跨度約為三十米、淨寬三‧O五米,橋底與馬路面淨空最少為五‧六米。
石排灣邨碧山樓平面圖: 社會房屋
租戶包括新生糕美和新生精神康復會石排灣綜合培訓中心。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重建項目編號為HK25RR,位於香港南區香港仔石排灣,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重建前的石排灣邨為一徙置屋邨,位於香港仔石排灣漁光道,於1966年至1968年建成,擁有7幢第四型徙廈,第1-5座樓高16層,設有升降機;第6及第7座樓高7層,不設升降機。 當中第2座於1985年被列入「26座問題公屋」名單當中,根據「擴展重建計劃」,第2座於1988年率先清拆並改建為臨時公園。 其餘6座於大約1998年至2001年左右陸續清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