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運輸系統發達,主要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火車、及高鐵連貫,而火車的價格相宜。 大灣區實習計劃 內地的航空交通亦頗發達,大城市都設有機場,航線遍及各主要城市。 市內交通方面,很多大城市已開通了地鐵,十分可靠快捷,能到達市內主要地點。 國內大部分商戶都接受電子付款,要使用電子錢包,需下載有關的手機應用程式,通過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俗稱回鄉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等證件和有效的國內銀行提款卡或信用卡認證來綁定電子錢包的帳戶,從而透過銀行帳戶轉帳去電子錢包賬戶。
- 活動由余仲良會長(執業會計師)和莊展銘主席(元朗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主席)帶領 28 位中小學校長、教師、教育界人士參觀交流,有幸得到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教授、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及都會大學一眾高管接待午宴。
- 活動以「啟航大灣區
- 年度資助的149個實習項目中,總資助額約1億 2,000萬元,預計約3 800名青年受惠。
- 申請人須為專上學生,包括副學位、學士學位及研究院課程,並屬香港永久性居民。
如認為勞動合同所訂明的保障不足夠,香港居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購買額外的商業保險,如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意外保險及醫療保險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8年8月31日宣佈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
大灣區實習計劃: 報名方法
在創夢天地實習、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的陳影彤同學提到,自己是在HR崗位實習,通過對公司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到公司對招聘人才的能力要求和薪資水平,從而可以針對性地以話術交流,真正理解到HR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戰性。 除實習工作之外,今年的實習計劃還開展了五大主題活動,這些活動讓同學們看遍深圳互聯網「大廠」和特有的城市韻味,開拓視野;亦能廣交朋友,使其成為內地與港澳地區的聯絡員,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交流發展貢獻力量。 對此,主辦單位之一的香港齊心基金會董事麥國華在計劃啟動儀式上表示,參與實習計劃的同學們願意跳出舒適圈到大灣區實習,親身感受內地創科發展的進程,成為參與者、親歷者和貢獻者,對個人事業、融入大灣區和國家的發展都意義重大。 如實習期間需出席大學面試、謝師宴等活動,參加者可提出請假申請,主辦機構將按規定處理,在合理的情況下,不視作參加者曠工或缺席活動論。 你在獲取錄後,主辦機構將與粵港澳大灣區內數個城市的企業及相關單位,就具體安排及崗位分配進行溝通。 我們分配崗位時,將參考你所提交的履歷、學術背景及面試表現,與企業進行崗位配對與推薦。
有人是第一次來到深圳,但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卻常常感受到滿滿的朝氣和生機勃勃,感覺自己就像地鐵里無數背着挎包、一路小跑的青年,在同一條軌道上追着各自的夢想。 最後,眾人前往賽馬會校園參觀數碼藝術實驗室,讓大家對人工智能與藝術作品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了解 3D 圖像投影技術。 當中設有試戴 3D 眼鏡環節,讓大家欣賞投影至墻上的藝術作品,體驗藝術科技帶來的嶄新視覺享受。 胡深紅認為,隨着大灣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年在此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作為香港青年應該抓緊國家發展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探索自己在大灣區的無限可能。
大灣區實習計劃: 報名相關文件
主辦機構亦用心介紹大灣區的資訊,我們在未來可到國內工作,報效袓國,探討多元出路。 政府此前已表示有意擴展計劃,包括由香港非政府機構營辦,擴至有良好紀錄的私營機構。 據社署網頁的申請表,今次擴展後,合資格申請參加計劃的營辦者也包括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護養院宿位買位計劃自負盈虧安老院、以及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安老院的營辦者。 大灣區實習計劃 由於內地各地區對政策的具體執行方式不盡相同,在內地工作的香港居民需了解其繳納社會保險的詳細情況,並且不時留意有關法規的最新公布,以確保符合政策要求。
即使明年計劃未能成行,秘書處亦將在過去兩年的基礎上繼續為參加者在本地安排生涯規劃的替代活動。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公布的其中一項措施,目的是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讓他們了解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並把握大灣區的事業發展機遇。 香港居民可親身到內地銀行分行辦理開戶手續, 所需文件包括香港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即回鄉證)、已實名認證的大陸電話號碼及內地住址證明。 而部分香港銀行亦推出以「見證開戶」方式辦理內地開戶手續,讓香港居民無需親身前往內地亦能於香港開立內地銀行戶口。 如欲從香港匯人民幣至內地,只能匯給同名帳戶,且設有每日限額。
大灣區實習計劃: 學生報名
作為“2023年廣州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百企千人”港澳大學生實習計劃啟動以來,已面向298家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社會服務機構徵集了1817個崗位。 香港新聞網7月11日電 大灣區實習計劃2025 暑期來臨,近日,2023年“展翅計劃”港澳台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暨廣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學生實習計劃在廣州啟動,200名港澳青年學生將在暑期奔赴廣州各大企事業單位,開啟約45天的短期實習。 為期一個月的實習計劃,讓這群港澳大學生以青春視角去觀察深圳,通過深圳故事來感受大灣區的飛速成長,認識祖國發展成就。 據悉,港澳台大學生網信企業實習計劃始於2015年,啟動以來已累計資助千餘名港澳台大學生到知名網信企業實習,逾60家企業為其提供實習崗位。 惟秘書處仍盡最大努力,在考慮風險及可行性下,為參加者爭取赴內地工作體驗的可能性 。
- 「DSE畢業生大灣區實習計劃2022」是全港唯一一個專為DSE畢業生而設的內地實習計劃。
- 參與計劃的企業須按照香港法例及以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聘請目標畢業生,並派駐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
- 此次實習計劃安排30餘名港澳大學生奔赴9家深圳企業實習,旨在進一步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他們對祖國的向心力。
- 社署續指,今日已為安老業界舉行視像簡介會,解擴展措施的運作細節,並已致函向所有跟進長期護理服務申請的轉介辦事處介紹有關措施。
- 實習期間,主辦方將推出“灣有引力”港澳青年職場服務,並聯合越秀集團旗下的品牌青年公寓——越秀星寓、星鄰、為同學們提供住宿保障等一連串“廣式保障”,讓同學們感受灣區溫度。
- 在虛擬實境教學專區,利用虛擬實境技術,模擬火警發生,病房發生特發事故等教學內容,強化該校護理系的實際教學運用,令所有參觀者眼前一亮。
奮楫數字潮」為主題,讓30餘名來自港澳的大學生走進平安集團、騰訊音樂、OPPO、深信服、微眾銀行、珍愛網、貨拉拉、任子行、創夢天地等9家深圳龍頭互聯網、高科技企業進行為期1個月的實習,創造專屬他們的灣區故事和深圳故事。 大灣區實習計劃2025 為培養同學獨立生活的能力,參加者需自行負責日常上下班的交通安排,主辦機構只會安排往返實習城市及非工作日參觀活動的集體交通。 本計劃以體驗工作為主,除了為參加者安排內地企業的工作崗位、非工作日到訪大灣區城市的戶外體驗活動,更為參加者提供內地的住宿。 麥美娟特別感謝參與計劃的企業承擔實習生主要開支,包括交通和住宿費用,同時委派人員專門負責實習生的培訓及支援。 透過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計劃可培育了解國家發展、兼具國際視野的年輕人才。
大灣區實習計劃: 成都大運會丨大運會男排比賽中國隊首戰零封日本隊
參與計劃的企業須按照香港法例及以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聘請目標畢業生,並派駐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 香港特區政府會按聘用人數,向企業發放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過往曾有參加者在取錄後臨時退出,打亂崗位及交通等安排,更有個別參加者在實習期間違反團規,為實習計劃造成各種的行政負擔,故主辦機構建立保證金制度。
大灣區實習計劃: 成都大運會首金誕生!中國選手曹茂園在武術項目男子南拳中奪冠
自2015年至2019年,歷屆參與學生超過1300人,當中不少參與的同學畢業後投身科技行業,提供實習崗位的企業超過60多家,當中大部分都是科技龍頭企業。 「DSE畢業生大灣區實習計劃」是全港唯一專為DSE畢業生而設的內地實習計劃。 自2015年暑假開始,本計劃先後帶領近800名應屆DSE畢業生到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大型企業進行工作體驗。 參加者通過實習了解到不同公司的日常運作,獲取寶貴的工作經驗。 此外,周末及假日豐富的交流及考察活動,也讓參加者全方位領略當地的生活與文化,交朋結友,增廣見聞。 自 年度起推出的「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實習計劃,加深香港青年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及發展機會的認識,協助他們訂立未來工作方向、累積工作經驗和建立人脈網絡,增強就業優勢。
大灣區實習計劃: 學校推薦免團費優惠將於2022年10月20日截止
創夢天地聯合創始人兼CEO高煉惇早前在接受香港商報採訪時就提到,今年的實習計劃非常有意義,給港澳青年深度了解國家的機會。 此外,活動還開展了「雙創之旅」「友誼之旅」「文化之旅」「體驗之旅」「求知之旅」五大主題活動,讓一眾港澳實習生了解到多面的深圳,在大灣區撒下夢想的種子。 計劃的替代活動可以加深我對大灣區的了解,我通過大灣區發展前景講座了解到大灣區未來的發展以及創業和就業的前景,讓我能更充分地為未來做準備。
大灣區實習計劃: 成都新都區:乘大運會東風 建「時尚運動」城
政府已經與新西蘭、澳洲、愛爾蘭、德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匈牙利、瑞典及荷蘭政府分別簽訂工作假期計劃的雙邊安排協議。 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畢業生按計劃派駐內地工作,並由香港公司僱用,薪金於香港支付,亦會按香港法例參與香港強制性公積金。 如畢業生與境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並派遣到內地就業,並未與內地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可無需參加所在地的社會保險(即: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亦無須繳存內地住房公積金。 中央有關部門在2017年11月制定了《關於在內地(大陸)就業的港澳台同胞享有住房公積金待遇有關問題的意見》,在內地就業的香港居民可根據內地《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和相關政策的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
大灣區實習計劃: 計劃擴展後 合資格營辦者包括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
港生陸賢明正在祈福醫院實習,正在熟悉醫院工作流程的他也期待能夠積攢更多臨床見習經驗。 大灣區實習計劃2025 自曝對大灣區認識不深的他,也帶能夠在實習期間,通過和同學們的互動、走訪增加對內地的認識。 香港學生林鼎雲表示,中醫藥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讓他對傳承、發揚好中醫藥的信心更加堅定。
大灣區實習計劃: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啓動禮 及 參與畢業生分享(只有中文版)
為期兩年的“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11月3日,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啟動,京港兩地青年報名踴躍,現場氣氛熱烈。 啟動禮上,主辦方邀請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廣東聯絡部陳甫為港澳學生作關於《學習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的專題講座。 他希望港澳台青年保持開放包容和良性競爭的心態,努力提升自身實力,充分利用大灣區這個廣闊平台找到用武之地,築夢大灣區。 於一眾打工「新丁」來說,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讓他們收穫頗豐,親身體會到互聯網企業成長的不易,邂逅耐心熱情的導師,體會團隊合作的力量,完成一個個實習任務,初嘗職場成就感。 隨着實習計劃接近收官,同學們這份實習功課亦將圓滿完成,但這才是他們邁向工作及未來逐夢的起點,屬於他們各自的大灣區奮鬥之路仍在前方,等着他們繼續前進。
大灣區實習計劃: 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
踏出校園,來到陌生的城市,體驗深圳的早高峰地鐵;坐到工位上,從疑惑摸索到逐漸熟練,順利完成一個個工作任務,這是這群港澳新晉打工人近一個月來的真實寫照。 合資格長者可透過跟進其長者院舍照顧服務申請的轉介辦事處提出申請。 而合資格、並且有意申請將其位於大灣區的安老院納入為計劃下認可服務機構的營辦者,則可於社署網頁下載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所需文件以郵寄方式遞交社署安老服務科院舍照顧服務組。 大灣區實習計劃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的網頁,載有中央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惠及香港市民及便利不同界別到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措施資訊。
只聽見奶奶口裡一直念叨“你捨不得我,我也捨不得你”,呆若木雞的我不知所措,當然也哭了,只是沒有歇斯底裡。 大灣區實習計劃2025 秉承「授之以信,報之以心」的理念,以誠信為本,盡心堅持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以回報客戶的信賴。
大灣區實習計劃: 內地生活指南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兩年,而今年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進一步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城市就學、就業及創業,可見大灣區是未來香港青年人發展的機遇所在。 如因疫情所限,計劃未能安排參加者前往內地實習,秘書處將採取過去兩年暑期的做法,於本地安排與生涯規劃及個人發展有關的替代活動供參加者參加。 秘書處亦會因應疫情的最新發展,調整計劃內容,包括內地實習日期及長度、實習內容及形式,報名、面試及取錄的時間及方式,以及團前活動及團後活動的安排等,參加者須配合安排,不得異議。 祈福集團新時代青年創智發展計劃之京穗港台大學生交流活動創辦於2015年。 在啟動儀式「CEO見面會」環節,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女士表示,這是祈福集團第六屆舉辦本活動,是四地大學生增進本領,文化交流的寶貴機會。 她希望,青年大學生應好好珍惜本次機會,收穫工作經驗,充分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面貌,了解祖國的最新發展。
在內地工作可以預先在港購買適用於內地的醫療保險卡,投購這些醫療保險卡,可向本港各大銀行、保險公司或其他代理人查詢。 香港居民在內地自行駕駛汽車,須先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相等於香港的駕駛執照)。 由於不同省市對駕駛證的管理辦法可能不同,欲申領駕駛證的人士應向個別地方的公安部門查詢。
參與先導計劃的企業提供約280個實習職位,遍佈內地不同省市(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多個海外國家(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雖然如此,在剛過去的暑假,我們秘書處特意為參加者舉辦了一系列以生涯規劃為主題的本地活動,包括大學迎新夏令營、大灣區就業創業講座、工作坊以及知名企業參觀等,深受參加者歡迎,超過七成的活動參加者還因此繼續報名本中心明年的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 因此,本中心決定於2022年暑假繼續舉辦第八屆「DSE畢業生大灣區實習計劃」。 為進一步提供有質素的內地及海外實習崗位,政府於2018年以先導形式推出全新的「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先導計劃」,與本港大型企業合作,為青年人提供更多在內地,包括大灣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至世界各地實習的機會。 基於先導計劃的成功,政府在2019年暑假擴展計劃,由參與計劃的18間本港大型企業為約250名香港青年提供工作崗位,在內地不同省市和九個海外國家實習。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佛山報道)7月1日,正在廣州和佛山參加2023「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的香港學生今日參加周末活動,走訪多個項目了解大灣區發展成就。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與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和科技園公司合作推出新一輪的青年初創實習計劃,為18至30歲人士提供融會理論與實踐的機會,參加者可到本地初創企業實習3至6個月,並可參與行業領袖分享會、大灣區考察及創業體驗等活動。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認為,這項計劃是多贏方案,參與的年輕人可在短時間內認識行業,例如人工智能的市場如何運作,相關經驗在大型公司實習未必得到,公司亦能聘用年輕實習生加入團隊。 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的目的是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香港青年在內地實習的項目,讓他們親身體驗內地職場實況,加深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及發展機會的了解,從而協助青年人訂立未來工作方向,並藉此累積工作經驗,建立人脈網絡,增強他日就業優勢。 「這次實習計劃中,我到奧飛實習,職場氛圍很輕鬆,同事也很友善,覺得大灣區內地城市整體的工作體驗很好。」參與實習計劃的香港學生方良睿告訴記者,自己祖籍佛山,這次周末活動從實習所在地廣州來到了故鄉佛山,分外親切。 2023港澳大學生粵港澳大灣區網信企業實習計劃,在疫情過後重新啟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香港齊心基金會、澳門互聯網文化協會主辦,香港菁英會、深圳市委網信辦、深圳市互聯網行業聯合會承辦。
「DSE畢業生大灣區實習計劃2023」是全港唯一一個專為DSE畢業生而設的內地實習計劃。 本計劃自2015年暑假開始,已帶領逾800名應屆DSE畢業生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多間內地知名企業進行工作體驗。 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交流團,就歷史、文化、藝術、科學、體育運動、經濟、人民生活、社會制度等特定主題進行交流考察活動,促進香港青年對國情的認識和了解,增加對國民身分的認同;非政府機構亦可安排青年人到內地進行義工服務。 年度資助的319個交流項目中,52個到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總資助額約1,170萬元,預計約4 000名香港青年受惠。
任何在2021年至2023年於香港或香港以外的院校完成學士學位或以上課程,並可合法在港受僱工作的香港居民皆可參加計劃。 你只要是2022年應屆中六畢業生(或等同程度),無論你是DSE考生、IB或GCE-A等考生,都能報名參加本計劃。 【Now新聞台】廣東省國家級新區南沙是立足灣區、協同港澳及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與香港建立一小時生活圈。 創夢天地聯合創始人兼CEO高煉惇作為港青來深創業的「大前輩」,在分享環節中就鼓勵同學們大膽嘗試,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 初入職場,不少同學都表示,十分期待但又難免會緊張,不過熱情友好的同事、舒適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很快就讓自己融入到工作環境中。
過去的兩年暑假均因疫情無法成行,秘書處特意為參加者舉辦了一系列團隊建設及生涯規劃的本地活動。 如今年仍然受疫情所限,秘書處亦會豐富有關活動內容,讓參加者以另一種方式體驗及學習。 有興趣透過「個人自薦」報名的學生,請撰寫一篇不多於300字的自薦文章(中文或英文皆可),介紹自己及簡述參與本計劃的目的,並於2022年10月20日或之前經網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