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單位實用面積134平方呎計,呎價20,299元。 當局舉例,某類外牆裝修物料的管理及保養開支較高,提醒準買家從樓書內的「裝置、裝修物料及設備」部分查閱。 如外牆鋪設玻璃外牆及/或玻璃幕牆,須留意檢查、清潔、保養及維修時可能會使用吊船,這些額外開支或會計入管理費,由業主分擔。 準買家同時應向賣方查詢,保養、維修或更換這類住宅物業的冷氣機時,會否涉額外開支或工程。 因此一手銷監局較早前提醒,一般來說,發展商會在售樓說明書中列明不同單位的管理/業權份數,而業主需按照份數的比例,分擔相等比例的管理及維修費用。 菁雋發展商回應《香港01》時表示,已逐一向提出執修的業主聯絡,並派專人跟進。
- 目前發展商正加緊執修,爭取12月份內完成工作;發展商又指,菁雋管理費平均為每平方呎4.8元。
- “高新高港的第一身份是开发区,融合以后的主题是抓经济建设、抓高质量发展。
- 當局舉例,某類外牆裝修物料的管理及保養開支較高,提醒準買家從樓書內的「裝置、裝修物料及設備」部分查閱。
-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 [4] 在限呎限量條款下,個別地皮的住宅單位面積不可超出一定呎數,或不可超出一定數量,實際上亦鼓勵發展商興建中小型單位(包括納米樓)。
香港電視娛樂製作的訪談及飲食節目《納米無明火》,節目中谷德昭拜訪居住在「納米樓」內的不同人士,然後把於「星級廚藝特訓」內學到的菜式以電磁爐烹飪一次。 該節目播出後, 菁雋 令不少市民認爲開放式廚房,不能夠用明火,只能夠使用電磁爐煮食。 與此同時,麥明詩取回首置身份後,在今年5月份與胞兄麥明山又再「出手」,斥資1,678萬元購入有「西九四小龍」之稱的長沙灣宇晴軒相連單位,屬1期3座高層相連戶,兩單位實用面積分別467及454平方呎,合共921平方呎。 菁雋為單棟樓,合共356伙,由開放式至3房間隔。 大廈有3部電梯出入,一層共有36個單位,尤以只有128方呎「龍床盤」最受關注。 記者上月曾與資深驗樓師賴達明實地考察,部分單位景觀尚算開揚,一邊可望見河景及鐵路景;另一邊的單邊一房單位,則可遠望附近足球場。
菁雋: 龍床盤菁雋一呎管理費逾5蚊! 專家拆解釐定準則 睇實管理份數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菁雋(英語:T Plus)是座落於香港新界屯門區青棉徑2號的單幢式住宅大廈,於2019年9月入伙,由俊和發展集團、益兆興業合作發展,現由鄧成波旗下陞域集團及佳源國際控股持有。 以下歸納部分著名納米樓樓盤,其最細單位實用面積均爲200平方呎以下,而且樓盤有大量少於215平方尺之開放式單位。
但如果手持這個銀碼,在「菁雋」卻未必夠租一房單位,而只夠租住面積較細的開放式。 因為「菁雋」一房,現時實質租值也要9,800至10,000元元,對上車客來說,一千幾百元也會心思熟慮。 地下、3樓及5樓為安老院部份,住客會所室內外合共面積6,124方呎。
菁雋: 屯門 熱門屋苑
出租物業按揭成數為五成,故業主有需要補繳樓價四成差價。 按揭證券公司會定期作出抽查,但多數只寄信予業主要求他們作出申報。 菁雋2025 屯門區的屯門新墟@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75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5,095人。 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菁雋 御半山,景新臺,景峰花園,怡樂花園,偉景花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3,000,年齡中位數為 44.8歲。
- 菁雋的發展商於記招中曾表示,目標收取每呎4.5元管理費,但最終平均收費為4.8元,個別單位更收逾5元。
-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 [1]
- 香港測量師學會物業設施管理組主席黃貴生接受《香港01》訪問,拆解管理費釐定準則。
- 菁雋單位細,平均管理費逼近5元,實在「拍得住」市區。
- 若以麥明山當年一手買入價213.6萬元,單位兩年間帳面升值71.4萬元或33%。
- 賬目可入住後留心,但新樓管理費在買樓時,卻未必可了如指掌,原因是發展商銷售時,不會公布管理費水平,準買家只可「靠估」,入伙後亦只能「硬食」。
單位最大好處是樓層夠高,剛好可以避過前方「置樂花園」,望到前方少量「青山灣」海景,跟樓下街市景象截然不同。 不過跟全新樓「菁雋」對比,單位卻流露入住多年的痕跡。 客飯廳方正實用,但抬頭望望天花,喉管都繞著天花而行,顯得相當礙眼。 無論客飯廳、抑或睡房均設有高身窗台,睡房顯得份外逼狹。
菁雋: 菁雋 新盤簡介
2011年,政府立法規管,限制發水面積不超過10%。 2013年,政府實施《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新盤須以「實用面積」而非「建築面積」發售。 菁雋 單位設有梗廚,是優勢之一;反觀「菁雋」雖有全新樓優勢,但全部均屬於開放式廚房,也是會煮食的上車客考慮點之一。 樓齡已有37年、位於青河坊的「麗寶大廈」,位置上也比起「菁雋」更接近「屯門市中心」,物業正部署進行大維修,下手要有湊錢的心理準備。 據悉,上述易手的菁雋中層33室,屬開放式戶,實用面積僅133平方呎,早前叫價298萬元,新近略為減價13萬元沽出,呎價約21,429元。 翻查資料,麥明詩與兄長麥明山在2019年以合共約620萬元購入屯門菁雋三個單位。
菁雋: 發展商 : 俊和/益兆興業
該單位實用面積141平方呎,屬於開放式間隔,至今仍由其母親名義持有。 香港測量師學會物業設施管理組主席黃貴生接受《香港01》訪問,拆解管理費釐定準則。 他表示傳統而言,管理公司以「量出為入」的方法,去釐定管理費。 但現時由於政府法規上的改變,如與環保相關的法規、通脹等,管理公司會預先估算,再釐定管理費。 除了菁雋,即使不屬傳統貴價地段,部分新界盤亦可能收取貼近於豪宅的管理費。 例如馬鞍山薈晴,每方呎管理費亦為5.1元;而「單幢樓」的每呎收費,似乎亦較大型屋苑為貴,例如大坑單幢盤瑆華,該盤共103個單位,最細面積由383方呎起,以每呎管理費7.6元計算,每月最少要支付近3,000元管理費。
菁雋: 菁雋附近屋苑
賬目可入住後留心,但新樓管理費在買樓時,卻未必可了如指掌,原因是發展商銷售時,不會公布管理費水平,準買家只可「靠估」,入伙後亦只能「硬食」。 菁雋2025 菁雋的發展商於記招中曾表示,目標收取每呎4.5元管理費,但最終平均收費為4.8元,個別單位更收逾5元。 根據一般在土地註冊處找到的「按揭契」,均屬「all monies」的契約,意思是無上限貸款。 這種契約,好處是方便銀行日後替業主進行加按、或批出私人貸款時而無需再重新做契,但壞處卻不會顯示按揭金額為多少,故一般租客很難透過查冊,而得知單位有否借入按揭保險。 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說只能依靠地產代理,在協助業主出租前,要求業主聲明單位是否有承造高成數按揭。 2016年,俊和地產發展董事潘志才在記者會指出,推出屯門菁雋是希望協助年輕人「上車」(首次置業),樓盤開則靈感是來自學生宿舍,覺得很多年輕人需要的是一個房間。
菁雋: 菁雋成交記錄 *數據來自土地註冊處
目前發展商正加緊執修,爭取12月份內完成工作;發展商又指,菁雋管理費平均為每平方呎4.8元。 菁雋 且看發展商、測量師及一手銷監局如何拆解管理費計算準則。 我們翻查「菁雋」註冊紀錄,暫時累計錄得335宗交易個案,當中樓價少於400萬元的登記,一共有297伙,意味若買家本身是首置上車客,可以付一成首期,之後再向按揭證券公司承造九成按揭上會。 另「菁雋」也有34個單位,銀碼介乎 萬元,雖然首期門檻高一點,但怎計兩成首期,再借按保也可上車。 低價出租的單位,分別有這個位於極低層31室,實用面積128呎,以及另一個位於極高層32室,實用面積132呎的單位。 兩個單位當日分別以174萬及223萬元買入,若以此計算,在未扣除管理費前,租金回報也高達3.2厘至4.1厘之間,回報甚是吸引。
菁雋: 開放式回報有4厘
上述最新沽出的中層33室,由麥明山於2019年10月份購入,作價213.6萬元,不過同年11月以200萬元內部轉讓予其父麥卓生。 菁雋 若以麥明山當年一手買入價213.6萬元,單位兩年間帳面升值71.4萬元或33%。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菁雋: 菁雋樓價走勢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長江實業於2014推售大埔嵐山,其開放式單位面積只有177至181平方呎,堪稱當年全港最細的私人屋苑單位,因此被媒體普遍認爲是納米樓始祖。 2011年,屋宇署又頒佈《2011年建築物消防安全守則》,詳細訂下了開放式廚房的標準設計要求。 發展商只需跟足守則,便不必再就個別設計提交消防安全評估報告,開放式廚房的批則變得方便簡易,亦因此在新樓設計中愈發常見。 至於麥明詩在2019年10月以190.9萬元購入的菁雋低層30室,在今年3月份以200萬元低市價轉售予母親何小娟,以取回首置身份。
菁雋: 菁雋相關學校
潘志才亦指紫禁城再大,皇帝都是睡在一張床上(原句:就算皇帝都係瞓張床,紫禁城咁大,佢真正瞓覺時都係得張床)[9]。 2010年起,政府於個別地皮的賣地條款中,加入了「限呎地」及「限量地」條款,政府認爲此舉可以積極增加中小型單位供應。 菁雋2025 [4] 在限呎限量條款下,個別地皮的住宅單位面積不可超出一定呎數,或不可超出一定數量,實際上亦鼓勵發展商興建中小型單位(包括納米樓)。 佳源國際控股(02768)及陞域集團發展、已屆現樓的屯門「納米盤」菁雋,今日(10日)修改價單,將5個頂層特色單位售價下調。 新價單的售價下調幅度由27%至約48%,扣除已經取消的22%折扣後計,實際減幅則由約6%至33%,其中屬該盤面積最大的三房單位賣平約488萬元。 至於麥明山一手買入的另一個菁雋中層33室,2019年10月購入價為215.7萬元,於去年11月以272萬元沽出,較購入價帳面升值56萬元或26%。
菁雋: 麥明詩父親285萬沽「龍床盤」菁雋 啃辣稅一成仍賺40萬
而8樓18室兩房戶,實用面積387方呎,同層1室一房戶,面積為247方呎。 菁雋2025 2001年,發展局為鼓勵環保建築,實施各項樓宇總樓面面積寬免措施,露台、環保平台(工作平台)、玻璃幕牆、特大窗台等「環保設計」,可獲豁免計算在發展總樓面面積,卻又可當建築面積發售。 此後出現大量新樓面積發水問題,即新樓實用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