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選舉行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表示初選或違《港區國安法》及「限聚令」等多條法律,籲市民及有意參選人需慎重考慮。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表示看不到有任何違法和參選人提出分裂國家言論,指初選資源來自本地眾籌。 多名建制派議員亦對曾國衞的說法有保留,葉劉淑儀直言「不明白為何參加初選都會違反國安法」。 另外,在投票前一日,房屋署警告議員若利用辦事處作票站,屬違反租約條款,會採取勸喻、發警告信、不予續約或提早終止租約等行動。
泛民主派投訴,懷疑部分於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進行票站調查的機構有政黨背景,並繼續於今次選舉進行票站調查。 輿論普遍認為能夠發動如此大規模的人手及資源去做民意調查,是有親中方候選人利用票站調查收集選情,並即時調整競選策略,影響選舉的公平。 《基本法》第六十八條訂明,「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 以下議員於第三屆立法會循功能界別當選,今屆轉戰地方選區爭取連任。 汲取了上次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於新界東選區放在1張名單內失敗經驗,今次的立法會選舉,無論是泛民主派,還是建制派,都不再事前協調,各派出多張名單參選。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選舉制度改革
公民黨:上屆立法會選舉因在港島區及新界西採取「一張名單取兩席」而浪費大量選票,而排在名單第二位的兩位競逐連任立法會議員的公民黨黨員陳淑莊及余若薇均落敗,更間接導致民主黨失去新界西的原有兩席。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今屆公民黨每區只派一席,並由陳琬琛參選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及郭榮鏗保住法律界的議席。 由譚文豪排在名單第一位參選九龍東,現任議員梁家傑排名單第二,陳淑莊則再次參選香港島,並排至名單第一位。
- 她認為今次選舉有「三利」,有利香港長遠發展,有利香港民主制度穩步前行,以及有利香港全面落實「一國兩制」。
- 同時屬本土派的鄺葆賢,在2016年退出青年新政後,與區內組織紅土家合作,被視為一方勢力。
- 另外原擬參選九龍西的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於5月4日宣布不參選。
- 上屆選舉,西徑村原居民、經民聯成員李華光以20票之差,擊敗西貢北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李貴有,成功由連任七屆後退下來的何大偉接棒。
- 新民黨成員陳志豪認為主辦方無法核實投票者是否合資格當區選民,初選機制存在漏洞。
-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對境外投票極有保留,擔心會破壞整個選舉制度,可能會出現很多舞弊行為。
- 與上屆一樣,是次選舉重選立法會全數60個議席,包括30席由地區直選產生之議席及30席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未完,距離投票日還有一個多月,但在傳統泛民絕跡的情況下,選民投票意欲備受關注。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全國政協委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在報章撰文推算,今次選舉地區直選投票率只會有兩成幾。 對比前年區選71.23%,張志剛指過去投票率高,是源於反對派炒作對立及憤怒而造成,認為新制度下回落「是必然的政策後果」。 新選舉制度下,今屆功能組別共有21萬名選民,較上屆少約1.7萬,全日投票率為32.22%。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立法會選舉2021即時點票及選舉結果
2019年區議會選舉是本港對上一場大型選舉,當時投票率衝破七成之下,民主派得到總票數約57%,在單議席單票制下重創建制派,橫掃八成半議席;2016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為58.28%,也屬歷屆立會選舉新高。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2025 據東方日報報道,有市民在7月11日分別在鳳德邨及慈樂邨的票站投票皆顯示為成功投票,而慈樂邨票站工作人員更沒有核實投票人的住址證明和身份證資料,有人質疑存在重複投票及投票人身份的問題,削弱選舉結果的可信度,以及市民可能會因被別人冒充而失去投票權。 主辦方回覆表示,會視重複投票為廢票,惟主辦方負責人之一的戴耀廷今早又稱是以投第1票為準,有人認為說法混亂。 在初選前夕,有參與的政黨發出公開信批評初選過程有漏洞,包括投票者無法知悉有否被冒認身份重複投票、系統過分依賴票站人員操守,缺乏有效監察制度及人手,憂慮可能出現嚴重造假的事件,摧毁初選公正性,事後亦難追查及撥亂反正。
至此社會福利界成為香港歷史上唯一存在至今且從無產生過建制派議員的功能界別。 投票結束後,一般投票站及口岸投票站改為點票站,以點算地方選區的選票。 專用投票站及功能界別的選票則運往位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中央點票站點算。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澳門立法會候選人遭集體DQ 「愛國愛澳」面臨重新定義
而於同日,民建聯請願指民主派使用公帑舉辦初選,又指區議員使用議員辦事處作為投票站,有違《選舉活動指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疫情最近再次爆發,限聚令目前亦繼續生效,而民主派舉辦初選,導致大量人群聚集,可能增加社區傳播風險,質疑可能違反限聚令。 是次選舉中,多個一向由泛民主派或非建制派控制的功能界別自設置以來首次由建制派奪得,包括教育界、法律界、改組後囊括原先醫學界與衛生服務界選民的醫療衛生界。 此外還奪回了自2012年來一直被民主派把持的會計界與改組後繼承原先同樣自2012年來一直由民主派出任議員的資訊科技界的科技創新界。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投票過程的爭議和問題
文章在最後指,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選舉權範圍非常狹窄,指1981年市政局選舉總投票人數只有6,100多人,代表性非常有限,又指進入90年代,香港選舉制度一直並非由香港本土的政治力量所決定。 文章稱,英國在殖民統治末期引入和擴大香港選舉,「目的是阻礙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並實行有效管治,延續英國的政治影響」。 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投票率僅30.2%,為1997年後新低,較之前的43.57%至58.28%大跌。 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僅30.2%,較1991年39.2%低9個百分點,近30年來歷屆最低。 馮驊表示選管會一向不評論投票率高低,只負責管理選舉工作及公布結果,新選制下很多基礎已經轉變,很難作比較。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選舉制度
鍾樹根於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當選,擔任區議會主席,參與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香港島選區名單第一位,當選。 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主席馮驊法官呼籲選民依照正確程序投票,同時提醒選民由於原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已被刪除,所以絕大部分選民在是次立法會換屆選舉只有地方選區一票,與過往「一人兩票」的情況不同。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2025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在選舉前表示,今屆立法會選舉氣氛的確較以往冷淡,與爆發疫情、直選議席減少、候選人減少等因素有關。 而以往選舉由政治意識形態推動投票,選舉氣氛是過分熾熱,對社會造成創傷、對立。 建制派方面,民建聯葛珮帆及陳克勤繼上屆後,再次分拆兩張名單出選,前者以沙田西貢為責任區,後者則專責大埔及北區。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新界西南選區
由於黃之鋒參選的南區海怡西選區仍未確認候選人名單,當局表示原定於簡介會進行的抽籤將稍後另行安排。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10月29日,選舉主任確認黃之鋒提名無效,特區政府表示支持選舉主任決定。 2020年1月,馬周佩芬被調離民政事務專員一職,由鄭港涌接任,惟當局沒有交代馬周佩芬的新職務。 在提名期結束當日(2019年10月17日),選舉事務處指出,全港十八區選舉主任共接獲1104份提名表格,452個選區均多於1人參選。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政治背景
但新選舉制度減少了地區議席、改變了選舉委員會組成以及加入候選人的審查機制,增加了民主派參選的難度,被批評是香港民主的倒退。 涂謹申在「超級區議會選舉論壇」中揚言若有「35+」將「大把嘢可以玩」。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2025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資料圖片 鄺俊宇在「超級區議會選舉論壇」中稱「民主派」若奪立法會過半議席,可以否決財案。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投票率
參選組別在3月11日至6月15日間可收集提名,7月5日前提交候選人名單及政綱,而間選的法人選民亦必須最遲於7月29日向選管會提交投票人名單。 參與直選的各個組別須有最少4名、最多14名候選人,且選民簽名支持最少要300名至最多500名。 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梁文廣於富昌選區爭取連任,遇上民協派出李炯挑戰,最終梁文廣取近三千票,以超過百分之五十八的得票率成功連任深水埗區議員。 在九龍東,民建聯陳鑑林在大班鄭經翰的步步進迫下聲勢危急,有傳可能使工聯會陳婉嫻名單的第2名或大班名單的第2名當選,結果民建聯高度配票使陳鑑林的得票數,遠超過陳婉嫻,加上大班也吸走她不足票源,使她由上屆的得票第一,變成5張當選名單之末。 面對來勢洶洶的民主派,加上他們以前與董建華走得太近,引來今次選舉被眾民主派圍攻的結果。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地方選區焦點
本次選舉的投票率只有42.38%,創澳門1999年政權移交後歷史最低,廢票和白票的比例也相當之高。 民主派方面,多人表示有意出來競爭,包括新民主同盟的任啟邦、荃民議政前成員劉卓裕、李家偉以及於反修例運動中被捕的「機場大叔」陳振哲等,不過多人競逐的局面有可能變成「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局面,為民主派首度攻下該界別帶來暗湧。 上年度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並且取得17個區議會的控制權,如無意外,該議席將首度落入民主派手中。 2020年7月6日,周小龍宣佈參選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競逐傳統功能組別的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界別。 建制派方面,民建聯的鄭泳舜及經民聯梁美芬均於此區尋求連任,而被高等法院裁定並非妥為當選的陳凱欣,欲爭取重返議會。 此外,曾於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中披露有人剪短鋼筋、獲希望聯盟支持的潘焯鴻宣佈參選。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民主派初選
這次為了方便往來大陸的民眾投票,香港還在三個關口設置投票站,央視的報導則大肆吹捧愛國治港,受訪者一面倒讚許選舉公平。 間選組別方面,選管會共5份提名委員會申請並獲確認和合法存在。 分別是代表工商、金融界參選的澳門僱主利益聯會,勞工界的僱員團體聯合,專業界的澳門專業利益聯會,社會服務及教育界的社會服務教育促進會,文化體育界的旭昇文體聯合會。 選民收到由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寄出的《投票通知書》,以作通知其投票地點。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2025 即使選民收不到《投票通知書》,亦可透過立法會選舉服務熱線、選舉網站、「城市指南」、選民登記自助服務機或親身查知被分配的投票地點。 在最後一個議席進行配給時,如果遇上商數相同的情況,該議席配給予尚未取得議席的有關名單;如果各張名單均已取得議席,該議席配給予得票較多的有關名單;又如果各有關名單的得票數也相同,則以抽籤方式決定。
結果民主黨的選民自行配票支持李永達,使何俊仁的得票被拉到第六位,在危險邊沿,李永達與何俊仁也當選。 民建聯與工聯會的總得票增加一萬,譚耀宗、王國興、張學明三人成功當選。 自由黨的周梁淑怡因為手上的中產選票及鄉郊選區票源流失,只得兩萬多票而落選,為十位現任議員的得票之末,選後自由黨指責劉皇發全力為張學明助選。 而民調則顯示,另一名建制派參選人葉劉淑儀,可以連第二名史泰祖也帶進立法會。 未公佈結果前已預期今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會下跌,主要是因為民怨高企的董建華時代過去,沒有了七一效應也消失了,又沒有太大政治議題吸引市民去投票。 各政黨預測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得票下降,當中又以泛民影響較大,因為在高選投票率下選民多投給泛民,故低投票率對泛民不利,泛民還擔心會失去三分之一的關鍵議席數。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 議席數目
其後,植在臉書上載短片向游道歉,指不知道相中人是誰,純粹覺得漂亮所以使用。 是屆選舉,於2018年補選落敗的民主派代表李鳳琼轉往欣藍選區參選,並由柴灣起動成員黎梓欣代表民主派出戰,至於在植潔鈴及同樣在補選落敗的陳真真同時出戰,結果兩位建制派候選人互搶選票的情況下。 黎梓欣以488票之差險勝,也是首次由泛民主派人士奪取該選區議席。
從上述數據可見,61歲以上選民於去年未有投票的人數最多,相對上較具增長潛力,尤其是71歲以上的「最年長」群組,在去年區選僅60.45%投了票,即有近四成人因種種原因而未有投票,或成為九月立法會選舉兵家必爭的「潛質股」。 事實上,選管會早前公布立法會選舉活動建議指引的公眾諮詢詳情,建議投票站主任可作岀安排,方便有需要的選民如70歲或以上長者,此安排或成為71歲以上選民在立法會選舉投票的新誘因,足以影響九月立會選戰的大局。 文章以2020年美國大選的66.8%投票率為例,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遇到重大挑戰,面臨艱難抉擇,才會出現創紀錄的高投票率。 文章指,當社會發展平穩,選民對未來有較好預期,投票率不高反而表明選民對政府施政和現狀基本滿意。 文章稱,低投票率的選舉並不一定缺乏表性,而應關注投票率的構成,而不是投票者的規模,又指不投票也是一種選擇,「說明那些不投票的選民同意由那些積極投票的選民代為選擇政府領導人和代議士」。 清華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投票率是西方民主的一個遊戲」,又引用美國多個城市的地方選舉為例,指低投票率是近年國際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