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處亦提議公共服務機構及政府部門應定期為前線接待員工,提供英語聽說培訓及考慮安排英語能力較強的員工負責接待工作。 然而,若政府只靠獎勵計劃及推行專題培訓及教育等措施,不足以改變現時大量不合乎殘疾人士通達需求的設施,本處建議必須盡快修訂相關法例,強制所有設施/處所必須提供無障礙通道,以讓有需要人士能在平等的基礎上,無障礙地進出處所並享用社區設施和服務。 長者地區中心按照護理方案及個別需要,為參與先導計劃的長者及其照顧者安排活動和提供服務,以提升/改善長者的認知能力、家居安全知識、自理能力、身體機能和社交技巧,以及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此先導計劃已於2019年2月起常規化,並已在 年內把服務推展至全港41間長者地區中心,以及7個醫管局聯網。 本處喜見政府願意在2019/20學年,通過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資助1320個學生就讀自資醫療學士學位課程。
為數不少的殘疾人士除對普通科有需求外,外展精神科到診的需要亦很大,特別是大部份居住於院舍的智障人士,需要定期到精神科診所覆診。 然而,礙於智障人士的行為及情緒狀況,家屬在帶他們覆診時往往遇到非常大困難。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2025 本處強烈建議增加精神科外展到診服務,實在地減低家人及院舍的照顧壓力,且能有效提升對智障人士精神健康的照顧。 對於政府計劃利用薄扶林南的土地興建公營房屋,本處建議政府必須同步考慮該區的其他配套設施的荷載能力,包括交通、社福及康樂設施等道路荷載的能力,再作適當的規劃,以保障當區巿民的未來生活質素。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計劃簡介
在2017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落實把「智友醫社同行計劃」常規化並擴展至全港41間長者地區中心和七個醫管局聯網。 在政府的恆常資助下,參與先導計劃的20間長者地區中心及四個醫管局聯網在2019年2月起(即先導計劃完結後)繼續提供「智友醫社同行計劃」的支援服務。 由食物及衛生局聯同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推出的「智友醫社同行計劃」於2017年2月正式投入服務,專為60歲以上患有輕度至中度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護理、訓練和支援,以改善他們的認知能力、家居安全知識、自理能力、身體機能和社交技巧等。 計劃又為護老者提供壓力管理、護理知識、輔導服務等訓練和支援服務,以減輕護老者的負擔。 本處建議教育局應加快教師培訓及其規模,讓現職教師或學院的準教師也能接受相關培訓,從而提升他們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能力及對不同文化的敏感度。
本處對於政府表示會彈性處理相關地帶工廈改建成過渡性房屋之規劃及樓宇設計規定,存有保留。 然而,本處認為改裝工廈涉及不同條例及安全問題,例如:消防及建築物條例、照明及通風是否足夠等,非一時三刻能夠解決,因此,有關建議對現時身處水深火熱的基層家庭而言,絕對不能提供任何即時或短期的幫助。 本處樂見政府特意讓青年及相關施政措施獨立成章,足見現屆政府較過去更重視青年工作。 然而,報告內所提及的兒童及青少年問題,均從個人層面需要作介入及回應,完全未有就宏觀而全面的角度分析問題成因。 此外,報告亦未有具體落實「一中學兩社工方案」,以解中學駐校社工人手不及需求情況,為此,本處深表失望。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服務簡介
本處對政府未有就小學「一校一社工」政策以「價低者得」為服務投標機制而衍生的結構性問題進行檢討,表示失望。 此投標機制除導致資深社工流失的問題嚴重,影響服務的延續性外,亦未能保障小學生的福祉。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2025 因此,本處強烈要求政府以長遠承擔的常規化服務機制去取代投標式制度,並提供督導支援,以維持穩定而有質素的小學社工駐校服務。
- 本處喜見政府將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服務對象擴展至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中學生,我們期望有關當局能協調學校、社工及相關專業人士之分工及合作,讓有需要的學生得到整全而適切的專業支援服務。
- ※ 本平台非長照服務機構,不包含長服法中定義之提供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相關之照顧服務。
- 惟現時為數不少少數族裔學生就讀專上學院卻未能受惠,因此,本處建議政府應將計劃擴展並涵蓋所有就讀專上學院的少數族裔學生。
- 本處認為學校社工於學前單位應常設為基本崗位,故本處期望政府盡快於學前單位落實「一校一社工」,並由社署承擔編配機構提供駐校服務的責任,以確保及穩定業界推行幼稚園社工服務的質素。
- 此外,本處建議公共服務機構須安排及確保前線工作人員得悉申請傳譯服務的程序,並推動他們積極向少數族裔服務使用者安排傳譯服務。
- 是次施政綱領,政府提出多項計劃資助私營院舍提升服務質素,此舉無疑是以公帑補貼私營院舍營運,政府應審慎考慮。
有鑑於非華語學生獨特的語言及文化背景,我們亦建議政府投放資源,研究適合他們的評估工具及服務模式,令服務更切合他們的獨特需要。 本處認為在人口持續老化及前線照顧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輸入外勞看似勢在必行,但本處認為仍有很多方面包括:外勞的資歷、經驗、培訓及考核、文化語言差異、外勞與本地前線員工的比例等,均需要細心考慮。 另外,如何提升本地前線照顧員的專業形象及晉升機會,也不容忽視,長遠而言政府則應著力提升整個行業的專業性。 本處認同政府協助殘疾人士在社區生活是方向正確的做法,然而服務提供並非殘疾人士能成功在社區生活的唯一因素,仍需鄰里以至社區對殘疾人士的理解、接納及包容,才能令殘疾人士成功在社區好好生活。 故本處建議政府必須在硬件(服務、設施及照顧者支援)及軟件(鄰里及社區對殘疾人士的接納)兩方面都著墨,方能真正協助殘疾人士在社區好好生活。 本處樂見政府為長者人口比例較高的公共屋邨,增加康樂及其他附屬設施,以提升長者居民的生活質素。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服務對象
根 據 醫 管 局 數 字 , 2009 年 患 認 知 障 礙 症 的 60 歲 或 以 上 人 士 估 計 超 過 10 萬 人 , 約 佔 長 者 人 口 一 成 。 隨 着 人 口 老 化 , 預 計 2039 年 的 相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2025 關 病 人 將 增 至 33 萬 人 , 情 況 絕 對 不 容 忽 視 。
計劃的其中一個核心工作是定期和社會福利署的代表及醫院管理局的臨床醫護團隊舉行個案會議,商討長者的最新狀況,從而編訂一個合適的服務方案。 對於政府有意推展「智友醫社同行計劃」,本處強烈要求需為提供服務之長者地區中心增加額外資源,包括租金津貼、行政費用人力等,以避免造成原有服務資源拉扯的情況。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2025 另外,本處建議探討與私家醫生或社區診所合作之可行性,為懷疑患有認知障礙症而未被確診的長者進行評估,加快長者診斷和及早治療。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隨著在港居住的少數族裔長者老化,預期少數族裔長者對於基層健康服務及長期護理服務的需求將會增加,因此,本處認為政府應加強針對少數族裔長者的服務配套支援,投放更多軟、硬件資源,推動現有社區服務單位,按少數族裔長者的文化提供多元的社區支援服務。 然而,本處認為政府除提供基金資助社區及安老院舍應用相關科技外,也需要為其他配套,例如:院舍人均面積(包括擺放新儀器所佔空間)、員工培訓等,增加額外資源,以至新科技能發揮最大效用。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相關網址
本處喜見政府關注小學融合教育及增加學生支援的資源,並重視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和優化現有校本教育心理服務與言語治療人手比例。 另外,本處建議需為家長提供教育以至情緒支援服務,從而令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其家庭得到全面的支援。 然而,本處認為政府亦應聯同各局各部門,從教育制度、多元出路等方面入手,協助學校、家長改變整體社會和學校環境的「催谷」氣氛,並且透過「家長為本」的家長教育,針對性地為有獨特需要的家長提供支援,以協助他們處理自身的困擾,強化親職功能。 電子煙備有不同的口味且不用點燃,再加上現時未有任何銷售規管,青少年確實容易從不同途徑接觸或購買相關產品,中小學生吸食電子煙人數亦明顯有上升的趨勢。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為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肌肉訓練
除關注少數族裔大專生的職涯需要外,政府亦須正視其他高學歷少數族裔人士的就業問題,包括那些在其出生國家考獲高資歷或擁有專業知識,但在港不被承認的南亞裔人士。 本處建議政府提供資源,讓非政府機構向高學歷少數族裔人士提供職業支援服務。 本處歡迎政府提出以跨局合作模式,為社區長者提供一站式、跨專業的醫療及社會服務。 本處期望在一站式服務設計過程中,能充分加入長者的參與,使服務能更全面配合長者需要。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然而,本處強烈要求此計劃的優先服務對象應為經駐校社工及老師識別出有急切需要而未被確診或未有醫療專業介入的學生。 另外,有關計劃強調「醫療、教育及社福界」三方須緊密協作,本處亦同意此合作模式最能支援學生;然而,此合作模式必會增加老師及和駐校社工的工作量;為此,我們建議當局應增撥資源以支援老師及駐校社工開展計劃。 對於政府提出優化《促進種族平等行政指引》以適用於所有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服務的政府決策局、部門和有關機構,本處深表認同。 在二零一零年推出的《促進種族平等行政指引》,現時雖然有二十三個政府部門接納《指引》,惟多年來,政府未能成功協調及監管《指引》在各部門的執行情況是否有按照《指引》執行與少數族裔人士需要相關的政策及措施一直存疑。 本處認為當局現時應着力確保所有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遵守相關指引,並適時檢視以「指引」形式促進種族平等是否最適切安排。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服務地區及範圍
陪同就醫,除了注意安全和所有細節之外,把關心和溫度代入服務中,可以減少長輩的不安,並增加信任度與舒服感。 對於情緒低落的長輩要用給予他更多的鼓勵,讓他知道家人跟你都很關心他,除了陪他一起為健康努力外,也給他加油和打氣。 對於生病,行動不便需要人陪伴照顧的人和家屬來說,能夠遇到肯真心愛護的陪伴,會是很安心和感謝的。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dementia community support scheme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 3.6 3.8 4 4.2 4.4 4.6 4.8 5 q18 q19…
本處認同政府建議增加暫託宿位,相信有助舒緩現時長者及照顧者對服務的需要。 但在長遠的政策上,政府實需持續改善及監管參與「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的服務質素,而不止於提供津貼補助私營安老院的空缺宿位。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是由跨專業團隊為認知障礙症長者及護老者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當中包括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資深護士和社工,為長者共同制定護理方案。 參與計劃的長者將接受為期 5至 9個月的認知訓練小組,以維持腦部功能, 延緩認知功能衰退, 並促進長者的社交生活, 維持身心健康。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改善長者認知障礙
惟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青年人更需具有國際視野,因此,本處建議政府應同時增撥資源,資助青年人到海外交流以擴濶他們的國際視野。 本處歡迎政府建議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內重新加入以人口為基礎的規劃比率。 本處期待政府盡快落實相關建議並審慎評估未來各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的需求,以釐定合理規劃比率。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 頤‧樂‧智學堂
長遠而言,本處建議應繼續加強宣傳推廣無煙校園,並讓青少年明白傳統香煙及電子煙對身體的禍害。 對於政府將委託大學進行涵蓋兒童、青少年及長者的全港精神健康調查,本處表示歡迎。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2025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然而,我們認為有關當局應著眼於調查後的跟進工作,包括善用有關數據於規劃、制定及推展精神健康支援服務及措施至為重要。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相關文章
計劃中亦安排家居評估,切身提供長者生活上個人起居照顧的需要 , 減輕護老者於照顧上的壓力,達至家庭融和的目標。 嚴慧君表示,開心見到爸爸在計劃中慢慢投入,學習不同事物,情緒得以紓緩,中心同工十分關心長者,但無奈計劃太短,只是維持數個月,未知如何處理爸爸將來的訓練。 認知障礙症會終身伴隨著患者,加上患者的狀況會逐漸變差,社聯認為計劃的半年服務期限太短,建議成立更多由政府資助專門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中心,繼續透過「醫社合作」模式,爲達到中度及嚴重程度、並有情緒及問題行為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 本處認同政府對少數族裔家庭暴力及性暴力問題作出正視,並落實增撥資源,通過公眾教育活動等方式,加強少數族裔對相關問題的意識教育,鼓勵受害人求助。
本處亦呼籲政府除加強宣傳和推行公眾教育以打擊家庭暴力之外,應開始研究立法強制通報懷疑虐兒事件,並須對虐待/傷害兒童事件採取零容忍的態度,提升社會對保護兒童的標準。 對於政府以試驗計劃形式,為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有特殊需要跡象並正輪候評估的幼兒提供支援,本處表示歡迎。 其次,本處亦期盼有關支援能延伸至未輪候評估的懷疑個案,讓出現學習困難的兒童能即時獲得支援。 另外,按現行制度,不少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因年滿六歲而被終止學前康復服務,本處認為政府在推行上述「全校模式」支援服務同時,亦應持續支援此類兒童直至他們能銜接其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