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面的紀錄顯示,印度的傷亡數字將近4900人,並有3968人被活捉。 然後,在11月21日,中國宣佈停火,並迅速撤退至兩國之間那條模糊的事實邊界以北20公里——那是英治時期的印度在地圖上劃定的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 中印衝突2025 中國和印度邊境爭議始終是兩國關係的「雷區」,兩國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爭議,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三個部分。 1996年,中国和印度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议》,该协议规定,两国军队不得在实际控制线己方一侧两公里范围内鸣枪,这很大程度限制了双方使用的武器种类。
她是看著港劇長大的,並目睹香港記者如何報道1989年天安門廣場內外發生的事情。 中印衝突 歷史學家、八九學運參與者何曉清於2019年7月來香港執教,當時正值抗議活動爆發的最初幾個月。 「他們不喜歡我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在2019年後,他們對我們採取了行動。」兩年前離開香港的一位人文學者說道。
中印衝突: 中印軍隊衝突「有傷亡沒開槍」 莫迪首次發聲 誓言不讓士兵罔死
一些印度媒體則報道了有10人、40人等不等的中國軍人死亡數字,但都未提供確鑿證據。 不過,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6月19日的言論與他的政府的立場相異。 他表示,中國軍人「並未入侵」印度邊界,這引發軒然大波。 總理辦公室後來澄清稱,莫迪的話是想指出「我們軍隊勇敢的成果」。
巴基斯坦與印度長期爭議整個喀什米爾地區的主權歸屬,但巴方並未對中方對阿克賽欽高原的控制提出異議。 2020年9月,中印兩國的外長和防長分別進行了會面,兩國發佈了聯合聲明,表示雙方邊防部隊應繼續對話,迅速脫離接觸,保持適當距離,以緩和緊張局勢。 直到八個月後的今年2月19日,中國《解放軍報》等官方媒體首次披露,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中,中國有4名軍人陣亡,包括解放軍南疆軍區邊防363團機步營營長陳紅軍,以及士兵陳祥榕、肖思遠和王焯冉。 中國政府和軍方在當時的聲明中均未透露中國是否有軍人死亡的情況,發言人僅籠統地表示有人員傷亡。
中印衝突: 外交回應
布朗克分析,北約目前在許多關鍵領域仍大量依賴美國,特別是在打擊俄羅斯空中防禦系統、確保對俄制空優勢、強化自身空防,以及彈藥與零組件補充、指揮控制、衛星能力等層面。 由於北約歐洲成員國缺乏大規模動員強大陸戰人力與火力的條件,制空優勢尤其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情報界一名消息人士日前告訴中央社,莫斯科企圖透過隱諱或間接手段刺激或誘使北京在台海採取更激進舉措,促使美國因為不得不因應「台海有事」,而無力有效應對俄羅斯在歐洲的破壞行動。 印度最高法院本周一裁决,支持中央政府取消克什米尔自治权的决定。 中印衝突2025 中印衝突 2019年,莫迪政府取消喀什米尔特殊地位,将该地区划分为两个联邦直辖区。
- 中國印度繼1962年爆發過邊界戰爭之後,幾十年來在爭議地區時有摩擦,並相互指責對方。
- 《印度快报》 (The Indian Express)引述官方数据称,2020年前四个月有170起中方人员越境事件,其中130起发生在拉达克。
- 他表示,中国军人“并未入侵”印度边界,这引发轩然大波。
[26][25][27][28];該年9月,中國指責印度軍隊非法越過有爭議的喜馬拉雅山一處邊界,並對中方巡邏士兵「鳴槍威脅」,印度方面對此予以否認,並反指中國軍隊先鳴槍[29][30][31]。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訪問後,中印關係得到改善。 中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雙方首次順利議定疆界並簽署,中方的西藏邊境段獲得印度承認,從此西藏屬於中國一事再無爭議,[20]同時兩國開始著手解決東西部分的邊界爭端。 中印衝突2025 2005年雙方簽署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 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是古代貿易路線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通道。
中印衝突: 中印边境冲突
這起衝突發生的確切位置,是位於印度東端、與中國接壤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 state)塔旺地區(Tawang)。 一位印度前高級官員告訴《印度教徒報》,中國日益咄咄逼人的態度,是低估了印度的回擊意願;這次衝突凸顯了中印邊境地區「戰略誤判」的風險越來越大。 印度商務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周四(18日)表示,印度嘗試與美國拜登政府達成一項有限貿易協定,但也宣告失敗。 兩國分歧依舊,印度希望獲得更多投資來提振經濟,美國則要求印度擴大開放。
中國和印度於2月11日宣佈從班公湖地區撤軍,雙方於周六(2月20日)舉行了第十輪軍長級會談評估行動進展情況。 雙方均表示將管控部分衝突地區或實際控制線周邊的衝突。 作為雙方年度演習的一部分,印度和美國軍隊在距離「實際控制線」約100公里的北阿坎德邦奧利鎮的喜馬拉雅山脈舉行聯合演習,軍演於11月中旬開始,定於12月2日結束。 中印衝突 中印衝突 6月16日,傳出中印兩國軍人於15日晚在加勒萬河谷爆發肢體衝突,印度3名軍人死亡,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則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我方也有人員傷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同日下午證實事件,並稱事件緣於印度軍隊嚴重違反共識,兩次越境進行非法活動,並且挑釁和攻擊中國人員。
中印衝突: 中印衝突:印度與中國軍隊在有爭議的喜馬拉雅地區發生「肢體混戰」
解放軍藏族民兵及一部分藏族平民在中控典角村舉中國國旗並拉起橫幅,抗議印控拉達克地區藏民慶祝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生日[164]。 據路透社2月17日報道,衛星圖片顯示,中方軍隊已經拆除了幾十座建築並調動車輛清空整片營地。 「他們用包著帶刺鐵絲網的金屬棒打我們小伙子的頭,我們的小伙子赤手空拳作戰,」一名印度高級軍官對BBC說。 他的說法無法被證實,但與印度媒體對這場打鬥的其他報道吻合。 報道稱,在每一處,都有大約近千名中國士兵越境進入印度一側。
中印衝突: 中印矛盾
该河谷河道上修建了金属铁架桥,桥头建有碉堡[19]。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表示,在最初寡不敵眾時,中國有的軍人「搏鬥到了最後一口氣」,無一被印軍俘虜。 這條幾乎與兩國實控線平行的道路從2000年開始修建,在2019年4月完工。 此後,印度軍隊加大了巡邏力度和在附近修建新的基礎設施。 6月15日加勒万河谷的冲突爆发后,印度民众发起了抵制中国货的示威活动[179]。 此外,多地民众焚烧中国国旗及习近平的画像表示抗议,另有多个团体申请举行示威活动。
中印衝突: 蘋果公司將部分iPhone14產能轉移至印度 讓該國成「中國備胎」策略受益者
印度表示,在邊境的一個爭議地區印度軍隊與中國軍隊發生了衝突,這是自2020年6月以來兩國軍隊第一次發生此類衝突。 美國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印邊境衝突擴大了印度與美國的軍事情報和資源交流。 中印衝突2025 2017年,美國在中印洞朗邊界事件中就向印度提供了情報。 如果邊境再次發生類似洞朗的長期事件或意外升級事件,印度將會再次希望美國提供外交和情報支持。 2020年原本是北京與德里正式建立外交關係70週年紀念。 在這種兩國關係重大年份裏,中國方面慣例要開展的友好促進活動,但眼下不斷見諸媒體的卻是雙方邊境衝突的消息。
中印衝突: 中印對峙進一步升級 兩國大幅增兵加勒萬河谷
2020年9月,中印两国的外长和防长分别进行了会面,两国发布了联合声明,表示双方边防部队应继续对话,迅速脱离接触,保持适当距离,以缓和紧张局势。 报道称,在每一处,都有大约近千名中国士兵越境进入印度一侧。 中国士兵还在该地区搭起了帐篷,并部署重型车辆和监控设备。 中印衝突2025 2020年6月15日冲突的发生地加勒万河谷,是一片位于印控克什米尔东部的拉达克(Ladakh)地区与中国实控的阿克赛钦(Aksai Chin)地区之间的险峻地带。 面對印度指控,中國否認侵犯界線,印度也否定了中國的指控。 在航空設施方面,印度在實際控制線沿線擁有約25個機場,但最近的重點是擴大其軍用「前進著陸機場」網絡。
中印衝突: 對峙與衝突
8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闡述中國政府的立場。 翌日,中國多家官媒、外交部、國防部等機構公開督促印度將越界士兵撤回。 到8月15日,中印雙方士兵在班公湖附近發生爭執,雙方互擲石塊並有人受傷,被認為是整場對峙中最接近衝突的一刻。
中印衝突: ‧ 北京證實「2輛列車追撞」 515人送醫、102人骨折
在中印邊境緊張的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空降旅的幾千名士兵僅用了幾個小時就從中國中部的湖北省機動到西北的高海拔地區。 中印衝突2025 2021年10月9日,中國社交平台流出兩張於加勒萬河谷衝突時拍下的照片,引發關注。 其中一張是全副武裝的解放軍列隊警戒,一大群印軍垂頭喪氣且帶有傷痕在中間行走,人數至少在30人以上。
中印衝突: 中印邊界問題
從歐美各國的主要媒體上發表的有關中印衝突的報導與評論來看,認為中國「強勢」和「擴張」的觀點似乎佔據多數。 三、印度有分析人士認為,因為印度自2020年5月22日起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執委會主席,北京希望逼迫印度配合中國關於台灣問題和國際冠狀病毒評估的立場,在邊境製造摩擦警告印度。 3、目前印度官方公布的疫情及死亡人數遠遠低於實際情況。 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一直宣揚民族主義,很早就宣稱已經控制新冠疫情。 但在每日新確診人數過萬的壓力下,需要轉移公眾和媒體的注意焦點。
中印衝突: 衝突如何升級?
兩國官員表示邊界貿易的重新開放將幫助緩和該地區的經濟孤立。 2007年5月,中國拒絕了一名來自阿魯納查邦的印度行政官員的簽證申請。 中國與印度周一(15日)晚上在有領土爭議的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印度據報有3名軍人死亡,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亦指「我方也有人員傷亡」。
目前,疫情重創印度,當局有意通過外交矛盾轉移國內壓力。 與此同時,中美關係惡化,印度借機向美國及其盟國轉移,不斷深化與美日等國的關係,意在以戰略選擇促進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印度利用自己在地理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向中國施壓的新政策,試圖迫使中國讓步。 一方面,美國雖然努力拉攏印度,但對印度的打壓和防範並沒有停止。 另一方面,印美走近,也讓印度傳統的戰略伙伴俄羅斯不滿,一度導致俄羅斯與巴基斯坦的關係有升溫趨勢。 此外,印度還開始一項價值1300億美元的武裝部隊現代化建設,包括從美國訂購攻擊型直升機和從俄羅斯訂購導彈防禦系統,以加強其國防戰力。
中印衝突: 中國印度互相指責對方背信 「印軍死亡人數升至20」
去年2月新冠疫情肆虐中國之時,中國方面抱怨印度突然宣佈停止對中國棉花出口,並大幅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 中印衝突 而之所以現在公布數字,任國強稱,是因為印度一方「多次渲染炒作有關傷亡事件,歪曲事實真相,誤導國際輿論」,公布事實真相,有利於人們了解事實經緯和是非曲直,同時表達對戍邊官兵的敬意。 中國軍方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中國和印度之間存在了一條傳統習慣的邊界線:東段大體上沿喜馬拉雅山南麓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線而行,中段大體沿喜馬拉雅山分水嶺走向。 12月11月,印度陆军总司令马诺伊-潘德说,中国在拉达克的兵力“没有明显减少”。
中印衝突: 冲突如何升级?
这是自1975年以来,中印邊境首度傳出槍聲[145]。 在中印边境紧张的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空降旅的几千名士兵仅用了几个小时就从中国中部的湖北省机动到西北的高海拔地区。 对峙期间,印度决定再派遣1.2万工人前往当地完成印度基础建设的开发[57][58]。 搭载首批1,600名工人的列车于2020年6月14日离开贾坎德邦,前往乌达姆普尔协助印度边境道路建设局的工程[59][60]。 印度专家认为,对峙局面可能是中方率先回应拉达克的达布克-什约克-DBO公路(英语:Darbuk–Shyok–DBO Road)基础建设工程引发的[45]。
中印衝突: ‧ 美國會通過法案 禁總統單方面決定「退出北約」!外媒:防範川普
與此同時,有關地圖也包括了海洋「十段線」——即中國長期主張的南中國海「九段線」再加上台灣全境——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台灣均表達不滿,印尼也公開呼籲依據國際法來劃線。 加勒萬山谷擁有一些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形,這裏的很多地方坡度都超過50度,並布滿了鬆散的岩石。 據估算,6月的夜晚加勒萬地區的氣溫可能低至零度,掉落水中後人體將很快失溫。 6月22日,印中举行了11个小时的军长级会议[129]。 双方达成军队脱离接触以避免冲突或冲突升级的协议[130]。
中印衝突: 中印衝突一週年:走訪夾在亞洲強國之間的拉達克牧民
根據協議,兩軍在拉達克東部戈格拉溫泉地區的一個邊境點脫離接觸,結束了使兩國處於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的邊境爭端之一[16]。 中印衝突2025 2021年2月10日晚,中國國防部發布聲明:根據中印雙方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達成的共識[159],中印兩軍位於班公湖南、北岸一線部隊於2月10日同步有計劃組織脫離接觸。 2月11日起,是次衝突撤退行動開始,預計得到雙方確認後方能正式結束。 [161]2月20日,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中方一側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162]。 2月21日,印度和中國表示,兩國軍隊已經從喜馬拉雅山西部一個湖泊地區撤軍[163]。
6月22日,據新德里電台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稱,中國軍方在15日衝突後在加勒萬河谷與印度舉行軍事會談時證實在衝突中,有1名中國指揮官陣亡[92]。 6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表示中方沒有死亡四十餘人,相關消息全是虛假信息[93]。 2022年中印邊境衝突是中印兩軍繼2020年衝突後,在東章地區發生持續對峙以來首次爆發的新衝突。 中印衝突 事件涉及約300至60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4][5]。 但是兩軍隨後脫離在當地的接觸,以防衝突事件惡化或升級[6],雙方指揮官就此在12月11日舉行了會議[7][8]。
中印衝突: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中菲南海衝突 印度反潛護衛艦抵菲力挺 順便「兜售」
他称,这是因为中国不想让两国民众对双方伤亡数字进行对比,从而刺激两国公众的情绪,这是“北京的善意”。 中印衝突 直到八个月后的今年2月19日,中国《解放军报》等官方媒体首次披露,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中,中国有4名军人阵亡,包括解放军南疆军区边防363团机步营营长陈红军,以及士兵陈祥榕、肖思远和王焯冉。 根据一名印度高级军事官员向BBC提供的照片,这是一种带刺的铁棍,形制类似中国古代武器狼牙棒。 中印衝突2025 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官方微博曾发布新闻,显示西藏士兵常操练的武器就包括狼牙棒、关公刀、伸缩棍等。
中印衝突: 中印邊境的軍事部署
美國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尤其美國、印度、日本、澳洲四國合作機制,有組成軍事集團對抗中國意味,這會成為印太地區最大的外部變數。 最新一次衝突發生的揚子地區,人煙稀少,據專家所說離中國境內的一個村莊僅5公里。 這是有爭議的邊界沿線的十幾個有爭議的地區之一,雙方都有重疊的主張。
中印衝突: 中印衝突:BBC分析兩國為何在爭議邊界競相修路
但據印度媒體「CNBC TV18」報道,6月15日晚的衝突是由於印度軍隊此前兩天拆除了加勒萬河谷附近中國解放軍搭建的一個帳篷後開始的。 印方稱,該帳篷是6月6日中印軍長級會談中商定拆除的,但中國士兵拒絶拆除。 中國外交部在後來的聲明中表示,這次衝突源於印度邊防部隊「乘夜色在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蓄意挑起事端」,因此中國才予以回擊。 6月25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此次衝突是中国自2020年5月初以来,在中印边境地带大量屯兵並在印控区域建造了军事建筑,並阻礙印度巡防,因此印度也不得不开始屯兵。 同時這名發言人承認印度和中国继续在加勒萬河谷保持大量部署状态,但与此同时双方进行着军方人员和外交人员的沟通,尝试解决危机[186]。 中印衝突 但在這次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中,印度明顯改變了以往的親巴立場,印度總理莫迪在哈瑪斯攻擊後立刻發文支持以色列,並致電以色列總理表達慰問,接著印度在聯合國大會中關於人道休戰的決議文中投下棄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