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遺產稅的詳情要執行法律所賦予管理死者遺產的權利,遺產受益人可向遺產承辦處申請遺產授予書(俗稱「承辦紙」)。 授予書種類可以是遺囑認證、遺產管理書或遺產管理書(附有遺囑),視乎死者有否立下遺囑及委託遺囑執行人而定。 購買私營骨灰龕位須注意的事項 (pdf 檔案)私營骨灰龕資料至於土葬事宜,市民可參閱食環署以下網頁資料。 補發的綜援、生果金、長生津等將於今天(24日)以現行付款方式陸續發放,一般是以自動轉帳方式存入受助人或受惠人指定銀行帳戶。 如欲以電子支票繳交費用,申請人亦可以電郵方式送交電子支票至 。 今日(10日)清晨6時12分,香港仔石排灣邨碧蔚樓一名男戶主報案,指其15個月大兒子在屋內暈倒。
申請人須誠實申報其入息及資產狀況,如有蓄意隱瞞及漏報,可能觸犯法例並面對刑責,社署亦會悉數追討多領款項。 合約院舍及參與不同買位計劃院舍的資助宿位)或醫院管理局轄下所有的公立醫院及機構接受住院照顧﹐或在教育局轄下的特殊學校寄宿。 政府會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簡約公屋」。 在五年內興建約30 000個單位,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二元優惠計劃)
然而,於2006年2月11日之前去世的人士,其親屬仍須為死者的遺產繳交遺產稅。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要將於外地身故之親屬遺體移送返港,或將先人之骨殖由外地移送回本港火葬或安葬金塔墓穴,有關申請須遞交衞生署港口衞生處及食環署。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2025 至於將骨灰移送離港,個別國家或要求提交火葬證明書及許可證;就此,死者親屬可向食環署申請簽發有關文件。
未有領取任何津貼的申請人,可以親自,或者由親友代其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者用電話、傳真、電郵、網上表格,或者郵遞方式提出長者生活津貼,亦可以經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上述合資格殘疾人士如因任何原因沒有收到社署寄出的已核實申請人資格的「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申請表,可向所屬的社會保障辦事處補領,他們亦可直接到港鐵客務中心@索取申請表。 經常聽到提及白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與精神問題相關的議題。 不過,其實一般所說的「白卡」,其實是由勞工及福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為香港居住的殘疾人士提供的自願登記「殘疾人士登記證」。 一文了解殘疾人士登記證申請資格、申請方法及優惠福利等實用資訊。 此外,年齡在12至64歲並符合資格領取普通傷殘津貼或高額傷殘津貼的申請人,每月可獲發交通補助金(每月$325),以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公共福金計劃津貼2022調整後的金額
行政長官在2019年《施政報告》建議,這項津貼由2020/21學年起恆常化。 通過金管局「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再次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六個月至明年7月底,並優化本金還款選項,為企業日後逐步回復正常還款作好準備。 僱員再培訓局(ERB)於2022年7月1日推出第六期「特別.愛增值」計劃,協助失業或就業不足人士提升技能、自我增值及投身職場。
- 購買私營骨灰龕位須注意的事項 (pdf 檔案)私營骨灰龕資料至於土葬事宜,市民可參閱食環署以下網頁資料。
- 政府會利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簡約公屋」。
- 如入息及資產低於限額,便可符合申領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
- 為就讀於官立學校、資助學校、按位津貼學校及直接資助計劃下的本地學校而有經濟需要的小一至中三或中六學生提供津貼,以支付必須的書簿費用及雜項就學開支。
-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3年,實施「長者生活津貼」,作為扶貧措施。
並沒有在受政府資助的院舍(包括津助/合約院舍及參與不同買位計劃院舍的資助宿位)或醫院管理局轄下所有的公立醫院及機構接受住院照顧﹐或在教育局轄下的特殊學校寄宿。 居於新大廈類別的非長者租援計劃受助人,如在連續四年接受租金援助後仍需援助,須在有合適單位(註三)時遷至同區租金較廉宜的單位。 至於居於新大廈類別的長者和家有殘疾成員、居於舊大廈類別(寬敞戶除外)的租援計劃受助人,可獲豁免在連續四年接受租援後搬遷至租金較廉宜的單位。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2025 社會福利署(社署)宣布,「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由今日(六月一日)起正式實施,並展開第三階段「新申請」程序。 除上述計劃所包括的疫苗外,私家醫生亦可能提供其他疫苗給個別人士接種,如水痘疫苗、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輪狀病毒疫苗、「多合一」疫苗等。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
的受惠人/受委人須根據通知書上的約見日期和時間,帶同填妥及簽署的「個案覆檢表格」及所申報的入息及/或資產的證明文件,到指定的社會保障辦事處與社署職員會面。 物業包括在香港及香港以外地方的土地及任何用途的房產物業、車位等。 只有一項作為香港主要居所的住宅物業及自用車位會視作「自住物業」,可獲豁免計算資產;其他由申請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分別或共同擁有或與他人共同擁有的房產物業或車位,均視作「非自住物業」,須納入「資產」計算。 關愛基金推出「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正分階段擴展至所有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首階段涵蓋80歲或以上長者。 符合資格的長者可免費鑲活動假牙及接受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長者咭優惠:餐廳
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為優先。 提供一筆過共6,000萬元撥款,支持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舉辦校本活動,讓學生從小認識中華文化。 現時約有780所公帑資助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內把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本地學校數目增加10%。 殘疾津貼每年發放一次,分為兩個級別:普通殘疾津貼(每年9,000.00澳門元)及特別殘疾津貼(每年$18,000.00澳門元)。 發出有關證明書,批准證明書持有人從死者銀行戶口支用款項,以支付死者的殯殮開支或死者生前贍養的人士的生活費,以及檢視死者的銀行保管箱。 自《2005年收入(取消遺產稅)條例》於2006年2月11日生效後,已故人士的親屬毋須就該日或之後去世人士的遺產繳交稅項,也毋須遞交遺產申報誓章或呈報表,或領取遺產稅清妥證明書以申請遺產承辦書。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延長6個月
泊車證明書持有人並不獲給予殘疾駕駛人士可享有的各項優惠。 如不屬於上述免費或資助計劃的合資格群組,但又被建議接種疫苗,請諮詢家庭醫生,及考慮自費接種有關疫苗作個人保護。 由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日起,香港居民合資格群組,將由六個月至未滿12歲兒童,擴展至包括18歲以下人士(或中學生)。 部分殘疾人士需要輔助設備以便工作,殘疾人士可主動與僱主商量,為你提供合適的用具及工作間。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津貼2023最新版|家長、打工仔、長者、老闆都有份|55個津貼申請教學、合資格者最少拎72,900元
社署今日亦發出「郵遞提交申請」階段下的第二批黃色通知書給現正領取高齡津貼的長者,以及現正領取普通傷殘津貼的65歲或以上長者,通知他們可以經「郵遞提交申請」安排申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如他們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而又選擇轉為申領「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須填妥隨函夾附的「郵遞提交申請表格」,並於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或之前把表格寄回社署。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合資格長者可獲發由生效日期(即二○一七年五月一日)或合資格日期起計(以較遲者為準)的一筆過款項(當中須扣除同時期已發放的津貼)。 在核實申領資格後,社署會盡快把款項存入有關長者現時領取高齡津貼/傷殘津貼的銀行戶口。 社署會向有關受惠人/受委人發出「長者生活津貼郵遞覆檢通知書」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2025 (內附夾「公共福利金計劃『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須知」、「長者生活津貼郵遞覆檢表格」及回郵信封),通知他們「郵遞覆檢」的安排。 收到「郵遞覆檢通知書」後,受惠人/受委人必須於通知書發出日期起的一個月內填妥「郵遞覆檢表格」,以申報受惠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資產的資料,並將填妥及簽署的「郵遞覆檢表格」放入回郵信封內,寄回指定的郵政局郵政信箱。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個人及家庭服務
如入息及資產總值低於限額,便可合資格申請長者生活津貼。 不過,要留意的是,受惠人如獲發長者生活津貼,則不會同時獲發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 資產包括在香港、澳門、內地及海外由申請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分別或共同擁有或與他人共同擁有的資產。 申請人計算其個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資產,應以填寫申請表格當日(即在申請表格內填寫的日期)的入息及資產為準。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資產及限額
「單身人士入息及資產限額」適用於婚姻狀況為「未婚」、「分居」、「離婚」或「喪偶」的申請人。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以及在安老按揭計劃(只適用於以自住物業作抵押的安老按揭計劃)及保單逆按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則不包括在內,但款項中未動用而累積為儲蓄/現金的部分,會被視作「資產」計算。 政府及非牟利團體因應基層人士需要,設立津貼及基金提供物質援助,以紓緩市民經濟壓力。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津貼2022|生果金、長生津等公共福利金調整後金額
在此極為特殊情況下,如符合其他指定條件,本署可接納由該私家醫院的主診註冊醫生所作的醫療評估。 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轄下的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職津處)已獲撥款1,600萬元以發放一次過額外款項予領取個人交津的人士,預計能令27 000名領取個人交津的人士受惠。 申請人可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出申請﹐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由2022年10月起,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2025 本計劃旨在向合資格的學生提供資助,確保他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失去接受專上教育的機會。 津貼2023|香港生活成本高昂,香港財經時報整合55個津貼資助及申請方法懶人包:學生、在職、失業、長者或老闆等都有份,合資格者最少拎72,900元。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資助專上課程及專上學生車船津貼
如受惠人/受委人拒絕接受「全面覆檢」或「郵遞覆檢」,社署便無法核實受惠人繼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而須考慮停止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 如申請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每月入息並不固定,只須申報於填寫申請表格時所賺取的入息便可。 年金計劃包括由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推出的「香港年金計劃」及市場上的其他年金計劃。 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通常以每月形式發放)會納入每月入息計算。 如固定年金以每季/半年/每年發放一次,則會按月平均攤分,計算為每月入息,但投保保費金額則獲豁免計算資產,不過退出年金計劃而獲發還的退保金額(如有)須納入資產計算。 申請人可得的津貼是由本署收到申請的日期(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但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當社署收到「郵遞覆檢表格」後,會根據受惠人/受委人申報的入息及資產資料,核實受惠人繼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 傷殘津貼/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申請人可親自或由親友代其前往其住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亦可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2025 另外,申請人可在本網頁下載「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有關的證明文件副本寄回或親自交回社會保障辦事處(詳情請參閱「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指引」)。 申請本計劃下的傷殘津貼及高齡津貼的人士均無須接受經濟狀況調查。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津貼2023|港人津貼2023 合資格者最少領72,900元
在此極為特殊情況下,如符合其他指定條件,社會福利署可接納由該私家醫院的主診註冊醫生所作的醫療評估。 舉個例子,一位65歲的單身男性長者每月的唯一收入為2,500元退休金,並有資產(按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定義)60萬元。 如他選擇將其中的50萬元投放在年金計劃,可在年金計劃下每月獲取約2,900元固定年金(註)。 如該長者同時符合其他申請資格(如居港規定等),他便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現時每月4,060元)。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2025 但如他們年滿70歲,則可申請無需經濟狀況審查的高齡津貼。
申請表格可向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簡稱「檔案室」)、勞工處展能就業科各區辦事處、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或各區民政事務處索取,亦可從勞工及福利局網頁()下載。 然而,倘若申請人未能提供所需的個人資料和有效的殘疾證明文件,則檔案室可能因而未能處理有關申請。 申請人可得的傷殘津貼是由社署收到申請的日期 (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但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津貼2023|中小企支援20223 5. 加大資助額
申請人如對申請資格及程序或宣誓聲明服務有查詢,可致電上述熱線,或致函學生資助處(地址:尖沙咀郵箱96824號)。 本部門在處理你的個案過程中收集所得的個人資料,只會用於與個案直接有關的用途,並或會轉交予本部門在處理個案期間所接觸的有關各方,包括被投訴者及其他有關人士或機構。 此外,你所提供的資料或會向因執法、檢控或覆檢決定而獲授權收集資料的有關機構披露。 現時可繼續使用不記名的長者八達通或個人八達通享用二元乘車優惠。 視乎申請樂悠咭的情況,政府將另行公布取消長者八達通及個人八達通享用二元乘車優惠的日期。 經合併後的計劃更簡單易明,資產不多於374,000元的單身長者和568,000元的長者夫婦可保留更多資產,劃一領取每月3,915元的長者生活津貼。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 津貼2023|租屋資助 52. 租金援助計劃
網上表格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亦可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社會福利署(社署)為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的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嚴重殘疾而引致的特別需要。 不過,如你未能提供所要求的個人資料,本署可能無法處理你的申請或向你/申請人及/或你/申請人的家人提供援助/服務。 傷殘津貼查詢電話2025 申請方法申請人可親自前往其區內的 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出申請,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在接到申請後,社會福利署(社署)職員會安排約見申請人和進行家訪,以查核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及所提供的資料。 如年金是以每季∕半年∕每年等形式發放一次,有關金額須按月平均攤分,並由獲發款項的下一個月起計算為每月入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