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荳品公司與綠寶橙汁代理合約亦告屆滿,同年3月正式停產,轉而代理百事可樂,由於耗用資金龐大,荳品公司除多次發行新股籌集資金外,更需要向東亞銀行及大新銀行舉債渡過難關,首三年導致公司出現大幅虧損,有員工歸咎推出日期(6月6日)不吉利。 但代理百事卻為公司引入現代化的分區推銷制度,所有銷售員工需要接受百事總公司的嚴格訓練及監管。 1948年底,荳品公司籌措20萬港元購入香港仔黃竹坑3萬平方英呎地皮自建現代化廠房,但維他奶繼續在銅鑼灣舊廠生產至1953年租約期滿,才遷進加建多一層的黃竹坑新廠。 在中国大陆,维他奶广告同维他柠檬茶广告在广东省内各电视台频繁投播,反响极大,随后于2017年延展到福建省内各电视台,在福建电视台、福州广播电视台先后黄金时段频繁投播,一直至同年6月,该广告登陆湖南卫视首家上星投播。
2011年12月31日維他奶斥資多達2億元,由德國公司Krones克朗斯獨家引入「無菌冷充填技術」至香港。
參觀維他奶廠: 出走系列 之 飲品生產線(華貴)
在2000年的電視廣告中,以復古的教育電視風格對一些上一代常用詞例如「搭訕」、「凍柑」等的非正統字典解釋,來吸引年青人注意。 2003年,維他奶推出口號「維他奶至緊要得你開心」,而電視廣告則以偷拍鏡頭的手法,當顧客拿起一包特製的道具維他奶時,便會發出笑聲,表達出維他奶為顧客帶來歡笑。 2008年,維他奶更改包裝,由著名設計師陳幼堅負責,新口號為「一小步 一進步」。 在2000年的電視廣告中,以复古的教育電視风格对一些上一代常用詞例如“搭訕”、“凍柑”等的非正統字典解釋,來吸引年青人注意。 2003年,維他奶推出口號“維他奶至緊要得你開心”,而電視廣告則以偷拍鏡頭的手法,當顧客拿起一包特製的道具維他奶時,便會發出笑聲,表達出維他奶為顧客帶來歡笑。
1994年3月30日,荳品公司以「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維他奶國際)名義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首天股價約1.5港元。 同年,維他奶國際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廠房正式投產,成為香港境外首家廠房,及後於1998年在上海的廠房投產。 2001年,維他奶國際以「香港美食」之名向全港中小學供膳食服務及提供餐飲到會服務。 羅桂祥於1936年底到上海出差,偶然出席由美國派駐中國的商務參贊雅諾氏的「大豆——中國之牛」公開演講,內容介紹大豆營養豐富,其含蛋白質與牛奶一樣高,影響他往後的一生。 羅桂祥返回香港後,目睹同胞因飽受日本侵華戰爭的災難而貧困交加,嚴重營養不良[2],後來更發現某些中國人因為乳糖不耐症不可以吸收乳糖,遂萌生「實業救國」的理想。
參觀維他奶廠: 公司資料
最開心的環節,參加者不但可以現場享受到飲品,參觀完畢,維他奶大使給每位參加者派發了一份禮物。 離開屯門維他奶廠,前往屯門市區一起開心的享受膳食,學童在活動中認識到新朋友,家長與家長之間也有很多的話題談。 離島區「共慶回歸顯關懷」計劃,讓不同社羣通過參與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慶祝活動,感受歡樂氣氛普天同慶。
- 1995年10月,有顧客投訴維他奶飲品有類似火水的味道,維他奶回收市面上同類產品。
- 屯門維他奶廠亦是不少小學生參觀過的地方,聽講以前有貼紙、公仔等小學雞最愛的禮物,不過近幾年好像只會送維他奶飲品。
- 近年維他產品亦善用電視廣告等媒體作宣傳,1993年,維他奶的電視廣告《鄉情》,由陳浩民主演主唱,歌曲採自林子祥主唱的誰能明白我,故事情節描寫祖父橫過鐵路路軌為孫兒買維他奶,與朱自清的文學作品《背影》中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甚為相似,以人情味引起觀眾的注意。
- [7]7月3日中午,維他奶集團再在微博發佈聲明,稱7月1日網上流傳有關襲警案疑兇梁健輝的內部文件「是由一位員工私下撰寫並內部轉發,未經授權,也沒有遵從維他奶集團內部審批流程,措辭極為不當,涉事員工個人撰寫的內容本來不應該公開,更不應在公司內部發佈」。
- 羅桂祥於1910年在广东梅州出生,共有九兄弟姊妹,早年在鄉間崇正學校就讀兩年小學,他在10歲時隨母親投奔在馬來亞「仁生堂藥店」任職帳房先生的父親羅進興,在當地讀了兩年華文學校後,羅桂祥考入由教會主辦英文中學。
1970年代,廣告人紀文鳳為維他奶創作出另一深入民心的廣告口號:「維他奶 點只汽水咁簡單」,突顯其比汽水飲品更健康。 據稱紀文鳳初時用自己慣用的口頭禪:「我唔簡單嫁!」寫了「唔止汽水咁簡單」,但於配合顧嘉輝創作的廣告歌時,負責填詞的黃霑建議改成「點只汽水咁簡單」,唱出來才更響亮,其後廣告大受歡迎,廣告句更成為日常用語[9]。 在中國大陸,維他奶廣告同維他檸檬茶廣告在廣東省內各電視台頻繁投播,反響極大,隨後於2017年延展到福建省內各電視台,在福建電視台、福州廣播電視台先後黃金時段頻繁投播,一直至同年6月,該廣告登陸湖南衛視首家上星投播。 中國大陸版的商業廣告使用了「Stand By Me 伴我同行」、「夠真才出澀」口號,包括廣告歌詞亦翻譯成普通話。
參觀維他奶廠: 參觀維他奶
1956年香港市面出現一款名為「衛力奶」的同類荳奶飲品,是由維他奶前廠長關學培與父親關奮發創辦,並從維他奶挖走數名出色的推銷員,但維持不久便消失了。 直到1980年代,才有由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的「陽光荳奶」一爭長短。 參觀維他奶廠 1990年代,新加坡楊協成推出荳奶飲品,但市場佔有率仍然遠遠落後。
維他奶大使帶同參加者前往廠房,詳盡講解產品的多樣及製作過程,讓充滿好奇心的參加者,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7月3日凌晨,維他奶在官方微博刊出聲明,表示「集團全力支持香港當局根據港區國安法對事件進行全面調查」。 [7]7月3日中午,維他奶集團再在微博發佈聲明,稱7月1日網上流傳有關襲警案疑兇梁健輝的內部文件「是由一位員工私下撰寫並內部轉發,未經授權,也沒有遵從維他奶集團內部審批流程,措辭極為不當,涉事員工個人撰寫的內容本來不應該公開,更不應在公司內部發佈」。 [8][9]受此次事件影響,中國大陸部分超市將維他奶集團旗下產品作下架處理[10]。 1991年,荳品公司以「維他天地」之名向全港中小學食物部之營運及管理服務。
參觀維他奶廠: 參觀屯門維他奶廠
現時維他奶在世界多個地區設有廠房,包括香港屯門、深圳、上海、佛山和武漢、新加坡及澳洲維多利亞省等等,並於2008年透過收購新加坡的統一食品而建立據點。 香港淪陷時期,羅桂祥與羅芳祥及家人一同離港返回中國大後方,維他奶工廠停工。 羅桂祥一行人原本打算經廣西入昆明,但去路為日軍佔領而退回廣東連縣暫居,並在雙喜山開設「維他餐卡」售賣自家製造的豆漿和蛋糕點心維生。 廣州不少著名教會學校如培正、培英、培道、真光等均於戰時遷校到雙喜山,因而吸引不少師生光顧,為日後維他奶在香港發展學校市場的序幕。 參觀維他奶廠 其時羅桂祥的五女羅慕連亦在雙喜山出生,由於母親奶水不足而用豆漿餵哺,小女孩健康成長,加深了羅桂祥對豆奶營養價值的信心。 在參觀的期間,見證到飲品包裝的工序,一包飲品原來有6層包裝,機器1分鐘可以生產2萬包飲品。
參觀維他奶廠: 參觀維他奶廠2017
1957年推出後大受勞動工人及學生歡迎,並解決以前每到冬天銷量大跌的問題。 代理綠寶橙汁除為公司提供穩定的利潤外,更為維他奶引入消毒程序的突破,羅桂祥初時嘗試將荳奶注入綠寶的汽水瓶,用處理橙汁汽水的巴斯德消毒法進行消毒,但荳奶數天後便變壞。 最初維他奶推出時的荳奶沒有加工,1962年加入麥精維他奶,同年於九龍觀塘工業區興建新廠房。 參觀維他奶廠2025 參觀維他奶廠2025 1970年代,超級市場的流行令回收玻璃樽更為方便,可是市民生活速度加快,加上其他同行如可口可樂已推出罐裝包裝,因此推出紙包裝。
參觀維他奶廠: 參觀益力多廠
伍詠霜(1997年以前,曾任職於維他奶(香港)品控部經理)更在錄音中表示,該行為「是公司高層的決策」。 內地媒體猜測維他奶(上海)公司通過公關手段對有關政府施加壓力[12]。 2005年維他奶(上海有限公司)被媒體揭發故意使用過期椰浆,故意使用水分超标大豆,并涉及霉菌超标116倍的霉变豆粉。 伍詠霜(1997年以前,曾任职于维他奶(香港)品控部经理)更在錄音中表示,該行為“是公司高层的决策”。
參觀維他奶廠: 代理其他飲品
維他奶(英語:Vitasoy)是香港家喻戶曉的豆奶(豆漿加乳固體)飲品品牌,自1940年開始在香港生產,由香港上市公司維他奶國際管理,生產廠房遍及中國大陸、香港、澳洲和新加坡,行銷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1]。 1945年香港重光後,羅桂祥回港召集股東安排復業,並從「敵人產業監管處」領回廠房,時任監管處的主任是羅桂祥港大同屆同學簡悅強,其家族企業東亞銀行日後成為荳品公司的主要信貸銀行之一,而簡亦於1961年成為荳品公司董事局成員之一。 董事局耗資3萬港元重修廠房機器及增聘人手,維他奶工廠才能夠恢復生產。 荳品公司首家工廠位於香港島銅鑼灣記利佐治街231地段,是向卜內門租用的貨倉地,剛好位於競爭對手「大公司」的對面,當時規模細小,羅桂祥與其他股東均為兼職身份,工廠由羅桂祥的九弟羅芳祥全職打理。 由於維他奶推出時一直標榜自己的健康形象,以「點只汽水咁簡單」(豈止汽水這般簡單)的口號作招倈,故不少校規比較嚴的學校亦破例容許維他奶在學校小賣部寄賣。 1975年首度從瑞典引入利樂包裝(Tetra Pak)鋁箔紙包裝保鮮設備,加入250毫升的紙包裝,並以超高溫消毒,令產品可儲存多月。
參觀維他奶廠: 參觀嘉頓麵包廠
便利店會為每個退回的維他奶空樽回贈港幣5毫至1元,此計劃獲得香港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的嘉許,地球之友亦希望其他飲品生產商推出類似的回收計劃。 2009年,維他奶為配合推出兩款新口味,改新口號為「Stand By Me」,並推出新廣告歌,在電視和流動媒體(如RoadShow)上播出,至2012年該廣告仍可見,至今家喻戶曉。 屯門維他奶廠亦是不少小學生參觀過的地方,聽講以前有貼紙、公仔等小學雞最愛的禮物,不過近幾年好像只會送維他奶飲品。 去到屯門廠完成報到處手續,我們由維他奶大使帶領前往招待廳,等待另一組參加者,在等待的期間,參加者一起大合照,家庭與家庭之間互相幫對方拍家庭照,相處融洽。 活動中,通過短片認識到不同的產品,大使發問由學童回答,正確的可以得到一份禮物。 1976年,荳品公司創立第二個品牌「維他」,推出一系列果汁飲品,其後又於1978年及1979年推出菊花茶及檸檬茶等飲品。
參觀維他奶廠: 參觀雪糕廠
期間联合国曾給予香港一筆錢用以提供牛奶給學童,但牛奶並不為本地學童接納,香港政府遂改用維他奶代替牛奶,使學校成為維他奶的主要市場。 1995年10月,有顧客投訴維他奶飲品有類似火水的味道,維他奶回收市面上同類產品。 同年12月至1996年2月期間,有3位顧客在飲用仍在有效期內的麥精維他奶時,發現有酸味,在傳媒報導事件後,維他奶的深圳廠房停產及回收全部800萬包紙包豆奶產品。 但其後仍然有2位顧客發現維他奶產品有酸味,結果維他奶需把香港屯門廠房亦全面停產,並回收所有包括豆奶及其他飲品。 維他奶國際(港交所:0345),全稱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英語:Vitasoy International 參觀維他奶廠 Holdings Ltd.),是一間飲料製造公司。 其產品主要為豆奶飲料品牌「維他奶」,以及「維他」旗下茶類飲品、果汁、牛奶。
參觀維他奶廠: 小學生必到可樂廠、麥當勞廚房!盤點學生時期參觀的7大食品工廠
維他奶曾與香港兩間連鎖便利商店7-11及OK便利商店合作,推出維他奶空樽回收計劃。 便利商店會為每個退回的維他奶空樽回贈港幣5毫至1元,此計劃獲得香港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的嘉許,地球之友亦希望其他飲品生產商推出類似的回收計劃。 「維他奶」豆奶於1940 年誕生時,是以闊口玻璃樽出售,並需即日製造、運送和飲用。 至1953 年,「 維他奶」採用高溫消毒方法處理,不用冷藏及不 … 維他奶曾與香港兩間連鎖便利店7-11及OK便利店合作,推出維他奶空樽回收計劃。
參觀維他奶廠: 廣告宣傳
中国大陆版的商业广告使用了「Stand By Me 伴我同行」、「够真才出涩」口号,包括广告歌词亦翻译成普通话。 2022年3月16日,維他奶集團旗下「維他」品牌在其大陸地區官方公眾號「維他Vita互動平台」上宣佈維他奶品牌成功入選「CCTV民族匠心品牌」。 [18]但因2021年銅鑼灣刺警案的事後風波影響,該則消息引發中國大陸網友不滿,隨後維他品牌撤回在官方公眾號發佈的宣傳稿。 根據香港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維他奶與一些著名乳製品生產商同樣被標籤為「綠色產品」,因產品並不含有基因改造成分。 但2011年9月消費者委員會的檢驗公佈,維他奶鈣思寶有一款豆漿產品含有基因改造黃豆[11]。
參觀維他奶廠: 想了解多啲呢個活動,可以按一下 「活動查詢」。
維他奶豆奶於1940年4月3日面世[3],由香港荳品有限公司(下稱荳品公司)負責製造和銷售。 維他奶早期是效法鮮奶的銷售方式,由送貨員以單車逐戶派送,單車車尾設有兩個竹籃,每個籃可放3箱共72瓶豆奶,惟早期維他奶沒有經過消毒殺菌處理,產品容易變質,需要即日飲用,因此未受消費者歡迎,亦限制了門市生意的規模,戰前每日約售1,000瓶。 至香港重光後,羅桂祥回港召集股東安排復業,並從「敵人產業監管處」領回廠房,時任監管處的主任是羅桂祥港大同屆同學簡悅強,其家族企業東亞銀行日後成為荳品公司的主要信貸銀行之一,而簡亦於1961年成為荳品公司董事局成員之一。 戰後首次董事局會議通過短期恢復生產的決議,並接納羅桂祥在公司全職服務。 董事局耗資3萬港元重修廠房機器及增聘人手,維他奶工廠才能夠恢復生產,時維1945年11月冬涼季節,維他奶銷量甚低,幸得附近利園山的嶺英中學提供每天百多瓶的生意,才不致嚴重虧損。 期間聯合國曾給予香港一筆錢用以提供牛奶給學童,但牛奶並不為本地學童接納,香港政府遂改用維他奶代替牛奶,使學校成為維他奶的主要市場。
參觀維他奶廠: 活動介紹
其後獲父親的東家余東璇賞識,出資讓他供讀大學,1929年他順利考入香港大學商學院。 1934年他在港大畢業後,出任余東璇的商務秘書,兩年後更升任香港余東璇有限公司的經理,同時並兼任余的私人法律代理,期間建立良好的商業網絡,為日後創業打好基礎[2]。 事件發生後,香港衛生署對維他奶進行多次抽樣檢驗,在51個樣本中,細菌含量及各樣成份皆沒有超越標準,但為了維持消費者的信心,維他奶决定從飲料紙包生產商利樂公司請來瑞典籍專家到香港廠房作詳細調查。 1980年代維他奶廣告開始建立親切形象並感情化,口號包括「童年現在一般可愛、始終都係維他」,當時香港湧現移民潮,廣告便變為「何時何地都想念你」。 近年維他產品亦善用電視廣告等媒體作宣傳,1993年,維他奶的電視廣告《鄉情》,由陳浩民主演主唱,歌曲採自林子祥主唱的誰能明白我,故事情節描寫祖父橫過鐵路路軌為孫兒買維他奶,與朱自清的文學作品《背影》中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甚為相似,以人情味引起觀眾的注意。
1984年推出375毫升大包裝,到1999年更推出小包裝的125毫升,以方便幼童飲用;現時更有480毫升的膠樽裝出售。 維他奶品牌現時由香港上市公司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維他奶國際或維他奶集團)管理,執行主席為羅友禮,集團成員包括維他奶香港、 參觀維他奶廠2025 維他奶中國、維他奶澳洲、新加坡統一食品、維他天地及香港美食。 事件發生後,一則題為「有關一位同事於事件中身故」、「致各員工」、頂部標有「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商標的內部通告在網上流傳。
參觀維他奶廠: 產品
鈣思寶是維他奶的高鈣豆奶品牌,其宣傳口號為「日日飲 健康日日Like」。 鈣思寶只含1.2%的植物脂肪,而且不含膽固醇,全部均使用保鮮包裝。 諷刺的是綠寶公司現時採用「Vitamilk」及「V-soy」品牌在泰國銷售荳奶產品[5][6],當綠寶公司於2000年在香港申請註冊時,維他奶國際提出反對並獲勝訴[7][8]。 維他奶位於中國內地的武漢廠房於2016年3月30日開幕,投資額約人民幣5億元,佔地面積達10萬5千平方米,主要生產豆奶、其他植物為本飲品及茶類飲品。 香港屯門廠房於1987年落成,面積34,000平方米,設有生產線、總辦事處、產品發展、工程部等。
其總部設於香港,自稱「為香港一間專注植物飲品及食品的生產及分銷商」。 [1]此外,維他奶國際以「維他天地」之名向全港中小學食物部之營運及管理服務,及以「香港美食」之名向全港中小學提供膳食服務及餐飲到會服務。 代理綠寶柳橙汁除為公司提供穩定的利潤外,更為維他奶引入消毒程序的突破,羅桂祥初時嘗試將荳奶注入綠寶的汽水瓶,用處理柳橙汁汽水的巴斯德消毒法進行消毒,但荳奶數天後便變壞。 參觀維他奶廠 1953年起,維他奶開始以超高溫消毒法(UHT),無須冷藏貯存,銷量開始大增,推出首年銷量增加五倍,至1950年代中期已達每年1,200萬瓶。 由於維他奶是荳漿,可以加熱飲用,早年有個別零售商將一瓶瓶的維他奶放進熱水鍋內加熱,甚或開瓶倒入鍋中煮熱,然後分開逐碗零售。 羅芳祥與一家德國機器廠合作設計出一款熱櫃,利用浸在水中的發熱器將櫃中水溫保持在華氏145℉(攝氏62.8℃),每個熱櫃可容4盤(96瓶)維他奶。
參觀維他奶廠: 品牌
事件發生後,香港衛生署對維他奶進行多次抽樣檢驗,在51個樣本中,細菌含量及各樣成份皆沒有超越標準,但為了維持消費者的信心,維他奶決定從飲料紙包生產商利樂公司請來瑞典籍專家到香港廠房作詳細調查。 調查發現問題源自包裝機,為確保產品質素,維他奶需把整條生產線拆除及重新組合。 羅桂祥於1910年在廣東梅州出生,共有九兄弟姊妹,早年在鄉間崇正學校就讀兩年小學,他在10歲時隨母親投奔在馬來亞「仁生堂藥店」任職帳房先生的父親羅進興,在當地讀了兩年華文學校後,羅桂祥考入由教會主辦英文中學。
參觀維他奶廠: 想了解多啲呢個活動,可以按一下 「活動查詢」。
「維他奶」是香港荳品為生產的荳奶所取的名稱,中文名稱一直沒變,但英文最初採用「Vitamilk」,因市政局以只有動物的奶類產品才可稱為「milk」,故此拒絕註冊申請,香港荳品遂改用「Sunspot」為名,而當時對中文名稱沒有管制,「維他奶」得以順利通過。 1953年當維他奶改用窄口瓶包裝時,於訂購新玻璃瓶時香港荳品打算將英文名稱改回較貼切的「Vitamilk」,但為當時汽水同業聯手阻撓,向市政局施加壓力,香港荳品唯有屈服將名字改為「Vitasoy」。 羅桂祥於1910年在广东梅州出生,共有九兄弟姊妹,早年在鄉間崇正學校就讀兩年小學,他在10歲時隨母親投奔在馬來亞「仁生堂藥店」任職帳房先生的父親羅進興,在當地讀了兩年華文學校後,羅桂祥考入由教會主辦英文中學。
參觀維他奶廠: 產品
羅桂祥希望能夠為一般家庭提供一種廉價而蛋白質豐富的飲品「為國民強身健體」,作為價格較為昂貴的牛奶的替代品(當時已經有牛奶公司),羅桂祥認為由大豆製成的豆奶,可成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製出維他奶。 參觀維他奶廠 同年6月樓高兩層的黃竹坑新廠落成投產,設置價值6萬美元的全新汽水生產線,每分鐘可生產50瓶,專門生產綠寶橙汁汽水。 代理綠寶橙汁促使荳品公司規模大幅擴大,其代理協議是將維他奶與綠寶橙汁一同放在「水車」(百福3噸半貨車)上外出進行推銷。
參觀維他奶廠: 代理其他飲品
維他奶國際現時是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香港小型企業指數、恒生綜合指數、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恒生綜合行業指數 – 消費品製造業成份股之一。 根據香港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維他奶與一些著名乳製品生產商同樣被標籤為“綠色產品”,因產品並不含有基因改造成分。 維他奶國際現時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香港小型企業指數、恒生綜合指數、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恒生綜合行業指數 – 消費品製造業成份股之一。 11月25日,維他奶集團公佈截至2021年9月底止中期業績,受中國大陸抵制風波影響,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95.12%[17]。 2010年維他奶慶祝推出70週年,發行70款限量版「個個祝」維他奶,以「Friend祝70年」為題,並將口號微調為「Stand By You,足足70年」[10]。
該則通告認為該同事「不幸逝世」,又重申「向健輝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問」,引發部分網民不滿,稱集團涉嫌支持恐怖份子,並在新浪微博等網站上呼籲抵制其旗下產品。 中國區維他檸檬茶代言人龔俊、維他奶代言人任嘉倫隨即宣佈終止與維他奶品牌的合作。 龔俊更透過公司發表聲明,認為「我司以及龔俊先生堅決抵制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等極端行為,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和祖國利益。對任何暴力以及支持暴力的行為始終堅持零容忍態度」。 [4][5][6]李振寧於新浪微博直播期間飲用了維他奶的產品,被網友評論提醒「不要喝」「維他奶港獨」,便隨即將該產品扔進垃圾桶。 2005年維他奶(上海有限公司)被媒體揭發故意使用過期椰漿,故意使用水分超標大豆,並涉及黴菌超標116倍的霉變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