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吸淡菸就比較不危險,但研究認為帶有薄荷醇的淡菸會有種涼爽感,抽菸者反而會吸的更深更多,也更難戒掉,是無法降低罹肺癌的機率的。 如果你不抽菸,但在家或工作時常吸到二手菸,同樣也會提高你罹患肺癌的機率。 若你不抽菸,但選擇了會抽菸的伴侶,那你罹患肺癌的機會就比選擇不抽菸伴侶的人還來得高。 第一期女性乳腺癌的五年相對存活率達99%,意味著她們存活超過5年的比例與一般女性近乎無異。 中國碳化矽(SiC)外延晶片製造商天域半導體最新估值接近人民幣(下同)130 億元,堪稱超級「獨角獸」,為東莞乃至大灣區罕見半導體「獨角獸」,展現大灣區全力製造晶片的決心。
他說,胰臟癌通常較遲才發現,例如腫瘤位於胰臟中段或尾端,多數沒有病徵,曾有患者發現腫瘤時已達28厘米大;若腫瘤位於胰臟前端,則可能出現黃疸。 他表示,目前一線治療方案是手術切除,若腫瘤已侵蝕大動脈等血管,則要先做化療或電療縮小腫瘤,再做手術。 他說,胰臟癌與大腸癌個案「前後腳」增加,有意見認為與西方飲食習慣有關。 肺癌是香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同時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癌症殺手: 頭號殺手-肺癌新療法
至今日(27日)再傳出吳孟達病情惡化的消息,情況危殆並轉至ICU,其親友紛紛趕到醫院,據報好友田啟文向媒體表示吳孟達已是「彌留狀態」,至下午傳出因肝癌病逝於香港仁安醫院,享年70歲。 他的好友田啟文(田雞)其後透露吳孟達罹患肝癌,已接受手術,但因擴散要接受化療,並稱不便透露屬哪一期肝癌。 肝癌為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平均每年有千餘人發病,每年亦平均奪去逾千條性命,連續多年成為本地第三號癌症殺手。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及「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小細胞肺癌一般不可以手術方法治療,而非小細胞肺癌分為 4 個期數,每個期數更可以細分為 A 及 B。 此外,近年胰臟癌新症個案顯著增加,躍升成為本港第11位最常見癌症。
大便帶血和習慣改變已是較為常見的大腸癌病徵,如持續出現便秘、腹瀉或是兩者交替都有機會是腫瘤「作怪」所致。 當大腸癌發展至較晚期時或會出現與大便不相關的徵狀,如體重突然下降,原因不明的疲倦、貧血、腹痛及黃疸等。 台灣一名40歲男子的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所以他更格外注重腸道健康,可是他依然出現種種腸胃問題而要不斷求醫。 受了20年便秘困擾,男子終因嚴重腹脹而再度求醫,檢查後赫然發現腸內塞滿大便,更確診已患上大腸癌。 女性40歲便進入癌症高峰期,本港女性頭號癌症殺手為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此時需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透過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早發現病情,更可以提高治癒率,所以身體檢查就顯得格外重要。
癌症殺手: 【子宮頸癌】 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七位,了解原因和病徵可及早治療。
不過,由於放射源接近身體,病人可能出現陰道因受刺激而變紅和疼痛、膀胱刺激等副作用。 癌症殺手2025 體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胃部不適、腹瀉或稀便、噁心和嘔吐、皮膚輕度發紅或脫皮、放射性膀胱炎、陰道疼痛、月經改變、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等。 若化療與放療一同進行時,血液內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指數會較低,疲勞和噁心有可能更嚴重。 若活檢發現子宮頸組織存在癌細胞,病人或需接受進一步檢查,例如X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電腦掃描等,以確認癌症期數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子宮頸以外。
-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 明報健康網及養和醫院為提升市民對肺癌的認知,日前假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肺癌診療新趨勢」講座,分享各種最新診斷及治療方案。
- 乳癌罹患原因多與家族病史有關,若媽媽或姊妹或家中男性曾罹患乳癌,得到乳癌的機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
- 再者,化療缺乏針對性,有機會影響患者身體生長速度快的細胞,包括頭髮、骨髓、口腔及腸胃黏膜等,導致一定的副作用。
- 由於男子有相關的家族病史,他的祖父及父親亦患有大腸癌,所以男子相當注重腸胃健康問題。
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美國及歐洲的肺癌普查發現,針對高危人群(有15至30包年吸煙史(每天至少一包)、仍在吸煙或戒煙未夠10至15年)進行電腦掃描肺癌普查,可找到早期肺癌,提高治癒機會並减少肺癌的死亡率。 林醫生指出,吸煙或近親有肺癌史,都屬於高危人群,應及早進行檢查。 至於非高危人士,由於電腦掃描檢查可發現小至兩毫米的陰影,但陰影未必與肺癌有關,因此會為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檢查及心理壓力。 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分裂於人體中是受控的;然而當若干細胞發生基因變異後失控不停進行分裂,便會形成腫瘤。 這些癌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以及淋巴系統後從原發地方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或組織。 癌症殺手 政府統計處剛公布最新香港統計月刊,指出2020年的死亡人數為50,666人,當中三成的死因是腫瘤,是本港頭號殺手。
癌症殺手: 健康網》大腸癌、痔瘡傻傻分不清 醫:定期篩檢才是王道
雖然「腦腫瘤」驟聽下十分駭人,但也分良性及惡性,及早發現接受治療可提升痊癒率,大家要多認識腦腫瘤,並關注身體任何不適症狀。 癌症殺手 大部分癌症的成因至今還是未為人知,但研究顯示癌症的形成與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癌症殺手 實行健康生活模式,積極地把自己的健康操縱在自己手裏,這樣才是預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亦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癌症殺手: 癌症檢查及診斷方法
若屬於 1A 期而腫瘤少於 3 厘米,或 1B 期而腫瘤介乎 3 至 5 厘米,兩者均可以手術切除。 腦部是十分重要的器官,腦瘤可引致不同併發症,影響大腦認知及記憶力衰退,或其他如語言、視覺及語言功能障礙,嚴重可引致中風甚至死亡。 家族中有人患過腸癌,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較高。 如果年齡在45歲以下的父母親或兄弟姊妹得了大腸癌,或者同一家族中有幾個人患有大腸癌,得大腸癌的風險都會增加。 陳筱鈞說,這三種水果雖然皆為番荔枝屬的植物,但完全不同。 四、專家指出,雖然釋迦與紅毛榴槤果肉中的鞣質成份相對不多,但在學理上,鞣質會與蛋白質凝結,一起吃恐引起輕微腸胃不適,建議分開食用。
癌症殺手: 胰臟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其實,大部份肺癌的起因均與吸煙有關,當中煙民患上肺癌的機會率是非煙民的20倍,而經常吸食二手煙同樣亦會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較普通人高2至3倍。 近日,台灣急診科醫生柯世祐於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指,一名40歲病人自20歲起便開始出現便秘問題,多年來只靠軟便藥、塞劑、酵素及乳酪等通便。 至於整體患癌風險,男性病發率由下跌轉為在過去10年(2010至2019年)保持平穩,女性的風險同期有持續增加趨勢,平均每年上升1.3%。 癌症殺手2025 黃錦洪稱,本港人口結構逐漸轉為女多男少,隨着中年或盛年女性增加,估算未來兩三年女性患癌新症數字會超越男性。 最常見癌症方面,榜首的肺癌新症按年增6.2%,錄得5575宗,排第二的大腸癌新症則按年跌1.4%。
癌症殺手: 肺癌死亡率最高
生育年齡較晚或未曾哺乳的女性,也會有較高的罹癌風險。 一般而言,子宮頸癌病人在剛完成治療後會獲安排較頻密的覆診,其後大多數醫生建議每隔三至六個月進行一次跟進覆診,之後再逐步減低覆診密度。 任何癌症治療也會有副作用,某些副作用更可能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有些要等到治療結束後數年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定期覆診可以確保病人得到及時的處理。 抗體藥物偶聯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脫髮、嘔吐、出血、腹瀉、皮疹和周圍神經病變。
癌症殺手: 祝文君逝世|因肺癌病逝終年55歲 肺癌成頭號殺手年殺逾4000人
化療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噁心和嘔吐、食慾不振、脫髮、口腔潰瘍、疲倦等。 由於化療會損害骨髓的造血細胞,因此血細胞指數可能會變低,令感染風險增加和出現貧血等。 化學治療藥物大多使用靜脈注射或口服,能殺死大部分身體部位的癌細胞。
癌症殺手: 子宮頸癌期數及存活率
腦部約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而大腦扮演人體機能總指揮,由兩個橢圓形半球組成,每個半球有四個組成部分,包括額葉、頂葉、顳葉及枕葉,各自控制身體不同的機能。 當局部腦組織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會形成瘤塊,出現腦腫瘤。 幾十年前的香港,死亡率最高的是傳染病、肺結核、營養不良等。
癌症殺手: 肺癌常見症狀
他補充,觀察大便要注意以下幾種症狀: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改變、長期腹部不適等,有這些症狀,都必須提高警覺,懷疑是腸癌初期。 另,和天天觀察大便同樣重要的是「定期進行腸道健檢」。 癌症殺手2025 全世界每年診斷出逾500萬起子宮頸癌的新病例,有數十萬名女性死於這種疾病。 子宮手術的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輸尿管/膀胱或直腸的意外損傷導致大小便困難等,長遠可能會出現淋巴水腫、陰道出血、無法生育等。 盆腔器官清除手術:盆腔器官清除手術通常是子宮頸癌復發時才會進行,手術中需要切除盆腔內所有器官,包括子宮頸、陰道、子宮、卵巢、輸卵管、膀胱和直腸。
癌症殺手: 子宮頸癌概況
醫生表示,此情況下他的生存機率不到1%,僅剩約3個月壽命。 癌症殺手2025 (三)查核中心諮詢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營養師高韻均。 高韻均表示,傳言過於誇大,傳言過於誇大,目前學界對紅毛榴槤做的研究都停留在培養皿的細胞實驗與動物實驗的階段,沒有人體實驗,這類型的研究結果不能直接套用到人類身上。。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並非所有子宮頸癌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療,但化療有助於放射治療更好地發揮作用,故部份情況下放療和化療會一起進行。 至於已擴散或子宮頸癌復發的病人,化療則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很多時候多種化療藥物會聯合使用。 一名年約50歲的非吸煙女性肺癌患者,起初抽取肺部積水確診非小細胞肺癌,惟並未驗出任何基因突變,故治療以化療為主。
影像學檢查:最常用來評估腦瘤的影像檢查是核磁共振攝影。 如果懷疑腫瘤來自其他器官轉移,那就會針對某些部位做影像檢查,像安排胸部或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是否有肺癌或腹內腫瘤,安排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是否有乳癌,或是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直腸癌。 常見腦瘤檢查包括臨床檢驗、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掃描、血管造影、光譜圖掃描、腦部活組織化驗等。 癌症雖然可怕,我們卻不用因此而對它產生恐懼及畏縮,反之,我們更加要提高對癌症的警覺性,積極預防,及早察覺,盡快接受適當的治療,以保障我們的健康。 藝人祝文君2月28日晚因肺癌病逝,終年55歲,消息令人震驚。 肺癌過去予人男士癌症的印象,但據醫管局最新數據,其實肺癌亦位列本港最常見的女性癌症第3位,同時亦為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殺手。
至於 2A 期腫瘤可以有 7 厘米大,而 2B 期則會大於 5 厘米,雖然或已波及鄰近結構及淋巴,但仍然可以使用手術切除。 長期暴露於重金屬物質下的工作者、在釋放鉻、鎘與砷環境下工作的族群、製造石綿或在石綿環境工作的建築工人、油漆工人、工作時需接觸高度放射線、長期接觸油煙的廚師等等,這些高危險群須特別留意肺部健康,並且定期檢查。 癌症殺手2025 施婉珍建議港人效法日本做法,40歲以上人士都要考慮做胃鏡檢查。 至於家族有胃癌病史者,因患胃癌風險比常人高二至四倍,更應定期檢查。
癌症殺手: 健康網》高血脂要當「心」 醫籲預防5招
醫生會使用工具夾取少量子宮頸組織樣本,然後進行化驗。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也可能會在病人全身麻醉下,切除子宮頸錐形組織作化驗。 至於導致子宮頸癌的HPV病毒有13種,並以16型和18型HPV病毒與子宮頸癌關聯最大,佔整體個案約七成。 在香港,由 HPV-16, 18, 31, 33, 45, 52, 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子宮頸癌約佔九成。 感染生殖器官的HPV病毒大多能被人體自身免疫力清除,但若持續感染宮頸,細胞會出現變異,演變成子宮頸上皮內瘤,並可能隨時間發展成子宮頸癌。 所謂的第一殺手,就是暗中潛入,不造成一點聲響的,肺癌也是,在疾病早期很可能完全不會造成不舒服,沒有任何症狀。
癌症殺手: 患者確診多已達晚期
他事後向腫瘤科醫生坦承,自己一直偷偷服用驅蟲藥偏方,之後也會繼續服用,令醫生大為震驚。 畢竟,目前仍無任何證據顯示「狗驅蟲藥」療法可正式用於治療癌症。 部分乳癌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會感覺到疼痛,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 罹患乳癌的患者大致上會有這些症狀:乳房出現腫塊但並不會感覺疼痛、乳頭出現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或形狀大小改變。 有些患者也會出現乳房皮膚、腋下淋巴腺紅腫,或是有腫塊、變厚等情形。 肥胖不但會引起心血管疾病,亦會增加患癌機會,其中包括五大原因,包括胰島素增加、免疫系統功能較差等,肥胖人士最高危的癌症為子宮癌、食道癌,風險分別高7及5倍,故保持體重正常亦是防癌之道。
因此,應該多吃穀類及新鮮蔬果;既可令膳食營養均衡,又可防癌。 幸現時已進入「標靶藥年代」,患者可進行基因測試,選擇合適的標靶藥作為一線治療藥物。 以往第四期肺癌患者的存活中位數僅9至12個月,服用標靶藥下,則大幅提升至28至38個月。 至於要如何預防肺癌,則可從日常生活入手,包括避免吸煙和吸入他人的二手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