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事主親身上門拜訪表示不滿,鄰居都視之不理,噪音幾日後再現。 事主無奈之下,決定出絕招,列印告示並貼滿在鄰居的鐵閘和走廊上。 事主以白底和黑字在告示寫上「12XX室11點後請勿製造噪音」,他更強調這次的行動只屬「Lv.1 」的「溫馨提示」。 他表示本來打算用黑底、紅字加上「請安靜勿誤」列印告示,不過彩色影印來處理這些無聊事,太不符合成本效益,最後放棄了這個念頭。 住戶在投訴時更可附上相關證明,包括問題發生的時間、地點、日期、持續時間等,亦可提供錄音、相片、影片等。 這些確實的證據不但有助管理處調查,更表達出自己對問題的認真性,以促使公司認真看待問題。
- 處理反社會行為應該從了解問題癥結著手,如果居民積極改善有關情況,便能為社區帶來正面影響。
- 只要有人類群居的社區,便有機會出現與住屋相關的「反社會行為」。
- 邱博士稱,透過不同方法,可幫助改善社區內出現反社會行為的情況。
- 職員會調查是否違反公契,如投訴成立,管理公司有權向發出噪音的住戶客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追討賠償。
- 社署表明如遇到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而需要協助,可聯絡當區的「精神健康中心」幫忙。
由於住戶在2年內被扣滿16分就會被終止租約,相信向房屋署作出投訴會有一定的阻嚇力。 管理公司會先評估有否違反公契,一經證實,管理公司就有權向有關住戶客採取法律行動,甚至追討賠償。 即使公契默許飼養寵物,但如果寵物對鄰居構成嚴重滋擾,有住客就寵物噪音作出投訴,管理公司亦可向法庭申請禁制令。
公屋鄰居滋擾: 圖則研究所|287呎蝸居配花園 面積仲大過間屋
事主表示對方有俗稱白卡的殘疾人士登記證,經常滋擾居民,又貼符又作法。 早前裝了閉路電視後消停了幾個月,但不久後又去門口搞事。 呢名鄰居之前性騷擾幾戶人家的女性,半夜尾隨他人返屋企。 公屋鄰居滋擾 如欲查詢詳情,請聯絡所屬屋邨辦事處/屋邨管理處/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辦事處。
換言之,業主立案法團是唯一可與管理公司抗衡的組織。 大廈保安是家居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如果經常見到樓下保安不專心,例如打瞌睡或者玩電話、煲劇等等,萬一有可疑人士進入都察覺不到,作為住戶自然無法放心。 居民住在嘈吵的社區必定要容忍一定程度的噪音;所謂「平日一般的舒適生活」會因處所及居民的階層而改變,重點在於添加的噪音是否巨大至構成可遭起訴的妨擾行為。 公屋鄰居滋擾 這種處理方法,就好像雙方打官司前,盡可能先以調解方式處理爭議,即使未必人人受落,但至少能在紛爭正式浮面前,「先君子後小人」地給予滋擾者心理準備,自己隨時會有下一步行動。 房屋署對於各種性質的投訴,一般都會根據上述方式處理。
公屋鄰居滋擾: 網民勸先溝通後投訴
保安員如果在當值時打瞌睡,可被即時解僱,甚至被吊銷牌照,因此如果情況許可,問題不嚴重,住戶都會諒解夜班當值容易疲倦,一般而言會先作先向保安員作口頭提醒。 以上兩者(1及2)的分別,在於第4條管制於下午11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於公眾假日的所有噪音來源;第5條則不論晝夜,管制個別噪音來源,例如樂器、空調設備、動物、雀鳥,或擺賣叫喊聲。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指出,貪玩、頑皮、處於弱勢或無信心均為滋擾他人行為的常見原因,滋擾者望藉以引起他人注意或從中獲得快感。 朱提醒,倘滋擾次數愈加頻密、程度提升形成沉溺,則有機會構成精神病,當局有需要轉介個案,及早識別或強制治療。 工商業噪音泛指工業、商用處所等地方,在日常營運中發出的噪音,例如食肆通風系統、水泵系統、車房維修汽車工作、酒吧音樂聲、演唱會音響等。
一旦投訴成立,屋邨職員會向造成滋擾的住戶作出口頭勸諭或發信警告。 不過若因違反《噪音管制條例》而被起訴,房署就會不予警告,直接扣分。 公屋鄰居滋擾 被鄰居家的噪音滋擾是不少人的經歷,但很多人怕麻煩,寧願啞忍,卻不了解其實《噪音管制條例》對鄰居和地盤噪音有明確指引,違例者可遭檢控。 精英師傅今日為大家整理出常見的噪音滋擾及噪音投訴方法,教你如何正確處理噪音滋擾,盤點最有效的噪音投訴方法,令你耳根重拾清靜。
公屋鄰居滋擾: 樓上噪音|投訴成立2大步驟
飽受追債滋擾的住戶說,疑欠債的鄰居約於三年前遷入,今年六月遷出,至今該單位仍空置,但上月十二日下午門外突然遭人淋紅油。 鄰居發現惡行後即通知屋苑保安,詎料保安員到場僅拍照留紀錄後清理,未有報警,上月二十六日又有淋油追債行動。 而這次的事件,不少網民都建議樓主先和鄰居溝通,看看會否是因為之前發生過什麼事所以對方才會裝閉路電視,也可以順便了解一下鄰居是什麼人,未來有什麼事也許能互相照應。 區小姐亦表示,在忍受了她一年多後才作出投訴,後來甚至向直接寫信給房屋署署長,最初主任有回覆指已向她發出警告信,但後來又表示只是用詞不當,只是發出了一封通知信給區小姐的鄰居。 區小姐稱,自己擔心人生安全,平時不敢回到家中,還故意找多了一份兼職,每日飲三杯黑咖啡提神。
公屋鄰居滋擾: 豪宅都撞名 5組令人易混淆的大廈及屋苑 香港有三個富麗花園?
法例並沒有管制周六不可進行裝修,但有些大廈的管理公司,會按照大廈公契的條文和賦予之權力,就屋苑內的裝修工程進行指引,譬如規定周六下午不可進行裝修。 日前香港開電視資訊節目《一線搜查》採訪了一個公屋住戶。 數年間一直被一名男性鄰居滋擾,不只跟蹤戶主的女兒出入,更會在他們家門前貼上寫有「殺人者死」的符咒,施法舞劍。
公屋鄰居滋擾: 業主與租客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假設大廈公契完全沒有提及有關滋擾的事項,租客的另一選擇就是依據侵權法去控告那位鄰居,從而獲得禁制令和干擾的賠償。 公屋鄰居滋擾 大廈公契乃一份對一幢樓宇內所有單位的擁有人均具有約束力的協議。 一般的大廈公契都會述明,單位擁有人不可引起或容許他人(即包括擁有人及其租客)引起對大廈其餘佔用人的滋擾。
公屋鄰居滋擾: 鄰居7年無間斷大力關門 街坊感震動、凌晨3點被吵醒:個心好煩
有住戶亦指,該男子力氣很大,「一個可以打3、4個人」,是個「計時炸彈」。 馬浚偉開設社交專頁「香港住所噪音滋擾受害者大聯盟」,僅1個月已獲逾9,000人追蹤,有多名苦主在貼文下留言,有網民留言自己單位樓上經常聽到類似鐵球般物體跌落地,由早上到晚上無間斷地。 公屋鄰居滋擾 留言中亦不乏有網民分享自己反擊經驗,如「拎錘仔係天花板向上揼」或用雜誌墊住等。 政府對屋苑管理處未有立法監管,現時只透過鼓勵及協助業主成立法團,來對管理公司進行監查。 不過,一旦屋苑未有成立法團,管理處就擁有更大權力,亦無能夠與之抗衡的業主組織,可謂是一權獨大。 最有效的投訴方式,就是以書面形式向管理公司提出正式的投訴。
公屋鄰居滋擾: 投訴處理程序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邱勇博士進行與住屋相關的反社會行為研究已超過十年。 公屋鄰居滋擾2025 公屋鄰居滋擾 他指出,反社會行為會在公屋、資助房屋及私人住宅等不同形式的居住環境中發生,其中較常見的問題包括﹕隨處棄置或亂丟垃圾、噪音滋擾及高空擲物等。 (一) 公屋鄰居滋擾2025 房屋署與租戶的租約中訂有「不得做出任何構成滋擾或煩厭的行為」的條款。
公屋鄰居滋擾: 管理處投訴無人理?教你殺手鑭,投訴更有效
不過涉事單位否認,更表示發出噪音的是另有其人,指自己單位樓上是加工場。 被問及加工場的具體位置及類別,住戶多次表示「我猜的」、「不知道」。 除了上述的兩個例子外,當然亦有部分滋擾並沒有專門的法例規管,例如受鄰居的二手煙影響、鄰居在門口貼符等,但事主仍可以就滋擾問題起訴對方,只要是物業持有人或佔用人(即租客)就有權作出起訴。 此外,在鄰居將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的情況告知中心後,中心可作出評估,然後再把情況轉告社康護士/醫務社工,讓他們向有關人士提供適切的跟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