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2020年張柏芝遭共事8年的前經紀人余毓興及經紀公司AEG控訴,收下鉅額酬勞後,未依約履行相關電影拍攝,近日該案件在高等法院進行會議,由於涉及文件眾多,審訊預估需耗費8天的時間。 佳視結業後,佳視大批經過培訓及具備電視廣播經驗的台前幕後人員,皆紛紛轉職到無綫電視及麗的電視(亞洲電視),甚至有部份轉戰電影界,為香港電視及電影界在197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的黃金時代寫下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佳藝電視一推出《射鵰英雄傳》,就轟動全港;而俏麗可人的米雪因為演活了黃蓉,旋即成為炙手可熱的女星,片約不絕。
英國社會關於這方面的議論近一兩年也因為一宗年齡歧視訴訟案而進入了高潮。 如在1977年的金禧事件,佳視曾為此製作特備節目《金禧學潮論壇》,當時為金禧中學教師的現社會民主連線骨幹成員劉子濂曾在該節目上表示,曾在報章撰文指學潮遭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滲透是受校長關慧賢指使的,而使學潮矛頭更傾向同情學生。 佳藝電視在競投牌照時自動提出多項條件,包括:保證每一股東不會擁有超過15%之股權[6];星期一至五晚黃金時段播放兩小時教育節目(這個亦是佳視的死穴之一),下午5時至6時則播放香港電台製作之節目[14]。 直到2013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出第三及第四個免費電視牌照之前,香港免費電視一直維持兩台(無綫電視及麗的電視,麗的電視於1982年股權易手、改組為亞洲電視)爭雄的局面,其後至今造成無綫電視「一台獨大」40年的局面。
新聞主播何鉅華: 電視新聞刷新收視紀錄
想當年,盧宛茵瞞住父母去藝員訓練班面試,不久就在《朱門怨》憑二少奶一角走紅,22歲就嫁給第一代新聞王子何鉅華。 婚後盧宛茵息影,盡好做母親責任,有人覺得她錯過事業高峰上位時期,但她沒有後悔:「嗰時啲小朋友細,要照顧佢哋先冇做幾年嘢。」可惜13年後夫婦感情變淡,盧宛茵提出離婚。 仔女等人養,34歲頓成單親媽的盧宛茵復出賺錢,但當復出參演《季節》期間盧宛茵不時回想舊日子,感到不開心。 後來盧宛茵保持單身,與前夫甚少聯絡,幸而仔女孝順,她早就榮升嫲嫲,難怪從2014年網上短片《公屋.居屋.私樓》扮演惡外母,到《愛 ‧ 回家》的麻煩親戚崔Auntie都演得唯妙唯肖。
調查報告指出,在新冠疫情下,由於社交媒體上虛假資訊泛濫,使公眾更為重視取得可靠及可信的消息,對新聞工作而言,設法核實訊息的真假便更為重要。 調查指出,在受重點調查的 6 國,現在平均 69% 人用手機看新聞。 下圖顯示英國 7 年來用手機看新聞的上升趨勢,用桌上電腦的不升反跌,而用平板電腦的仍穩步增多。 這是路透新聞學院的調查數據,在 1 月和 4 月先後做了兩次調查,了解被訪者獲知新聞的來源分佈情況,1 月時做 40 多國,4 月時再重點調查了英國、美國、德國、西班牙、阿根廷、南韓等 6 個國家,結果大致相若。 在程序式廣告的自動化競投廣告位中,若信息一經禁阻,便導致廣告位的競爭減少以致價格下降,直接影響信息可帶來的收入。
新聞主播何鉅華: 廣告作品
年齡歧視案結果影響深遠,在BBC這一年來已見作出相應安排的同時,英國國會也將這類問題正式提上議程,在上月,下議院便曾討論電視廣播界的幕前男女性比例平衡的議題。 BBC在新聞主播的編排上,不說年齡層面,單說族裔分佈方面,相信也確曾下了一番功夫。 新聞主播何鉅華2025 主持陣容正反映出英國的多種族人口成份,當然主要為英國白人、但也有黑人、南亞裔、阿拉伯裔,或混血兒。
- 到四月過著處處封閉的日子時,兩個數字都已上升,前者是 71%,後者 79%;即是說,看電視新聞的人數大增了。
- 波爾的摩大學(University of Baltimore)商學院曾做過一個研究指出,英國去年估計達一億七千萬鎊廣告遭到阻截,即每五鎊廣告有一鎊流失。
- 時代力量於交通通訊傳播大樓大門前舉辦記者會,要求NCC公開鏡電視執照審查過程,並要求陳耀祥說清楚「蔡英文、蘇貞昌、洪耀福有沒有對NCC施壓」[37]。
- 據 BBC 表示,在該月經社交媒體瀏覽 BBC 內容的瀏覽人數為 1 億 4 千 3 百萬,而經 YouTube 觀看 BBC 內容的觀眾則達 1 億。
- 自離婚至今,Madam Lo一直保持單身,笑言沒發覺身邊有任何追求者,又表示對現況很滿足,若然將來有機會可成為榮譽博士就更好了。
- 一位BBC退休高管曾坦言BBC普遍存在的一種意識是,男主播上了年紀會被視為更為權威穩重,而女主播上了年紀就成了問題了。
2022年3月4日,鏡電視董事長陳建平遭董事會以「干預新聞自由」為由解職,紙風車劇團創辦人李永豐成為鏡電視董事長。 以多元、專業、深度、國際、藝文和重視弱勢權益為特色,製播內容包含每日新聞、深入新聞報導與藝文節目等。 2022年5月2日,鏡電視新聞台在中華電信MOD(508頻道)[4]、Hami Video、亞太電信Gt TV、四季線上4gTV(50頻道)、愛爾達電視OTT上架。
新聞主播何鉅華: 電子訂閱的餅做大了,如何分潤的考驗就來了⋯⋯
另外,她還飾演一些市井、搞笑小婦人角色,如《鬥氣一族》的「小嬌」(鄧仁威〔夏雨飾〕之妻子)、《同撈同煲》的「林蘭卿」、《胭脂水粉》的「吳路笑容」和《富貴門》的「鮑笑雁」等。 盧宛茵(英語:Angelina Lo Yuen-yen,1953年3月15日—),香港資深女演員。 捱了多年,現時Madam Lo已年67歲,不過她仍未有放棄工作,有得演便會演。 單身多年,Madam Lo沒想過再找人生伴侶,雖然也曾跟異性約會過,子女也沒意見,但認為與人相處要夾很困難,倒不如一個人自由自在。
2023年6月28日,經過2次審查;NCC附停止條件通過鏡電視申請負責人、公司章程變更暨換發執照案,並允許鏡電視新聞台登上中嘉、凱擘、台固媒體等共32家有線電視系統的86頻道 [10]。 據地方報業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的53個小規模獨立新聞媒體中(主要為社區性新聞網站和社區報紙),四分之三擔心因為廣告驟減,未來幾星期將會暫時或永久停業。 據全國記者工會(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的估計,雖然民眾對新聞的需求殷切,但業界的整體廣告收入則空前萎縮,僅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廣告既是傳媒的主要經濟命脈,報業團體已促請政府投放大量廣告宣傳有關處理疫情情況,一為公益,一為支援傳媒及從業人員可以渡過難關。
新聞主播何鉅華: 英國「佛系防疫」思維:延緩醫療崩潰、降低經濟衝擊
中老年女主播人才不足 BBC執行長馬克‧湯姆森 新聞主播何鉅華2025 (Mark Thompson) 上月承認BBC幕前的中老年女性,一向不成比例,他說,這問題也出在女性這一方面一直人才不足。 新聞主播何鉅華 43歲香港女星張柏芝擁有一半英國血統,有著姣好外貌的她,1999年被周星馳欽定為賀歲片《喜劇之王》的女主角,該片在當時成為票房冠軍,同年8月,與任賢齊連袂演出的愛情文藝片《星願》票房更衝破了1000萬,奠定了張柏芝日後在影壇的地位。
新聞主播何鉅華: 新聞節目
英國新聞界的廣告同業組織Newsworks執行主席Tracy De Groose亦表示,在疫情當前,讀者倚賴新聞界獲得資訊,而新聞界則須廣告界予以支持,令新聞得以良好運作。 美國愛德曼公關公司發布的「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Edelman Trust Barometer)更指出,全球各地多數人(67%)都從各大新聞機構網站閱看疫情信息,遠多於靠社交媒體(22%)。 黎、梁、龐三位是麗的早年的三朶金花,她們主要是做新聞主播,也兼及一些家庭和兒童節目,三人讀新聞時梳起一個蛋糕型髮式,咬字清晰,形象深入人心,後來很多人都以為她們三位是香港第一批電視新聞主播。
新聞主播何鉅華: 新聞部員工
新聞媒體協會(News 新聞主播何鉅華 Media Association)發出警告,疫情已令致報紙發行銷售劇跌,廣告銳減,未來幾月恐怕將見大量裁員,有些更會撐不下去。 由3月下旬起,英國政府全面提升防疫措施,除必需的民生和公共服務外,整個社會頓時陷於半癱瘓狀態,新聞工作者雖已被政府列入「主要服務人員」可前往新聞現場採訪,但基於防疫需要,很多媒體都盡量安排在家工作。 新冠肺炎(COVID-19,台灣正式名稱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名為「武漢肺炎」)疫情肆虐,英國太子和首相都先後中招了,有誰還不關注防疫消息? 而在種種防疫和社交隔離措施下,往往報紙買不到或派送不了,網媒及電視電台自然倍受倚重。
新聞主播何鉅華: 電視劇(麗的電視)
年齡歧視案帶來改變 這一老大機構多年來確實人才輩出,但也同時受到批評存在男女人才起用不均的問題。 一位BBC退休高管曾坦言BBC普遍存在的一種意識是,男主播上了年紀會被視為更為權威穩重,而女主播上了年紀就成了問題了。
新聞主播何鉅華: 電視劇
鏡電視新聞台(英語:mnews),簡稱「鏡新聞」,是鏡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於2022年5月8日開播。 根據數據顯示,BBC老年員工的男女比例是72%對28%;當然,這與英國社會這一方面的比例絕不一致,英國的中老年女性是多於中老年男性的。 該宗訴訟事緣BBC一台一個晚間節目「鄉村風情”(Countryfile)」 新聞主播何鉅華 進行節目重組,實行大換角,4個年在40幾至50多歲的女主持全被替換,改由年輕女士上陣。 被撤換其中一人52歲的米蘭‧奧萊利 (Miriam O’Reilly) 心感不忿,帶頭控告BBC年齡歧視,在2011年1月,法庭裁定她勝訴,轟動一時。
新聞主播何鉅華: 廣告投放
2022年9月17日,台灣寬頻通訊(TBC)與大豐有線電視分別向NCC申請將定頻第55頻道的TVBS新聞台分別移頻至第158頻道及第149頻道,並由鏡電視新聞台遞補第55頻道,引發軒然大波。 TBC與大豐有線電視表示,此案純屬授權費之商業談判,無關政治[45]。 2022年10月2日,蔡壁如表示,鏡電視申請執照過程的種種弊端與疑問,蘇貞昌卻簡化成「民眾與股東之間的糾紛」,蘇貞昌「難道不是心中有鬼」;法務部已經受理她的檢舉並交給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調查,大家就靜待司法調查的結果。 新聞主播何鉅華 蔡壁如質疑,目前蘇貞昌與張惇涵的說法全都指向裴偉,說那是他個人在外言論,與府院無關;但就算是裴偉的個人言論,為什麼一個「民間人士」可以拿著總統或行政院院長的名號招搖撞騙,為什麼NCC要埋單[41]。 2022年3月24日,陳建平發布聲明稿表示,他任職鏡電視董事長期間發現「若干不合常規之交易」,但3月4日董事會部分董事以「干涉新聞自由」罪名抹黑他、違法將他解職,他很遺憾「未能導正鏡電視之公司治理」。 陳建平表示,各種政治勢力積極介入鏡電視,背後更有複雜的「政、商、媒」關係,已經與鏡電視大股東們當初邀他擔任董事長的初衷有違;「鳥獸與同類相聚,真理也必歸於實行真理的人」,他「階段性目標已完成」,宣布退出鏡電視董事會[21]。
新聞主播何鉅華: 內容
而當時亞洲電視與無綫電視都爭相邀請米雪拍劇;最後由於無綫電視出價極高,邀得米雪拍《絕代雙驕》。 1975年春季,商業電視正式更名為佳藝電視;同年3月17日至7月15日,佳藝電視委託光啟文教視聽節目服務社舉辦節目製作人員訓練班,參加人數27人[3];這一年,中國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翁炳榮協助佳藝電視的創建。 遇有大型特別事件時,播放時間會延長至半小時及分為每十五分鐘一節播映,而香港回歸後首日《午間新聞》更以史無前例的方式播映一小時及分為四節播映。 2022年4月28日,陳椒華在立法院指控,鏡電視籌設期間,律師兼鏡電視監察人劉志鵬所任職的「有澤法律事務所」,一名受僱律師黃馬煜曾任NCC副主任委員翁柏宗的機要秘書。 陳耀祥表示,不知道黃馬煜在鏡電視申設過程有扮演任何溝通角色[29]。
當時,YouTube上出現一些恐怖主義的內容之後,多個大品牌基於品牌保護就採取了這類方法。 一些涉及恐怖主義、災難、施暴、殺害、傷害、或一些低俗不良品味的字眼,都會列入阻截的黑名單,以免品牌廣告跟有關信息同場出現。 2012年,盧宛茵在劇集《缺宅男女》飾演慈母「張美玲」,獲得觀眾讚賞。 其中憑《戇豆先生》(Mr 新聞主播何鉅華2025 Bean)這位紅遍全球的著名諧星路雲‧艾堅遜 (Rowan Atkinson) 公開表示,幕前工作分派不該涉及什麼年齡歧視問題,也根本不宜牽扯上反歧視的法例。 BBC是公營廣播機構,國內部經費全部來自國民所繳納的電視牌費,事事須向公眾交代的問責性也自然較大。 說上述這些,不是挑剔批評她個人,而是看到BBC因為曾被法院裁定犯上年齡歧視後,逐漸編排更多中老年女播報員所帶來的這一情況。
心以為操控結果,便能掌握權力,然而老總監和老闆另有盤算,不惜揭開她的不堪往事,拉她下馬,以達成最終的改革計劃。 65歲盧宛茵(Madam Lo)喺大台劇《BB來了》扮演野蠻奶奶,演技大爆發,備受觀衆讚賞。 現實中嘅Madam Lo 婚姻失敗,同前夫新聞主播何鉅華離婚後,獨力湊大兩子一女,兩子早已成家立室。 有些藝人演而優則唱,而以野蠻、惡死媽媽角色深入民心的盧宛茵就搞棟篤笑! 昨晚她在旺角麥花臣館舉行「盧師動眾Madam Show楝篤笑」,多位圈中好友如鄭敬基、黃智賢等均到場支持,還有不少飾演過她兒子的藝人錄製片段為她打氣。
新聞主播何鉅華: 主播
2022年3月15日,李永豐因壓力過大宣布請辭,創造鏡電視11天換董事長的紀錄,改由導演楊雅喆接任董事長,但NCC以公司治理為由表示不干涉[19]。 2022年3月14日,台灣民眾黨立法委員蔡壁如說,鏡電視政治人脈豐富,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之妻陳璽鈞是從華視新聞跳槽的鏡電視主播,行政院機要顧問丁怡銘之妻許貴雅是從三立新聞跳槽的鏡電視主播[註 1];這些背後的關係,社會大眾不知道,但想必NCC主任委員陳耀祥比她清楚[18]。 2022年2月9日早上6點,鏡電視新聞台透過網路平台YouTube開始對外試播,官方網站、社群平台同時上線[3]。 新聞主播何鉅華2025 2022年1月19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第999次委員會議決議,以四十多項附帶條款通過鏡電視新聞台之衛星廣播電視執照申請案[1][2]。 《衛報》商務總監Nick Hewat表示,病毒消息不全然是關於死亡失望,很多消息也有人性光輝的一面,希望各品牌廣告商好好重新檢討這方面的問題。 關於廣告阻截(ad blocking)問題,最先於2017年由《泰晤士報》作出披露而受到關注。
新聞主播何鉅華: 有線電視主播及記者
佳視又以高成本招請原任職於無綫電視的幕前及幕後人員效力,使全台職員人數由1978年初的約600人增加至800多人[6]。 香港佳藝電視(英語:Commercial Television),簡稱佳視、CTV,是香港第三間免費商營電視台,1975年9月7日下午6時正啟播,[1]1978年8月22日結業停播。 英國專事報導傳媒動態的《新聞公報》就評論稱,任何關心優質新聞長遠發展的人都應該支援 Epic Games 打贏這場官司的。 2016年2月22日起,高清翡翠台改名為J5且與翡翠台完全分途廣播,翡翠台《午間新聞》取消聯播安排。 2022年12月1日,陳椒華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時指控鏡電視大股東有人向博弈大亨陳盈助借錢,陳耀祥答詢時說不知情。 新聞主播何鉅華 2022年9月30日,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舉辦記者會,黨團總召集人曾銘宗表示,陳耀祥接受府院關說而圖利鏡電視,已涉嫌觸犯《貪汙治罪條例》「圖利罪」;黨團等待10月5日陳耀祥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專案報告鏡電視核照始末後,再看後續發展,不排除控告陳耀祥圖利鏡電視與特定人[39]。
新聞主播何鉅華: 電視劇(無綫電視)
現實的情況是報紙的紙質訂閱用戶已日漸減少,必須設法從電子訂閱這一渠道賺錢,兼要做到增加廣告收入,才能生存發展。 然而,報紙網站與手機公司之間這種利益關係是有償建立的,手機公司對經由其應用商店的報紙網站 App 帶來的付費訂戶是有抽佣分成的。 在電視台的新聞網站方面,BBC 新聞網站在 3 月疫情爆發時,一星期的英國瀏覽人數高達 8 千 4 百萬,而 BBC 網站(BBC.com)在 3 月的瀏覽人數更高創 1 億 7 千 9 百萬,比 1 年前多 84%。 據 BBC 表示,在該月經社交媒體瀏覽 BBC 內容的瀏覽人數為 1 億 4 千 3 百萬,而經 YouTube 觀看 BBC 內容的觀眾則達 1 億。 2022年10月5日,NCC第1035次委員會議決議,不予許可TBC所屬5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南桃園有線電視、北視有線電視、信和有線電視、群健有線電視、吉元有線電視)、大豐有線電視、台灣數位寬頻有線電視與新高雄有線電視申請之TVBS新聞台移頻案。
對傳媒來說,同樣的抽佣情況亦已出現多年,大凡經網路平台或手機的應用商店,如谷歌的 Google Play 或蘋果的 App Store 下載安裝報紙網站的應用程式時,谷歌或蘋果都對付費訂閱抽佣分成,如同對其他所有付費 App 一樣,一律抽佣 30%。 蘋果手機現時在英國市場有著半邊天下,愈多人在其 App Store下載安裝各報網站應用程式進行訂閱,可真海納百川,帶給蘋果的佣金便愈豐厚了。 Epic Games 總裁斯維尼(Tim Sweeney)表示,蘋果是無權因為它造了手機讓人取得東西而就此取走人家公司的任何一分收入的。
新聞主播何鉅華: 內容標籤
英國的電視新聞觀眾比疫情爆發前整體上激增了 25%,網上媒體包括新聞網站和社交媒體的看新聞受眾整體上都多了,單是社交媒體便走勢強勁,多了 9%,可憐紙媒只有不到兩成受訪者使用報紙雜誌來獲取新聞訊息,一是因為減紙減發行,一是要看都買不到,無話好說。 NCC電臺及內容事務處處長黃文哲表示,鏡電視新聞台於5月11日以前開播,是《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定的法律義務;至於開播後,如果鏡電視新聞台有違反當初營運計畫附帶承諾之執照廢止事項,NCC仍得廢止其營運許可[30]。 日本的NET電視台(朝日電視台前身)及東京12頻道(東京電視台前身)也有相似情況,這兩台也曾經是商營教育電視台,然而教育節目欠娛樂性,通常收視較低,難以吸引廣告客戶,在商言商的牟利經營下,實為商營電視台的經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1973年11月,日本政府修例,廢除商營教育電視台,NET電視台及東京12頻道轉型綜合電視台。 但佳視就沒有它們幸運,佳視無緣轉型綜合電視台,財困結業收場,猶如「宣告」商營教育電視頻道的「試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