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11],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11]。 龍圖街(英語:Lung To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條。 與其餘十條街一樣,一律位於木廠街和馬頭角道之間,亦同為單線單程街道。
[32]當中最為街坊不捨的是有20年歷史被稱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33]。 土瓜灣十三街2025 土瓜灣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工業區為主,另外附近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和室內設計公司。 土瓜灣十三街2025 商舖主要集中在土瓜灣道,工廠大廈和住宅式工場則於九龍城道與馬頭圍道,後因工業轉營,工廠慢慢搬遷,部份工廠大廈演變成現在內地旅行團購物的地方。
土瓜灣十三街: 社區環境
他表示,以舊樓破損情況而言,九龍城重建項目的九龍城街市附近一帶舊樓,破損嚴重過「五街」,而「五街」又差過「十三街」。 市建局代表表示理解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居民對所居樓宇日久失修的憂慮,並備悉他們要求盡快重建的訴求。 代表指在決定開展每個重建項目之前,局方均審視多方面的因素並作全面考慮。 除個別樓宇狀況及環境等因素外,亦會考慮有關重建項目能否透過重整土地用途及重新規劃,為社區帶來更大的裨益。 基於市場敏感性和保密原則,局方只會在其啟動個別具體項目時,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布項目細節。 重建十三街多年來俱有熱烈的討論,地產商、居民、市區重建局及香港房屋協會等,一直對問題爭議不下。
- 2013年3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經過研究後,提出將現有屬於「綜合發展區」的十三街分拆成為3個地段進行重建,而「五街」則可能分拆為「南北」用地,並且建議將南面用地的地積比率由5倍增至6.5倍,以增加重建的誘因及動力。
-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 唐楼群地下为商铺,楼上为商住两用,由於十三街本为私家街,路边泊车无王管,才吸引了大量车房进驻。
- 街上的建築與附近其他街區一樣,有過50至60年的樓齡,更出現大量因樓宇嚴重失修而導致的問題,包括:外牆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故區內居民要求重建的聲音愈加廣泛[9]。
- 在重建土瓜灣「十三街」的問題上,她表示政府清楚聽到訴求,並會適時公布重建計劃。
-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近日途經土瓜灣以動物為名的十三街,感覺跟過往有很大分別,不論衛生與整潔程度都大有改進。 曾經是這裡的街坊,住過十三街其中兩條街,樓高八層的唐樓,沒有電梯,從樓梯跑上跑下已是習慣。 昔日的街道較髒亂,地面又凹凸不平,下雨天會水浸,出入十分不便。 他又建議在啟德跑道區增設高架無軌捷運系統,連接港鐵啟德站和油塘站,並發展好郵輪碼頭配套設施,以落實「CBD2」的願景規劃。
土瓜灣十三街: 馬頭角道
韋志成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遠超現時市建局的260億元資金,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重建「超巨型項目」,當局將會在適當時候啟動重建相關區域的舊樓群。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里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并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12] [13]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二次大戰之後的 年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更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區。
- 除了重建之外,局方亦會考慮有關復修的策略,以幫助九龍城區舊樓的居民。
- 曾經是這裡的街坊,住過十三街其中兩條街,樓高八層的唐樓,沒有電梯,從樓梯跑上跑下已是習慣。
- 鷹揚街(英語:Ying Yeu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5條,為一北行街道。
-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 過往有不少街坊提到,父母等到過身都等不到重建,自己現時亦已頭髮斑白,不知何時才能償願,故他在會上再次促請市建局積極推動落實「十三街」重建,協助居民早日改善生活環境。
鵬程街(英語:Pang Ch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6條,為一南行街道。 土瓜灣十三街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鷹揚街和鴻運街,多見車房,街尾可見中華煤氣中心一角及眺望翔龍灣。 鷹揚街(英語:Ying 土瓜灣十三街2025 Yeu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5條,為一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麟祥街和鵬程街,多見車房,街首可見中華煤氣中心一角。 木廠街(英語:Mok Cheong Street)為十三街街區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主要街道,西起馬頭涌道,東接土瓜灣道,為一條雙線單程的街道。
土瓜灣十三街: 相關推薦
由於區內多有夕陽行業,例如車房及少量殯儀業服務的店鋪,市區重建局曾經表示,整體重建十三街及鄰近的馬頭圍舊區有困難[10]。 土瓜灣十三街2025 加上11條直街街道狹窄,每條只有大約10米闊,故此需要重建物業騰出地方,以改善環境的要求亦遇到阻力[10]。 麟祥街(英語:Lun 土瓜灣十三街2025 Cheu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4條,為一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鹿鳴街和鷹揚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常見私家車聚集停泊於此。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挂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涌、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2] 土瓜灣之大致位置為紅磡以北,何文田以東,九龍城以南,啟德以西。
土瓜灣十三街: 相關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日前指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市建局需要儲錢或借貸進行相關重建工作,未有交待任何實質時間表。 九龍城區議會今日(14日)討論相關議題,會上有議員指出上述兩地樓齡達60年,即使居民有心進行維修,惟每隔幾年仍會出現滲水或石屎剝落的情況,希望能盡快獲安排重建。 市建局表明就「五街」和「十三街」的樓宇現況過往已為業主提供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及資助,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未能提供何時落實舊樓收購的日期。 [5]十三街附近一帶的馬頭角街道,多見車房的存在,以及一系列工廠大廈。 據粗略估計,單是十三街內的車房數目,便有超過190家[7]。 這群車房由於密度實在太高,故市區重建局仍需對重建十三街項目作更深入研究,並需予業主商討業權及賠償問題[8]。
土瓜灣十三街: 馬頭角十三街
街上的建築與附近其他街區一樣,有過50至60年的樓齡,更出現大量因樓宇嚴重失修而導致的問題,包括:外牆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故區內居民要求重建的聲音愈加廣泛[9]。 十三街的最大特色亦在於當中11條全直街道,可見每條街的字首均為中國傳統有吉祥兆頭之動物(龍、鳳、鹿、麒麟(麟)、鷹、鵬、雁(鴻)、蟬、燕、馬(駿)及鶴)。 土瓜灣十三街2025 土瓜灣十三街 近年,由於十三街樓宇連年失修,居民促請政府盡快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以解決維修問題,但未能成功[5]。 他又強調要重建真善美村、馬頭圍邨,並重置民生配套、土瓜灣「十三街」重建發展、增設「牛棚(馬頭角道)歷史主題步行徑」。
土瓜灣十三街: 重建
在海濱發展方面,甯漢豪形容九龍海濱正踏入「豐收期」,因為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會由目前的25公里持續增加至34公里,而在增加的9公里之中,7公里在九龍區,不少位於九龍城及土瓜灣。 馬頭角道(英語:Ma Tou Kok Road)為十三街街區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最主要交通樞紐之一,西起馬頭圍邨,為一條雙線單程的掘頭路,終望維港。 土瓜灣十三街2025 至於在流動資金方面,市建局則透露最新的總流動資金達269.4億元 ,較上年度的96.2億元大增 ,預計重建項目所需的收購、收地、建築成本為62.8億元。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已展開重整規劃
他們反映,即使只做一做「表面工夫」,動輒要好幾萬元,轉眼又會出現新問題,例如牆身鈣化出現鹽巴,他們形容現在的處境是「住又提心吊膽,走又無能為力」,只能寄望重建這條唯一出路。
土瓜灣十三街: 建築學學生設計 十三街重建構想圖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黃國昨日聯同工聯會九龍城社區主任鄧巧彤、社區幹事胡銘泰及黃文港與市建局代表會面。 居民代表在會上提到,收到部門強制驗樓、驗窗的命令,亦有參與樓宇更新大行動2.0,惟當裝修師傅到場了解情況後,唯一能做的就是粉飾外觀,對喉管漏水、鋼筋外露、石屎剝落和危牆處處這類大廈結構根本問題,裝修師傅都表示束手無策。 2012年8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就市區重建的初步方案諮詢公眾後,所聘請的顧問公司在參考所收集得來的意見及社會影響評估的結果,以及與相關香港政府部門或者機構商量及討論後,調整了地區重建的初步方案。 鶴齡街(英語:Hok 土瓜灣十三街2025 土瓜灣十三街 L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最後一條,為一南行街道。 駿發街(英語:Tsun Fat 土瓜灣十三街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0條,為一南行街道。
土瓜灣十三街: 香港文匯網
街道規劃可分作兩部分:九龍城道以西為住宅區,以東則為工業區,座落著一些傳統工業大廈。 韋志成又指,重建項目不能單靠市建局一個機構承擔,需要私人市場參與,而發展商最主要的考慮是回報,現時具潛力的項目已發展得七七八八,餘下「八文樓」等項目都幾乎欠缺回報,故需要調整地積比等,增加市場誘因。 他又稱,香港舊區老化嚴重,會適時向政府提出增加注資,暫時未有相關需要。 發展局書面回覆指,為協助舊樓業主為其樓宇進行維修保養,延長樓宇的可使用年期,政府一直與市建局緊密合作,推展多項與樓宇安全及復修相關的財政及技術支援計劃,以協助有需要的業主,特別是缺乏經濟、統籌等方面能力的業主保養其物業單位。 市建局已把多項計劃整合為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為有需要的業主提供方便的一站式申請服務。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十三街」有望重新上路?
但總有那麼幾個地區,多年來總是舊樓林立,猶如被凍結在茫茫的歲月長河中,無法動彈。 土瓜灣十三街2025 其中九龍城區、長沙灣區都相當有名,並且各自面對着不同收購難題。 如知名的土瓜灣「十三街」,因為其重建價值低,加上業權複雜性,不論私人市場或市建局都顯得有心無力。
黃國表示,「十三街」有不少三無大廈,樓齡高達五六十年,「鹹水樓」令樓宇狀態更差,衞生環境之惡劣,難以用筆墨形容。 過往有不少街坊提到,父母等到過身都等不到重建,自己現時亦已頭髮斑白,不知何時才能償願,故他在會上再次促請市建局積極推動落實「十三街」重建,協助居民早日改善生活環境。 香港文匯報訊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一直只聞樓梯響,居民的居住環境改善無期,而近期連場颱風暴雨更令居民擔驚受怕。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昨日與「十三街」居民代表一同約見市區重建局代表,反映居民對「十三街」重建的殷切期盼。
土瓜灣十三街: 十三街
鹿鳴街(英語:Luk M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3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和麟祥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有街區內歷史最為悠久的車房[4],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土瓜灣十三街2025 鳳儀街(英語:Fung Yi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2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龍圖街和鹿鳴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則表示,油旺重建已有規劃,形容「八文樓」是重要重建地段,但強調重建要配合周邊地區規劃,政府將會從規劃、執法「雙管齊下」處理老舊樓宇,屋宇署將會檢視執法策略,包括加強巡查舊樓,敦促業主盡快進行大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