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恩認為,有關做法值得支持︰「現時的門戶廣場設計透過『轉移地積比』,變得更空曠,更有利疏導人流和提供居民舒適的休憩空間,是一個優化的設計」。 黃澤恩翻看DURF報告,認為市建局於九龍城區的規劃,能夠回應地區人士對當區的更新願景,部分執行規劃建議甚至比當日的報告更佳。 九龍城區的九龍城@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395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7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230,年齡中位數為 39.9歲。 兩年過去,我樂見沙浦道項目得到地區的認受,市建局自去年10月向項目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約有9成的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嘉林邊道一個樓齡約72年的舊樓物業,今日(23日)進行強拍程序,獲財團在無競爭對手下,以底價4.0425億元投得,統一業權。
九龍城佔據九龍半島的東半邊,既具舊城面貌,綠樹繁茂,亦毗鄰全新規劃的啟德新區,新舊交融,是繁華與人情味的融匯。 灣仔秀華坊18號舊樓全幢今日(21日)進行強制強拍,手持1號牌的合和實業代表,在無對手的情況下以底價約1.36億元投得,統一物業業權。 九龍城舊樓 是次精選星鑽璽高層C室,實用面積546方呎,2房間隔,內有企理裝潢,望內園平台,遠眺維港煙花景,現時連租約放盤,叫價1,888萬元。 另一成交為2B座5樓C單位,實用面積459平方呎,屬兩房連開放式廚房間隔,成交價為924.1萬元,呎價20,133元。 據知,新買家為內地專才,成交單位為單位為第1座30樓C室,屬三房套連平台及天台戶型,實用面積731平方呎。 至於新地(0016)屯門御海灣II今日亦招標沽一伙分層特色戶,成交價為2,100萬元,呎價逼近2.9萬元,創全盤及今年至區內一手分層單位新高。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舊樓收購: 發展商舊樓收購價
該集團預期,收購賈炳達道項目(不包括自置物業)涉資三億一千二百萬元,將以現金支付,料一五四號物業及大部分物業(自置物業除外)擬於十月二十二日或之前完成。 如地產商和落釘炒家談判久持不下,互相角力,一眾小業主基本上是「肉隨砧板上」,難以憑一人之力,開出其心目中所想的收購價,最終還是要視乎兩邊財團最終的洽商結果,單位的價值才得以定奪,可謂是任人魚肉。 九龍城舊樓 該批未獲評級的「滄海遺珠」當中,包括位於九龍城的多幢戰前唐樓,如南角道3號、城南道57至59號、衙前圍道68號、衙前塱道24號及太子道西412至414號等。 翻查資料,發展局於2010年進行的《市區重建策略》,就九龍城區發表的《市區更新地區願景研究》,亦有將上述唐樓群納入為「區內具特色的唐樓之一」。 九龍城「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在今年10月中正式推出,透過街站、入屋宣傳單張、簡介短片等一系列途徑,向區內業主和居民介紹此計劃,反應理想,有業主更主動到訪街站查詢計劃詳情,部分指管理公司最近有意組織維修工程,希望了解更多關於不同的資助計劃。
另外,鴨脷洲大街舊樓項目,繼早前有財團因疫情放棄收購,近期突重啟收購,買入13個住宅以及2個地鋪,涉資合共逾1.81億。 不過,區坦言該區重建有困難,因現時區內仍有約30幢零碎單幢式重建發展樓宇,以及區內停車場不足、違泊問題嚴重。 聯合道2至16號整個項目共涉及73個業權,分布在3幢唐樓,地下為商舖用途,樓上則為住宅單位。 以現有樓面實用面積計,住宅平均收購呎價約17,000元;每個面積介乎800至1,000平方呎的商舖,成交價則介乎約3,500萬至4,200萬元不等。 巿建局近年頻頻在九龍城區宣佈多項舊樓重建項目,然而被收購業主同時面對買貴樓及交貴租的雙重窘局。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重建│拆卸九龍城廣場建商住大樓 區議員憂違泊問題加劇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及後發表網誌補充,透露已預留逾150億元,在未來十年推行九龍城重建項目;推算收購項目內1,000個住宅及100間地盤,開支涉及100億元。 住宅樓面面積約217.88萬平方呎,平均實用面積約400平方呎,共4,350伙單位。 主地盤位處九龍城街市所在的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距離港鐵屯馬線宋皇臺站B3出口,亦只有一街之隔。
- 新世界或相關財團在2020年已收購該屋苑逾八成業權,並提出強拍申請,當時餘下13個單位尚未獲收購,而整個屋苑估值約10億元。
- 於20多年前的全港調查中,雖未將其納入列表中,但卻被納入1,444幢建築物列表內獲評級。
- 根據法例,任何人只要集齊同一地段 80% 或以上業權,並向土地審裁處提出申請,可獲土地審裁處發出「強制售賣令」,行拍賣土地業權(俗稱「強拍」),收購便報捷。
- 以剛被一個本地基金收購的卑路乍街五十八號必發大廈為例,整個收購過程僅用了約四年,而且中間沒有出現競爭者。
- 有地產代理透露,去年已有私人發展商提出每平方呎1.6萬至1.8萬元的收購價,估計市建局收購價可達1.9萬元,以500多平方呎的單位計算,收購價近千萬元。
- 常見的批評包括重建計劃諮詢過程欠缺透明度、市建局缺乏保育意識、重建模式過份單一、重建後令社區出現「仕紳化」(Gentrification),失去舊區人文風貌,以及規劃提供的公營房屋數目不足,舊區變成高尚住宅區,無法真正擴闊置業階梯,紓解基層人士的住屋需要。
遠洋集團香港助理總經理甄振宏表示,項目將發展成大眾高端住宅,亦會因應市場需求,主打中小型單位,項目料涉約100多伙。 早於2013年,有發展商曾希望在九龍城南角道5個相連地段,重建1座26層高商住大廈,惟正因地契內有「房屋」一字,被地政總署反對而提出訴訟。 九龍城舊樓2025 遠洋集團香港常務副總經理楊樂宇稱,集團看好今年樓價,現正推售旺角千望,另大嶼山南嶼嵩林正進行裝修,有望今年推出。
九龍城舊樓: 本港8800幢歷史建築曝光 九龍城近百年歷史戰前唐樓群不獲評級
上述項目位於灣仔秀華坊18號,土地審裁處於今年8月批出強拍令,底價為1.361億。 項目於昨日舉行公開拍賣,由手持「1號牌」的財團代表,在未有其他競爭對手下以底價投得,成功統一業權發展。 不過,這種「落釘」的投資方法需要動用龐大的資金,亦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樓市不景氣,地產商放緩收購的步伐,這班「職業炒家」為落釘所付出的成本便長期積壓,影響資金流通。 根據法例,任何人只要集齊同一地段 80% 或以上業權,並向土地審裁處提出申請,可獲土地審裁處發出「強制售賣令」,行拍賣土地業權(俗稱「強拍」),收購便報捷。
- 75歲的鄧先生與70歲的妻子和約40歲的兒子,一家三口租住啟德道52號唐三樓300多呎的單位。
- 隧道於1981年停用,現時用作鋪設煤氣管道,作為連接九龍及新界的煤氣之用;而隧道出入口仍有完好保存的花崗岩磚牆,並仍可看到「Beacon Hill Tunnel」、及刻有隧道施工和竣工年份(1906、1910)。
- 與此同時,市建局將協助業主在財政儲備上做好準備及提供誘因,就保養周期設立儲備基金,並在供款的初期提供額外三厘利息,作為「鼓勵性利息」,為期五年,有關措施可使儲備基金的初期利息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充分發揮基金的「複息效應」,增加其滾存、增值能力。
- 項目計劃將在現有政府及社區設施搬遷至新政府綜合大樓後,重新規劃行人道及車路。
- 市建局今日(27日)公布啟動的九龍城重建項目KC-017,地盤面積約37,061平方米,涉及三個地盤,主地盤界線大概毗連賈炳達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及侯王道。
- 九龍城舊樓收購 不過,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香港50年以上的樓宇數目超過7000幢。
將有新劇《廉政狙擊》推出的花旦蔡思貝,近日除了忙於劇集宣傳,還密鑼緊鼓練跑,準備出戰本月12日舉行的馬拉松公開賽。 九龍城舊樓 其實今次並非她首次參加公開賽,中學時期在新西蘭留學的她已是好動分子,曾參加越野及田徑等比賽,而且不時勇奪佳績。 為了練好跑步基礎,她當年每逢暑假回港都會跟教練練跑,她於2018年參加馬拉松比賽,就以1小時47分55秒佳績完成半馬賽事,比不少男選手還要快,因而獲封「TVB女鐵人」。 為了爭得心水地皮,發展商一擲千金,以比市價高的價錢,吸引業主出售物業,令一眾「落釘」客盡浮水面,好不熱鬧。 而現時盧華家族已持有上述南角道45號地盤全數100%業權,但43號地盤只有60%業權,餘下待收購的業權為43號地舖。 單位原業主於2012年10月買入上述單位,當時成交價僅約920萬元,是次易手,持貨不足十年已帳面大賺1,980萬元,升幅高達2.15倍。
九龍城舊樓: 樓宇維修命令花費鉅 老業主負重擔
市建局自 2000 年起,便大舉收購大角咀舊樓,將這個地理位置優越的舊區,重新定位為綜合商住區。 同樣地,熱門地段的舊樓,只要內隴裝潢企理,即便樓齡高,租務需求亦源源不斷,例子有如尖沙咀、佐敦、旺角、灣仔、跑馬地、北角等,投資這些地段的舊樓,可是進可攻,退可守。 港鐵屯馬線將於本月27日全線通車,在此之前,隨着鐵路網絡陸續拓展,九龍城早已悄悄「變天」。 近年區內多處有舊樓變成了新式「牙籤樓」,而自1993年落成的九龍城廣場,亦將重建為商住大樓。 有區議員指出,屯馬線通車雖然可以疏導九龍城的交通問題,但同時會增加區內人流;而九龍城廣場內有區內唯一的室內大型停車場,擔心被拆卸後會加劇區內的違泊、擠塞問題。
九龍城舊樓: 歷史舊筆架山隧道榜上無名
據了解,樓高10層的九龍城廣場現時有逾70間商舖及400多個泊車位,有指除了市民、商戶失去回憶,重建九龍城廣場亦有可能令區內的交通問題惡化。 九龍城區議員吳寶強指,現時九龍城車位嚴重不足,街道違泊問題嚴重,每到周末,不少道路都會擠塞得水洩不通,當中又以亞皆老街迴旋處最嚴重。 九龍城舊樓 重建首當其衝是區內不少食肆、老商店,而最為知名的「明星街市」九龍城街市,將來要搬往北面重建後政府綜合大樓。 反之,如果本身物業已有10多層,地樍比率已差不多用盡,收購一伙建一伙,利潤自然低。
九龍城舊樓: 相關文章
(星島日報報道)自屯馬線通車後,九龍城舊樓收購活動明顯加快,最新資深投資者盧華家族併購的南角道43至45號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以統一業權發展,市場對整個項目估值逾1億,而同區聯合道2至16號舊樓項目,新近亦獲中資斥資5.5億併購逾50%業權。 市建局亦擬重新規劃該區的行人道和車路,並建議適當放寬地盤的高度限制,以增加建築設計上的彈性和建築物間距,以設置兩條至少18米闊的行人專用區。 該區又會增設市集廣場以連接政府綜合大樓,並會興建地下停車場,以提供360個公眾泊車位。 原本DURF報告建議,將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面積劃得較大,透過較大範圍的單一佈局設計,將建築物集中騰出空地,構成「門戶廣場」。 現時新發展計劃運用地積比轉移,將土地重整規劃由「二維」變成「三維」,減少位於衙前圍道/沙浦道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綜合發展的重建面積,降低擬建的商業建築物高度,該位置未用盡的地積比,會轉移至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主地盤位置,以善用土地發展潛力,達致地盡其用。 成功實踐「規劃主導」新機制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舊樓多 民建聯促政府推動收購重建 並保障小業主權益
上址位於衙前塱道3至13號,現為一幢6層高商住物業,地下、1至3樓為護老院,另有7個地鋪,樓上4及5樓每層有10伙住宅單位,合共提供30伙,早於1967年落成,至今樓齡約55年。 該項目地盤面積約7030方呎,現劃為「住宅(甲類)2」用途,若以8.43倍地積比率重建,可建樓面約59314方呎。 九龍城舊樓 民建聯引用發展局數字預計,2040年有超過2萬幢樓齡超過50年的舊樓,顯然舊樓重建效率追不上樓宇老化的速度,有需要降低強拍門檻、加快重建。 九龍城區議員林德成表示,當區不少舊樓結構性老化,漏水滲水等問題普遍,逾半單位被間隔成劏房分租,令建築物狀態惡化情況更嚴重。 DURF報告建議將「龍城」衙前圍道旁位置,興建「小街飲食文化區」,以保留地區的街道活動及歷史文化特色。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宣傳片】
此外,局方亦將地盤整合,拓展地下停車場空間,料可增加最少1,020個公眾泊車位,數量為區內現時路邊泊車位約2倍。 通過適量減少商業樓面面積及體積,避免蛋糕式商業基座設計,營造「臨街小舖」布局。 投資私人財團有意收購的舊樓,方法不僅限於純粹的個別單位買賣,有投資人士更會大筆購入多個舊樓單位,以圖進行所謂的「落釘」。 九龍城舊樓收購 換句話說,投資舊樓等市建局收購,回報比起賣樓售價多出兩筆津貼賠償,非常吸引。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文曜首批均價1.84萬 低成本10% 發展商稱「賣一件蝕一件」
市建局提出的建議收購價為假定同一地區七年樓齡、假設重置單位的單位呎價,並按一向沿用的機制,經公開抽籤委託7間獨立顧問公司進行評估,訂定該項目的假設單位呎價。 九龍城舊樓2025 有關的「假設單位呎價」評估於10月9日進行,獨立顧問公司的測量師選擇及比較過去6個月,在項目所屬區及附近地區內,物業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與該項目類近的物業成交個案。 市場指出,若以每個舊樓重建地盤面積一般建築面積約900方呎,以及九龍市區可重建商住樓地積比率約9倍推算,估計上述受影響舊樓地盤,可重建商住樓面建築面積至少共逾40萬方呎,若以實用率80%計,實用面積樓面亦逾32萬多方呎。 以發展商的角度,要收購樓宇重建,樓宇本身地盤面積一定要夠大,或是相鄰的物業樓齡相近,可以一次過收購幾個樓宇,獲得更大的地皮,以便一次過興建大型住宅或是商業項目。
九龍城舊樓: 樓宇買賣合約登記預測分析 (2023年10月份) 估計10月整體宗數創歷史次低
玫瑰苑樓齡52年,不乏長情業主,惟成交單位當中,已有持貨較短的個案,其中29A號3樓以3201.7萬易手,該單位面積920方呎,呎價34801元。 長實與市建局合作發展的長沙灣現樓新盤愛海頌,最多減價16%促銷餘貨,折實入場售價約1179萬,今日盡推22伙單位銷售,吸引大批準買家出席揀樓,為近日罕見揀樓場面。 九龍城區舊樓林立,不少建築物年紀屬「中年樓」,正面對樓宇老化問題,當中,個別業主為樓宇做好維修,剖分卻殘舊失修。 加上自九十年代末開始,有發展商陸續在區內個別街號作重建,在九龍城街頭行走,會發現外貌新舊不同的樓宇,同時存在於九龍城區當中。 這些新與舊、已完成樓宇復修與欠缺維修的建築物出現在同一空間上,令九龍城社區景觀變得不協調。 九龍城舊樓2025 同樣為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成員、現任九龍城區議會主席的何顯明亦認為,「五街」對出位置發展成優美海濱,可增加區內休憩空間,改善現有殘舊市容、讓居民享受臨海環境,海濱日後有望將土瓜灣及啟德新區連貫,整體對城市及社區規劃有很大的幫助。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舊樓收購: 馬頭角 / 土瓜灣 / 紅磡 / 九龍城
他稱支持重建,因大廈日久失修,到雨季時單位牆壁滲水,兩年前才花了十多萬元大維修。 他坦言九龍城區餐廳多、交通方便,不希望領補償金了事,希望市建局可提供同區樓換樓安置。 鄭泳舜說,不少舊樓是老業主,缺乏舊區重建、舊樓收購相關資訊,建議政府有專責部門在收樓過程介入,早些宣傳業主的保障,並提供法律諮詢。 區議員潘國華指,區內不少樓宇都有60、70年歷史,其中一幢樓兩次找尋求重建卻不成功,農曆新年剛發生一宗石屎剝落意外。 另一方面,許多歷史建築已成了摩登咖啡店,舊村莊被改建,老的工業設施也搖身一變,成了創意園地。 主地盤的大部份土地將作商住發展,預料可提供4,000多個實用面積約400呎的中小型單位,預計於2036至2037年落成。
九龍城舊樓: 九龍城斬人案|CCTV直擊男子肉檔奪牛肉刀連傷3人 被捕後送院
新世界或相關財團在2020年已收購該屋苑逾八成業權,並提出強拍申請,當時餘下13個單位尚未獲收購,而整個屋苑估值約10億元。 九龍城舊樓2025 正獲財團申請強拍的九龍塘又一村玫瑰苑,屋苑一個單位獲財團以2,900萬元收購,原業主持貨不足十年,帳面大賺接近2,000萬元。 九龍城舊樓2025 九龍城舊樓2025 地產商收購舊樓重建,原因主要是看中所在地段,然而地段能夠批出的地皮不多,只好向現有舊樓著手,一些交通便利、社區發展成熟的舊區,如深水埗、土瓜灣等地般,便偶有地產商收購舊樓,發展新穎的單幢住宅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