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名網民在社交平台發表名為「關於我成功詐騙你的詐騙這回事」的文章(按此連結),講述他近日有網民收到「刷單」工作的招聘短訊,深入騙局與騙徒智鬥,更從中獲利並全身而退的過程,短短2日已吸引逾3,700名讚好及1,900名網友分享帖文。 求職騙案 今年1月至8月新界北區有33宗求職騙案,相對去年同期的19宗,上升近七成。 新界北防止罪案辦公室主任馮雅政總督察指,由於普遍受害人求職心切,他們最終被糖衣陷阱吸引、誤信騙徒最終會出糧,但事與願違並蒙上損失。 警方呼籲求職者不要輕信求職廣告、交繳款項前需要小心及事前與家人商量見工安排,一旦懷疑受騙應該立即報警。
該網民形容,這是為下次出現負數時鋪路,相信屆時便會要求由他充值。 警方日前破獲一個網上求職騙案集團,並拘捕6名男性骨幹成員,年齡介乎18至21歲,報稱職業為地盤工人和無業人士,部份人士有三合會背景,其中4名人士被正式落案起訴。 三人均提到,求職者可留意工作內容及薪金,如工作內容只是一般文職,不拘學歷或工作經驗,毋須特別工作技能或專業知識,但報酬異常優厚,便需多加注意。 被捕6人包括3男3女,年齡為29至61歲,當中包括詐騙集團主腦和骨幹成員,他們涉嫌「串謀詐騙」,現仍被警方扣查。
求職騙案: 銀行服務及支付
警方今年1至9個月錄19,444宗為詐騙案,較去年同期上升39.7%,當中網上求職騙案增幅最勁,佔當中11.6%,有2,252宗激增2.2倍,損失3.37億元勁升6.3倍,九成案件與刷單賺佣有關。 第五波疫情下失業率再創新高,令不少不法之徒有機可乘,以提供工作機會之名,實質是詐騙金錢。 根據警方最新統計,2022年首季共接獲586宗求職騙案,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450宗,即增加3.3倍,情況不容忽視。
- 而且,「履歷(其實)只占面試流程的10%,」林敬寶直言。
- 滙豐最新的調查發現1,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騙徒的目標。
- 【東張西望揭職場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時有發生,《東張西望》近日揭有騙徒利用代購、求職等名義,騙取求職者的個人資料再到銀行借錢,有事主更被騙取逾過百萬港元。
- 不過後來騙徒卻以身份審查為由,向Dada取得其信貸報告發個人資料。
- 案件中一共有20名受害人,包括8名男性,12名女性,年齡介乎18至58歲,當中包括學生、文員、銷售員、地產代理及代業人士等等。
- 根據Whatsapp的資料顯示,商業帳戶只有在特定的情況,才能夠使用WhatsApp聯絡用戶,分別是「用戶已將手機號碼給予商家」,以及「用戶已同意讓商家透過 WhatsApp 與其聯絡」。
- 日前有黃大仙街坊收到疑似為WhatsApp官方所發送的短訊,表示其帳號因涉及違例和安全問題,稍後將會被註銷,要求她點擊訊息內的連結完成認證。
有失業女文員經WhatsApp應徵刷單員,「僱主」聲稱將電器放購物籃後匯款,當事人可賺10%佣金,她初嚐「甜頭」連本帶利獲1,300元後,將與丈夫的全副身家380萬元「重注」,最終血本無歸。 疫情下不少失業人士為「搵快錢」墮騙局,今年首9個月有2,252宗為求職騙案,較去年同期升2.2倍,損失金額高達3.37億元,激增6.3倍。 台南市推動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透過地政局及本市各地政事務所的積極推動,目前資料庫有效申請總數已經達到1萬3190件。 但歹徒說,他們跟詐騙集團不一樣,繼續騙洪女只要給出68萬就能幫洪女追回200萬,洪女這次有點警覺心,到警所詢問,警方也認為這是詐騙集團,於是跟洪女聯手,把貼了百元鈔票的10元利樂包奶茶,放進包裹中。
求職騙案: 求職騙案|想取回資金卻需付出更多資金
對方指控其使用的銀行戶口涉及洗黑錢,該學生感到被陷害,疑一時想不開,7月30日晚在微信家庭群組內留下遺書,由沙田顯徑邨住所高處墮下身亡。 WhatsApp收「讓安全性更上一層樓」信息|近日不少用戶均收到報稱WhatsApp官方帳戶發出的訊息:包括「讓安全性更上一層樓」為題的短片及連結,點擊進去是一個提示用戶啟用「雙重驗證以保障帳戶的安全」的教學。 在各大討論區,多數參與討論網友都擔心是新型騙案,不與理會、不敢打開,甚至即時del,馬上解釋此訊息真偽及實際用途。 求職騙案2025 悠長暑假是不少學生打暑期工賺取零用錢和累積工作經驗的黃金時間,也是勞資糾紛和求職騙案的高發期。 有僱主看準學生社會經驗淺而剋扣工資,更有騙徒看準學生的弱點誘使其誤墮法網。
地政局長陳淑美表示,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透過地政局及本市各地政事務所的積極推動,目前資料庫有效申請總數已經達到1萬3190件,但仍有許多登記權利人尚未申請。 40多歲的洪女做一般行政工作,去年她偷用家人的錢去投資虛擬貨幣,沒想到遇到詐騙,差點家庭革命,這個月她又遇到「追詐高手」,歹徒花言巧語,誆洪女他們的金融服務不只有投資,還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追回被詐騙集團騙走的錢。 求職騙案2025 孫弘岳補充,Google是最早應用人工智慧於面試的組織之一,但他們現在依舊只在履歷關採用AI。 因此,他們在2次面試之後的流程,反而增加人的比重,要求多位主管一起面試,互相消弭偏見。
求職騙案: 求職騙案1:海外高薪筍工 Freelancers也中招
表面上來看,AI好似讓應試者更有競爭力,能拿到更多面試機會,但那只是早期使用者的紅利,一旦每位工作者都使用AI,反而會強迫面試官更關注客觀事實,比如是哪個學校、科系畢業的? 大家只會標明「請用Word檔案」,更不用說應徵者普遍都會套用網路上的模板,讓設計更精美,「你就把ChatGPT當作又一次Word革命就好了。」他說。 WhatsApp 會透過官方對話帳號呈現,要辨認官方 WhatsApp對話,就要認住綠色勾號 ,而帳號亦會顯示為「官方 WhatsApp 帳號」,詳情可點擊以下文章。
- 按指示多次轉帳 無人被捕
- 對此勞工處應該動用學校和家長師友的資源,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讓學生以正確的方法維護自身權益。
- 女文員初時「小試牛刀」,首7次交易中成功取回7,800元本金及1,300元佣金,嚐到「甜頭」後便分36次,將兩夫婦的380萬元積儲轉賬到指定戶口,當她想討回利潤時,「客服」表示要繳交88萬元始能退回本金,此時才驚覺「中招」。
- 看見薪高糧準、工時短、福利多的工作難免令人心動,但如果這份工真的好到難以置信,很有可能因為它是假的。
日前有黃大仙街坊收到疑似為WhatsApp官方所發送的短訊,表示其帳號因涉及違例和安全問題,稍後將會被註銷,要求她點擊訊息內的連結完成認證。 不少人一看就認定是「釣魚訊息」騙案,直指短訊內有3個可疑之處,包括訊息以繁體字混合簡體字寫成、「WhatsApp」打錯成「whastapp」、商用網址域名應為「.com」卻變「.org」,提醒樓主不要點擊連結,更憂內藏病毒等風險。 拆解通訊軟件騙案
求職騙案: 常見「刷單」騙案手法
有騙徒更會於受害人初次存款後以發放佣金來獲取受害人信任。 警方呼籲市民,如有懷疑,應致電「防騙易熱線一八二二二」。 女受害人則據指在加入「求職群組」後看到招聘廣告,按對方指示,多次將合共約42萬元存入對方指定的9個銀行戶口,以作平台購物。 騙徒曾向受害人發還約2,000元佣金後,便與受害人失去聯絡。 人員經初步調查,案件列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交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八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求職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20人中招 最高損達130萬元
由於騙徒同時取走受害人的手提電話,故能在交易時順利通過短訊認證。 網民最擔心不法分子假扮WhatsApp官方帳戶,怕點擊入Link後會被盜取戶口。 求職騙案2025 這個警覺性是好的,想辨認對方是否可靠的官方帳戶,可先看看畫面上方,對方帳戶名稱旁邊,只要看到WhatsApp字樣旁邊有個「綠色勾號」,點擊入去會見到下圖的情報,當中你會發現它「並沒有電話號碼」,即代表不會是騙徒假扮的戶口,可以信任。
求職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多 學懂7招免防騙
鄧炳強今日出席撲滅罪行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時說,24名已安全的市民中,16人已回港。 至於另外17人,根據最新資料,當局相信四人身處緬甸、13人在柬埔寨,他們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求職騙案 可是,結果當Cat過數後,客服則指會藉太多錢不可以一次過領取,要多付388,888元。 終於Cat感到被騙於是報警,警察報警後更對Cat表示,她是報警當天第6個人被騙。
求職騙案: 【見工面試】一人一個離譜嘅HR問題 網民:問我屋企人幾歲,以為係相睇!
直到Cat遇上12萬的聯單,由於早前幾次都可以連本帶利把錢賺回來,加上12萬的聯單可賺取7000元,所以Cat當時問朋友借錢,希望可以繼續。 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絡。 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看見薪高糧準、工時短、福利多的工作難免令人心動,但如果這份工真的好到難以置信,很有可能因為它是假的。
求職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系列
警方表示,昨日分別接獲一名30歲姓林的本地男子,以及25歲姓陳的本地女子報案。 其中,男受害人收到隨機WhatsApp短訊,對方聲稱透過擔任「網上刷單員」,於購物平台以點擊購物推高商家名氣,則可賺取佣金。 受害人遂按指示,多次將合共約14萬元存入對方指定的4個銀行戶口,以作平台購物。 人員經初步調查,案件列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交由深水埗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近日警方破獲網上求職騙案,20人中招共損失約230萬元,受害人包括學生、文員及待業人士等,6名男騙徒涉案被捕。
求職騙案: 求職騙案|由點擊及訂閱變「搶單」
雖然漏洞百出,當事人仍然充滿信心,一日內把$38萬元分7次存入對方不同銀行戶口。 一如其他求職陷阱,騙徒會宣稱高薪聘請不需經驗學歷的人士,及後誘使獲聘的「員工」借出個人銀行戶口,宣稱替客戶轉資賺取佣金,並誘騙其以個人名義向財務公司借錢,甚至以個人財物作抵押。 騙徒亦會要求「員工」交出銀行戶口密碼,並伺機將存款偷走。 防騙方法:心急搵工的打工仔如收到來歷不明的招聘短訊,應提高警覺,是關絕大部份正規公司都會循正確途徑進行招聘,例如他們會在自家公司網站或店面貼出招聘信息,又或在大型招聘平台投放廣告。 這些大型招聘平台發布廣告內容比社交網站的專頁嚴謹,以JobsDB為例,JobsDB會要求商戶通過商業登記資料驗證,才允許其發布廣告內容,而廣告內容發布前亦會經人工審核,故其招聘廣告內容比起社交網站的專頁或是招聘短訊安全得多。
求職騙案: 【求職騙案】31歲女應徵「網上刷單員」被騙1.2萬元 騙徒犯案手法係點?
其後,騙徒假裝於商業大廈有辦公室,並相約受害人於商業大廈的大堂作交收,以減低受害人的戒心。 騙徒得到貸款合約及相關貸款金額後便告失聯,而受害者會負債累累。 當中最大損失為一名58歲女子,她報稱為營運經理屬中層管理人員,她用自己糧單借款並損失130萬元。 新界北重案組 1A 求職騙案 隊主管曹世樑高級督察指出,騙徒於社交媒體平台刊登招聘廣告,以求職者「搵快錢」心態,並訛稱「無風險、毋需學歷、毋需經驗、輕易月入數萬」的字眼作招徠,令求職心切的人士墮陷阱。
求職騙案: 【求職騙案】疫下「刷單」詐騙訊息湧現 港男智鬥騙徒反賺一筆
他笑言,這類騙徒在一開始時會給予報酬,以引誘受害人上當,故他的目標便放在首期報酬之上。 Cat表示,在成功獲得刷單兼職後,獲得的第一份工作是點擊及訂閱內地網紅的影片,一個帳戶有20元佣金,但需要完成5個才算完成一個任務。 近日《東張西望》報道,一名20歲的大學生名叫Cat,由於要交學費所以聯絡刷單兼職負責人員,但沒有想過因此跌入騙徒的圈套。 針對本港市場的求職詐騙個案,周綺萍還提到,還有其他手法如:金融投資騙局、層壓式推銷、套取求職者資料申請借貸、要求付費報讀課程才可獲聘、徵收不合理費用等。
求職騙案: 【見工面試】Interview被面試官要求寫100個「一」字!網友拆解背後原因 公司想了解求職者呢樣嘢?
而且,「履歷(其實)只占面試流程的10%,」林敬寶直言。 主管不大可能因為履歷寫得好,就叫應徵者明天來上班,所以美化效果其實沒那麼誇張。 每年求職季,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會收到許多份履歷,但今年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每位應徵者的英文都優美又通順! 做為跨足AI領域的新創執行長,他馬上聯想到近來持續引發騷動的工具—ChatGPT。 其中,新界北總區錄得超過3800宗騙案,以網購騙案最多,電話騙案、投資騙案等數字亦持續上升。 吳基駿續指,犯案集團有明確分工,又提到購買期間銀行將「一次性密碼」發送至信用卡持有人手機,惟手機或SIM card被騙徒取走,故能通過驗證並從而付款進行交易。
求職騙案: 投資課程101
超過26%的受訪者更曾遇上電子支付騙案,當中有13%受騙。 換言之,有一半人曾墮進騙局,被騙比例在六大最常見騙案中(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最高,平均損失港幣2,500元,金額屬第二高。 有網民就提出求助方案,指香港警方設有反詐騙協調中心,以及「防騙易18222」熱線,提供24小時反詐騙諮詢服務。 市民若有疑問,可致電與反詐騙協調中心人員聯絡,熱線亦有提供最新騙案手法資訊及警示,以應對時下流行騙案。 另外,從電腦桌面按入whastapp.org,版面是典型釣魚網站,網民提醒不要再點擊任何回應。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警方前日(19日)於觀塘及灣仔搗破一個求職詐騙集團,並以「串謀詐騙」罪拘捕6人,涉嫌與19宗招聘美容師的求職騙案有關,涉案金額約355萬元,其中3男1女將明日(22日)在觀塘裁判法院提堂。
最終該網民完成60次「點讚」任務後,在平台上的帳戶便賺得214.19元,這時候騙徒便教導他,如何由帳戶提取金錢至銀行戶口,但需要提供銀行戶口、轉數快和收款人姓名。 警方表示,行騙集團涉及20宗發生於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間的騙案,每宗騙款由1萬到130萬元不等,騙款合共230萬元。 案件中一共有20名受害人,包括8名男性,12名女性,年齡介乎18至58歲,當中包括學生、文員、銷售員、地產代理及代業人士等等。 求職騙案2025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署理警司李慕賢表示,近日失業率上升,本年至今共錄得80多宗求職騙案,而在2020年則有332宗,相比2019年的175宗,上升87.9%。 本年2月警方山接獲勞工處情報,指在2020年的下半年開始接獲多宗求助,受害人同受顧於一間位於九龍灣的裝飾品貿易公司,但同樣只工作3至4日,因拒絕公司員工游說的投資被解僱及拖欠薪金。
求職騙案: 求職騙案9個月呃3.3億 婦做刷單員賺1300後 被騙走夫380萬身家
地政局深入了解後,得知原來老翁先前曾與子女一同到地政事務所,申辦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透過當時所留的手機號碼,接收到收件通知簡訊,誤認可能遇上新詐騙手法。 樓主指,其Whatsapp帳號一直運作正常,故對此短訊存疑,但同時憂慮帳號有機會被註銷,故問網民有否同樣經驗,以決定是否需要驗證。 早前,一名在上海讀書的香港中學生,暑假返港與家人團聚,不幸誤中假扮內地公安騙徒的電話騙局。
CTgoodjobs提醒大家在搵工期間,要抱着小心謹慎的態度,小心騙徒騙取個人資料及金錢。 如果有人自稱WhatsApp,並以有電話號碼的戶口聯絡你,10成10是詐騙訊息,切勿回覆、絕不要點擊對方的任何連結,請即舉報並封鎖該號碼。 求職騙案 據了解,被捕人士為集團主腦及負責不同角色的成員,他們分別負責招聘美容師、盜取信用卡資料、及到不同商舖購物。
而當其他公司的流程不再冗長,你的面試流程卻還要幾週才能跑完,人才先拿到其他職缺,自然不會等你。 【求職騙案】近年,有騙徒會利用社交媒體網絡登載招聘廣告。 近日《東張西望》有報道指,一名20歲的大學生名叫Cat,因相信這些招聘廣告在3日內被騙28萬。 商罪科人員經調查後,在本周二(3月30日)展開行動,拘捕6名男女,搜查全港多個地點,包括九龍灣和油麻地涉案公司,檢獲30部電腦、相關僱員合約、現金20萬元和一批相信用作道具的金飾裝飾品。 警方相信已瓦解一個詐騙集團,行動仍在繼續,不排除再有人被捕。 騙徒透過社交平台、SMS及iMessage假消息,指正在招聘「訂單處理員」、「跟單助理」、「落單員」等職位,成功應徵的人士能夠獲得優厚的報酬。
相關詐騙集團於網上佈陣,《東張西望》訪問第一名受害者Dada時,她原應徵代購一職,而騙徒更聲稱只借收取10%佣金,看似一切都正正常常。 不過後來騙徒卻以身份審查為由,向Dada取得其信貸報告發個人資料。 【東張西望揭職場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時有發生,《東張西望》近日揭有騙徒利用代購、求職等名義,騙取求職者的個人資料再到銀行借錢,有事主更被騙取逾過百萬港元。
後來任務逐漸變為透過一個名為「賺多多」的應用程式「搶單」,但是其實Cat連自己搶的單是甚麼都不清楚,只知道每日搶夠60張就就有佣金。 《東張西望》就審查程序向相關銀行查詢,銀行回覆一般貸款會按既定程序審批,而有關個案,可跟銀行直接聯絡。 Dada指沒有想像過當初的身份認證,連文件都未有簽署時都可作借貸。 《東張西望》主持人問Dada借款連利息的總金額是多少時,Dada指約120萬。 以在社交平台「畀Like」賺佣金作為招徠,甚至推出月費套餐,月費套餐越貴,每次「畀LIKE」賺佣越多。
求職騙案: 疫情消息|抗疫用品搶購潮 騙徒網售退燒藥呃人
「聽他說」不是「考對方」這種上對下的模式,因為一問一答的題型,很容易事前準備。 當應試者發覺,來面試也能有所收穫,對公司觀感自然佳,更可能留下。 他笑稱,自己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當初求職,上海銀行便要求應試者的自傳要用手寫,希望從字跡是否端正、有無錯別字,看出對方的個性是否嚴謹、適不適合這一行。 在程世嘉的臉書動態中,回覆者分為兩派:支持的人認為,AI是趨勢,應該鼓勵使用,尤其是其他人都在用,你卻不學習,不免讓人感覺「這個人不是認真想找工作」;反對者覺得,連履歷都不是自己寫的人,一點都不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