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身是受惠於稅務寬減的人士,課稅額為6,000元或以下,計除稅務寬減後是無須繳稅的,這種情況下,就算作為業主、正在供樓,也無須申請「居所貸款利息」或其他稅務扣減,最好將供樓扣稅的年期留到之後再使用。 一般來說,已婚人士及其配偶的應課薪俸稅入息是以分開評稅方式計算的。 若申請人及其配偶共同擁有該物業,兩人可在報稅表內申索各自的居所貸款利息扣除。 納稅人在申索購買車位的貸款利息時,亦須同時就該物業的居所貸款利息在同一課稅年度作出申索。 兩項稅項評稅基準相差無幾,但物業稅不能扣減出租物業的利息支出,但當然稅局會主動幫你計算哪一款較划算。
- 據悉,原業主為自住人士,於2016年10月以875.8萬元購入上述物業,因換區居住沽出物業。
- 儘管業界預期美國加息週期即將完結,但香港大型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剛在5月4日調升,直接影響到供樓人士的每月利息支出,一段時間內未見減息因素。
- 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一般分為從價印花稅 (AV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分別對應不同交易情況。
- 如舊有住宅物業已簽臨時買賣合約待售,新住宅物業成交期在舊有住宅物業成交期之後,新購物業則不必預繳15%稅金,只需按第二標準稅率繳稅。
- 第1標準第2部稅率相當於2016年11月5日前適用的「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
- 正因為在購買香港住宅物業時,若符合早前說的「三大條件」,你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否則會被要求徵收更高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特別是後者,據近期美聯物業研究報告指,內部轉讓「自製首置」再買樓的個案持續增加,今年首季共有1267宗個案,跟去年第四季僅微跌10宗,相差不遠。 新盤陸續推出,未上車的市民如用首次置業條件買樓有何優惠著數? 目前在港買樓涉及多種稅項,若想慳最多稅款,就要以首次置業身份入市。 三項適用稅項之總和,就是你要繳交的印花稅款,如你對數字不敏感,可上政府網站使用印花稅計算機,數目就一清二楚。
買樓稅: 問題2: 課稅年度內的「免稅額」、「扣除額度」夠用,我能否保留「居所貸款利息」不扣減?
業主不用告訴稅局每年實際修葺費用,稅局也不會要求業主提供支出證明。 根據稅務條例,只要「母公司」持有「母子公司」超過九成股權,就可以透過「注入資產」方式,把資產注入「母子公司」內,當中可以豁免所有稅項。 下一手買家,可以購入「公司股份」方式向「母子公司」買入資產。 因為「母子公司」只是「轉讓股份」,故只需支付很有限的稅項,變相成為合規避過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的好方法。 部份人會問,如果本身是繼承遺產的話,需否繳付「從價印花稅」,又或者如果本身已持有物業,但因親人離世要繼承物業,究竟又需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呢? 因為根據條例規定,任何人以「遺囑」或「無遺囑」的情況下,繼承了物業並不需繳付「印花稅」。
- 如果買家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在香港並沒有持有物業,購買一個住宅單位連一個車位時,只需按「從價印花稅」計算便可以。
- 去到第六年,剩餘本金供剩87.8萬,所以利息支出也有所遞減。
- 在這個情況下,你也無謂白白浪費「居所貸款利息」的配額了。
- 額外印花稅在2010年11月推出,基本是針對短炒的業主,如果業主在購入物業後三年內售出,就需要繳交額外印花稅,所以媒體經常說新盤「額印期鬆綁」,基本上是指簽訂買賣合約起計三年後,不需繳交額外印花稅的時期。
自用住宅的地價 稅率只要千分之 2,一般地價稅率是千分之 買樓稅2025 10,兩者相差 5 倍之多,不辦非常可惜。 國稅局特別提醒,民眾如果購買預售屋至成屋始出售,辦理房地合一稅申報時,要注意持有期間起算日為成屋辦妥所有權移轉登記日,以免遭國稅局補稅。 根據證券借用及借出交易進行的股票轉移,可豁免印花稅。 詳情請參閱《 印花稅署釋義及執行指引》〝證券借用及借出交易〞,申請手續請參閱 《證券借用寬免-修訂程序》[ U3/SOG/PN06B ] 買樓稅 。 納稅人在提交報稅表時,無須附上支付利息的證明,但須保留有關收據和紀錄為期6年(由有關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務局日後抽查時可呈交查驗。 只因「個人入息課稅」會將所有收入合併,按「累進稅」稅階計稅。
買樓稅: 物業維修費隨時令你大失預算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台北綠蒂大飯店」,今年2月易主,新買家砸下5億4,380萬元,其中包含申請危老重建相關費用及家具設備費共80萬元,7層樓整棟建物共782.14坪,土地127.96坪,屋齡高達44年。 金姓婦人受訪時表示,2018間,友人無力償還欠款,遂拿出玉佛寺塔位、牌位及骨灰罈來抵債,每套要價160萬元,她一共收了7套;後來她打算出售這些靈骨塔,遂找了仲介公司代銷,但是最後都沒成交,卻因此結識跟在老鳥旁邊實習的陳睿駿。 王明遠(化名)透過國內券商買賣美股,109年大賺,券商給了他對帳單,算出賺了4,808萬多元。 北區國稅局說他沒有申報基本所得額,核課最低稅負827.6萬多元、罰款662萬多元。
就住宅單位而言,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對應不同交易情況。 當中包括從價印花稅 (AV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 你所購買的房子如果用來自住,每年 5 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考慮採用列舉扣除額。 在報稅之前,貸款銀行會寄出房屋擔保放款繳息清單正本,你可以把這筆利息支出列為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特別扣除額,最高列舉 30 萬元。
買樓稅: 圖則研究所|罕見奇則 開放式單位竟設梗廚
如果你是該住宅的聯權共有人或分權共有人,你可申請扣除指定比例的居所貸款利息款額。 你所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可從應課薪俸税入息或個人入息課税入息總額中扣除。 納税人可從應課薪俸税入息或個人入息課税入息中,扣除居所貸款利息。 以下介紹居所貸款利息扣除所須符合資格、可扣除居所貸款利息的情況、已婚人士可得的扣除、撤回申索的期限,以及所須保留的證明文件。 政府就住宅物業的買賣協議徵收印花稅,稅率按樓價或價值而定。 買樓稅2025 你可以按以下連結,了解更多關於印花稅的資料,或使用有關的網上服務。
買樓稅: 香港證券的轉讓
如果買家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在香港並沒有持有物業,購買一個住宅單位連一個車位時,只需按「從價印花稅」計算便可以。 舉例單位連車位價格600萬元的話,買家只需支付600萬X2.25%,相當於135,000元的「從價印花稅」便可以。 反觀如果聯名買樓的一方並非近親,則需要繳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且還需按需要繳交針對海外人士的「買家印花稅」。 舉例男方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女士,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該女士跟男方並非近親。 物業要交「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300萬X 15%」,相當於450,000元外,還要多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買樓稅: 豪宅都撞名 5組令人易混淆的大廈及屋苑 香港有三個富麗花園?
「買家印花稅」在現有的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對所有住宅物業徵收,稅率劃一為15%。 「買家印花稅」適用於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人士(包括本地及海外公司)購買住宅物業。 稅務局製作了一個簡單的軟件,幫助你計算物業轉讓文書(即住宅物業買賣協議和非住宅物業樓契)及租約的應繳印花稅。
買樓稅: 額外印花稅 (SSD)
但如果提名的「近親」本身已持有香港住宅物業又怎計? 總之,提名近親只會用「從價印花稅」來看待,而不是更高稅階的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買樓稅 根據稅率,如果物業持有6個月或以內出售,就須繳付樓價20%的額外印花稅;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出售,稅率為15%;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以內出售,稅率為10%。
買樓稅: 妹跳9樓結束生命…原因竟是買房壓力 1300萬買「貸款得還2200萬」
部份人可能會問,本身持有工商鋪、海外物業、或車位,究竟在條例下,會否視為物業一部份,在購入香港住宅時需要繳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而非較低稅階的「從價印花稅」。 稅局不會計算工商鋪、海外物業及車位為「香港住宅」一部份,故只要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就可用「從價印花稅」的稅階計算。 因為稅務局有特殊豁免,其中只要「提名」一個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的近親簽定「轉讓契約」,不論他本身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均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而不是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值得注意,「近親」是有定義的,必須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方受理。 一般準則,在置業時其中一方沒有持有物業,但另一方持有物業,稅局不會視乎持有物業的一方是否「近親」,一律視為「已持有多於一層香港住宅物業」看待,故他們需繳交更高稅階,即「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買樓稅: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 / SSD)
第1標準第2部稅率相當於2016年11月5日前適用的「從價印花稅」的第1標準稅率。 業主不用擔心申報個人入息課稅,反而要納更多的稅,因稅局會用對納稅人較有利的方式評稅,並向納稅人發出轉換評稅方法的通知書。 買樓稅2025 所謂全年淨租金收入,是指每年課稅年度(即 4 月 1 日至翌年 3 月 31 日)的淨出租收入,扣除了差餉、不能追回的租金及修葺費等事項。 物業稅只針對買樓收租業主,如果物業於課稅年度有租金收益,業主就要報稅。
買樓稅: 物業稅計算例子
只是如果他繼承物業後,他選擇再購入新物業的話,則會視為持有多於一層物業看待,需要繳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對於換樓人士來說,無論是「雙倍印花稅」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也屬於壞消息,只因如果他們選擇「先買後賣」的話,由於同時間會持有兩層物業,新購入的物業就需要繳交高達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買樓稅2025 政府為了激活換樓鏈,故容許換樓人士可申請退稅,在新購入物業簽定「轉讓契約」後的一年內沽出舊有物業,就可以申請退還多繳的稅項。 舉例,如果丈夫買入的單位為300萬元,而丈夫本身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買樓前並沒有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他在簽署「轉讓契約」時,提名太太持有物業,而太太成為唯一持有物業的人士。 買樓稅2025 如果太太並沒有持有物業,丈夫要先支付「從價印花稅」,即100元。 之後在提名太太成為唯一持有人時,只需繳付100元印花稅便可以。
買樓稅: 按揭預批適合哪些人?
你可以利用「物業資訊網」的雙語搜尋器查詢樓宇資料,例如:實用面積、樓齡及許可用途。 利嘉閣FB 買樓稅 PAGE及利嘉閣在此提供的資料只供閣下參考,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利嘉閣FB PAGE及利嘉閣概不負責。 買樓稅 另外,已擁有兩個物業的人,可能會考慮一下「兩細換一大」,慳稅之餘又可以換大屋,但世事那有「咁perfect」? 整個退稅安排只限於「一對一」,即是你買樓時,本身只能擁有一個住宅單位。 如果你原本已持有兩個物業,就算你買了單位後,隨即將原有的兩個物業都賣出,亦不會獲得退稅。
你可在有關課税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税表(BIR60)內提出申索扣除。 買樓稅 你須填妥第8.1, 8.2及8.4部,如涉及物業再次按揭或第二次按揭貸款的利息支出,你還須填妥附錄的第 10 部分。 如果你是該住宅的唯一擁有人,並將該住宅用作你的居所,可扣除額是你在該課税年度實際已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但以該課税年度的最高限額為上限。 雖然地產代理或買方可以透過土地查冊獲得以上資訊(如產權負擔已在土地註冊處登記),不過,為確保出售過程順利,以及避免日後出現糾紛,你最好預先跟買方披露有關資料,保障自己的利益。 另外,你也有責任向買家披露樓宇的潛在欠妥之處,這些潛在欠妥之處是買家在正常檢驗單位的情況下未能察覺的。 在買賣一手樓方面,據戴德梁行提供的資料,涉及契税(税率1%至3%)、印花税(暫免徵收)、住房維修基金(總房款2%)、交易手續費(總面積3元)、房屋登記費(80元)以及按揭貸款等。
之後在提名太太成為唯一持有人時,太太要再支付100元。 新修訂以第一份文書劃線,如在2023年2月22日早上11時前已簽購買協議,即使未需要繳交印花稅,但都要按舊首置印花稅稅階繳交,上述情況亦如是。 如果該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與香港永久性居民是聯權擁有物業,而兩者份屬近親,則獲得豁免徵收買家印花稅。 而買家印花稅,則是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在從價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稅率統一為樓價的15%。 根據《印花稅條例》,印花稅是對書面文件徵收的稅項,有關買賣香港樓宇的文件須被徵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 但陳超國續稱,要預先繳交15%印花稅,賣出舊物業後,向稅務局申請退稅,並提交相關買賣文件,讓稅務局審核,通過審核後,就會向申請人退回部分稅項,數額是已繳交印花稅跟舊物業稅項的差價(15%-舊物業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