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泥灘行出去,離岸愈遠愈大機會摸到蜆(但亦愈危險,要份外小心),揀啱地點就可以蹲下來用泥耙挖開泥沙,雖然摸不摸到都是靠運氣,但最好選擇之前未被挖過的地方,摸到蜆的機會會大一點。 摸夠蜆後,可以拿着戰利品回到士多,付費讓他們為你炮製,如豉椒炒、油鹽水或白灼等。 一邊望著廣闊的藍天大海一邊品嘗自己摸到的蜆,真是别有一番風味。 水口村摸蜆 踏入夏天,又係時候同陽光玩遊戲,但游水同打波已經滿足唔到愛新鮮的港人,最近就流行去海邊摸蜆/掘蜆。 但香港是一個平日好天,周末才下下雨的怪地方,所以要把握機會,準備好所需物資,太陽出來都可以隨時出發。
同時間,泥灘的天空之鏡美得令人驚歎,配合退潮及日落煙霞,是拍攝的好地方。 位於大嶼山的塘福和石壁之間,有一片一望無際、育有紅樹林的平坦沙灘。 水口村摸蜆 水口村摸蜆2025 這片沙灘,就是近年被多個旅遊網站推薦為摸蜆熱點的水口灣。 在水口村居住逾30年、經營「鳳凰士多」的陳就榮見證著水口灣的滄海桑田。
水口村摸蜆: 大嶼山基建日多 村民搬回水口村打工
水口小學校舍800呎只有一個老師從大嶼山原居民的童年談起。 大嶼山原居民的青春期途中,往往到市區繼續中學或大專學業。 因為大嶼山的村民只能在梅窩南約中學,及佛教筏可中學二擇其一,而且沒有大學。 水口村摸蜆2025 陳鳳明讀完預科,修讀兩年酒店管理,第一份工作是雜誌編輯,又做過副刊記者。 整個泥灘約有兩至三個足球場大,記者於平日前往,人流較少,在水邊位置摸了大概個半鐘,已經有半桶收獲,但蜆較為細隻,似平時街市常見的沙蜆。 農村不像現今城市人,對生育沒太多顧慮,陳鳳明是9兄弟姊姊中年紀最小的,她的兄弟都定居市區,1988年陳鳳明也就搬出去。
流浮山的下白泥,是香港數一數二擁有最漂亮日落景色的地方,同時亦是一個摸蟶子的熱點。 從元朗乘33號小巴,去到鴨仔坑下車,沿着海灘方向行,大約15分鐘左右便到達,不過要留意沙灘附近的士多於平日不會開門,所以要預備好水及食物等補給品,亦要自備摸蜆工具。 大嶼山有許多地方可以摸蜆,包括貝澳、大澳和水口等地,其中水口是最受歡迎的地點。 水口村的蜆場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而水口灣的天空之鏡則是攝影愛好者的理想之地。 水口村摸蜆2025 水口村的旅程充滿樂趣,無論是家庭還是朋友,都可以來水口一遊。
水口村摸蜆: 時間:2022-04-19 04:24:04來源:大公报
位於大嶼山南的水口村,鄰近挖蜆勝地水口灣,吸引不少市民周末到來遊玩。 水口村摸蜆 原來水口村並非只得挖蜆,還有反映昔農村生活的圍頭話山歌。 網上雜誌《城市日記》(Urban Diary)與導演陳浩倫合作的紀錄片《水口婆婆的山歌》,在一名曾定居市區、近年回歸鄉村的原居民陳鳳明協助下,得以完成。 水口村摸蜆2025 她和同村族叔、經營士多的陳就榮,兩代人同樣為生計,曾經到城市發展。
- 但幾十幅田以外,更大範圍的農田已經荒廢,變成牛群的棲息地。
- 同時間,泥灘的天空之鏡美得令人驚歎,配合退潮及日落煙霞,是拍攝的好地方。
- 來到泥灘,平日並不多人,但下白泥的景色確實一流,沙灘和近海的泥灘融合,水流在岸邊形成一條河,中間又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屬影相的熱點。
無論什樣說,都是一場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辯論,只要大家適度採掘,將小的蜆埋回泥土裡,讓生態繼續持續發展吧。 當然,摸蜆活動,愛玩小生都很愛玩,但不是太鼓勵過度掘蜆的,對生態和土質也不好,而且遊人多了,垃圾就多了,自然環境就會退化啊。
水口村摸蜆: 大嶼山水口泥灘摸蜆 士多$20租借工具+港版天空之鏡打卡|郊遊好去處
到達東涌站,在”B出口”走出,往右邊的方向走(不要搞錯左邊唷!),你會途經一個”噴水池”(請看下圖),延途直行再轉”右邊”的方向,你會看見一個巴士總站,你要再一直走,當看到有”電梯”的下面有一個巴士站就是了(請看下圖)。 於元朗市中心的泰豐街乘綠色33號專線小巴,過了流浮山迴旋處,於鴨仔坑下車,沿海灘方向走十五分鐘左右到達。 為保育水口生態,世界自然基金會獲得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環境運動委員會資助下,開展「環保基金--發掘水口」計劃,未來會制定《掘蜆守則》,包括不建議遊客帶走太細小的蜆隻,期望透過自願遵守的形式,減低對水口環境影響。 新機場落成、青馬大橋、東涌新市鎮的出現,是村民回歸水口的誘因。 陳就榮看見一些中年村民搬回來住,到機場打工如侍應、保安、酒店等。 水口村摸蜆 30歲以下的村民,大多是離開水口的村民的下一代,而他們喜歡自然環境,交通便利下決定搬回來,但他們的工作仍集中香港和九龍。
流浮山的下白泥,出晒名有靚景又浪漫,而且還是一個摸蟶子的熱點,在近黃昏的時分,斜陽映照泛金的泥灘,絕對令你驚喜。 不過要留意沙灘附近的士多平日大多數唔開,所以要預備好水等補給品及自攜 摸蜆 工具。 來到泥灘,平日並不多人,但下白泥的景色確實一流,沙灘和近海的泥灘融合,水流在岸邊形成一條河,中間又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屬影相的熱點。 沿着泥灘行出去摸蜆,收穫比水口少好多,但只要留意泥灘中的一個個小孔,被水覆蓋時候孔內會有水泡冒起,就證明孔內有蟶子。
水口村摸蜆: 大嶼山水口村成挖蜆熱點 村民二代回流望保育海灣、拍紀錄片
水口的泥灘非常大,約有六至八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從士多望過去,非常廣闊。 如果挖了大約10厘米深度仍然沒有收穫,就可以換個地方繼續挖泥摸蜆。 你可以不斷地使用泥耙挖泥沙,如果挖到了硬物,有可能是大蜆哦! 此外,靠近海邊的地方更容易摸到蜆,但請注意安全,避免走得太遠。 水口村摸蜆2025 如果捕捉到的蜆太小(體長小於4厘米),可以將它們放生,讓它們繁殖生長,長大後再捕捉。 請大家愛護生態環境,只捕捉自己需要的蜆貝,不要過度捕捉蜆貝或其他海洋生物,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水口村摸蜆: > 香港好去處搜尋
要去水口村,大家可以乘坐港鐵到東涌站,之後往東涌巴士站乘坐11 / 11A 巴士或藍色新界的士前往水口村(水口運動場下車),巴士車程約30分鐘左右,下車再跟過小徑往海邊方向走便可。 為保持生態平衡,掘蜆也是有規則的,小於4cn的蜆需要埋回泥中,不要帶走。 水口的蜆大大小小有各樣品種,當中主要包括沙白、三角蜆及沙螺等。 近年香港掀起一股「摸蜆熱」,每逢假日總有大批遊人湧到育有逾180個物種、可欣賞「天空之鏡」美景的水口灣摸蜆。 由於過度捕撈,有居於當地逾30年的村民見證水口的「沙白」體積由8年前如手掌般大,縮小至現時只有一個5元硬幣般細小,但遊客仍不放過。 面對「滅絕式」摸蜆,村民只能搖頭輕嘆:「有點心噏!」有環保團體擔心,過度掘蜆會令「沙白」和處於同一沙灘、有「活化石」之稱的馬蹄蟹同告滅亡,環團擬訂立《掘蜆守則》,呼籲公眾可持續地摸蜆。
水口村摸蜆: 士多租借摸蜆工具
選好摸蜆地點後便可以蹲下及用泥耙挖開泥沙,如挖了約10cm深度亦沒有收穫,就可以轉移地點繼續挖泥摸蜆。 此外,由於「沙白」是一種濾食性的蜆隻,能透過虹管過濾並進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及有機物,令水質變清。 彭舉例,一隻成年的蜆隻平均每日能過濾約200公升的水,若蜆隻數目長期下降,水質亦會變得混濁。 蜆隻亦是多種動物如蟹類,鳥類,魚類等的食物來源,若蜆類消失,其他生物亦會受影響。 來到陳鳳明這代,大多數出去闖的村民定居市區,生兒育女。 於是村校萎縮,陳就榮記得,1954年創辦的水口學校,在90年迎來最後一屆,只有一個畢業生。
水口村摸蜆: 掘蜆客連「BB沙白」亦不放過 村民心噏
位於大嶼山的水口村泥灘擁有大片淺水區,蜆獲豐富,因此成為拍攝天空之鏡和摸蜆的休閒好去處。 水口村摸蜆 疫情下學校停課,這裏吸引了許多一家大小前往摸蜆或戲水。 水口村的山歌大概也如同此理,年代遠去,上一輩不自覺埋沒自身的文化。
水口村摸蜆: 【水口摸蜆】大小不放過 港版「天空之鏡」沙白、馬蹄蟹恐滅絕
要摸蜆就要必備摸蜆三寶,包括膠筒、泥扒和小櫈,不過於水口村附近的士多設工具租借服務,大約$20一套,按金$50,溝通好還工具時間後就可以岀發,真的十分方便! 由士多岀發,步行10至15分鐘就到達泥灘,都是直路十分易行。 水口泥灘是多個摸蜆泥灘中最大面積,三面環山,大約有2至3個維園的大小,更可以看至紅樹林、大石群、石灘及不少生物。 水口村摸蜆2025 要到達摸蜆地方,可以於東涌站附近的巴士站乘搭11號大嶼山巴士,車程大約40分鐘,到水口村下車。 想摸蜆但又嫌大嶼山太遠的話,原來沙田區內亦有2個出名兼交通較方便的摸蜆地方。 經常聽沙田友話烏溪沙經常有人摸到一大桶蜆,於是記者又親身入去考證下。
水口村摸蜆: 大嶼山水口村沙泥灘(掘蜆 , 天空之鏡)
「住觀塘最初每晚失眠,因為街外太嘈雜,直到凌晨後才逐漸安靜。在水口村,晚上8時後就水盡鵝飛。說來也奇怪,後來偶爾回水口村住,反而會耳鳴。青馬大橋落成後,這份鄉村寧靜逐漸被打破。多年來,晚上照樣有貨車駛過。」叔叔陳就榮57年出生,五兄弟中最小。 「可能小時候通山跑,每日踢幾個小時足球,中學同學都說我膚色特別黑,跑步也比他們快。當學徒時,師傅曾稱讚鄉村出來的人較老實,又不怕蝕底。」兩代水口村年青人到市區謀生。 他們還會插秧種米,定期坐渡輪到中環,將菠蘿、米等農產送到西環食品批發市場。 現時村內仍有數十幅農田種果樹、荔枝和木瓜,由老人家照顧。 水口村摸蜆2025 水口村摸蜆 水口村摸蜆 但幾十幅田以外,更大範圍的農田已經荒廢,變成牛群的棲息地。
水口村摸蜆: 天空之鏡打卡
從東涌搭乘11號巴士,在水口村站下車,車程約40分鐘。 下車後,你會看到一家士多,你可以在那裡購買飲品和零食,也可以租用摸蜆所需的工具,如泥耙、水桶和小凳子。 水口村摸蜆 另外,越近海邊,越容易摸到蜆,但需注意安全,以免走出太遠位置。 如果捉到的蜆太小(身長短於4cm),就可以將那些蜆BB放生,讓牠們繁殖生長,長大才捕捉吧! 大家記得要愛護生態環境,只捕捉適合自己食用份量的蜆就夠了,不要過份捕捉蜆或捉蟹等海洋生物,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他說,現在多了人來水口掘蜆,非常歡迎,讓更多人知道水口這裡,而且生態資源也是共享的啦。 水口村摸蜆 每一年村民都會去掘蜆,世世代代都是一樣,不過近年產量就不如前,但仍是很多的啊。 近年來,香港好多人都喜歡回歸自然,行山、看日落、甚至摸蜆!
水口村摸蜆是很好的親子活動,水口灣天空之鏡是很好的攝影好去處,水口村之旅樂趣多多,即使不是一家大細,不是龍友,都應該來水口走一趟。 水口摸蜆除了蜆穫豐富,也會看到水口泥灘常見的史前生物。 水口村摸蜆2025 水口摸蜆越摸越起勁,不知不覺日落西山,magic 水口村摸蜆 moment倒影下的水口天空之鏡,是絕美的景色。
水口村摸蜆: 大嶼山水口村沙泥灘(掘蜆 , 天空之鏡)
烏溪沙有2個地方可以摸蜆——海星灣及泥涌,前者近馬鐵烏溪沙站,走過去約6分鐘,不過沒有救生員,亦沒有士多(沒有用具可租借),要自己帶備所有物資前往。 每年4月至10月,特別是暑假,都係摸蜆的高峰期,時間就因應各區潮汐漲退而各有不同,出發前建議上天文台網站查詢,而一般都是中午及落前時分。 水口村摸蜆 水口村摸蜆2025 而地點方面,熱門的泥灘/沙灘都處於大赤嶼山南部沿海地區,包括長沙,貝澳、及水口等等。 下車後,你會看到士多,可以在那裡租借摸蜆工具,步行15分鐘即可到達泥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