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政府也會推廣《殘疾歧視條例》和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方面的精神和要求。 在許多職業中,例如政務主任、行政主任等,在他們的入職課程中也會涵蓋相關資訊。 平機會指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自2008年起在中國生效,並同時適用於香港。
市民現在可以登入基層醫療指南的網頁,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家庭醫生、牙醫或中醫。 醫院管理局(英文:Hospital Authority,HA),簡稱醫管局,係香港負責管公立醫院同診所嘅法定機構。 嚮1990年12月1號根據《香港法例》第113章《醫院管理局條例》成立,1991年12月正式接管醫院事務署下面全港公立醫院。 專科門診的新症個案實施了分流制度,確保病情緊急而且有需要及早介入的病人會優先獲得治療。 在目前的分流制度下,新症個案通常先由護士甄別,再經有關專科的專科醫生檢查,然後分為第一優先類別(緊急)、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和例行個案。
醫院管理局: 醫院及診所
政府部門有法律責任確保殘疾人士在享用服務及設施時不會受到歧視,包括提供適當的溝通方式及協助,例如手語翻譯。 醫院管理局於2019年12月12日推出流動應用程式「HA Go」(俗稱「蝦膏」),病人可查閱個人預約紀錄,支付賬單及藥物費用,預約普通科門診及專科新症,查閱藥物資料或按照處方進行復康練習。 醫院管理局2025 衞生署是政府的衞生事務顧問,也是執行醫護政策和法定職責的部門。
- 該局為每名市民提供全面的終身醫護服務,並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
- 屯門區議會會致函醫管局和社會福利署,探討如何改善針對聾人的服務。
- 近年,醫院管理局與社會福利署合辦了社福界登記護士訓練課程,為社福界提供更多專業人才,以各安老院舍機構改善服務。
- 普通傷殘津貼、高額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齡津貼都不被列為家庭收入。
- 利用此計算程式得出的自行評估財務狀況結果如有錯誤,或因這些資料內容 / 因使用這些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醫管局一概不負任何責任。
- 人手不足不能成為理由,社會服務聯會在網上設立了《香港手語翻譯員名單》,已有54名手語翻譯員登記,但醫管局尋找時卻沒有找到,邵歸咎當局處理出現問題。
大會每年召開約12次正式會議,如有需要,亦會召開特別會議。 醫改會常接到民眾來電詢問:如何查詢醫院診所或醫事人員的執業資料。 希望藉以瞭解執業醫事人員是否領有執照、有無任何醫療糾紛或是相關的不良紀錄。 醫改會整理網站資訊與方法查詢如下,建議民眾可以多加利用。 醫院管理局2025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KCaR) 醫院管理局2025 於1963年成立,是一所覆蓋全港人口的癌症資料統計機構。
醫院管理局: 專科門診
但在非常特殊情況下,醫管局為了方便病人,會在公立醫院藥房提供「有限度」的售藥服務,售賣較難在社區藥房找到的藥物,如安全網藥物、腫瘤科藥物、注射針藥等。 根據《醫院管理局條例》,醫管局大會成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任命。 成員中23名為非公務員、3名為公務員、一名為主要行政人員(醫管局行政總裁)。 除該行政人員外,其他成員均沒有因成員的身份而領取任何薪酬。
醫管局的目標,是把第一優先類別和第二優先類別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兩星期和八星期之內。 2013年2月底,醫院管理局通過統一支援服務僱員的規定工作時數。 醫院管理局計劃以短期合約方式重新聘用剛退休或者將近退休的員工,以紓緩人手的需求。 醫務衞生局負責就本港的醫護服務制訂政策和分配資源,也確保這些政策能夠有效地推行,以保障和促進市民的健康。 該局為每名市民提供全面的終身醫護服務,並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
醫院管理局: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2022年至今)
屯門區議會會致函醫管局和社會福利署,探討如何改善針對聾人的服務。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是一個法定機構,根據《醫院管理局條例》於1990年成立。 自1991年12月起,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並透過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而食物及衞生局則負責制定醫療政策和監察醫管局的工作。 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強調,他認為醫院管理局、社會福利署及許多非政府機構可以提供手語翻譯,同時認為有需要提高前線人員或服務人員對殘疾人士的意識。
醫院管理局: 香港十大常見癌症
香港醫務委員會屬法定機構,負責註冊及監管西醫的專業操守,以維持專業水平,保障公眾健康。 聾人機構「龍耳」的創辦人邵日贊指出,許多聾人在理解文字邏輯方面有障礙,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和表達,必須反覆多次。 每間醫院都應該設置手語翻譯員,以協助聾人與醫務人員進行溝通。 人手不足不能成為理由,社會服務聯會在網上設立了《香港手語翻譯員名單》,已有54名手語翻譯員登記,但醫管局尋找時卻沒有找到,邵歸咎當局處理出現問題。 當被問及勞工及福利局是否會為前線醫務人員製作指引時,蕭偉強回應說,個別指引是由個別部門處理,但政府定期舉辦課程,並為他們舉辦工作坊和研討會,讓他們了解不同殘疾人士的需求。
醫院管理局: 醫院管理局
你可在此查閱各專科診所及中心的地址、電話號碼及服務時間,包括母嬰健康院、婦女健康中心、長者健康中心及胸肺科診所等。 由政府主導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是以病人為本的全港性電子互通平台,在此了解更多有關這個系統和登記方法。 醫院管理局2025 「新冠關愛預約」手機程式24小時不停運作,預約介面上會提供實時診症名額狀況供病人參考,以進一步方便病人預約診症服務。 有需要的病人只須下載「HA Go」,便可使用「新冠關愛預約」功能進行預約,當中年滿18歲的香港身份證持有人可透過此功能預約遙距診症服務。 時任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則指出,平機會可以運用其權力,就《殘疾歧視條例》制定醫療實務守則,例如要求有關部門主動提供手語翻譯,並培訓員工,相信可以改善現狀。 醫管局沒有售藥的功能,病人需自行在社區藥房購買《藥物名冊》內的「自費藥物」。
醫院管理局: 員工退休
同年3月26日,醫院管理局首間開設在香港公共屋邨(何文田愛民邨)範圍內的中醫教學研究中心——東華三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開業。 醫院管理局管理的「撒瑪利亞基金」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治療過程中的指定「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除此之外,市民亦可使用「新冠關愛預約」手機程式的「為他人預約」選項,為其他有需要的感染人士預約診症時間。 醫院管理局 「HA Go」的「新冠關愛預約」是專為感染人士,特別是較高風險患者預約和管理普通科門診診所診期而設的手機應用程式功能。 醫院管理局於1990年12月1日根據《香港法例》第113章《醫院管理局條例》成立[3],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接管醫院事務署轄下全港公立醫院[4]。
醫院管理局: 醫務衞生局
自願醫保計劃是醫務衞生局推行的政策措施,以規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而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參與均屬自願性質。 醫務衞生局(簡稱醫衞局,英語:Health Bureau)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架構重組後所分拆出來的一個新決策局,由前食物及衛生局分拆出來,並於2022年7月1日正式成立。 利用此計算程式得出的自行評估財務狀況結果如有錯誤,或因這些資料內容 / 因使用這些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醫管局一概不負任何責任。 醫院管理局2025 你可以即時列印或儲存所輸入的資料於你的電腦裝置內以作參考。
醫院管理局: 香港醫療體制簡介
自1991年12月起,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並透過醫務衞生局局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而醫務衞生局則負責制定醫療政策和監察醫管局的工作。 [1]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管局作為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核心部分,日常運作經費由政府撥款資助,但部分服務按成本收費,人事聘任則與政府公務員脫鉤,局方可自行制定聘任條件。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屬法定機構,負責提供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
醫院管理局: 聯網醫院列表
如有需要,醫務社工可要求申請人提供其他文件或與其家人聯絡以核實有關資料。 醫院管理局 此項基金為有需要的全癱病人提供經濟援助,包括資助購買醫療及康復用具、照顧者津貼及醫療消耗津貼。 醫院管理局 《基層醫療指南》是一個包括不同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個人及執業資料的網絡模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