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民事程序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保護令,台灣這邊涉及了更多的保護令形態、更廣的人群範圍和更細緻的申請程序,此外還有一個刑事保護令。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家福會發出的活動、宣傳和籌款資訊。 你亦可隨時電郵至[email protected],通知我們停止接收有關資訊。
- 第四部分是刑事程序,我們的法律雖然有警察告誡書制度,但其他方面涵蓋不多。
- 本會整理了前線社工接觸到的家庭暴力求助個案資料,將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對比疫情下2至3月進行分析。
- 但長期被辱罵、呼喝、毆打、甚至被威嚇會傷害子女,令受虐者承受極大的壓力,以至出現有抑鬱及焦慮情緒。
-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首次經歷伴侶向自己使用暴力事件,距離今(舉報時間)平均有8.7年。
- 紀錄只會顯示你的領域名稱、伺服器地址及所閱覽的網頁,以便我們統計閱覽網頁的人數及閱覽者類別方面的資料。
- 這是制止暴力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現有社工機構的具體實踐也都很難做下去,因為缺乏法律保護和明確的制度依據。
比如,“共同生活”的主體並不包括性少數親密伴侶;不跟父母共同居住的社群夥伴也很難申請到安全保護令;學校對性少數未成年,尤其是跨性別群體缺少關注和保護,更別提履行強制報告的職責。 剛剛幾位夥伴分享了現有法律狀況下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的相關支持,但在這個支持系統裡很少能看到對弱勢群體的支持,所以彩虹暴力終結所就是為性少數群體提供直接干預的服務。 據報告,全國至少有2000家家庭暴力庇護所,但前一年僅有149人入住。 存在場所,但可及性差,難以真正滿足受暴婦女緊急避險以及法律、心理、醫療救助、就業、教育等方面的實際需求。 第二部分是預防,國際標準要求將預防放在首位,這一點我們做得非常好。 但在教育方面,我們的法律首先強調家庭美德,其次才是反家暴。
香港家暴: 服務區域C
隨著使用者強烈的意見反映,和諧之家在2000年開展了第三線男士服務,協助受家庭暴力影響的男性,使用非暴力的方法解決家庭危機。 為了更有效及全面地遏止家庭暴力,本會在2001年,開設了駐聯合醫院、屯門醫院及將軍澳醫院的急症室,為有需要的家庭作即時危機介入工作之「新希望行動-家庭暴力危機處理小組」。 至今,我們發現以單一性別來作服務對象仍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們除了有男性及女性的服務外,今年我們還發展新的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為受暴力家庭影響的成員提供治療及預防的工作。 香港家庭暴力服務個案中,婦女受害者是主要服務對象,但其實根據社署資料,每年約3000宗虐待伴侶個案中,約有15%至18%被虐者是男性,即每6位家暴受害者,便有一位是男性。 「和諧之家」註冊社工陳沛恩指,不少男性面對伴侶身體、精神甚至性暴力,都因出於面子及為小朋友著想選擇啞忍,有遭家暴男士可忍受10年。 香港家暴2025 為保障受虐婦女免受施虐者的纏繞威脅,我們建議加快落實纏繞刑事化,以保障受虐婦女及兒童的安全。
本會建議政府及社會關注家庭暴力情況,加強支援服務,預防家庭悲劇發生。 香港家暴 香港家暴2025 根據疫情下的求助個案顯示,只有一成三入住庇護中心,較過往的近三成低一半。 有個案表示不清楚庇護中心的服務資訊,也有人表示擔心庇護中心居住環境,需要共用居住設備,憂慮傳染風險。 有個別的庇護中心因衛生管理措施而限制入住者外出,導致入住者無法上班而放棄入住。
香港家暴: I) 法律層面/執法
意大利、奧地利和德國相繼落實,在檢察官裁定家庭暴力情況下,施暴者必須離開家庭,保障受害者安全。 報警後,Mabel為了保護孩子安全而欲立即離開居所,並尋求社工協助。 她花上超過兩日時間才能聯繫社工,社工回覆指因為疫情期間在家辦公,但亦有回覆。 輾轉間Mabel於報警後約一星期才被安排入住庇護中心。 經歷這次家暴後Mabel決意離婚,詢問社工有關離婚的程序,社工卻以「不知道」、「不清楚」、「幫你唔到」回應。 同時Mabel希望與年幼子女有容身之所,向社工查詢住屋申請安排,社工指Mabel不符合體恤安置的條件,亦沒有詳加解釋,令她大感絕望。
我們承諾在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規定方面,會完全符合,並且在可能情況下超越國際認可的個人資料保障水平。 為履行此承諾,我們會確保屬下職員依從保安及保密方面最嚴格的規定。 政府會盡力確保網站上的資料無誤,唯網站所載的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對於與本網址有關連的任何因由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政府概不負責。
香港家暴: 服務對象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內某一成員對另一成員作出持續而蓄意的暴力或控制行為,較常見的受虐者為配偶、兒童或長者。 1.3 非與施虐者同住的婦女,在伴侶暴力量表中顯示最近一年仍受到伴侶虐待,當中更有44%遭受嚴重暴力。 同時,她們亦表示曾對伴侶使用暴力,有51%更屬嚴重暴力。
- 1.2 接近62%的受訪婦女表示沒有因暴力事件而離家;約28%的婦女因暴力事件而離家,離家時期平均為1.6個月,當中逾76%(60名)婦女最後選擇回家,19名(24%) 婦女沒有回家。
- 此外,受虐者應向盡快專業社工求助,與伴侶學習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相處,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 法庭可以因應申請,在強制令有效期內延長載有驅逐令/重 返令的強制令的有效期,唯不可延長至超過該強制令發出之日的第二個周年日。
- 如果你想向施虐者提出刑事投訴,警方不應該在施虐者面前向你提問,以及在施虐者面前,問你是否準備在法庭聆訊中作供。
- 此外,我們在此特別鳴謝今日出席的嘉賓: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饒恩培先生、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淑儀女士、醫院管理局九龍東醫院聯網行政總監陸志聰先生及社會福利署署長鄧國威先生。
可惜這些方法完全不奏效,情況反而愈趨嚴重,丈夫動武的頻率由過去每個月一次到現在每半個月一次。 1.9 香港家暴2025 受訪者表示平均接受家福會服務23.7個月,當中有89.1%受訪者現正接受家福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服務。 有82.4%的受訪者認為個案服務有幫助,有87%受訪者認為整體服務有幫助。 香港家暴2025 他指,曾有類似的個案忍受妻子的暴力超過十年,原因是為了子女。 在香港的性別框架下,儘管受到暴力對待的是男士,法院也有很高機率將小朋友判給女方,這對許多男士來說非常痛苦。 紀錄只會顯示你的領域名稱、伺服器地址及所閱覽的網頁,以便我們統計閱覽網頁的人數及閱覽者類別方面的資料。
香港家暴: 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大埔及北區)
近年來公眾對反家暴的意識有所提升,大家看到家暴第一反應都是報警,但然後呢? 香港家暴2025 假如你是一個反家暴志願者,你知道各個責任部門的職責嗎? 而這就是我們在介入個案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很多部門並沒有真正去履行自己的職能。 從世界範圍看,《反家暴法》的歷史也不算太悠久,1995年北京世婦會召開後才陸續有更多國家出台《反家暴法》。 香港是在1986年制定了《家庭暴力條例》,台灣是在1998年,中國大陸在這個進程中並不算特別落後。 我們在《反家暴法》出台前已經有了針對家庭暴力的法律規定,最高院在2001年明確了家庭暴力的定義,2008年發布了相關審理指南,長春市和浙江省還出台了地方條例,這些都給反家暴立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香港家暴: 施虐者輔導計劃
今年5月,一家聯邦地區法院判微軟勝訴,駁回了這些遊戲玩家申請初步禁令的請求,裁定他們沒有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害。 微軟在2022年1月首次宣布擬收購動視暴雪,但12月,遊戲玩家們根據聯邦反壟斷法對這一合併提起訴訟,稱該交易可能會大幅削弱眾多電子遊戲市場的競爭。 香港家暴 按地區計算,油尖旺為最多性暴力個案的地區,有83宗,佔12.3%,中西區及沙田排第2及3。 香港家暴 全港個案最少的地區為離島,去年有9人遭性暴力,佔1.3%。
香港家暴: 香港文匯網
在性暴力方面,2020年共有674宗個案,當中有462人曾被非禮,佔68.5%,其次有146人(21.7%)曾被強姦或非自願性交。 香港家暴2025 雖然只有這十幾個樣本,但這恰恰說明在這個領域殘障者對《反家暴法》的認知和運用存在很多阻礙。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遇到過很多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做反家暴志願者的原因。 除了剛剛提到的責任部門的不了解和不作為,我覺得每一個公眾也都應該做一個反家暴志願者。 人气爆棚的儿童天地展区内,不少家长专程到此为子女添置参考书。 她说,书展上书籍种类齐全且价格便宜,因抵不住优惠比原计划买了更多。
香港家暴: 警方介入
請注意,如果有證據顯示有人犯法,無論是否屬於你的意願,施虐者都會被拘捕。 拘捕施虐者的警員,應該要向你解釋所涉及的程序,知會你拘捕施虐者的警員的編號,及施虐者會被帶到那間警署。 如果無足夠證據指控施虐者,警方應向你解釋情況及交代原因。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被你的配偶/伴侶、或任何在前部分列出的人襲擊或威脅,你應該報警。 你可選擇不接收曲奇檔案,但你若選擇不接收,本網站某些功能可能無法運作。 若涉及第三者資料,在複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前,必須獲得有關版權持有人的准許。
香港家暴: 家庭暴力受害人支援計劃
王瑞:我從事殘障方面的倡導工作,平時經常收到家暴相關的諮詢。 農村殘障女性除了遭受身體暴力、性暴力,不被允許出門和受教育也是非常普遍、但較少被關注的家庭暴力形式,受害人常常求助無門,施暴的家人也很少被問責。 更糟的是,農村殘障女性被當做生育工具的現像也特別普遍。 在這僅有的17個案例裡,女性申請人佔一半以上,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的關係六成以上是(前)配偶關係,還有四分之一是父母遭受成年子女家暴。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還有四位殘障者是作為施暴者被申請保護令的。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申請人結婚數十年被丈夫毆打至肢體殘疾,她因為被家暴拿到了殘疾證,報警三十餘次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保護。
香港家暴: 虐待兒童及虐待配偶研究(第二部份)
當中,七成以上的受害者曾受肢體暴力,近五成涉及精神虐待,兩成遭受以上兩種的暴力對待;而有74%的受害者表示,不只一次遭遇家暴事件,只有近三成有報警處理。 聯合國婦女署呼籲各國政府必須關注就今次因為疫情所導致的全球家暴問題,並指多個國家家暴求助個案增加,同為大都市的新加坡家暴求助電話數字更上升達三成。 而在香港,關注組織紛紛公布近三個月的求助案件,隱隱透露出問題有愈趨嚴重的迹象。
香港家暴: 支援虐兒、虐待配偶 / 同居情侶及性暴力受害人服務宣傳刊物
隔離、限制出行和一些機構的防疫措施,讓遭受暴力的人群難以擺脫風險,獲得有效的幫助和支援。 這是制止暴力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現有社工機構的具體實踐也都很難做下去,因為缺乏法律保護和明確的制度依據。 2016年《反家暴法》生效後,各地陸續出台相應的實施辦法或條例,有些會有更具體的規定。 接下來我會列出反家暴/性別暴力立法的關鍵要素,結合國際婦女組織的建議,尤其是對比台灣的《反家暴法》,看看我們的法律還缺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