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成道以後的最初數年之中,根本沒有戒律,因為初期的佛弟子們,都以好心出家,他們的根器也特別深厚,往往聽到佛陀的開示以後,即使僅是三言兩語的點化,便會立即證入聖位聖果。 善果林掛單2025 小乘初果斷邪淫,三果斷一切淫;初果耕地,蟲離四寸,至於偷盜和妄語,當然不會再有。 所以佛時初期的僧團,用不著制定戒律來約束大家,大家也就本來清淨的。 直到佛陀成道以後的第五年,才有比丘由於俗家母親的逼迫,與其原來的太太犯了淫戒。
- 比丘不得以比丘尼為懺主而向比丘尼悔罪,比丘應向上座比丘或同學同法的清淨比丘悔罪,比丘尼則可向比丘悔罪;至於沙彌,位在比丘尼之下,理應可向比丘尼悔罪,但是,沙彌是隨比丘而住於比丘寺院,自也用不著捨近就遠地去向比丘尼悔罪。
- 第三條制的是殺戒:世尊於毘舍離城,成佛六年,冬分第三半月,九日,食前,北向坐一人半影,為眾多看病比丘,因鹿杖外道制。
-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中說:「凡得波羅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大正藏》二三.五○九頁中)八戒也是波羅提木叉戒,故除人類而外,異類眾生,上至天人也不得戒。
- 一至五戒,除第三淫戒之外,完全與五戒相同,我們不再解釋,讀者可參看「人間天上的護照──五戒十善」第一章。
二OO八年七百天的護國息災法會,這是有史以來,算是最長的,也開了一個先例。 善果林掛單 我們善果林也在同一年五月三十日,也發起一百個佛七。 過去我記得二OO三年,當時剛好也是有傳染病,善果林提倡四十九天的佛七。
善果林掛單: 台灣
叢林的意義,舊説是取喻草木之不亂生亂長,表示其中有規矩法度。 唐代出現的禪宗叢林制度,分工精細、制度完善、禮儀森嚴,可算作是中國化佛教教團管理制度臻於成熟的標誌。 後經歷代帝王的推廣,禪宗叢林制度為中國佛教寺院普遍採用,並對中國社會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在古印度,佛教原規定“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 所以同為佛說的菩薩戒,前者是直接形成,後者是間接編成的,這是成因上的不相同處。
- 並說:「所謂一百二十卷的《梵網經》,或《千鉢經》,亦為《梵網》六十二品中之若干品。……其文既有《千鉢經》可證,必有梵文根據,而疑偽之見可袪。」這是主張真實非偽的見解。
- 雖然如此,若遇病痛災難之際,佛陀也教誡男女比丘們,應該相互扶救(《有部律》卷三三,《大正藏》二三.八○六頁上─八○七頁中)。
- 」但後來寺院的「掛單」,已漸漸失去原來的掛衣缽之意,而僅有入寺暫住之意了。
故在佛典中的床與座,往往通用或並用的,如說「身為床座徧大千」,這是說明願心之大,載德之厚,能以一己而廣度大千眾生的意思。 那麼,我們現在所講的八戒,既非七眾的漸次戒之一,為何要把它放在五戒之後來講呢? 因為八戒之中包括了五戒的全部,又攝入了沙彌十戒的大部,為了理解上的方便,所以把它放在五戒之後,沙彌戒之前。 五逆罪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實際上,在此五逆之中,今日的俗人,只能犯到殺父與殺母的兩逆。
善果林掛單: 全球不景氣 台灣電子商務協會強化企業競爭力
生活於現世界中的人,誰也沒有把握絕對不受殺盜淫妄等災禍的威脅。 如果多一人受持五戒,便為人類社會減少一分製造災禍的威脅,人人受持五戒,我們的世界,便是人間的淨土了。 最要緊的,佛教的五戒,能夠擴大同情心而至一切眾生,受持了五戒,可施人類以無畏,也施一切眾生以無畏,這是其他世戒所不及的。 比如基督教的不殺,只是不殺人,而不戒殺人類之外的動物,中國儒家主張推仁及物,但卻並不戒殺其他的生物。 受持佛戒的功德之大,也即在此,因為持一殺戒,便於一切眾生分上得到不殺的功德。 如果人皆受持五戒,不唯人類可以和樂相處,一切眾生也可解除人為的災禍了。
菩薩戒是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眾戒之外的波羅提木叉(別解脫戒),菩薩的身分,可在七眾之中,也可在七眾之外,優婆塞優婆夷可受菩薩戒,乃至比丘比丘尼也可受菩薩戒,這是存在於七眾之中的加受菩薩戒。 依《梵網經》說:「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大正藏》二四.一○○四頁中)畜生乃至(神鬼的)變化人,都有資格受菩薩戒而稱為菩薩;這是七眾以外的單受菩薩戒。 這些單受的菩薩,在發心的程度上說,雖然超過了小乘的七眾,但他們在七眾之中沒有地位,也不能站在七眾之前。 善果林掛單 因為佛制的次序,是以七眾為準,而不以菩薩為準。 我們學佛的過程,稱為三祇種福慧,百劫修相好。 這是從進入賢位十住算起的,在賢位之前的凡夫階段的十信心位,還不包括在內。
善果林掛單: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嗎
當知初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業力,悉皆震動;二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雲如蓋,覆汝頂上;三番白竟,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從汝頂門,流入身心,充滿正報,盡未來際,永為佛種。 善果林掛單2025 此是無作戒體,無漏色法,由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是故汝應至誠頂受。 汝等今者,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受諸菩薩一切淨戒。
善果林掛單: 出家後如何成為法器
在今天來說,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社會,確是充滿了妄語的氣氛,從個人之間,到國際之間,大家都在互相說謊,彼此欺騙,以求達到自私自利的目的。 善果林掛單2025 趙高指鹿為馬,是中國史上公認的妄語,今日的人間,竟然處處能夠見到趙高的同志,且其手段之高,遠在趙高之上。 善果林掛單2025 不食魚肉,乃是大乘菩薩戒的規定,持五戒的不殺生,不得親自殺生,不得勸他或教他殺生,故自不得屠殺雞鴨魚蝦,如果買食已屠好的肉類,不在五戒的禁忌之列。 素食是漢文系的大乘佛教的美德,素食乃是戒殺精神進一步的具體表現,故希望受了五戒的人,最好能夠茹素,否則自亦無妨。 善果林掛單2025 如果殺人者於殺人之後,自己先死,被殺者後死,犯可悔罪,而非不可悔罪。 因為人死戒體亦捨──五戒是盡形壽受持,故其只於未死之前得殺人方便罪,不得殺人已遂罪。
善果林掛單: 念佛是除業障最好的方法
這個地方也交通方便,吃住方面比大陸要好太多了。 大家如果到山東慶雲去,大陸的居士真的與我們台灣同修不能相比,他們太苦了。 所以我們百七繫念,將要圓滿,前兩個星期擠了幾千人去,有的排隊要到主現場來參加,一大早六點排隊排到十二點,沒排到。 外面天氣很冷,那個地方是寒風刺骨,他們就是穿著毛衣,戴著口罩,拿個小板凳,在外面排隊。
善果林掛單: 善 果林 短期出家在吃穿住全免,可以住到往生| 台灣長年念佛道場的討論與評價
所以律中准許十二歲的曾嫁女受比丘尼戒,卻未見二十歲以下的男子可受比丘戒的記載。 沙彌出家的儀式,在《行事鈔》卷下四中有詳細的規定,那是由道宣律師根據《四分律》、《度人經》、《善見論》等的資料編集而成。 然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淨戒人的梵行者,罪過最重。 所謂淨戒人,是受了比丘、比丘尼戒、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戒,乃至受持八關齋戒於其齋日的佛弟子。
善果林掛單: 出家的幾個偈頌
在家的信士信女,最應注意的,乃在評論佛弟子,尤其是出家人的操守問題。 在家人不得說出家人的過惡,如其過惡屬實,亦不可見人便說;如果缺乏由見、由聞、由疑而來的確實罪證,人云亦云,或捕風捉影地說某某人犯戒者,他自己便首先犯了無根(見、聞、疑,稱為證罪的三根)謗人罪。 善果林掛單2025 弘一大師善於書法,向他求墨寶的人很多,有一次他的在家弟子寄給他一卷宣紙,請他寫字,但他寫完所要寫的字,尚有宣紙剩餘,他不知如何處理,為了不犯不與而取,他便寫信詢問那位在家弟子。
善果林掛單: 佛教的「掛單」是什麼意思
這一要求,比起菩薩戒的「不敬好時戒」,又要嚴格得多了。 但是,菩薩應持六齋,故在《優婆塞戒經》中有「持六齋戒」的規定。 最初入佛,固須三皈;加受五戒、八戒、十戒,皆以三皈為得戒而納受戒體,式叉摩尼戒、比丘比丘尼戒,雖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沒有不行三皈依的。
善果林掛單: 善 果林 短期出家在台灣長年念佛道場 :: 台灣老人福利機構網 – iDataTW的討論與評價
我是試著做復活律典的工作,不是做泥古不化的工作,否則也根本不用我來浪費紙墨;古來的律著,已經夠人啃的了。 但我的文字,雖有自己的看法,卻不會違背律典,甚至敢說:事事都有根據,讀者可以查對。 讀者讀了本篇,可以參閱拙著《律制生活》,那都是單獨對於各種重要律制問題的專題介紹。
善果林掛單: 不可輕視外貌苦惱的修行人
可惜,我的才淺力絀,尤其我也不是能將戒律精神從我的生活中全部表達出來的人,寫來總是力不從心;何況我所讀的律典,也是極其有限。 所以,本書雖然名為《戒律學綱要》,實則,僅是我在兩年多中學習戒律的一點心得而已。 根據弘一大師的意見,認為能將他所編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及道宣律師的《四分律含注戒本》與《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一共三部書研究完畢,便可了知一個律學的大綱。 但那僅僅是《四分律》而已,其他各部,仍然無從瞭解。 事實上,自南宋之後,由於律書的散失不見,明末諸大德雖想弘律,仍是續接不上古德的典型或氣運,更加說不上媲美於唐宋的成就了。 說來,我們是很幸運的,因為,以前散失的律書,日本多還保存著哩!
科學家為什麼他只知道有災難,也能夠給我們報告這些災難的信息,但是他不知道災難怎麼來的,這個原因他不知道,因此他就沒有辦法提供我們化解災難的辦法,因為他不曉得為什麼會有這些災難。 只有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得清楚,還有我們中國的老祖宗,這些古聖先賢五千年的歷史經驗,他們知道這個災難是怎麼來的。 我們知道現在這些災難是非常多,包括南北極冰山的融化,這是現在科學家也都不斷的在報導這個事情。 另外二O一二年,科學家也很關心這個事情,也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