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必需對此疾病提高警覺,及早認識癌症,包括了解它的成因、普查、探測、治療、復發機會等,以作出適當的預防。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是一個比較容易發現的癌症,因為皮膚癌發生的時候,皮膚一般會有異常,肉眼可見。 和大多數癌症一樣,越早發現,治療成功的概率就會越大。 綠色飲食,適當運動,注意防曬,保持健康生活,可以預防大多數癌症。
以下是一些可能會與您會面的團隊成員,以及他們將會如何參與您的治療之資訊。 今集請來骨科專科醫生,講解中長跑常見傷患的預防與治療,還有馬拉松比賽常客兼跑步教練梁諾妍分享備賽心得。 農曆新年期間,大家都忙於大掃除,又要到處拜年,與親朋好友頻頻飯聚,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墮入健康陷阱,就是「扭傷腰骨」和「飲食過量」! 本集邀請心臟科及骨科專科醫生,為大家提供關於這兩個陷阱的健康小貼士。 本文章內容由 莊柏醫療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皮膚癌香港: 防曬才是正確防癌方法
化學治療:透過特定藥物殺死癌細胞,但對於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的治療效果不佳。 而表淺型的皮膚癌,使用含5-FU藥膏可能有些許幫助,若是黑色素瘤,則會使用Dacarbazine(DTIC)和Nitrosourea等藥物,但治療效果仍比不上其他療法。 現時已有多份醫學研究顯示,患上皮膚癌的風險是會隨著曝曬的機會而增加。
- 本集請來皮膚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亦會破解坊間一些對脫髮的迷思。
- 患者以白皮膚者居多,因他們的皮膚本身沒有天然的黑色素保護,易受紫外光破壞;由於紫外線的破壞性會積聚,30歲或以上及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的人士亦屬高危一族。
- 曾患過黑色素瘤的病人,復發機會較高,需定期覆診跟進。
-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 2016 年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已位列本港十大常見癌症第七位。
- 儘管及早發現皮膚癌非常重要,許多人還是對檢查掉以輕心。
導致細胞病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暴露於紫外線照射,例如像是手臂、手背、臉、頭皮、耳朵、嘴唇,或當夏季時經常穿著短褲而露出腿部,都是容易在陽光曝曬下容易被紫外線照射到的皮膚區域。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皮膚癌香港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患者需要在帶有癌細胞的皮膚範圍上,塗上對光源敏感的藥物,等待藥物發揮作用後,醫生便會籍激光照射患處殺滅癌細胞。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的常見徵狀
不過,皮膚癌有可能在原位復發或形成新腫瘤,所以患者應定期複診,並自我檢查。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也是自己能「看得到」的器官,因此皮膚癌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 除了黑色素瘤、莫克細胞瘤,及較侵襲性的鱗狀細胞癌外,絕大多數的皮膚癌主要以手術治療;化療、放射線治療則用於無法手術的患者,或是高風險的腫瘤術後輔助治療。 皮膚癌香港2025 馬偕醫院現有皮膚癌治療團隊,核心成員包括皮膚科、整形外科、放射線腫瘤科、血液腫瘤科、皮膚病理科醫師以及癌症個管師,給病人最周全完善的照顧及追蹤。
- 皮膚癌聽起來好像與亞洲人不太相關,一般人印象中,似乎白種人患上皮膚癌的機會比較大,但原來亞洲人患上皮膚癌的風險也不小,每年的發病數字亦不斷上升。
- 鱗狀細胞癌多發生在經常曬傷或者燒傷的皮膚上,而且生長較基底細胞癌快,有較高的侵略性和擴散性,而且鱗狀細胞癌的外表形狀各異,一般都是提取了活組織樣本檢查之後再診斷。
- 至於黑色素瘤皮膚癌,患者的皮膚通常會冒出新的黑斑,或者原有的膚斑或痣逐漸變大、變形或變色,過程長達數星期以至數個月。
- 先看數據,以下是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資料,按2017年發病數字,排名頭十位的癌症發病數字,藉此了解一下癌症的真實情況。
- 如果發現時病情已經進展到中後期,則需全身治療,包括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
- 約百分之九十的皮膚癌均是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則黑色素瘤皮膚癌只佔約百分之十 3。
- 分辨良性瘤和惡性瘤最簡單的小手術,適用於大部分癌腫。
皮 膚 癌 包 括 非 黑 色 素 瘤 及 黑 色 素 瘤 。 於 二 零 一 九 年 錄 得 的 癌 症 新 症 當 中 , 有 3.3 % 屬 皮 膚 癌 個 案 。 皮膚癌最常見有三種,分別是基底細胞癌(佔70-85%)、鱗狀細胞癌(佔15-20%)、黑色素瘤(佔5%)。 而黑色素瘤皮膚癌是因為黑色素細胞癌變而成,屬於比較少見的皮膚癌。 在初期,患者通常會在皮膚上出現黑斑,之後會慢慢變大,而且形狀呈不規則狀,會快速轉移到其他部位,診斷後要盡快治療。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數據顯示,皮膚癌屬於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畢竟大多數癌症一旦到了中後期就幾乎無法完全治療。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的分期和存活率
‧ 如需長時間逗留在陽光下,應戴寬邊帽子及太陽眼鏡,並穿著長袖衣物。 本頁所載的資料只供參考用途,並不構成向任何人士提供建議或意見,亦不可視為取代專業意見。 您不可按照本檔任何資料行事,應尋求特定的專業意見。 假若某些癦、痣或斑點突然出現,形狀、大小或顏色出現不尋常的變化,而且持續數星期仍未回復正常,請馬上看醫生。 外表像普通的癦或痣,但隨著時間會變大,邊緣變得粗糙不平,色澤混雜不同顏色,如:棕色、黑、藍、紅、白及淺灰色。
皮膚癌香港: 【健康百科】倪匡透露皮膚癌當濕疹醫 皮膚科醫生講解易混淆原因
其他的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治療、電灼術刮除、局部化療、局部免疫治療等。 晚期患者或需接受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療、放射治療等。 黑色素瘤皮膚癌顏色較深,加上通常在皮膚最外層的表皮生長,一般憑肉眼就可作初步判斷。 不過,某些情況就不能單憑外觀來分辨細胞屬良性或惡性,需要進行活組織切片。
皮膚癌香港: 治療方案
如醫生懷疑病人患上皮膚癌,會建議於相應部位作活組織切片檢查,以便進一步檢驗。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主要由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引起,紫外線的主要來源是陽光,其次是健身美容時所照射的紫外光燈。 皮膚癌香港2025 基底細胞瘤是最常見的皮膚癌,佔皮膚癌總數的約60%,也是最易治療的一種。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發病及死亡統計
若發現皮膚上有任何不尋常的異變,應及早求醫,即使不幸確診,亦可增加治癒的機會。 皮膚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當中皮膚癌(非黑色素瘤)佔皮膚癌總數的約90%。 在2019年,皮膚癌(非黑色素瘤)新症共有1 081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1%。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14宗新增個案。 雖然皮膚癌於香港的發病率遠較西方低,不過本地的新症數目由2009年至2019年間亦錄得33%的顯著增幅。 然而,因前述公立醫院癌症治療資源嚴重供不應求,到公營醫院治療癌症需要輪候,而且等候時間不斷增長,等閒也要排期幾個月,嚴重的甚至排期幾年。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治療
好消息是,愈早檢驗出皮膚癌和接受治療,需要進行大型手術、化療,或出現變異和死亡的機會就愈低。 皮膚癌香港 舉個例,假如在黑色素瘤還未擴散時就接受治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達95%,而且通常只需要在患處進行簡單的切除手術。 皮膚癌香港 不過,一旦黑色素瘤擴散至淋巴結,生存率就只有64%,萬一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生存率就只剩23%。 晚期皮膚癌病人就只可接受較具傷害性的手術和化療。
皮膚癌香港: 皮膚癌是甚麼?
皮膚癌是美國最普遍的癌症,每五個美國人當中,就有一人在有生之年確診。 皮膚癌香港 澳洲的情況更值得關注,近八成的新癌症確診個案都是皮膚癌,每三個70歲人士之中就有兩人患上。 許多人覺得皮膚癌在亞洲並不普遍,然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其實是香港第七大常見癌症,近年的確診數字亦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 表淺型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原位癌可考慮使用外用免疫調節藥膏如 Imiquimod(樂得美),但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 若鱗狀細胞癌大於2cm、腫瘤厚度超過2mm,病理報告顯示為低度分化腫瘤或有神經侵犯,或腫瘤位置在唇/耳,歸類為「高風險鱗狀細胞癌」,要考量淋巴結轉移風險,建議接受電腦斷層檢查。
皮膚癌香港: 女腳趾長出黑痣揭患癌末期 皮膚科醫生:多次曬傷是主因之一
患部通常是在被陽光曝曬的地方,如頭、頸和身體上半部,也有在手臂和腿部。 每年或每半年定期在穿衣鏡前以這個ABCD口訣方法,自我詳細瀏覽全身上下的皮膚,也要檢查雙腳底,有疑問的部位再請皮膚科醫師複查,以預防皮膚癌。 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合共佔 98% 的皮膚癌,醫學上合稱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
皮膚癌香港: 皮膚及性病科醫生 105 位
視乎病情和病人需要,也有電灼、冷凍手術、局部化療和生物免疫療法等治療方式。 此外,治療晚期或已擴散基底細胞癌及黑色素瘤的方案,近年有重大突破。 醫學界分別於基底細胞癌及黑色素瘤內發現變異的刺蝟訊號通路及BRAF V600E基因突變,針對這些變異訊號通路或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已批准用於病人身上。 然而,最好的治療當然是預防,避免暴曬、穿戴帽子和長袖衣服,以及塗上防曬系數15或以上的防曬霜,皆有效減低皮膚癌風險。 任何年齡的成年人亦有可能發生病變,但白種人,或皮膚較白皙的人士的患病風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