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3C產品的選擇中,玫瑰金一直都是消費者心目中的貴氣代表,其實具備如此美麗色系的鋁殼,並不是每間廠商都有能力生產的。 品牌還搭配白色內殼與之相輔相成,與 Apple 旗下產品十分相襯,十分推薦 Mac 使用者購入。 不過亮紅色的外觀風格畢竟較為強烈,可能較不適合與極簡北歐風或是沉穩工業風裝潢搭配,如果重視家中氛圍一致性的話可多加考慮。
前述2種FireWire介面,已經退出微軟、Intel主導的個人電腦市場主流多時,現在很少主機板會內建提供,會再搭配的影音家電也有限。 其理論傳輸頻寬分別是800Mb/s(實際傳輸最高約80MB/s)與400Mb/s(實際傳輸最高40MB/s),和USB一樣支援熱插拔、即插即用,更具有串接裝置的能力。 即便在MAC上還是常見到,也能買到該介面外接盒產品,顯然已不是PC必備元素。 Thunderbolt架構看似最理想,價格卻也達到驚人等級,當前只適合專業工作者,這邊姑且不細究之。 相較於資訊科技時代初期,現在由於寬頻網路降價普及,加上手持可攝影裝置的盛行,就算不懂電腦的人也能輕易產生一堆數位資料。
電腦硬碟外接盒: 了解 SD 和 microSD 記憶卡的命名方式和標示
不像其它封閉式外殼會遮擋住燈光,可輕鬆呈現出硬碟原有的多彩燈效,有利於跟鍵盤、滑鼠一同打造一致的電競風周邊。 不過,也因為採用非常具質感的金屬材質,如果經常摩擦便有可能產生刮痕,讓其亮眼的科技感變得不再完美。 除了要避免放在桌面等容易和其他周邊設備碰撞的地方,也建議為它準備專用的保護套以便攜帶。 特別是對個人用途而言,有相當多理由可以肯定,買外接盒比花大錢弄台NAS實在。
- 創見2.5吋SSD/HDD外接盒搭載單鍵備份按鈕,搭配從創見官網免費下載的Transcend Elite專屬資料管理軟體,輕鬆一按即同步所有檔案及資料夾,省時又省力。
- NAS軟硬體成本比外接盒高,售價高是合理的事,但是單純用來備份資料未必很理想,因為傳輸速度會令人失望。
- StoreJet 25S3採用USB 3.1 Gen 1傳輸介面,提供高速傳輸,可用於儲存及備份任何文件、影片、相片、音樂與遊戲等珍貴的數位檔案。
- 單就1-Bay機種而言,外接硬碟與外接盒並沒有太大差異,大廠外接硬碟反而還有附加功能增加賣點。
- 與市售多數產品不同,本品為適用於近年新興的 M.2 SSD 固態硬碟的特殊外接盒。
- 若是一味選購來路不明的廉價商品,外接盒損壞送修事小,若是損傷硬碟讓裡面的寶貴資料流失,那可就得不償失囉。
金士頓 XS2000 是一款高效能的行動固態硬碟 (SSD),具備 USB 3.2 Gen 2×2 傳輸速度,可快速傳輸和編輯高解析度圖片、8K 影片和大型文件。 不僅如此,此產品單槽可讀最高達12TB 的大容量硬碟,且兩個插槽之間運作時不會相互影響;還有著貼心的獨立開關設計,不用時不只可以節能,還能防止誤觸造成硬碟故障,讓這個產品成為許多影音愛好者的首選。 尤其有些玩家喜歡將遊戲軟體或儲存資料收容在硬碟之中,以便於到其他人的住處同樂,此時就非常適合選用此款外接盒來將硬碟帶著走,以凸顯出極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目前SilverStone尚未發表MS12的價格與上市時間,但產品資訊已刊登於官方網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瞭解詳情。 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大多有支援 Type-A 及 Type-B,甚至像能連結 Type-C 的款式也越來越普及,有此需求的讀者選購時不妨多加留意。 雖說如此,如果同時想購入全新且方便攜帶的硬碟時,便可直接連同 M.2 SSD 一起購入,除了可以享受新世代的高速體驗,出色的便攜性相信會令人愛不釋手。
電腦硬碟外接盒: 如何將 M.2 SSD 固態硬碟安裝至桌上型電腦
舉如常見的Marvell製SoC,即便時脈已經快達到2GHz,最大傳輸速度並不容易超過80MB/s。 想填滿Gigabit乙太網路頻寬,通常只有Intel平台機種才辦得到,但即使是最低階的Atom處理器機種,售價也比前述金額高。 在這數位資訊爆發的年代,硬碟製造商老早就看到商機,相繼投入推出外接硬碟產品。 除了近乎每年改款,更不乏具備RAID功能的多碟產品,可見使用者需求確實明顯在增加中。
因此如果手邊的硬碟較為老舊,則要特別注意硬碟連接埠的規格;若是對硬碟等3C產品較不熟悉而無法分辨,則建議購買同時相容 IDE、SATA 兩種格式的外接盒,比較能避免買錯的風險。 我們可以從中挑選所需的傳輸介面規格,並且找出適用的RAID組態支援,決定到底要買幾Bay設計的產品。 用以搭配的硬碟同樣不受限制,視應用需求在企業、桌上型、高性能、環保節能等類型產品之間,挑選出合適規格硬碟來進行組裝。 TOPMORE Enclosure Kit 使用了高質感的鋅合金外框,不難看出廠商對保護硬碟的重視;除了本身具有高度的耐用性,亦全方位包覆住了硬碟,非常適合用來存放重要資料,減少不慎手滑造成硬碟摔壞等風險。
電腦硬碟外接盒: TOPMORE 達墨 2.5吋 硬碟外接盒 Enclosure Kit
這次逆向朝往金字塔中間推,來聊聊大量、高速、經常存取、第一或第二道備份機制,也就是玩家經常利用到的硬碟外接盒。 ▲ MS12硬碟外接盒的尺寸相當小巧,支援M.2 2242、2260、2280等尺寸的NVMe固態硬碟。 雖然近期Intel大力推廣Thunderbolt介面,但整體而言普及率仍不如已全面滲透的USB,因此MS12具有較佳的相容性,就算搭配僅有USB 3.2 Gen1或USB2.0介面的電腦仍可使用,只是效能會打折扣。 電腦硬碟外接盒2025 SilverStone推出的MS12是款將M.2 NVMe固態硬碟轉接為USB 3.2 Gen2x2介面的硬碟外接盒,不但有著小巧的尺寸,也透過全金屬機身強化散熱效果。 之前買 SSD硬碟升級桌機,但最近發現桌機硬體速度還是不夠,乾脆淘汰了桌機,因為 SSD硬碟還很新,一樣再買了一個「ORICO 2.5吋透明隨身硬碟外接盒」,這樣就又多了一個 SSD隨身硬碟可以使用。
電腦硬碟外接盒: 垃圾資料回收和 TRIM 流程對於 SSD 固態硬碟效能的重要性
3.5吋硬碟是桌上型電腦常見的配備,比起筆電、遊戲機中常用的2.5吋款要來得大。 一般來說能用於3.5吋的硬碟盒,也有機會可以同時向下相容2.5吋的款式;反之,若是購買2.5吋硬碟盒,就不可能裝得進3.5吋硬碟。 從高中時代開始撰寫部落格的多尼,在2016年大學畢業後即出版了「免送修! 電腦硬碟外接盒 免花錢! Windows 10升級、優化、疑難雜症、效能全面進化一本通」電腦相關工具書,深受使用者的一致好評。 現職為前端工程師的他,下班後便化身為分享各類軟體資訊、教學以及3C產品開箱的部落客,每篇文章皆實用且具參考價值,讓部落格人氣水漲船高,累積瀏覽人數已突破850萬人。 拆了電腦再裝顆新硬碟,也可改用多碟RAID外接盒,備份、工作都還是非常罩。 創見StoreJet 25S3外接盒採用高質感鋁製金屬外殼,支援最高9.5毫米的2.5吋SSD/HDD,讓你的舊硬碟搖身一變,成為新一代外接式硬碟。
電腦硬碟外接盒: 備份信不信由你
RAID(容錯式磁碟陣列)功能可以讓硬碟中的資料獲得更大的保護,其作用之一是具有自動備分的功能,能在其中一顆硬碟損壞時用另一顆來補救,尤其用於公司保存重要資料時格外重要。 故建議手邊若有一顆以上的硬碟,可優先挑選支援 RAID 功能的外接盒以防萬一。 硬碟盒(Disk enclosure,又稱硬碟外接盒)是一種電腦裝置,內部容納硬碟並供電驅動,外部提供USB或Firewire等數據介面以和電腦連接。 NAS的資料傳輸真實速度,和所採用處理器性能脫不了鉤,此外還會受到乙太網路頻寬限制,如Gigabit理論值1000Mbps換算下來不過125MB/s而已。
電腦硬碟外接盒: 安裝 M.2 PCIe NVMe SSD 固態硬碟的方法
其實就算是買顆外接硬碟,也不會真的讓你餓到肚子,簡單幾個動作就能構成第一道備援機制,可以有效降低喊出「E04」的機率。 市售體積較小的外接硬碟盒主要功用在於可以去依據需求 DIY 製作行動硬碟,當後續出新的硬碟時候使用者也能自己替換新款硬碟到硬碟外接盒內。 另一種較大型不容易攜帶的款式,則是用於多個硬碟彙整在同一空間內方便管理。 在進入產品的排行榜之前,以下也再提供幾點購買時常見的問題,並邀請了專家解答,還在猶豫的話敬請參考看看。 此產品最大的賣點是透明外殼的設計,乍看之下或許欠缺質感,但其實非常適合手邊有絢麗外觀硬碟的朋友。 例如近年部分電競 電腦硬碟外接盒 SSD 產品上就因為設計了 RGB LED,搭配此產品上便能最大程度發揮出硬碟的價值。
電腦硬碟外接盒: 製作蒸汽龐克風格的 SATA SSD 固態硬碟外接盒
單就1-Bay機種而言,外接硬碟與外接盒並沒有太大差異,大廠外接硬碟反而還有附加功能增加賣點。 外接盒長處至少得在2-Bay機種上才能突顯出來,包含總組建成本、功能性、傳輸速度等,會較品牌外接硬碟有彈性。 創見2.5吋SSD/HDD外接盒符合UASP傳輸通訊協定,打造絕佳傳輸效率,連接於同樣支援UASP傳輸通訊協定的電腦,進一步提升USB 3.1 Gen 1的傳輸速度。
電腦硬碟外接盒: 如何格式化 USB 隨身碟
亮紅色的外觀設計相當醒目,除了美觀之外,也能夠和其他硬碟外接盒進行區隔、利於分辨,家中如果有一個以上的硬碟外接盒便可考慮購入,以便將重要資料做分類。 若是需要經常傳輸檔案的使用者,仍建議優先選購金屬外接盒,以確保硬碟壽命不受影響。 品牌自創辦以來一直深耕於電腦通訊周邊產品,對3C產品熟悉的人想必不會陌生。 此型號外接盒強調的是極輕薄的設計,除了使用輕盈的塑膠佐以霧面設計,再點綴少許亮面增加質感外,厚度更是只有13mm;再加上理論值可達5Gpbs 的傳輸速度,可滿足絕大多數的需求。 同時 USB 3.0可以向下相容2.0或1.1等版本,因此也不必擔心設備老舊不支援的問題。 硬碟外接盒根據裝設方式可分為盒型及插槽式兩種,其中盒型由於能夠完全包覆住硬碟收納,故能達到防塵、防震的效果以確實保護硬碟。
電腦硬碟外接盒: OWCUSB 3.1 Gen 2 + eSATA 硬碟外接盒Mercury Elite Pro Mini
往外拓展是一直以來的首選方案,除了稍占桌面空間與多2條纜線外,好處多過於缺點。 有需要時才開啟,沒有硬碟老是閒置著耗電又產生熱量,還有運作損耗等問題擾人。 再者硬碟如果多到可以疊疊樂,會受到主機SATA連接埠與機殼可安裝數量限制,挑個容易抽換硬碟的外接裝置,隨時都可以快速存取到必要資料。 從先前用過幾次,有點老梗的金字塔層級來說,電腦內接硬碟除非組建了RAID,否則都屬於資料來源角色。 多買幾顆硬碟往電腦裏頭塞,即便透過RAID構成第一道備援,顯然不適合每位使用者,畢竟如筆電、迷你桌機無法做到這點。
電腦硬碟外接盒: 製作具有裝飾外殼的 SATA SSD 固態硬碟外接盒
如果您是因為嚴重的受損問題而汰換舊硬碟,那麼它可能就無法做為外部儲存空間硬碟。 但是,如果您是使用更快或容量更大的 SSD 固態硬碟來升級目前的儲存空間,則可以將舊硬碟做為外部儲存硬碟。 這些套件包括 USB 3.0 硬碟外接盒、USB 連接線、桌上型電腦用 3.5 吋硬碟轉接架和 Acronis Cloning 軟體。
硬碟外接盒雖然從外觀看不太出來端倪,但其實裡面是有著電路板等規格的,因此若不熟悉電子產品的話,優先挑選知名、有信用的大廠牌也無不可。 若是一味選購來路不明的廉價商品,外接盒損壞送修事小,若是損傷硬碟讓裡面的寶貴資料流失,那可就得不償失囉。 規格部分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支援的容量及 USB 皆為最百搭的選擇,且無論 HDD 或 SSD 都能安裝。 整體功能與同類產品相比毫不遜色,可謂兼具了外觀及內在,再加上高貴不貴的親民價格,讓此產品甫推出就受到許多關注。 蒼詠從大學時期組裝了第一台電腦以後就對3C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情,閒暇之餘也常上網關注各類科技產品的最新訊息。 一類特殊的硬碟盒,除了硬碟盒本身的功能外,還具有讀卡機與螢幕,可以在無需電腦的情況下,將記憶卡中的內容傳輸到硬碟中。
電腦硬碟外接盒: 兩種 M.2 SSD 固態硬碟的類型:SATA 和 NVMe
不過,也因為保護硬碟的效果良好,安裝時的步驟就相對繁瑣許多,甚至需要動用小型的六角扳手。 若是嫌麻煩或是不擅長 DIY 的讀者,建議還是以不用工具就能安裝的產品優先。 硬碟盒(Disk enclosure,又稱硬碟外接盒)是一種電腦裝置,內部容納硬碟並供電驅動,外部提供USB或Firewire等資料介面以和電腦連接。 如果單純只是想簡單備份資料,即便對備份這檔事依舊半信半疑,如我們先前介紹的3.5吋外接硬碟,是容量充裕且不貴的解決方案。 至於進階的選擇,現在有許多廠商搶占儲存裝置商機,NAS廠即是動作最多的代表之一。 這連帶讓硬碟廠商搶進,推出針對NAS應用最佳化的硬碟,舉如Segate NAS 電腦硬碟外接盒2025 電腦硬碟外接盒2025 HDD、WD Red等。
電腦硬碟外接盒: 如何將 M.2 SSD 固態硬碟安裝至外接盒
一般來說,HDD傳統硬碟容量從500GB 到18TB 不等,而 SSD 則多在2TB 以下。 由於外接盒也有支援的容量上限,如果硬碟本身容量超過負荷,便可能無法完全利用其空間。 要注意的是,就算是可以同時連接多顆硬碟的產品,由於每一顆所支援的容量都是獨立計算的,購買硬碟盒之前必須留意規格是否符合需求。 NAS產品核心定義是能讓眾多使用者,透過網路連結儲存、讀取資料,是個具有存取權限管理機制的外接儲存裝置。 電腦硬碟外接盒 廠商為了增加賣相一再堆疊功能,即便搭配寬頻網路也能和雲端扯上關係,這說來不過是老技術、新觀念而已,要說功能包山包海也不為過。 這一籮筐的功能實用性如飲冷水冷暖自知,站在單純備份資料的角度來看,NAS未必是合適選擇。
電腦硬碟外接盒: 升級您的 SSD 固態硬碟?自我加密的 SSD 固態硬碟也能提高您電腦的安全性
而且即使採用了如此高規格的抗摔設計,價格上仍然相當有競爭力,也使此產品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人氣款。 電腦硬碟外接盒 根本問題在於價格與傳輸速度,幾家NAS指標性廠商所推出產品,2-Bay機種即要價5,000元以上,4-Bay更是達10,000元以上。 反觀一般硬碟外接盒,具有RAID功能的4-Bay產品,只要不到6,000元就能入手。
即使檔案傳輸頻率不高,但單次若需要傳送影片或大量照片等大容量資料,選用 USB 3.0的產品也會更為便利。 至於插槽式則可隨時抽換搭配的硬碟,而且不須連接電腦也能傳輸檔案,如果需要在多個硬碟間轉移資料的話,便可優先挑選此類收納盒。 不過它的缺點是會讓硬碟暴露在外,既不防塵也無法避震,甚至散熱效果也不好,建議多留意使用的環境。 通常來說3.5吋的硬碟會需要透過 AC變壓器啟動,至於2.5吋的產品、M.2介面硬碟通常只要透過 USB 就能直接供電,出門在外就無須大費周章尋找插座,也更容易保持主機周圍桌面的整潔。 不過,如果設備本身的連接埠不是 USB 3.0 以上版本,便可能會出現供電不足的問題,這一點也請務必先了解。 2006年以前出產的硬碟通常是透過 IDE 電腦硬碟外接盒 為連接介面,隨著技術發展 SATA 才漸漸成為時下的主流,而繼 SATA 之後出現的 M.2 SSD 電腦硬碟外接盒2025 也受眾多使用者喜愛。
電腦硬碟外接盒: USB OTG 隨身碟 – DataTraveler MicroDuo
隨著值得留念或有價資料倍增,不只人們進行備份的需求隨之提高,需求人數也較以往翻了幾倍。 備份這檔事說來見仁見智,實在沒什麼好各執一方,遭遇過狀況的人肯定點心有餘季。 創見2.5吋SSD/HDD外接盒為一款簡約質感的鋁製金屬外殼,適用於最厚9.5毫米的2.5吋SATA硬碟及固態硬碟。 StoreJet 25S3採用USB 3.1 Gen 1傳輸介面,提供高速傳輸,可用於儲存及備份任何文件、影片、相片、音樂與遊戲等珍貴的數位檔案。 購買硬碟外接盒時,主要得留意所搭配硬碟的尺寸、介面格式及支援容量,而 USB 的版本和供電方式則會影響使用效率,務必妥善考慮上述幾點後再下手。
電腦硬碟外接盒: 如何將舊 SSD 固態硬碟變成外部儲存硬碟
NAS軟硬體成本比外接盒高,售價高是合理的事,但是單純用來備份資料未必很理想,因為傳輸速度會令人失望。 外接儲存裝置不只能用來備份資料,現在有eSATA、USB 3.0與Thunderbolt等高速傳輸介面幫忙,也適合做為外接工作碟用。 像是影音剪輯之類極大量資料工作環境,將來源檔案與素材存放在外接儲存裝置端,除了直接開啟進行剪輯作業,也將成品檔案儲存於該裝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