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網友表示,他的朋友不但時常炫耀自己的薪水,也常常嗆他的薪水「買不起」,讓他無奈直呼「真的有點煩了。請問各位我該如何回應..?」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 降低房屋成本也可以減緩在職貧窮,店家必須將店面租金轉嫁給消費者(提高店面租金會提高物價,等於讓多數人變相減薪),而住屋成本總是會吃掉一般人收入的一大比例、降低這個比例等於加薪。 青年的貧窮化並不會反應在基尼係數等數據上,因為貧富差距的計算標準多以家庭為單位,多數家庭組成是薪資合理的老人及低薪的子女,因此子女的低薪會被父母給平均掉,因此不會反應在貧富差距的數據上。 台灣新聞主播、中英雙語節目主持人路怡珍,昨日於臉書PO文表示,因最近很常分享烏俄消息,有名以簡體字留言的網友,要求全球串連早安新聞、「浩爾譯世界」的「俄」羅斯念四聲,是不是可以改一下,理由是「不念鵝羅斯二聲『太難聽』」。
- 根據公司當時給我的預算,在家記者的月薪,落在新台幣28,000到33,000元的區間。
- 越年輕越有轉業的機會,請不斷學習,讓自己具備跨領域的技能,只有不斷精進自己,才能讓職涯發展順利。
- 柯志恩表示,2022年執政黨十大惡質事件網路聲量,其中四項房價漲不停、萬物齊漲、缺電與低薪等,與人民的生活有關。
- 如同上圖,台灣人的實質薪資已經停滯近 20 年,隨著越來越高的房價、物價和通膨,其實就是越來越窮。
- 透過促進服務業創新加值、協助中小企業設立物聯網平臺以掌握相關商機、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以及強化低薪產業經營體質等措施,強化企業加薪意願。
- 從政府角度來看,還是要鼓勵產業(尤其服務業),進行研發創新以及升級轉型。
李健鴻指出,80年代起,後工業社會就業市場轉以服務業為大宗,相對比較低薪、非典型就業(打工、派遣、臨時工)多,服務業的青年工作者占75%以上,青年初次就業最低薪前五名都是服務業,薪水介於2萬5千元~2萬7千元之間,例如美容、美髮,超商、保全、住宿餐飲、清潔等。 像在這一波疫情,傳統服務業可以搭配數位創新、科技應用能突破營運盲點。 以傳統觀光旅遊產業為例,台灣各地都有在地創生特質,結合資訊科技打造廊帶文化的特色生活美學體驗,還是有發展機會可以浮現。 過去幾年,韓國青年失業率高約25%,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年輕人對未來更沒希望,不少韓國青年都將國家形容成「地獄朝鮮」,年輕人對於要離開韓國的討論度提高,一名來台念研究所的韓國人朴亞蘭就透露,他身邊不少朋友都因為受不了韓國高壓環境,選擇離鄉背井,到其他國家尋求出路。 兩年前因為疫情從韓國回台的台灣YouTuber阿侖,今年五月再去韓國,這回他是以留學生的身分,疫情過後,他發現韓國物價平均也漲了一成。 低薪2025 低薪 阿侖說,比較有感的是生活物價、還有房價,韓國租屋有保證金文化,以前押金大概15萬台幣,租金每個月1萬2,現在保證金都是30萬台幣起跳,租金也漲到1萬6左右。
低薪: 台灣米克斯救援土耳其 瓦礫上帥氣值勤身影曝
過去傳統只注重普通人才的做法要去調整,未來關注專門技術人才,協助年輕人走專門技術路線。 低薪 練就技術專業能力,「人多地方不一定好、人少的地方也不一定壞」。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低薪 台灣的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在1993年至2013年這20年間,從6.3萬人成長至22.9萬人,成長263%,碩士生則由1萬人成長至6萬人,暴增500%,大專以上畢業生總人數為31.3萬人。 拒絕成為企業巨獸賺錢的機器,以及資本主義剝削的奴隸,選擇躺平是年輕人,對大環境的無聲抗議。
黨團書記長李德維表示,陳建仁是堅持反核人士,那麼核二廠2號機將在今年3月份除役,核三廠1號機在明年、2號在後年也將除役,未來台灣供電量該如何規劃? 台電去年虧損2675億元,台電的黑洞永遠補不滿,未來到底會不會漲電價? 如果老闆沒看見你的努力,老早就請你走路,不會留你下來做事。 你的努力是現在式,加薪卻是加在未來的月份,它屬於未來式,而你必須讓老闆看到你未來是有增值空間。 問題就出在這裡,多數人都傻傻分不清努力與價值之間的差別,所以做死了也沒用。
低薪: 台灣美光爆「突襲式裁員」?桃園勞動局發聲了
也因此在立法院,推動許多攸關促進產業發展升級相關條例,但從主計總處統計顯示,2022年914.6萬名受雇者中,有59%月薪不到4萬元,其中,未滿3萬元有23%,3萬元至4萬元有36%。 曾銘宗指出,既然陳內閣定位為溫暖堅韌內閣,在內閣今天就任後的未來一年內,針對經濟、低薪、勞保、能源等挑戰,要如何檢討修正? 這些關係到2,300萬民眾的權益,也關係到所有產業的發展,政府如不面對並提出解決方案,所謂的溫暖堅韌內閣,將淪為口號。 國民黨團誠懇呼籲陳內閣,拿出辦法落實執行,確保全民基本權益。 【大紀元2021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台北報導)次世代青年人被視為低薪、窮忙、青貧族,究竟青年該如何擺脫劣質勞動條件? 經民連1日舉辦「臺灣青年勞動市場問題」講座,邀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教授李健鴻,談論當前臺灣青年勞動市場,該如何去破除低薪、失業、非典型就業等弊病。
我在先前的專欄文章中也講過,在當今的時代,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資本、技術、數據、人才、市場都在往幾個國際性的超大城市移動,這些超大城市包括紐約、矽谷、倫敦、北京、上海、新加坡、東京⋯⋯等等。 這些超大城市還在源源不絕地引入人才,提供想要翻身的年輕人機會。 另一個讓年輕人「厭世」的理由,是資源壟斷和階級固化,這是當前全球資本社會的共通情況,當貧富分配不均拉大、階級流動困難,多數中產階級出身的厭世代,看著「富二代」和「官二代」們啥事不用幹,就能繼承大量的財富和權勢,心裡自然更是百般不是滋味。 我問她期望待遇,她回:「每月22K,我都接受,」這個回答讓本來毫無懸念想錄取她的我,遲疑了。 我可以感受到她迫切渴望這份工作,但把自己壓得這麼低,這可不是一個記者該有的態度。
低薪: 台影院推「爆米花任你裝」 民眾拿大桶排隊
他認為,短期內要迅速扭轉低薪難度極高,但政府應想辦法透過公共政策,像在居住正義、公托上多施點力,讓勞工即便在低薪的狀況下還可以活得不錯。 辛炳隆認為,許多低薪產業的薪資增長是受到基本工資調升的影響,在合理的狀況下薪資本來就應該逐年有所成長,更重要的是薪資成長是否追得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漲幅,才能判斷勞工是否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 根據財政部的薪資報告,台灣2015年平均月薪為4.78萬元,中位數薪資則為3.51萬元,若與主計總處公布的2015年薪資數據相比,平均月薪差距不大,但是薪資中位數,財政部資料比主計總處約少了5,000元。
低薪: ‧ 土耳其問題出在這!「大赦」違規建築免罰 豪宅去年才落成也倒了
然而,雇主X不僅未以正確的薪資為員工A投保,甚至於調薪後亦未調整A、B的投保級距,這樣的行為除了依照勞工保險條例第72條第1項應處以罰鍰之外,還涉及刑事犯罪。 強化市場報酬查詢:在勞動部現行「職類別薪資調查」動態查詢系統及「薪資行情與大專生就業導航查詢系統」中,增加揭露企業加薪及非薪資報酬(如退休金提撥、員工福利金等)資訊,以協助尋職者爭取合理待遇,並降低勞資雙方的資訊不對稱。 政府發言人表示,會定期檢討外傭的「規定最低工資」及膳食津貼水平。 而在今年的檢討中,按既定機制,仔細考慮了過去一年的整體經濟、勞工市場情況,及短期經濟前景,包括新冠肺炎帶來的影響、僱主負擔能力和外傭生計等因素。
低薪: 報到驚覺「薪資陷阱」 她隔天領離職單嗆:對不起我不夠奴
一定要用力榨乾學校,讀出超過 低薪 200 萬的價值,這樣這學貸繳得才不冤枉。 首先,點開學校網頁,每個處室的頁面都去按按看,看看有什麼活動可以參加,有什麼項目可以申請。 懂一種外語就是多一扇、了解另一個文化的窗,英語自然不在話下,但不能只是為了過畢業門檻而學英文,英文不只是一個工具,更與你未來的薪水呈現正相關。 這時候,有些朋友可能就說話了,這些是富二代才能做的,我家境貧困,去不了怎麼辦? 其實小島之內,也可以衝破舒適圈,利用寒暑假去偏遠地區做志工,或者到農村體驗生活,做之前沒做過、不曾接觸過的領域,都是衝破舒適圈。
低薪: 低薪世代看不見未來
I 前條所稱月投保薪資,係指由投保單位按被保險人之月薪資總額,依投保薪資分級表之規定,向保險人申報之薪資;被保險人薪資以件計算者,其月投保薪資,以由投保單位比照同一工作等級勞工之月薪資總額,按分級表之規定申報者為準。 被保險人為第六條第一項第七款、第八款及第八條第一項第四款規定之勞工,其月投保薪資由保險人就投保薪資分級表範圍內擬訂,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適用之。 強化員工的科技應用能力,協助在職青年適應新型態及跨領域工作技能需求;同時擴大對低薪者提供職訓補助,將低薪青年納入「產業人才投資方案」補助對象並設證照獎勵金等。 家事幫傭是指那些固定會去某戶人家打掃、清潔的工作員(月薪或派遣工都有),其他例如警衛、臨時演員、加油站員工,都是普遍認知中收入偏低的職業。 低薪 至於移動攤販的回答樣本落差都相當之大,最低的表示自己年收入1,300萬韓元,最高的是2,400萬韓元。
低薪: 基本薪資該不該調?資方盼「共體時艱」 勞方怒嗆「低薪是國恥」
只要我們把「事業成功」這個預期割捨掉,一樣可以過著充實的一生。 還是會有少數公司,能夠取得成功、甚至是世界級的成功,然而,能夠轉型或是創新成功的,終究只會是少數特例,改變不了大局。 藝人隋棠夫婦近日因擾鄰問題引發一連串爭議,此事也使網友翻出天王周杰倫過去事蹟,當時周杰倫深夜上傳彈鋼琴影片,遭網友警告「吵到鄰居」,沒想到簡短一句回應瞬間打消大家擔心念頭。 膽結石為一種與膽汁有關且十分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根據統計有高達15%的國人有膽結石,可說是「國民病」,尤其現代人往往吃得太營養,一名40歲的女性經常上腹痛,反覆進出急診室都無改善,最後經醫生詳細檢查才發現體內有顆2公分的膽結石,所幸開刀治療後情況已經好轉許多。
低薪: 躺著賺200萬!他工作爽睡「薪水照拿」 摸魚心法公開
而這樣的薪資水準幾乎宣告大學一畢業即掉落在貧窮線之下,如果不願意屈就於這樣的工作條件,換來的便可能會是中長期失業。 其實並不盡然,時下的就業環境,若沒有特殊技能,像是醫師、律師等等,基本上很難提升薪水,甚至被取代性大幅增加,每當你在一間公司任職一段時間,想要往上談更高薪水,對業者來說,這樣的工作職缺大可再去找剛畢業、薪水要求不高的職場新鮮人來用,如此像免洗碗的無限循環,薪水要提升難如登天。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薪資調查科科長郭燕玲說,這代表高薪資人薪資成長速度比較快,使得平均薪資往右移;長期研究薪資議題的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也說,這代表著多數人仍落在低薪的左半邊,而位於右半邊的高薪者人數雖然沒有增加,但薪資卻越來越高。 低薪2025 採取這種應對方法的原因很好理解:依照市場理論,當社會將年輕人的價格定到遠低於生產成本時,「年輕人」這個產品的減產--也就是降低生育率,以及更多年輕人拒絕販售勞動力,是必然結果。 而依照心理學理論,當社會把年輕人的價格定到如此低時,會有更多年輕人認為自己的基因不佳才沒有競爭力,還是不要製造後代讓他們痛苦;當工作者面對長期的勞而不獲,會失去自信及失去動力,造成普遍的無力化,對努力工作及充實自我的意願大降。
低薪: 低薪,有時是自己造成的
每月總薪資為年終、三節、績效獎金、加班費、紅利等每月非經常性薪資及月薪的加總,部分產業的每月非經常性薪資相當多,甚至逼近月薪的一半,因此可稱為「偽低薪族」。 不過,「偽低薪族」前三名仍由「高薪族」前三名電力供應業、電信業、銀行業包辦,只能說總薪資中有近3成來自年終、加班費等,約等於月薪一半的「相對偽低薪族」。 比較總薪資倒數前十名的「薪貧族」,補教業、遊覽車及學校企業交通車業、美髮及美容美體業位居前三名,每月總薪資都不滿3萬元,且這三個行業的員工,每月僅領10大「高薪族」總薪資的三分之一,得非常省吃儉用。
低薪: 台灣之光
中央财经委员会表示,当前中国的低收入群体规模较大,占据总人口60%左右,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数据中,属于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88元,按照9个月来计算,每个月的收入仅有1398元,连很多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都没有达到。 毫无疑问,这部分人属于“低收入”群体,也是网上一组数据的“最末等”:低薪阶级。 从最低工资的数额来看,这笔收入仅能满足“糊口”,对于许多人来说,最低工资调整与否,和自己的关系不大,但是,国内却有很大一部分人依靠最低工资生活,而这部分群体,又被称为“低收入”群体。 2021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的数据报告,在前三季度的人均可支配26265元中,工资性收入为14917元,占比达到56.8%,对于以上数据,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其中城镇失业率的减少和最低工资的提高,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21年10月,智联招聘发布了《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目前属于高薪行业的有基金、投行、证券等,2021年三季度,月均薪酬达到12711元;不过,要是从岗位来看,IT、管理岗和技术岗的薪酬更高一些,比如高居三季度薪酬第一的岗位是IT管理,平均薪酬达到25666元。
低薪: 青年低薪高流動陷就職困難 學者:多元生涯規劃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平均每日工時高達10.48小時,總薪資卻僅有3.5萬元,換算時薪僅160元,幾乎與打工族最低時薪150元相去無幾,登上又累又窮「窮忙族」榜首。 主計總處統計去年每人平均月薪4萬980元,加計年終、三節、績效獎金、加班費、紅利等平均總薪資則為5萬1957元,其中「高薪族」、「薪貧族」冠軍落差近8萬元,幾乎等於兩個總薪資剛好落在薪資中位數每月3.9萬元的上班族,落差不可謂不大。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版上表示,自己和老婆月收都8萬元,看似非常充裕,但他們幾乎存不到錢,想帶家人出國更是不容易,讓他直呼「生活好難」。 網友們看到他的分享也都說,現在的人要背房貸、給父母孝親費還要養小孩,經濟負擔真的很重。 整體而言,薪資低於3萬元人數及占比在109年、110年都明顯下降,連兩年降幅都近3個百分點,主計總處表示,主要也是近年基本工資調幅推升,隨著基本工資上調,雇主也會將接近基本工資的勞工薪資往上調,因此低於3萬元的比例下降。
黃怡騰並提到,消基會過去針對75個品項調查,其中茶葉蛋從10元漲到13至15元,漲幅高達30%以上,其他物品漲幅不一,民眾的感受與政府公布的數據落差非常的大,加上近年來民眾薪資漲幅遲緩,更突顯了物價上漲對生活造成的壓力,民眾的相對剝奪感越來越大。 兩岸 低薪 被台灣拋棄的博士──西進中國的學術移工 他們可能是台灣史上受過最完善教育的一代,卻因制度缺失,成了學術的吉普賽人。 他們西進中國,但「中國高薪磁吸人才」的真相,卻是沒有誘人高薪、只有高壓競爭的環境現實。
「我壓力好大,去工作要趕回來買午餐給她、還要幫她洗澡,一開始找鐘點(看護)一天2500、請7天,後來婆婆說太貴了、不要請,… 「洗澡非大事,有時卻是登天難事──對於露宿街頭的無家者來說,缺乏隱蔽性和安全感的空間讓他們難以更衣盥洗,… 之後,阿德為了養家還是只能接電子工廠短期派遣的作業員,只是訂單做完之後,工作就結束了。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日新月異,養豬也不再單純以簡易的欄舍飼養。
當我問她期望的薪資待遇時,她回:「只要能錄取我,給我每月22K,我都接受!」聽到這個回答,本來毫無懸念想錄取她的我,瞬間遲疑了。 我可以感受到她想要這份工作的迫切渴望,但把自己壓得這麼低,這可不是一個記者該有的態度。 她本人的樣子比履歷表上的照片好看太多了,事實是,當我走進會議室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認為,有朝一日她可以成為主播,因為她的五官非常上鏡。 我從上百封的履歷中,挑選了幾個人來面試,其中一位讓我印象深刻。
他並分析,位於「低薪衰退」的幼教業一直處於薪資的後段班,成長空間有限,近來有越來越多幼教老師往海外移動的個案;過去便曾有一位幼教畢業的新鮮人在台灣起薪約為28K,後來決定到新加坡擔任華語老師,薪資瞬間提高到新台幣6萬多元,顯示出台灣對於教育服務業的不重視。 ,而低薪族佔比高於全國平均的共有9個產業,由佔比高到低排序分別為:其他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農林漁牧業、藝術娛樂休閒服務業、支援服務業、營造業、教育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和水供應及汙染防治業。 除了水供應及汙染防治業外,其餘以服務業為主的8個低薪產業,即為上述8大薪資中位數低於整體的產業,其中又以包含美容美髮、家事服務的「其他服務業」低薪族佔比最高,產業內有一半的人都領不到23K。 當中位數越來越趕不上平均數時,代表著少數高薪者所得越來越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幾年平均薪資公布時總讓多數民眾覺得「無感」。 假設有5個人的月薪分別為22k、22k、30k、45k及200k,5人薪資的中位數為位於中間的30k,平均薪資則會因200k極端值而被拉高為63.8k,足足高出中位數33.8k,容易使得整體薪資遭到高估;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人認為公佈薪資中位數比較重要。 平台經濟下的就業不安定,以及伴隨的過勞、工作貧窮、身心健康風險,也將是未來十年可預期的職場健康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自本月20日起實施室內口罩鬆綁,但2類場所如醫療照護相關、公共運輸仍需要配戴口罩,其他則由民眾自主決定,… 今年的情人節在平日,許多超商分別推出咖啡優惠、網購促銷,讓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送出滿滿心意。 日前土耳其強震造成敘利亞北部地區多棟房屋倒塌,一名被埋在瓦礫堆下的孕婦拚盡力氣,在斷氣前產下一名女嬰,這名女嬰幸運獲救後更被稱為「奇蹟寶寶…
低薪: Tags: 厭世代 蔡英文 低薪 貧窮 青年低薪 青年貧窮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110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萬5,754元,不少年輕人聽了大喊怎麼可能,有人形容是把首富郭台銘所得一起平均所造成勞工薪資被拉高的假象,事實上是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極端現象。 不敢生不敢養,還有另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台灣薪資所得趕不上物價通膨,更不用談買房、生養小孩。 根據調查,家庭月收入得要10萬元,才足以因應生育一個小孩的費用,但現在台灣每人每月經常性平均薪資僅4萬3,211元,就算是雙薪家庭收入仍是很有限,生育率呈現雪崩式下滑,甚至掉到世界倒數第一,2021年死亡人數連續第二年超越新生兒出生數,出現「生不如死」現象。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朱立倫今(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與政治人物關心政治問題,但民眾最關心的卻是民生議題。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說,以台灣的大學兼任教師而言,本來的鐘點費就低於世界各國,儘管近幾年名目上每小時上課的鐘點費並沒有減少,但隨著大學逐漸將通識課程「大班化」,許多需要兼任教師的通識課程也變少,導致兼任教師能兼任的時數減少,連帶影響大學兼任教師的薪資狀況。 辛炳隆分析,由於財稅所得資料是只要有報稅的人都納入,並未將部分工時者跟全職工作者分開,因此只要是部分工時者越多、全職工作者越少的產業,薪資便越低,像是餐飲業、藝術服務業及零售業等,還有以幼保、托兒所、安親班為主的教育服務業同樣是低薪長工時的代表。
低薪: 民調/國民黨2024人選 他們竟輸給韓國瑜
通常在公司體制內,薪資很難一次性的大躍進,只有靠跳槽,尤其是其他公司主動挖角,才有可能讓薪資翻倍成長。 謝衣鳯指出,根據勞動部2021年「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精算及財務評估」資料顯示,2023年度呈現負600億元,2028年更高達負1,267億元。 低薪2025 此外,關於撥補勞保基金金額部分,2020年歲入成長5.7%,撥補勞保基金200億元;2021年歲入成長負2.5%,撥補勞保基金220億元;2022年歲入成長9.0%,撥補勞保基金300億元;2023年歲入成長20.8%,撥補勞保基金450億元。 昨天晚上我針對高薪技術營的學員,舉辦一場線上團體家教班,事先我有派作業給他們做,全部看過之後,就很明顯看到這個問題,多數人只會努力,屬於「勤奮螞蟻」,所以他們都是加不了薪或是微幅加薪,卻百思不得其解,老是以為老闆的眼睛瞎了,沒看到他們的努力。
低薪: 台灣燈會 賴建源打造彩雲之亭
張志豪表示,蔡英文上任後大力推動經濟轉型,連續7年調升基本工資,讓薪資穩定成長,2021年國人的實質總薪資,較2015年成長7.6%,打破馬政府時期薪資停滯及倒退的困境。 根據最新數據,南韓 5,100 萬人口中,勞動人口約佔 2,600 萬人,而在職場上無法享受四大保險、三節獎金抑或分紅的約聘制員工更一舉突破 630 萬人,約占全國勞動人數的四分之一。 年輕人面對低薪、無保障的職場生活苦不堪言,也讓此詞在韓國社會不脛而走。 此語興起於 2007 年,由朴權日(音譯,박권일)《88 萬元世代》一書而來,指稱韓國當代年輕人低薪生活之困境。 書中提到,韓國 19 歲年輕人出了社會,若是擔任非正職員工(約聘制)人員,平均月薪約為 119 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 3.4 萬元),但這些非正職員工卻有高達 74% 以上的人,月薪僅有 88 萬元韓幣,且集中在 20 至 30 歲的年輕族群。 對厭世代的父母輩們來說,通常只要勤奮工作,多能享受到台灣經濟整體快速上揚的「時代紅利」,過著比他們上一代更富裕許多的日子。
雖然很多鄉民都說台灣已經是個「鬼島」,但這鬼島畢竟也算滿發達、舒適的地方,而「衝破舒適圈」也是創造個人價值的方法。 試著去當個交換學生、去沒有台灣人去過的地方,或者給自己一個機會,休學一年到各國打工度假,展開壯遊。 千萬不要讓畢業的時候,只有畢業證書這一張「紙」跟著你離開。 因為跟你拿同樣文憑的人,光是自己系上可能就有百人,如何凸顯差異、創造優勢,是重要的關鍵。 而出走,也不見得純粹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或是單純逃離某個不滿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