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戰國儒家哲學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這並不代表五種物質,而是物質的五種屬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88年設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管理中醫藥行業,是隸屬於衛生部的副部級國家局(2013年衛生部撤銷後轉隸於衛計委)。 1929年,國民政府通過了余雲岫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事業之障礙案》。 1926年,魯迅曾撰《父親的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文,批判了中醫存在的一些問題。 「擬人論醫學」的世界裡,人是自卑的,一切的真理,宇宙的奧妙,是掌握在無法揣度的神秘力量手中的,人類想獲得某種期許,只能求告這種無法掌控的神秘力量。 近年來還湧現出了一批傳統藥物注射製劑,被用於肌肉和靜脈注射。
張仲景採用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在《傷寒論》中歸結為「八綱辨證」和「六經論治」,經由這兩種方法辨證論治後,再採用「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治療疾病。 黃泰中醫師評價 「八綱辨證」是書中貫徹辨證論治的具體原則,所謂「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是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分析和檢查疾病的部位、性質而歸納出來,「六經論治」是整個臟腑經絡學說在臨床醫學上的具體運用。 東漢末年,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術進行手術的人,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麻醉藥物,還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健身體操「五禽戲」。 在漢代,大量的醫藥和歷算等書籍傳入西藏(《西藏王統記》記載)。 在漢代還出現了專門性的婦科醫院,西漢時的「乳舍」,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婦產醫院。
黃泰中醫師評價: 中國大陸
另外並訂有《中醫藥發展法》[12]、《臺灣中藥典》等,同時設置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進行中醫藥研究。 中華文化圈中,通常有些病人在患頑固疾病,慢性疾病,和原因不明疾病等疾病時,或者因為現代醫學的發展所限,或者是患者所能獲得的醫療資源所限,沒有治療的辦法時,會求助於中醫。 但絕大多數人在外科、及病情惡化快速的嚴重病變的情況下求助於現代醫學。 中醫診斷疾病是依望聞問切的結果來辨病及辨症,但也有只辨病不辨症(例如急症或有專病專方時),或只辨症不辨病(例如遇到不知名的疾病、疑難雜症、或調理體質等)的情況。 與現代醫學在診斷上注重「病」的方式不同的是,中醫常會強調「辨(症)」。 一般而言,完整的中醫處方,至少包括四項以上:情治(情緒控制)方面的指導;忌口(飲食應注意的事項);運動的建議(游泳、跑步、導引、氣功等);中藥的使用,或針刺、艾灸(前二者統稱針灸)、推拿等。
元太醫院分十三科後併為十科:即大方脈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兼婦人雜病科、眼科、口齒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鏃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書禁科。 明太醫院分為十三科:即大方脈、小方脈、婦人、傷寒、瘡瘍、口齒、咽喉、接骨、金鏃、眼、針灸、按摩、祝由。 清太醫院初分十一科,之後併為九科:大方脈、小方脈、婦人、傷寒、瘡瘍、口齒咽喉、正骨、眼、針灸。 道光二年(1822年)上諭:「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敕令太醫院廢止針灸科。 治療手段和方法豐富多采,既有一般內服藥物的內治法,又有藥物外敷、熱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獨特的針灸、拔罐、推拿、按摩、氣功、布氣等非藥物療法,還有以藥膳為代表的日常食品療法。
黃泰中醫師評價: 中醫學
自清朝末年,現代醫學[19]開始湧入中國,造成中醫不再是中國地區唯一的醫學。 南北朝時期問世了世界上最早的兩本兒科專著,即王末鈔的《小兒用藥本草》和徐叔響的《療少小百病雜方》。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醫學院。 到了公元6世紀,隋朝完善了這一醫學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太醫署」,署內分醫、藥兩部,太醫令是最高官職,丞為之助理,下有主藥、醫師、藥園師、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人之多。
- 張仲景完善了中醫的辨證理論,他還是世界上第一個臨床醫學大師,被尊稱為醫聖。
- 「自然論醫學」的世界裡,人是自負的,認為宇宙運行在簡單的原理之中,該原理普世通用,人體的一切奧秘也遵循其中。
- 這說明中國古代對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措施,很早就已經是得力有效的。
- 五行於中醫則體現了具備這五種屬性的人體五大系統的相互關係。
傳統中醫自古不分科,但在北宋年間,太醫院在培訓醫生時也如古希臘和阿拉伯醫學那樣,分成了內、外、婦、兒、口腔等十三科,這可能是受到阿拉伯-伊斯蘭醫學的橫向影響。 傳統中醫以湯藥為主,但北宋的《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卻大量增加了丸、散、膏、酊的處方,如《乳香圓》、《阿魏圓》等。 究其原因,乃是使用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進口的香藥大量增加,而香藥含有揮發性物質,若用煎湯法,其有效成分就會失掉,故只能製成丸、散、膏、酊。
黃泰中醫師評價: 中醫與近現代醫學的異同
北宋時期(960年-1127年),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即太醫局,醫學分科已經非常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穴位,出版《圖經》。 南宋的宋慈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名醫輩出,秦國有名醫醫緩與醫和,齊國有長桑和他的徒弟扁鵲。
黃泰中醫師評價: 中醫學典籍
中醫主要通過中藥、針灸等治療方法,幫助人體驅除病邪,恢復正氣。 其思維可簡約為攻補二類,依病情不同,施行攻或補、或攻補兼施。 傳統上,臨床進行攻補有八個方法,即「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稱為八法。 在明朝,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成書,這本書不僅是藥物學專著,還包括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等方面的知識。
黃泰中醫師評價: 中醫存廢之爭
澳葡時期殖民政府對華人社會基本不干預,因此澳門當地有不少自發組織的中醫行醫者和中醫藥房。 1994年澳葡政府頒布《第53/94/M號法令》,正式對中草藥交易進行規管。 澳門回歸後當地政府亦出台法規對中藥市場進行監管[9]。 2000年澳門科技大學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設立的中醫藥學院,開辦中醫及中藥專業學士學位課程[10]。
黃泰中醫師評價: 美國
秦代還在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傳染病醫院——「癘遷所」,並制定了最早的治療傳染病的隔離制度。 據1975年湖北省雲夢睡虎地出土秦簡中記載:當時規定,凡經醫生在給病人檢查後發現有鼻梁塌陷、手上無汗毛、聲音沙啞、刺激鼻腔不打噴嚏等症狀者,一律送至癘遷所隔離治療。 這說明中國古代對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措施,很早就已經是得力有效的。 傳統上,中醫藉由脈象及病人服藥後症狀的變化等來判斷療效。
黃泰中醫師評價: 現代中醫史
血液疾病種類繁多,常以貧血、凝血異常、免疫力下降的症狀表現,真正病因可輕可重。 貧血的原因,非常多樣,看似單純的缺鐵性貧血,也有各種潛在的原因,例如生理期出血過量、腸胃道出血等。 如果是源自於骨髓內造血細胞病變,在診斷和處置上就更為複雜,需進一步檢查和鑑別診斷,才能確認病因,對症下藥。 黃泰中醫師評價 藉由這個機會,希望臺大醫院內科部可以與您一起努力,追求健康的生活。 最近網路上一段婚禮紀錄片爆紅,有別於傳統,長相甜美的新娘穿著禮服,帶著舞者熱舞開場,臉蛋、身材都被誇一流,引發熱論,網友發現女主角是台大女醫師曹玉婷,求學期間擔任合唱團團長、北一女樂隊隊長,還參加台大熱舞社,會玩又會讀書,堪稱超級人生勝利組。
黃泰中醫師評價: 中醫學資料庫
這些來華的醫師還攜帶來很多伊斯蘭的醫學書籍[17]。 美國目前有大約三萬多名執照針灸師(部份州份稱為針灸醫師或東方醫學醫師),五千多名西醫師另外獲得應用針灸執照。 美國有嚴格的針灸執照發放制度,但由於美國實施聯邦制,各個州份均各自有當地的法律,監督針灸師執照的發放。
黃泰中醫師評價: 現代中醫基礎理論
在唐朝,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藥方多達5000多個,出版了《大醫精誠》、《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三本醫學著作,後世尊稱他為藥王。 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突厥、高句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 有網友查出,影片中的女主角是現任台大女醫師曹玉婷,學生時代就是風雲人物,國中曾任合唱團團長,就讀北一女時還擔任樂隊隊長,畢業後又以全國前五名進入台大醫學系,並參加熱舞社,是主力成員,會玩又會讀書,2012年從台大醫學系畢業,進入台大醫院工作。 1929年在一場廢除中醫的嘗試因受到抵制而失敗之後,上海中醫藥界人士為了慶祝這一勝利,把每年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中醫典籍可分為醫經、醫論、本草、醫方、醫案、醫話等,例如《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備急千金要方》、《本草綱目》、《名醫類案》。 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於2017年7月1日起實施。
黃泰中醫師評價: 療效驗證方法
中醫醫生還可使用「中醫」、「中醫師」、「中醫生」、「國醫」、「唐醫」等名稱,不能使用「醫生」、「醫師」、「醫務所」、「醫療所」等屬於行醫範圍的名稱,因此中醫師無權簽署死亡證,也不能在處方上開任何西藥,更不能使用注射;否則被認為是違法行為[5]。 尚有一些人認為,中醫源於古人對人體與自然規律的感性及感官認識,其本質並非狹義的科學(但可以用適當的現代科學方法去研究和發揮部分的中醫理論),但它有超脫科學的一面。 而「不是科學」無法否定中醫療法的療效,若據此斷然否定中醫,我們將失去很多可貴的文化資產[35][36][37]。 針對中醫不科學的說法,荊志偉認為「2005年11月19日國家將中國中醫研究院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也是對此等論爭的回擊。」[32]董建棟認為「在現代科學劃界標準下當屬於非科學範疇,而與偽科學截然不同」[33]。
2019年,香港歷史學家陳振銘在「由《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到香港當代新經學」[25]指出了陰陽五行的儒家政治哲學來源,還原了《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關於《湯液經法》的內容,而且否定了《黃帝內經》與陰陽五行理論作為中醫基礎理論的地位。 「科學論醫學」的世界裡,人是不卑不亢的,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實證是唯一標準。 因事物的運行是客觀且有規律可循的,人們通過經驗、邏輯、實證的方式,可以將生物體的現象進行歸因,從而掌握規律,獲得處理某些問題的能力。 黃泰中醫師評價2025 中華民國(臺灣)目前約有中醫師6,000餘人,由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進行監管,法源來自於《醫師法》[11]。
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 不早於西漢年間,《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儒家醫學理論的基礎。 時至今日,漢代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黃泰中醫師評價: 治療方法
孫學剛等認為按照薩伽德的科學劃界標準,亦「不能說中醫學是一門科學」[34]。 現代中醫也有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尤其在中國大陸,利用現代醫學檢測方法輔助診斷,中醫師可兼用中藥與西藥為病患治療。 「漢醫」一詞,一是來自日本之稱,一是來自清代的稱呼。 黃泰中醫師評價 [4]又稱漢醫學或漢方醫學,是在中國地區發展出的傳統醫學思想及治療技術,因為它是漢民族發展出的醫學傳統,所以稱呼它是漢醫學。
1879年,俞樾發表《廢醫論》最早提出了廢除中醫中藥的主張。 在1915年江蘇的袁桂生將「廢五行說」作為一項提案交神州醫藥總會討論,題為《擬廢五行生剋之提議》[30]。 據 醫學捌號樓 黃泰中醫師評價2025 稱可能是最早的提出廢除五行理論的文章。
《本草綱目》刊行後很快傳入日本、北韓及越南等亞洲地區,在公元17、18世紀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歐洲語言。 另一方面,李時珍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大腦負責精神感覺、發現膽結石病、利用冰敷替高熱病人降溫以及發明消毒技術的醫學家。 自明朝中醫發展已經達到了頂峰,出現了諸多的醫學流派。 同時在北韓研究中醫的所謂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鑑》。 中醫在港英政府時期無合法行醫地位,但能以「Herbalist(草藥師)」的活動名義註冊並進行活動。
黃泰中醫師評價: 中醫學
清初至鼎盛時期,醫藥學進步所表現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是明朝醫藥盛況的延續。 如對經典著作的研究、本草學、方劑學、診斷治療學、醫案整理等,均較明朝更成熟。 各家學派的紛爭也逐漸緩和,大多醫家能採各家之長折衷於臨床。
但也不乏固守《內經》、《難經》、《傷寒論》,而批評金元以後一切新說的醫學,這與當時考據學盛行不無關係[18]。 清朝中醫藥學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關於急性傳染病的研究,它已形成一個新的系統,即溫病學說。 這一學說的出現,雖然是基於歷代醫家的有關成就上,但清代溫病學派在中醫發展史上的貢獻,仍然是相當顯著的,它並不亞於東漢張仲景著《傷寒論》,金朝劉完素創河間學派[18]。 北宋年間,隨著中國與阿拉伯之間貿易的高度發展,阿拉伯香藥也開始大量輸進中國,一次輸入的阿拉伯乳香竟以萬斤計,伊斯蘭醫藥學也隨之對中國產生明顯影響。
黃泰中醫師評價: 中醫存廢之爭
並且認為原理已經被發現掌握,人們只需要遵循執行,便可以解決任何問題。 「科學論醫學體系」(實驗設計):經由設立假說、實驗設計,並利用演繹、歸納等方法呈現結果,或藉由科學儀器偵測所產生的醫學,是近現代醫學的主流,例如西醫。 隋唐的太醫署分醫學及藥學,醫學設四科,即醫科、針科、按摩科、咒禁科;醫科又分體療、少小、瘡瘍、耳目口齒、角法等五科。 宋太醫局的醫學教育初分方脈、針、瘍三科,宋神宗以後分為九科,即大方脈、小方脈、風科、產科、眼科、口齒兼咽喉科、瘡腫兼折傷科、針兼灸科、金鏃兼書禁科。
但值得注意,在英文中的「針灸學(Acupuncture)」或「針灸師(Acupuncturists)」一詞,意思等同於「中醫」和「中醫師」。 黃泰中醫師評價 當前,許多科普媒體,如果殼網、丁香醫生[40]等等,以及許多科普作者和部分網民,也對中醫持否定立場。 如否定中醫的理論意義和療效,或主張廢除中醫的理論並利用現代科學方法檢驗與解釋中醫的某些治療手法或藥物的效果(簡稱「廢醫驗藥」)。 在中國,對於中醫學的是否屬於科學的問題,始終一直爭論不休。 學術界的爭論可追溯到19世紀末,現代醫學傳到中國之後,一些主張醫學現代化的人士,主張廢除中醫,中醫學連帶受到巨大的挑戰。 黃泰中醫師評價 直到今天,中醫學是否歸屬於科學、及中醫藥是否有效等,仍倍受主流科學界的質疑[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