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起其他手機射擊遊戲,《Free Fire》的競爭優勢在對手機設備的要求較低,這在拉丁美洲及東南亞等中低階規格手機市佔高的市場特別吃香。 根據行動數據研究網站 SensorTower 的報告,從使用者端排名可以看出,《Free Fire》雖然在 2022 年 1 月的蘋果 APP Store 的下載數排不進前 10 名,但總累計下載數依舊是第一。 冬海集團主要有三項事業,分別為遊戲平台Garena、電子商務Shopee及數位金融服務SeaMoney。 「這些變化是我們不斷努力優化運營效率的一部分,目標是整個業務實現自給自足,在這次過渡期間,我們向受影響的同事提供支持。」蝦皮的發言人在回應有關9月19日宣布的裁員問題時表示。
在PTT上已有網友開始討論,拿掉補貼、取消免運後,蝦皮還剩下甚麼,引起使用者對蝦皮優勢的質疑,部分小型賣家已開始特地註明「不蝦皮」、「除了蝦皮其他可談」,否則就是提出「蝦皮手續費自付」的要求。 相對中國競爭對手大肆擴張,亞馬遜雖採取了觀望等待的立場,但當這家電商巨獸決定踏入某個市場,其影響力往往令競爭者聞風喪膽,過去舉凡食品零售業、醫療保健、體育用品等「亞馬遜現象」皆不乏先例,並非誇飾。 台灣下載蝦皮數量高達1500萬,台灣蝦皮 24h 購物團隊規模將在今年倍增,由現在的 600 人擴張到 1500 人左右。
蝦皮虧損: 中國沙塵侵台 西部空品惡化
第一階段的免運費活動直接讓蝦皮的會員數在短短三個月內提升到100萬,訂單數也出現十倍數的成長,第二階段的免運費活動則讓會員數在半年的時間內衝破300萬大關。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Sea主要虧損是在行銷費用上,今年第3季,單季行銷費用達54.09億台幣,今年1月至9月累計行銷費用為149.26億元。 整個2020年Sea的股價飆漲四倍多,成為漲幅最大的亞洲大型公司股票。 相比之下,索尼(Sony)市值為1,340億美元,優步(Uber Technologies)為1,000億美元。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在線遊戲和電子商務集團Sea Ltd.在紐約上市的股票更猛,從2019年底的39.3美元飆到2020年底的199.05美元,累計飆漲4.1倍。 更多企業轉向線銷上售模式,無現金支付的趨勢加速,使Square等支付公司受益。
2018年3月,蝦皮推出「蝦皮24h」購物中心,開始提供24小時到貨服務。 這項服務背後除了倉儲的建立外,最關鍵的部分要屬與數百家供應商的合作,同一時期,超商取貨也從原先只支援7-11、全家,擴展到OK、萊爾富,讓用戶可以透過台灣9成以上的超商完成取貨。 蝦皮虧損 該公司曾是東南亞最具價值的企業,但股價自去年10月攀抵歷史高點後,迄今重挫超過75%。
蝦皮虧損: 蝦皮母公司累虧超過200億人民幣 去年股價仍飆漲逾4倍 市值超越Sony
執行長李小冬表示,這是因為經濟環境動盪劇烈且難以預測所致,同時他也坦承,電商業務的虧損仍在擴大當中,調整後 EBITDA 已從5.8億美元膨脹至6.48億美元。 蝦皮虧損 在經過至少半年的醞釀,蝦皮推出了「蝦皮商城」,開始對品牌商提供服務。 相較於個人賣家,品牌商能引進的流量是個人賣家的上百倍,而且品牌商可以提供的貨源、品質也都勝過個人賣家,行銷手法與廣告預算更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因此,蝦皮透過拍賣養好用戶,緊接著更透過品牌進行營收變現,這是一種完全合理的模式。 以產品發展來說,這是一條很聰明的發展路徑,免運費、免手續費……等活動幫賣家省了點錢,讓他們有機會度過創業初期收入不穩定的窘迫。 蝦皮所推出的關鍵字廣告有效地銜接賣家當下的需求,也為蝦皮帶來穩定的收入。
- 「對所有的行銷策略來講,用低價或是免運費的方式,並不是一個好的策略,因為他就是在撒錢」,吳師豪說,而蝦皮開始收費後所面臨的問題,除了要面對台灣其它電商平台如PChome、momo的競爭之外,就是他們所提供的附加價值消費者是否買單。
- 其實很多「商業管理」類型的書,談的都是人──自己在金融相關產業當中的經驗,或者在職場裡觀察到的各種人。
- 整個2020年Sea的股價飆漲四倍多,成為漲幅最大的亞洲大型公司股票。
- 東南亞電子商務與電玩公司冬海集團首季營收年增64.4%至29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27.6億美元。
- 今年第二季在月活躍用戶、總花費時間等指標上,蝦皮在台灣、東南亞整體、印尼市場維持著購物App第一的寶座。
- 2.冬海集團過去已經虧損十幾年,2022年更深陷虧損泥沼,因此祭出裁員7000人、大砍行銷預算等手段,並改善蝦皮的營運成本。
- 第一階段的免運費活動直接讓蝦皮的會員數在短短三個月內提升到100萬,訂單數也出現十倍數的成長,第二階段的免運費活動則讓會員數在半年的時間內衝破300萬大關。
- 其ADR在17日大漲,除了財報因素外,也跟投資人期待中國持續放寬管制網路產業,使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股價上漲有關。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過往冬海集團除了遊戲外的主要業務都處於虧損,然而這次電商及金融業務都成功繳出獲利成績,雖然還不及高利潤的遊戲業務,但在快速的成長趨勢下,或許有望成為新的獲利成長引擎。 遊戲部門Garena營收則為9.49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的8.93億美元成長約6%。 李小冬表示,他們持續精簡遊戲內容,加強玩法並降低不同市場遊玩遊戲的門檻;同時也全面審視了旗下遊戲,關閉部分項目,並且聚焦在高潛力遊戲上。 2022年深陷虧損泥沼,不得不祭出裁員7000人等縮減成本措施的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Sea Limited),在近日公布的最新財報中,終於轉虧為盈,連帶使得股價暴漲22%、市值大增80億美元,成功走出虧損陰霾。
蝦皮虧損: 東元第3季智慧能源營收看佳 印度廠估年底完工
MooTube 讀墨說書每週更新影片、將影片音檔製作為Podcast,方便讀者以最習慣的方式,吸收超實用電子書祕技、作家私房書單、好康省錢心法等豐富內容。 冬海公布上季經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Ebitda)虧損5.063億美元,高於市場平均預估的虧損4.823億美元。 紐約上市的Sea周二股價收盤小漲0.6%至250美元,早盤一度大漲9%至270美元,接近2月上旬創下的280美元歷史新高,今年來上漲28%。 《數位時代媒體群》跨越數位與傳統紙本媒體,串連線上與線下的資訊傳遞與實體活動,打造「大社群時代」的科技媒體。 因此,冬海創辦人李曉東9月中旬向員工發送備忘錄,強調其首要目標是盡快實現現金流為正數,原因是投資人紛紛轉進「避風港」,冬海無法在市場上籌集資金。
蝦皮虧損: 蝦皮母公司經營陷危機 高層主動放棄薪水直到公司自給自足
讀墨電子書與近 1,500 家華文出版社/作者合作,以最先進的 HTML 5 網頁技術搭配「Readmoo看書」App,並推出繁體中文 mooInk 系列閱讀器,提供讀者全平台之無縫閱讀體驗,現為臺灣最大繁體中文 EPUB 蝦皮虧損2025 電子書服務。 2014 年開始,Readmoo 逐步延伸觸角,開展出「Readmoo分享書」閱讀社群服務、「Writemoo犢創」創作服務及「Readmoo閱讀最前線」垂直媒體、mooPub 自助上架服務。 此一時期蝦皮商業開發的主要對象開始著重於對關鍵字廣告有需求的賣家身上。 購買關鍵字廣告的賣家除了能為蝦皮帶來一定的收入外,同時讓更多用戶看到平台上商品的完整度,可謂一石二鳥。
蝦皮虧損: 蝦皮母公司狂飆450%稱霸2020亞股、台積電首次進入全球前20
號稱「東南亞阿里巴巴」的Sea周二公布,2020年第四季營收從一年前的7.772億美元大增1.06倍至16億美元。 根據冬海集團2021年報中,包含《Free Fire》在內的前五大遊戲,佔了 97.4% Garena勁舞娛樂這個的遊戲代理發行事業體的收入,更是三項事業中唯一賺錢的部門。 而《Free Fire》是最大,也是唯一真正完全掌控、營收可以自己賺的遊戲,某種程度可以說,冬海集團得倚賴《Free Fire》才能真的活下去。 根據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資料,生存射擊遊戲《我要活下去》(Free Fire)長期以來一直是冬海最賺錢的遊戲,從2017年到2021年的收入超過40億美元。 8月中旬,冬海公佈第2季營收比2021同期成長3成,但淨虧損卻高達9.312億美元(約292億元台幣),比去年同期的4億3370萬美元(約136億元台幣)多出一倍多。 到了9月19日,蝦皮果然宣布解雇一些中國員工,歸咎大環境欠佳,其紐約上市的總公司冬海集團(Sea Limited)單季虧損暴增一倍多。
蝦皮虧損: 母公司虧損恐達300億!拿掉運費補貼 蝦皮還剩什麼?
2022年第2季蝦皮虧損達9.31億美元,去年同期則虧損4.3億美元。 蝦皮將關閉智利、哥倫比亞與墨西哥據點並完全退出阿根廷市場,目前只有巴西市場不受影響。 電商平台蝦皮母公司新加坡冬海集團(Sea)上季虧損高於預期,同時撤回2022年電商預測,反映冬海集團和其他線上零售巨擘一樣,難以評估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全球經濟前景。
蝦皮虧損: 數位時代
已離職的Sea集團策略長Alan 蝦皮虧損2025 Hellawell曾在今年5月被媒體問到蝦皮變現能力時表示,蝦皮正嘗試多種變現模式,收取交易手續費、跨境手續費就是其中一種手段,其他還包括廣告收入、加值服務等,並表示蝦皮距離損益兩平的日子不遠了。 東南亞的年輕消費者以及行動網路的滲透率點燃電商大戰的戰火,現在隨著兩大電商鯨魚已在東南亞殺個你死我活,加上其他中國科技巨頭:百度、滴滴、京東、騰訊陸續殺進東南亞的電商、物流、支付等市場,已進一步壓縮到蝦皮購物的生存空間。 Sea在美國上市是一家罕見的東南亞科技公司,儘管遭受巨額虧損,但去年還是吸引很多關注。 2021第四季商品交易總額GMV已經來到182億美金(約5,461億新台幣)訂單數達20億筆;全年GMV總和為626億美金(約1.8兆新台幣),訂單數62億筆;全年的營收則是51億美金,與2020年的22億美金相比,年成長率超過一倍,來到131.8%。 蝦皮虧損 冬海集團的源起就是從Garena開始,現任執行長李小冬於2009年在新加坡創立Garena勁舞娛樂公司,在東南亞市場代理遊戲發行,並創立第三方的玩家溝通平台。
蝦皮虧損: 蝦皮成長放緩,點名台灣市場表現亮眼
2017年4月,蝦皮開始收取交易手續費,這是經過約莫一年的用戶沉澱後開始採取的措施。 一開始,很多人認為蝦皮的用戶會在平台開始收費後逐漸流失,但經過一年的深入經營後,蝦皮對用戶的價值早已超越0.5%~1.5%的手續費,因此在開始收費後,用戶並沒有顯著流失,平台整體流量反而持續上升。 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這段時間,蝦皮的主軸放在免運費活動上,透過運費補貼從PChome、Yahoo、momo、露天……等平台吸引賣家入駐蝦皮,根據統計,這段時間內在蝦皮的賣家,有7~8成來自上述四家平台。
蝦皮虧損: 台灣之光
總觀而言,冬海集團的電商、金融業務都還在擴張階段,導致公司還無法真正賺到盈餘,目前仍靠著重度倚賴少數遊戲的代理發行業務營利,來支撐整個蝦皮購物及SeaMoney的發展野心。 加上2022年利空消息頻傳,是否能撐過燒錢擴張的黑暗期,在東南亞及中南美洲這兩個高潛力新興市場站穩腳步,考驗著冬海集團的長期發展。 因電子支付涉及個資問題,蝦皮又是台灣電商龍頭之一,外界擔心其金融業務可能成為國安的一大漏洞。
蝦皮虧損: 不堪虧損擴大 蝦皮陸續關店裁員
Garena還有代理近年聲勢高漲的另一款手遊《傳說對決》(Arena of Valor),不過這款從大股東騰訊手上代理的遊戲必須與其分潤。 據彭博統計,富蘭克林 Dynatech 基金(Franklin Dynatech Fund)和貝萊德共同基金今年1月都減碼冬海集團持股。 我們想發動一場「媒體的群眾運動」,讀者既是新聞的發動者,也是新聞的參與者 ,而 《信傳媒》就是公民的舞台,也是跨領域串聯各界資源的平台,是一個會自己成長的 「有機媒體」。
蝦皮虧損: 本幣貶值 東南亞在岸信用債發行規模創紀錄
電商平台蝦皮母公司Sea控股第二季財報出爐,數據顯示蝦皮的營收成長正在加速,虧損擴張的速度則是有趨緩跡象。 但以其第二季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來說,虧損金額仍高達1.8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8.26億元)。 蝦皮在財報中指出,今年雙11蝦皮創下了前所未有的紀錄,在24小時內平台共誕生1100多萬個訂單,是去年同一天記錄的4.5倍,然而,今年也是阿里巴巴首次將雙11推廣至6個東南亞國家,印尼便是其中之一,加上亞馬遜即將在明年加入,蝦皮面對的情況只會更加險峻。 若考慮到台灣蝦皮目前已無運費補助政策,行銷費用的大幅增長極可能與蝦皮砸在東南亞電商市場的大把投資有關。 由於大逃殺類型的荒島生存射擊遊戲《Free Fire-我要活下去》依然風行,再次成為東南亞、拉丁美洲和印度收入最高的手機遊戲,第四季數位娛樂部門收入增長71.6%,達到6.634億美元。 「對所有的行銷策略來講,用低價或是免運費的方式,並不是一個好的策略,因為他就是在撒錢」,吳師豪說,而蝦皮開始收費後所面臨的問題,除了要面對台灣其它電商平台如PChome、momo的競爭之外,就是他們所提供的附加價值消費者是否買單。
根據馬來西亞iPrice集團所做的統計,2018年第4季東南亞6國家中,Lazada的月訪問次數為1.834億次、蝦皮的月訪問次數則為1.47億次,兩者眼看就快要追平。 不過在日前Sea 2018第4季電話會議上,Sea的CEO Forrest Li就表示將開始在東南亞市場逐漸減少運費補貼以及銷售、行銷支出。 在美國紐約股市交易所上市、蝦皮的母公司Sea,2月27日公布了2018年第4季財報,2018全年經調整後的營收為10.48億美元,與2017年相比成長89%。 儘管營收成長速度極快,不過據《日經新聞》報導整理,Sea從2017年在美國上市,發佈2016年財報迄今,Sea從來沒有1年能夠獲利,而且虧損還不斷擴大,主因是為了搶市佔率而進行的巨額支出;蝦皮目前已是6個國家訪問量最大的購物網站。
蝦皮虧損: 蝦皮Q1營收下滑 虧損逾8億美元
公司在2021年及以後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如何開闢一條通往獲利的道路,自2017年上市以來,該公司從未公布業績獲利。 Sea股價飆漲,這要歸功於疫情催生的「居家令」,人們被迫留在家裡,在網上購買了更多商品,花更多時間玩線上遊戲,帶動Sea Ltd.銷售大增。 Meta Platforms因向美國發送歐盟的用戶資訊,遭歐盟隱私監管機關處以12億歐元(13億美元)的罰款,刷新歐盟隱… 共同社22日獨家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徹底改革現行針對訪日遊客的免稅購物制度,以應對越來越多免稅商品以含… 電影透過畫面凸顯了韓國的貧富差距,角色們為求「力爭上游」、努力瞞騙的樣子雖然浮誇,卻也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的現實:在韓國,學歷、就業就是你的身分證。 在《浪漫速成班》《天空之城》等韓劇裡,將家長、學生們執著於成績、積極補習的畫面,描繪得淋漓盡致,從升學到就業,從影劇就能輕易窺探到的競爭壓力,就連觀眾都快喘不過氣。
蝦皮虧損: 蝦皮Q2營收增長強勁,但虧損仍高達58億元
東南亞最大電子商務平台的運營商蝦皮(Shopee)在2021年創造了近100億美元的收入,在短短4年內營收狂增24倍,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長44%,令人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Sea 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綜合虧損為9.56億美元。 經調整後的稅前息前折舊前( EBITDA)為虧損6.94億美元,其中蝦皮的EBITDA就虧損了8.6億美元,數位娛樂部門則賺2.62億美元,若再加上2017年虧的4.44億美元,2年共虧了13.04億美元。 財經專家徐嶔煌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蝦皮打著免運並從資本上補貼,反映的就是中國過去資本市場擴張的思考方式,認為自己的資本夠多,虧損了還是可以繼續,等到把競爭對手打倒、獨占市場的時候,就可以慢慢把利潤轉過來。 冬海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17日在美股飆漲14%,但18日漲多拉回,盤中下跌2%報78.53美元。
東南亞最大遊戲平台經營者Sea集團(原Garena)今(2018)年第3季虧損持續擴大,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times)分析,這是由於Sea集團對電商事業「蝦皮購物」加碼投資,再度引起外界對蝦皮燒錢模式前景的討論。 蝦皮虧損 線上整合服務商iPrice Group的季度數據顯示,在疫情大流行期間,Sea旗下的蝦皮迅速發展,成為其營運的六個國家中瀏覽量最大的電商網站。 Sea的遊戲部門Garena已成為東南亞和台灣地區的主要遊戲代理商。
蝦皮虧損: 營收不敵高昂的行銷費用,蝦皮購物未來如何活下去?
首季淨虧損約5.8億美元,高於前一季虧損4.22億美元,但低於市場預期7.22億美元。 這也導致近日冬海集團的股價重挫,發布財報後短短兩日內便暴跌接近20%,從接近90美元跌至72美元上下。 完整閱讀,從這裡開始❤️ Readmoo 讀墨電子書,一個結合電子書店與閱讀社群的網站。
蝦皮虧損: 台商對東南亞投資達58億美元 超過對大陸投資
數位化轉型的加快使下列三家公司承為贏家,Square、騰訊和亞馬遜股價在2020年分別上漲2.5倍,47%和74%。 去年疫情大流行打壓經濟活動,大多數公司來說,那是一場災難,但是,毫無疑問,也使遊戲、金融科技和電商類股漲幅大大領先。 其中,2020年底,印尼平均每月瀏覽蝦皮網站人數超過1.2億,排名第一,其後依序為越南5315萬、泰國5009萬、馬來西亞4186萬,菲律賓3307萬,新加坡1157萬。 公司也公布,第四季淨虧損從2.838億美元擴大至5.236億美元(146億台幣);調整後每股虧損為87美分,而此前的估計為虧損76美分。 本周,冬海集團創辦人兼執行長李曉東9月15日發給員工的內部備忘錄概述公司將採取的大幅削減成本的措施,致力優化運營效率,並實現自給自足,他所指的提升效率辦法包括大裁員。 影響所及,冬海集團ADR今年來重挫74.28%,一年來暴跌82.6%,去年10月19日股價一度衝上372.7美元的歷史新高,現在只剩下57.44美元,11個月股價狂瀉84.6%,市值從1700億暴跌至261.52億美元,蒸發1437億美元。
3月1日Sea也披露即將以公開發行的方式推出5000萬股美國存託憑證(ADS),根據Sea遞交的報告顯示以2月28日股價21.5美元計算,預計將籌集超過10億美元,最終募集數字會因股價而異。 其中Sea單一最大股東、持股34.3%的騰訊,也表示將收購價值達5000萬美元的ADS。 冬海把2022年電子商務營收展望,從原先89億到91億美元區間,擴大範圍在85億到91億美元區間。 其企業長Yanjun Wang認為,公司仍有可能達到原先預期水準,因為東南亞經濟正走出新冠疫情影響,和通膨依然受到控制。 東南亞電子商務與電玩公司冬海集團首季營收年增64.4%至29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27.6億美元。 但較前一季32億美元下跌9.5%,顯示過去兩年因防疫因素而推高的銷售表現正開始踏入高原期。
蝦皮虧損: 獲利秘訣1:裁員7000人、大砍行銷預算,節流措施奏效
據媒體報導,今年以來,蝦皮持續在全球範圍縮減成本,例如在東南亞市場上調佣金、支付費和包郵費率等交易相關費用,接連關閉法國、印度、西班牙等站點;有消息稱蝦皮將繼續縮減南美業務,關閉在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當地的業務,並完全退出阿根廷市場。 目前,SeaMoney在印尼的發展最為順遂,不僅是第一個開始營運網路銀行SeaBank的地區,在2020年第一季,有超過40%的印尼蝦皮訂單是使用旗下電子支付方式付款;在2022年第一季更有超過30%的印尼用戶使用複數個SeaMoney服務。 蝦皮虧損2025 2021年,在上線地區使用SeaMoney相關服務的支付額,已經來到172億美金(約5,161億新台幣),每季的數字也是呈穩定上升趨勢,營收相比去年也有長足進步,成長超過7倍來到近4.7億美金。 不過冬海集團企業長Yanjun Wang指出,縮減成本、提昇營運效率不單單只是裁員就好,他們必須注重整個電商生態的效率,例如行銷和物流等成本。
蝦皮虧損: 成長動能續強,但離獲利還很遠
另外比較可惜的是,因為這個季度Sea沒有公布蝦皮在亞洲7大主要國家的個別營運成績,所以也難以確認蝦皮在台灣市場的交易量和營收、獲利變化。 由於Sea集團旗下還包括遊戲公司Garena、支付公司AirPay等,因此蝦皮購物的實際營運數據並非完全透明,在台灣的營運狀況同樣令人霧裡看花。 蝦皮虧損2025 SeaMoney在市場中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本身家大業大的電商交易,其電子支付ShopeePay已經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及越南等地上線,另也在馬來西亞推出了SPayLater的先買後付(BNPL)服務。
儘管如此,由於成長快速且潛力巨大,仍讓投資人趨之若鶩,相信其網購及遊戲業務,將讓Sea成為阿里巴巴及騰訊的綜合體;據《彭博》報導,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企業中,Sea在2020年的股價翻了4倍以上,漲幅僅次於特斯拉(Tesla),居全球亞軍、亞洲冠軍。 為了擺脫虧損問題,Sea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例如蝦皮去年開始陸續向賣家收取手續費,這是蝦皮最主要的營收來源,Sea也計劃首先在印尼及新加坡拓展網銀業務,但是不論網購還是網銀,兩者在東南亞的競爭均十分激烈,是其不確定性。 若細看冬海集團旗下各個主要業務,可以看到電商業務蝦皮營收為21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成長31.8%,同時蝦皮的調整後EBITDA也首次轉正達到1.96億美元,相較之下2022年同期為虧損8.77億美元。 前些年蝦皮在全球大打補貼戰,儘管成功在台灣等眾多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卻也令母公司承擔鉅額的虧損,曾經一季燒掉近10億美元。 尤其又遇到美元利率上升、通貨膨脹加劇下,電商營收下滑,使得營運狀況日益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