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6年12月,路政署曾就包括馬鞍山鐵路在內的東鐵延線計劃委聘顧問公司進行研究,並初步建議將馬鞍山鐵路的南端終點站大圍站延長定於此站。 但是,在最後的興建方案中,則取消建造顯徑站,只會在此處預留較長越位軌道作以便日後擴展之用。 在1996年12月,路政署曾就包括馬鞍山鐵路在內的東鐵延線計劃委聘顧問公司進行研究,並初步建議將馬鞍山鐵路的南端終點站定於此站[5]。 但是,在最後的興建方案中,則取消建造顯徑站,僅在此處預留較長越位軌道作日後擴展之用。
- 而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5]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6]。
- 另外,由車站啟用當日(2020年2月14日)至2022年1月1日期間,於顯徑站使用八達通出入閘的乘客每程亦可享港幣1元(成人)或0.5元(包括小童、長者、殘疾人士及學生)的車費扣減[15][16]。
- 在1995年之前,显径邨属于沙田区议会显田选区,当时区议员是汤宝珍。
- 至於顯嘉選區範圍包括顯徑邨其餘4座樓宇及嘉田苑,由2007年起該區區議員為林松茵,而之前的區議員為莫偉雄。
- 為了配合相連遊樂場的景觀,車站設計並採用大自然概念,包括首次以循環再造的木屑及塑膠廢料製成的「再用塑料木材」建造木色外牆遮陽板,垂直與車站頂部綠化。
- 而在開始訂定沙田至中環綫方案之時,興建顯徑站再次被放上議程。
-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鄭汝樺在2008年10月30日立法會上,原則上認為在設計及需求上有理據增設顯徑站,並會以此為方向進行規劃。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顯徑邨 顯徑邨 顯徑邨2025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顯徑站大堂設於地面,而原先車站會設有客務中心,但於車站投入服務後則改為智能客服中心,不再有職員駐守,而其中一側並設有特大天氣顯示屏,乘客須以視像對話機向位於金鐘站的港鐵職員查詢及處理車務。 同時因應反修例運動關係,站內加設特別保護措施,其中八達通讀卡機以防火厚膠板覆蓋,智能客務中心的牆身改為採用聚碳酸酯[2]。 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22]。
顯徑邨: 車站位置
2009年1月13日,政府表示將會在沙田至中環綫加設顯徑站。 而為了興建車站,港鐵需要遷移顯田遊樂場部分休憩設施、沙田植物檢疫站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新界南動物管理中心等。 顯徑邨位於車公廟路69號,由房委會發展,屬租置計劃公屋,於05/1986開始入伙。
- 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寨城公園相隔了一條東正道,這條路正是黃大仙區與九龍城區的分界線。
- 香港房屋委員會其後於2000年把顯徑邨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第3期),允許租戶購買所租住的單位,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截至2020年中,此邨的93%單位經已出售,是按住宅單位計出售比率最高的租置屋邨。
-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 在沙田區規劃大綱圖中,本邨土地稱為「沙田第2B區」。
- 顯徑邨是香港政府在吸收了沙田第一批公共屋邨(沙角邨、乙明邨等)的經驗之後所興建的公共屋邨,與同區屋邨新翠邨、隆亨邨等同期。
而在1999年,政府决定在邻近显径邨的一幅用地,加建一座单幢式公屋,其后于2000年5月列入可租可买计划[3]。 然而,由于该计划的失败,该未命名屋苑旋即于两个月后转回作公屋之用[8],并命名为显耀邨;因应转回出租公屋,屋邨设计亦有所简化。 由於顯徑邨第1期入伙時,其餘2期還在施工中,所以住戶及訪客出入時都要走過滿地泥頭木板的道路,直到第3期入伙之後,當地環境才得以改善。 本邨範圍內原有一幅預留作連環型校舍的土地,但最後沒有建造中學。
顯徑邨: 沙田花園城2房 以460萬元獲上車客承接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屋邨重建後,原「東頭(一)邨」已易名為東匯邨(英語:Tung Wui Estate)。 顯徑邨 顯沛樓 (1座) 共有34層,提供808個單位。 顯徑邨 顯沛樓 (1座) 於過去3年共有11宗成交。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鄭汝樺在2008年10月30日立法會上,原則上認為在設計及需求上有理據增設顯徑站,並會以此為方向進行規劃。 時任沙田(顯嘉)公民力量區議員林松茵認為增設車站後,當區居民可節省往大圍站轉車到市區的時間及金錢,同時可以吸引沙田區居民使用顯徑區內的體育館及游泳池。 顯徑邨 2009年1月13日,政府正式表示將會在沙中綫加設顯徑站。 因為顯徑邨一帶有足夠的人口及社區設施,而且額外興建顯徑站的成本不高。 由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開始,顯徑邨獲劃分成2個區議會選區,分別為徑口及顯嘉選區。
顯徑邨: 顯徑邨周邊配套
在訂定沙田至中環綫方案之時,再次建議興建顯徑站,但顯徑一帶的人口有30,000多人,低於設立車站所需的50,000人。 顯徑邨 九鐵在沙田至中環綫原來方案中指出,暫時不會興建顯徑站,並於沙中綫上預留位置,留待日後建站。 沙田區居民組織公民力量在2008年2月8日表示,顯徑站可以紓緩大圍站繁重壓力,建議分階段興建沙中綫,首先興建大圍至鑽石山一段,當中包括顯徑站。
顯徑邨: 顯徑邨
然而,由於該計劃的失敗,該未命名屋苑旋即於兩個月後轉回作公屋之用[8],並命名為顯耀邨;因應轉回出租公屋,屋邨設計亦有所簡化。 顯徑邨2025 顯徑邨是香港政府在吸收了沙田第一批公共屋邨(沙角邨、乙明邨等)的經驗之後所興建的公共屋邨,與同區屋邨新翠邨、隆亨邨等同期。 在沙田區規劃大綱圖中,本邨土地稱為「沙田第2B區」。
顯徑邨: 中學:沙田區
嘉田苑(英語:Ka Tin Court)及嘉徑苑(英語:Ka Keng Court)分別是顯徑邨內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分別有6座及2座樓宇,分別在1988年及2002年落成。 顯徑邨 東頭邨位於黃大仙區的東頭(H08)和東美(H09)選區。 然而,不少人認為東頭邨屬於九龍城區(甚至連東頭邨的居民在填寫自己的地址時,經常會寫成「九龍城東頭邨」),相信是因為東頭邨鄰近九龍寨城公園。
顯徑邨: 工程期間相片
以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已故前首爾市長朴元淳曾經在2012年6月11日,參觀東匯邨第一期,由時任房屋署署長栢志高陪同視察屋邨設施[4]。 顯徑邨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3],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停車場設有390個車位和39個電單車位,商場1樓設有1.3萬方呎單車停車場,提供330個單車停車位,為全港最大。 [2][3]單車停車場已經在2022年12月20日對外開放。 2015年4月30日,顯徑站平頂,成為屯馬綫以及沙中綫工程項目下首個平頂的車站,隨即正式展開軌道鋪設工程、機電工程及其他後期裝修工程[4]。
顯徑邨: 入伙日期
東頭邨的前身是東頭村木屋區,位於九龍寨城、衙前圍村和賈炳達道之間。 1910年,孫中山兄長孫壽屏曾居於東頭村24號屋,並用於招募同盟會黨人。 顯徑邨 顯徑邨 戰後,內地難民湧港,東頭村已成為香港主要的木屋區之一。
顯徑邨: 顯徑邨 近期成交
而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5]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6]。 沙田區的大圍@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12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83,378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名城,金獅花園,柏傲莊,顯徑邨,豐盛苑。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580,年齡中位數為 44.7歲。
顯徑邨: 區議會議席分布
另外,顯徑站月台雖採用自然通風設計(實際上月台頂部仍裝設小型風扇組,在夏天開啟以加強空氣流動),但裝設月台幕門,而港鐵其餘採用自然通風車站月台均僅安裝月台閘門或不設月台幕門/閘門。 房委會將與教育局及校方成立聯絡小組,確保在工程進行期間,學校環境安全及減少工程對學校造成的滋擾[20]。 但是,由於獻主會溥仁小學原來的後梯與22座共用,校舍需進行改建及加建工程才能符合消防要求,故此樓宇實際上延至2014年才開始清拆工程。 東頭邨重建前有23座徙廈,為方便管理,香港房屋委員會曾經將東頭邨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 顯德及顯揚樓曾經於1991年獲選為「出售公屋計劃」的出售樓宇,但最後計劃遭到腰斬,到2001年才連同邨內其他樓宇於租者置其屋計劃拆售。 而在1999年,政府決定在鄰近顯徑邨的一幅用地,加建一座單幢式公屋,其後於2000年5月列入可租可買計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