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表示,若香港經濟在今次疫情下復甦步伐緩慢,或因政治問題難以解決,警告香港的財政儲備面臨巨大下行壓力,10年內大有機會耗盡儲備。 歷任香港特區政府就業專責小組,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扶貧委員會等十多個諮詢架構成員,香港多份報刊專欄作家評論員。 相反在佔領行動完畢後,旅發局公布初步統計顯示2015年6月份訪港旅客人次按年跌2.9%,中國內地客訪港,按年跌1.8%,當中個人遊旅客更下跌10.6%[來源請求]。 經濟學家相信人的行為有理性的基礎,亦即此等行為暗合其成本與效益的比較。
若只達標一半,今年有5%的增長,其實也是失去5.1%了。 我們就以這5.1%為很多人不打針無法建立群體免疫所帶來的機會成本。 香港GDP的5.1%損失約為1,382億港元,平均每名港人損失約為1.84萬港元,10倍於上述估算出的不打針的死亡與健康成本。
雷鼎鳴blog: 香港為何要學懂與大灣區融合? 9 2023-05-19
在節目中,雷鼎鳴表示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對中國十分重要,但不排除美國會「做到盡」,將香港踢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而本港的外匯儲備亦有機會遭美國充公。 他促香港金融管理局、人民銀行、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應訂立後備方案,認為土地儲備、人力資本均屬可加大投資的選擇。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雷鼎鳴blog 此種工業政策與禁止輸出芯片到另一國家的政策,長遠對美國不利,但短綫或可起到一點政治作用,況且用總額527億的一次性補貼,哪能抵得上每年最高可損失960億的市場? 在短期內港元制度大概不會變,但將來與人民幣掛鈎是最合理的選擇。 雷鼎鳴blog2025 香港為求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應該及早研究如何在港發展人民幣的國際交收體系,幫助人民幣國際化。
不少大學排名並非可靠,有些在不錯學校畢業的也殊非人才,而且其技能知識不一定符合香港所需。 也許特區政府應把首100名大學擴大至首150名,但同時又加入新的限制條件,例如擁有香港較為缺乏的專業知識有優先權,又或成績較優異的較易被批准。 次級學校的優等生比一級學校的劣等生,往往會好得多。 按照高斯定理的思維,政府可有兩種不同的政策取向︰第一是假設拒絕打針是一種侵害他人的行徑,需要懲罰,例如增加他們出入境的困難,又或到商場酒樓有所限制等等。 第二是假設不打針是一種權利,但其他人可付錢給這些人補償他們因打針而受到的心理或生理損失,打針者每人可獲派錢便是此種政策。
雷鼎鳴blog: 西方國家準備瓜分烏克蘭資源? 7 2023-07-14
基辛格認為美國若沒落,世界也不會和平,這是很有見地的觀察。 美國雖錯誤地以遏制中國為核心國策,拜登也犯上同樣錯誤,但美國已失去了阻止中國復興的機會了。 究其原因,是美國浪費了太多資源干涉別國的發展,以致自己國內問題叢生,政府欠債纍纍,通脹高企。
- 這是一個經典的經濟學問題,不打針有損公益,性質與工廠污染環境或煙民在公眾地方抽煙放毒相似,政府有角色可扮演。
- 或許在開始階段,中國的企業家仍要修補或重建對外的商貿關係,但當今世界太需要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中國的貿易額總會持續向上。
- 宣布「你好,香港」後,特首第一次出訪便是中東,這是神來之筆,也許背後有內地高人指路。
- 韓戰時,中國志願軍的鋼鐵意志打敗了美軍的飛機大炮坦克,但今天中國軍隊還有無此等堅定的戰意?
- 美國雖錯誤地以遏制中國為核心國策,拜登也犯上同樣錯誤,但美國已失去了阻止中國復興的機會了。
經濟大師佛利民曾指出,就算政客官員人人大公無私,也不會改變社會。 民選的政府要花言巧語才能維持政權,政客官僚的才幹高低取決於其能言善道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不但不會點石成金,還可能點石成糞。 美元霸權已出現裂縫,這正是因為美國不智地把貨幣作成戰爭工具的政策所造成。
雷鼎鳴blog: 土地房屋發展 以新加坡為追趕目標
同樣的模式,是否用在中國之上,恐怕已上了美國的議事日程。 在佔世界人口12%的西方世界中,其主流媒體過去一直在話語權中佔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它要說你邪惡你便是邪惡,它自稱正義便是正義,其他人等缺乏平台反駁。 美國被中國超越,或快將被超越,還要去搞制裁搞封鎖,不會持續得了多久。 雷鼎鳴於1964年畢業於灣仔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與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為同級同學[4]。
一般相信,美國能出的招,最厲害的還是切斷俄羅斯與SWIFT的關係。 反觀香港,這裏雖有駐軍,但維持治安及政府安全的,卻是警察。 前年黑暴期間,幕後的策劃者也在重施故技,要毀一地方,便要先毀其軍隊,在香港亦即警察。 我們於是看到所謂「黑警」及警察強暴了多少女人、打死了多少人等虛假宣傳充斥於網絡媒體,警察的子女在學校亦受人欺凌。 懂一點歷史的,都可知道這些是博弈中其中一方的策略。 也幸好香港警察一直得到大量市民及中國人民的支持,所以上述的辱警策略以失敗告終。
雷鼎鳴blog: 政治參與同經歷
這是一個經典的經濟學問題,不打針有損公益,性質與工廠污染環境或煙民在公眾地方抽煙放毒相似,政府有角色可扮演。 雷鼎鳴blog2025 面對當前形勢,雷鼎鳴認為香港的經濟及國際環境並不理想,預計中美關係未來繼續有起伏,香港則夾在其中。 他批評美國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竟連俄羅斯民間的資產同充公,質疑「過晒火位」。
雷鼎鳴blog: 中國有無糧食危機?
相反在佔領行動完畢後,旅發局公佈初步統計顯示2015年6月份訪港旅客人次按年跌2.9%,中國內地客訪港,按年跌1.8%,當中個人遊旅客更下跌10.6%[來源請求]。 中國的國策是謀求自身的發展,本無興趣與美國起衝突,但樹欲靜而風不息,美國害怕中國成為世界一哥,自己找上門來挑起紛爭,中國也無可奈何。 但要注意,前蘇聯及今天的俄羅斯幾乎是西方世界的世仇,蓋因其有超強軍力及核武,領土又遼闊,從美蘇及美俄的歷史及當代關係中,中國可以吸納到不少重要的信息,有利於如何應對美國。 我們可先回顧美國針對蘇聯及俄羅斯的策略,以作參考。
雷鼎鳴blog: 美國大規模槍殺案會否殺到香港?
不取消這20%的限額,香港很難成為輸出教育的中心。 可是,畢竟事情還是發生了,這幾乎即時被中國抓住機會,讓她演習計劃了多時的海空包圍台灣行動。 這個演習便是第2件事,它震驚了美國,她的軍事將領,可輕易從中國發射的導彈的落點、速度等計算出它們的精準度與打擊範圍,中國是故意示警的。 我看不大可能,招數快狠準,招招攞命,顯然都經過長時間的冷靜計算。 世界歷史與香港歷史都在這些招數中走進了新的階段。
雷鼎鳴blog: 台灣熱話
他續指,即使未有疫情打擊,香港的財政儲備早已因人口老化而面臨龐大下行壓力。 假如今次經濟復甦步伐緩慢,或因政治困難解決需時,則10年內有機會耗光財政儲備、甚至「進入借貸度日的日子」。 雷鼎鳴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不反對政府因抗疫救市而動用財政儲備,但認為在推出連串紓困措施後,政府應更珍惜基本法規定的量入為出及審慎理財原則。 他又憂慮美國會將香港剔出SWIFT系統,認為必須防範及有底線思維,應對美國一旦禁止港元兌換美元。
雷鼎鳴blog: 經濟株連當武器 美國霸權顯衰敗
雷鼎鳴,BBS,JP(英語:Francis T. Lui,1951年—),華裔美國人,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香港建制派政治組織幫港出聲成員[1][2][3]。 香港經濟面對着不少長期性與短期性的問題,其中兩項便是土地與人才的不足對發展所起的制約。 在土地問題上,我過去多次指出,新界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都符合香港的利益,應該上馬。 所以對美國而言,上策是賣些軍火給台灣,美軍最好不要真正捲入,若是協防,做些訓練工作,隨時離開不要傷亡便是。 美國要打的是持久戰,利用一切辦法拖中國發展的後腿,所以要把中國塑造為打第一槍的挑釁者,以利說服西方國家一起制裁中國。
雷鼎鳴blog: 西方國家準備瓜分烏克蘭資源?
由此可見,在香港防疫策略不變、老調不斷重彈的條件下,不肯接種疫苗的人所構成的社會損害10倍於個人的死亡與健康成本。 政府的抗疫工作顯然放錯了重點,沒有理會嚴重得多的經濟成本。 上述分析故意忽略的細節很多,其中一項卻是太重要,必須仔細討論。 從2014年到2019年這5年,香港GDP的實質增長率平均是每年2%,但2020年卻是6.1%的負增長。 本應有2%增長,但最終只得負6.1%,意味着去年GDP共被拉低了8.1%。 今年的增長率若要追回損失,便需要在8.1%上再加上今年應有的2%,亦即要有10.1%才算療傷成功,但看樣子這是不大可能。
雷鼎鳴blog: 香港為何要學懂與大灣區融合?
一旦放寬與國際的通關,內地便不敢放寬對港人的隔離要求,香港真正處於兩難之局,需要作出一些抉擇。 美國本有世界最好的經濟學家,但可惜其政客目光短淺,不能掌握亞當史密深刻的思想。 中國的經濟理論界發展並無特別耀目之處,但中國勝在對老祖宗的智慧掌握得不錯,在經濟智慧上比美國站得更高。 對俄設限,西方傳媒稱為「制裁」,俄羅斯反制裁不交來盧布便不賣能源,西方傳媒便喚作「恫嚇」。
雷鼎鳴blog: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佩洛西竄台挑釁成機會 中國收回台灣勢在必行
所以中國即使在推行王道,也絕不可能輕忽實力的建設,否則自己也會頹然倒下。 今次施政報告只提及交椅州的1,000公頃,也許是等待將來再議第二期是否落實。 據我所知,關於交椅州的顧問報告10月份完成,施政報告撰寫期間,應無足夠時間消化報告(或其初稿)的內容,施政報告落墨不多,也屬正常。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回望歷史,秦始皇聰明絕頂,但政策去得太盡,人心會疲倦,勇悍精神也會一夜間消失,秦二世已見到整個帝國的崩塌。
中國愈低調,愈反映她對台已訂定了戰略,不會被美國刺激到。 第4件事是9月14日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了《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但尚要通過參眾兩院及總統簽署才能立法。 此法案把台灣視為與非北約盟友擁有同等地位,綠燈一開,美可對台售賣更多軍火。
要知道,他不但被俄羅斯人民普遍視為民族罪人,連反共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也罵他在政治、經濟、道德上都在摧毀洗劫俄羅斯。 香港確有人才不足問題,先不說流失掉的14萬人是否人才,香港30多年來的超低總和生育率,已構成重大的人口結構風險。 從前每年約有10萬人中學畢業,現在則剩下三分之一左右,大學收生時若要保持質量,十分困難,香港的人才產出是否能支持到這個國際大都會的發展,頓成疑問。 解決之道是輸入人才,既起到換血作用,亦可擴充香港的實力。 若人人只關心自己的健康與生命,不理會不打針可為社會帶來的損害,那麼他們的確不見得願意去打針。
從前有些對美國人生命價值的估算,平均大約是500萬美元,香港與美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相差不遠,一個不離譜的假設,便是港人平均每條命約值4,000萬港元。 這個假設是否精準不重要,就算有誤差,也不太影響下面的結論。 雷鼎鳴反對佔領中環,並在其評論中經常引用經濟數據來指出佔中的危害。 [14]香港政府數字顯示佔領中環期間,來港旅客總數字及從中國大陸來港旅客數字均顯著上升。
雷鼎鳴blog: 疫情後可否有文藝復興?
我們也可看到,中國走的是下圍棋式的長遠部署,一早便低調地布了此局,在這些國家中,經濟內循環已可活得不錯,不怕對抗美國。 雷鼎鳴blog 一看嚇一跳,「上合組織」共有9個成員國、3個觀察國和9個對話夥伴。 香港也曾一度飛龍在天,但可惜近年停滯,不懂亢龍有悔的道理,不少港人對內地發展帶來的機遇持抗拒心態,這對香港十分不利。
雷鼎鳴blog: 個人架生
後來於1964年一同入讀香港華仁書院[5],並於1970年畢業[6]。 雷鼎鳴有一名兒子,在美國芝加哥主修免疫學,其後修讀幹細胞及神經博士課程[7],曾於三藩市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工作[8][9],曾於史丹福大學跟從駱利群進行研究工作[10]。 韓戰時,中國志願軍的鋼鐵意志打敗了美軍的飛機大炮坦克,但今天中國軍隊還有無此等堅定的戰意? 習近平一上台後,頭等大事便是整頓軍隊的貪腐,而且高調讓軍隊知道其事。 經過幾年的整頓及軍事科技的投入,中國軍隊煥然一新。 雷鼎鳴blog 假如中國市場沒有了,美國便要少近960億的收入。
雷鼎鳴blog: 內地的文化小革命
此段歷史提醒我們,在文化、人心的管理上,也宜寬嚴並濟,不用整天都拉緊神經。 近月多個行業被整頓,孤立地看,都有道理可依,但出手太頻密,社會未必經受得起,容易使人猜測改革開放的遊戲規則是否改變了。 我看不到赴宴的賓客有何過失,社會中素有一些反精英的民粹主義情緒,政府或傳媒若迎合此等情緒,把赴宴者都當賊辦,則是使人失望的。 在此時節,既然沒談判籌碼,還想威逼中國讓利,豈不白痴? 布林肯也算知機,借着氣球事件虛晃一招,不去北京,算是聰明了。 若說美國這些銀行像雷曼般靠有毒資產過度擴充而爆煲,並不準確,它們的崩潰,原因頗不相同,起碼表面原因是這樣。
美國選擇打壓對象的標準也簡單,意識形態的分歧不是重點,要看對方是否有足夠實力會超越美國或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 雷鼎鳴blog2025 雷鼎鳴blog2025 美國只是為了維持霸權,自己的民主「品牌」早已失去。 中國應付美國有一方法,可以參考蘇聯失敗的經驗,根本不用跟美國鬥。 美國社會矛盾深重而不自覺,終會內爆,猶像當年的蘇聯一樣。 二次大戰後的美蘇冷戰,勝者顯然是美國,蘇聯不但解體,經濟崩潰,人民收入在90年代減少一半,大量科技人才流失,連美女也要流落異鄉,這叫俄羅斯這戰鬥民族如何不痛不欲生? 前總統葉利欽當年若非一早與接班人普京有交易,得到特赦,怎可能在退休後過着奢華生活,甚至可到中國桑拿及傳聞找氣功師注入真氣?
在長遠增長態勢仍在,但商業周期處於下行期,應有何對策? 雷鼎鳴blog2025 我認為不用太宣傳或刺激消費,而應鼓勵而不是打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