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連接系統是由中集模塊化建築設計的,而該模型則是組件與組件的連接模型。 零碳建筑主要的特点除了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外,还能将建筑能源的需求转向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人类、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新加坡建设局办公大楼是新加坡首座零碳建筑,并且是由一栋老房子改造的,目前这座外表崭新的建筑已成为新加坡样板建筑,集成了采光、通风、清洁可再生能源、绿植等多项绿色设计与技术。
- 據了解,2050能源配比,評估方案中除核能不在選項外,再生能源占比將躍居第一,成發電主力,依據不同情境推估,再生能源占比最高上看80%。
- 位于主建筑地下一层的生物柴油发电装置,是“零碳天地”的心脏,心脏里的血液全部都是提炼自食用废油的百分百生物柴油。
- “这个是高侧窗,一方面保证大厅的自然采光,另一方面也是建筑通风系统的一部分。
- 2019國內能源配比約為再生能源6%、燃氣33%、燃煤46%、核能12%。
- 合約價值一億港元,佔地147,000平方呎,在2012年中正式落成啟用。
这个先进的生态建筑设计和技术的试验台,经常举行展览和教育活动,向不同行业和社区宣扬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此外,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与生活及大自然融合的基础设施,200多种花草树木环绕,生机盎然,犹如都巿绿洲。 零碳天地平面圖2025 进入冬季,为保证室内温度需要大量能源消耗,但在公屋展示中心内,设计了地源热泵采暖与制冷系统,利用地热能为建筑供暖。 同时,在公屋样板间展厅内,还设计加入了毛细管网采暖,在屋顶装入超薄、荷载小的毛细管网,有效提高热传递,同时减少空间改造对建筑的影响。 零碳天地平面圖2025 树林成熟后,每年可吸收3,100公斤的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都市原生林可吸引本地动物栖息,为雀鸟和昆虫提供食物和庇护, 构筑树林生态系统,为雀鸟和昆虫提供食物和庇护[4]。
零碳天地平面圖: 「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創新裝配式設計方案
零碳天地的混凝土结构使用高百分比(25%-35%)的粉煤灰。 在施工方法中强调使用更少建材和产生更少废料以节约资源(例如:清水混凝土和减少装饰油漆)。 建筑周围的路面采用环保铺路砖,钛砖,有去除空气中污染物的作用。
零碳天地不僅提供了平台讓建造業人士交流及分享在低碳建築設計技術上的知識和專業意見,並協助提升社會對低碳生活的認知。 社区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建筑的楼顶和南面大面积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二是社区里建有一个利用废木头等物质发电并提供热水的小型热电厂。 零碳天地平面圖2025 Dunster介绍说,社区楼顶五颜六色的烟囱状装置称作“风帽”。
零碳天地平面圖: 建造業議會
這個先進的生態建築設計和技術的試驗台,經常舉行展覽和教育活動,向不同行業和社區宣揚綠色建築設計的重要性。 此外,你還可以在這裡找到與生活及大自然融合的基礎設施,200多種花草樹木環繞,生機盎然,猶如都巿綠洲。 零碳天地平面圖 為配合社會的發展及需要,建造業零碳天地已轉型為一個體驗平台,提升大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展示最新的智慧城市科技,並在公共空間舉辦不同類型活動,以促進社區健康。
采取这些措施后,只要没有特殊需求,居民家中就不必再安装暖气,整个社区也没有安装中央供暖系统,这就减少了一大块能源消耗。 零碳天地建造之初,旨在为香港本地及世界各地建造业展示先进的环保建筑技术,并且成为本地生态建筑设计的展示、教育及信息中心。 香港第一座零碳建築——建造業零碳天地,坐落在繁忙的九龍灣商貿區,主大樓頂部的大型太陽能光伏板設計,已經成為它的標記。 最近零碳天地完成優化工程,除了引入嶄新的環保設施、有效運用再生能源外,還重新鋪蓋草坪、種植逾百種花卉樹木,期望為公眾帶來煥然一新的體驗。 香港建造業議會(CIC)的零碳天地(ZCB)於2012年6月揭幕,該專案展示了最先進的零碳建築技術,旨在提升香港市民的環保意識。
零碳天地平面圖: 香港建造業議會「零碳天地」, 香港
这种坚固的感觉还被一个钢铁线条柔化,这个线条此起彼伏,拉近了建筑与室外的互动。 零碳天地在开业初期举办“香港能源发展史”主题展览,邀请本地三家能源供货商,中华电力、香港中华煤气及香港电灯,展出多样珍贵展品,介绍能源发展起源、演变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园艺师悉心种植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营造四季分明景象,包括粉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及广州樱花等,还有超过100种不同颜色的花卉及灌木,例如洋金凤、一叶兰及非洲茉莉等。
零碳天地平面圖: 建造業零碳天地
「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展出多項展品及相關設備,以提供一個全面、一站式的「組裝合成」資源中心,服務業界。 其中包括本港「組裝合成」建築法項目的資料及模型、不同的連接系統模型、建築信息模擬及區塊鏈多功能平台介紹、數碼資料庫以提供專業、詳盡的「組裝合成」建築法資訊。 零碳天地平面圖 建造業零碳天地是香港第一座零碳建築的所在地,旨在推廣低碳生活。
零碳天地平面圖: 香港中文大學
這項目已取得 BEAM Plus 綠色建築環保評核系統最高級「鉑金認證」(初審),金門亦承諾履行低碳建築最嚴格的要求,並在採購的每一個階段都盡量採用環保的建築材料。 零碳天地這項目自2011年11月動工以來,一直採用環保的建材,包括由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的木材、循環再造的鋼筋,在建築期間更購得一種用循環再造碎石料和粉煤灰(PFA)混合製成的特別混凝土。 這項目亦廣泛採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以「均衡挖填」方式挖掘地基,以免浪費人力物力,此外,又預先在工場切割和屈紮鋼筋,盡量減少地盤的浪費。 在碳排放量方面,金門檢查建材的運送過程,塔式起重機、地盤辦公室和機械設備、混凝土攪拌等的能源消耗,並研究更有效和環保的作業措施。
零碳天地平面圖: 设计策略
当室内温度超过28℃,智能管理系统就会命令地板上的送风口输出冷气。 李贵义介绍,将送风口安装在地板上,冷气可以直接吹向参观者,而不用将整个空间吹冷,因此制冷温度不用像一般冷气的12至14摄氏度那么低,只需达到16~18℃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这是由Brooks+Scarpa 零碳天地平面圖2025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阴阳住宅,它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州社区的零碳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一个大家庭创造居住空间。 住宅围绕一系列的院落和室外的空间展开,从而形成室内与室外空间的相互交流。 零碳天地的优化工程还包含生态修复,例如重新铺草坪、加种花木植物,让绿色建筑在视觉上更加“绿色”。 零碳天地平面圖 零碳天地新铺的草坪采用创新的“层格”种植方式,每个层格互相连接,最底层设有排水系统和储水植物盆,有助减少灌溉次数,而中间安装复合过滤网,有助防止水分淤塞,令小草愈长愈茂盛。
零碳天地平面圖: 「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
採用裝配式建築可提升效率、縮短施工期及將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減至最低。 Groutec 是一個專門為連接預製混凝土組件而設計的拼接系統,並可連接不同尺寸的鋼筋。 適用於垂直和橫向連接不同的預製混凝土組件,如牆板或柱。 – iMax的Candle-Loc 連接系統已獲獨家授權於港澳使用之專利,用於MiC組件的連接, 這系統已獲得屋宇署的原則上認可(IPA)。 系統僅需從頂部沿著元件的垂直軸即可固定垂直和橫向安裝,毋需灌漿以方便將來重建或拆卸。
零碳天地平面圖: 香港
該建築超越了傳統的零碳定義,直接連通至當地電網,利用光電板和生物柴油推動的三聯供系統,現場生產可再生能源,以抵銷每年營運所消耗的能源,剩餘能源則輸送至公共電網,以抵銷建造過程及建築材料本身在製造和運輸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 绿色魔法学校采用了13种绿建筑设计手法,包括5种建筑本体与自然通风的软性节能手法、2种设备减量的方法,5种设备节能技术以及再生能源技术。 其中最精彩的是采用自然浮力通风的技术,让一座300人国际会议厅在冬季四个月可以不开空调,达到空调节能28%;采用空调与吊扇并用设计,让办公区空调节能76%;采用陶瓷复金属灯二次反射照明设计,让国际会议厅达到节能四成的水准。
零碳天地平面圖: 香港竹篙灣臨時檢疫中心一期A階段工程模型
在生态与水循环方面,建筑内的环保厕所采用低流量结局、中水回收系统、厕所水循环再处理系统、无水小便斗等,可大幅减少用水量。 建筑中的原生植物配有雨水收集及节水型灌溉系统,以减少灌溉用水。 人工湿地系统的地下水流与景观植物结合,透过植物的根茎处理盥洗废水和雨水。 园区内还设有3组“空气净化太阳能玻璃天幕”,采用纳米薄膜涂层技术,在发电的同时还能净化空气,能分解空气中微细悬浮粒子,这种自洁功能令玻璃表面保持清洁,大大减低维护成本。 这种机电组装合成雨水空调系统是采用预制组件的方式建造,整个组件及内部的机电设备均预先制造和测试,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零碳天地平面圖: 辮子平台 ─ 建築信息模擬及區塊鏈多功能平台
2012年落成的建造業零碳天地(零碳天地)是由建造業議會與政府合作建造,旨在為本地及世界各地建造業展示先進的環保建築技術,並且成為本地生態建築設計的展示、教育及資訊中心。 树林成熟后,每年可吸收3,100公斤的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素。 为配合社会的发展及需要,建造业零碳天地已转型为一个体验平台,提升大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展示最新的智慧城市科技,并在公共空间举办不同类型活动,以促进社区健康。 樹林成熟後,每年可吸收3,100公斤的二氧化碳,改善空氣質素。 此外,都市原生林可吸引本地動物棲息,為雀鳥和昆蟲提供食物和庇護, 構築樹林生態系統,為雀鳥和昆蟲提供食物和庇護[4]。
零碳天地平面圖: 「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數碼資料庫
倾斜的设计使得太阳光直接照射在窗台上,而上面一层的窗台采用光面材质,将太阳光折射,但是仅反光却不反热,最大限度控制室内温度散失。 这样,夏天开空调时,不吸入更多的热量,冬季供暖时,不散发热量,从而节约能源消耗。 这个“管家”依靠分布在主建筑内外2500个探测器,掌握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情况。 当室内温度超过28摄氏度时,智能管理系统就会命令地板上的送风口输出冷气。 将送风口安装在地板上,冷气可以直接吹向参观者,而不用将这个空间吹冷,因此制冷温度不用像一般冷气的12-14摄氏度那么低,只需要达到16-18摄氏度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零碳天地平面圖: 建築的事之零碳建築建造業零碳天地展新貌 創新技術構建城市原生林
它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具有特殊的开口设计,能随风旋转,从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管道引入室内。 通常室内温度较高,为了减少换气过程中的热量流失,设计者对进气和出气管道做了特殊处理,使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在管道中发生热交换,从而节省保暖所需的能源。 建造业零碳天地是香港第一座零碳建筑的所在地,由建造业议会与香港特区政府合作开发。 零碳天地平面圖 自2012年起,零碳天地持续采用环保建筑的尖端科技、试验及优化不同先进设计,同时是集展览、教育及信息于一身。 零碳天地旨在提高本地及世界各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意识,及推广大众提升生态价值及落力实行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