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澳洲僱員從2011年起便享有18周產假和兩周侍產假,其間薪酬由政府支付,員工可保留6周產假作為育兒假,在子女年滿兩歲前領取,父母可決定如何分配假期。 新加坡也允許父母分享產假和侍產假,若母親同意抵消同等天數的產假,父親可獲得最多4周的額外假期。
- 社署會在完成審批後,轉介合資格護老者至服務單位跟進及接受護老者支援服務。
- 領取津貼期間,護老者及受照顧長者須與服務單位社工定期會面(包括面談及/或家訪)及接受服務單位所提供的支援服務。
- 護老者提供予長者的照顧指日常生活的獨立活動,例如膳食、家務、藥物管理、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及接送服務等,及/或長者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個人照顧及協助,例如協助長者走動、穿衣、如廁及個人衞生等。
- 一個相類似需要的四人家庭,若收入是$19,000,由於收入超過需要水平($18,000),所以不符合領取綜援資格,以至後者的總收入還低於那個月入只有$7,500的家庭。
- 政府早前已經按著疫情而降低申請者的工時要求,在限時安排下,基本津貼的工時要求由每月144小時降至每月72小時,中額津貼的工時要求由每月168小時降至每月132小時,高額津貼的工時要求則維持在每月192小時或以上。
- (一)申請者亦須符合其他公屋申請資格(例如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必須沒有在香港擁有任何住宅物業;在配屋時,申請表內必須有至少一半成員在香港住滿七年,而所有成員仍在香港居住等)。
新申請人或過往曾領取職津或交津,但尚未在適用期內提交申請的住戶或人士,須在通過《條例草案》當天或之前提交申請,才符合資格領取額外款項。 政府今日(20日)公布,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職津處)會按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向領取在職家庭津貼(職津)的住戶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交津)人士發放一次過額外款項。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2025 額外款項預計最快可於《2021年撥款條例草案》獲通過後的一個月開始發放。 我就是上了那在職家庭津貼網站,看到2019年說一個有兩名兒童的四人住戶在計劃下可領取的最高金額將由現時每月3,200元增加至每月4,200元。。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年屆60歲長者/傷殘津貼,並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或長者生活津貼/綜援的受惠人,作為住用或綜合用途樓宇內的住用單位業主,即可申請津貼資助維修自住樓宇,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加強居所安全。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最新工時要求及津貼金額
另外,在二○一九/二○學年領取設入息審查的學前和中小學學生資助住戶,每戶可獲發4,640元。 同時在職津及學生資助下符合資格領取特別津貼的住戶,將獲發在上述兩種計算方法下較高的金額。 另外,單親住戶及非單親住戶中每名合資格兒童,可獲發職津計劃下的兒童津貼,而合資格的兒童必須為15歲以下,或介乎15至21歲並正接受全日制教育(不包括專上教育除外)。
自成立以來,關愛基金就醫療、教育、福利、民政及房屋等範疇,先後推出59個援助項目,惠及多個不同群組,包括兒童、長者、殘疾人士、病人、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等。 過去一年,各地社會或經濟分析的論者都眾口一辭指出,環球疫情令到大中小企業機構加速數碼轉型;在個人層面,老中青幼,從日常餐飲速遞、網購、叫車、上網課等等,都已增加使用各式數碼服務。 近期的消費券登記,讓到更多市民熟習使用「智方便」和電子錢包的功能。 其中,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職津處)將於下月起推出透過「智方便」填表交表的省時服務。
在職家庭津貼: 資助
職津計劃合併計算所有住戶成員的工時,如申請人及其住戶成員總工作時數在申領期內有個別月份的工作時數達到每月144小時或以上(單親住戶則為每月36小時或以上)便可作出申請。 申請住戶可以填報申領期最後一個月份的資產,以及聲明在其他月份住戶資產總額均符合計劃的資產限額。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在有需要時會要求申請住戶提供資產詳情及證明文件,以作詳細考慮。
當然,這三個制度在未來仍需不斷優化,以應對社會的轉變,亦不能排除日後還需要新的政策工具。 就著上述公援/綜援的問題,社會福利署逐步引入了一個稱之為豁免入息的安排,到2003年時,豁免入息適用於所有綜援受助人,上限是$2,500。 具體來說,現時的計算安排是:收入的最初$1,200可以100%豁免計算,以後的$5,600,可以50%豁免計算。
在職家庭津貼: 合資格受惠人士
如所有住戶成員均為60歲或以上長者的住戶、所有住戶成員均為24歲或以下青年的住戶或無家者,可分別到長者服務單位、青少年服務單位或接受無家者申請的服務單位遞交申請,截止日期為5月31日。 新申請的四人或以上住戶可於明日起,親身或以郵寄方式把申請表連同所有所需文件副本交到就近居住地區的服務單位。 所有住戶成員均為60歲或以上長者的住戶、所有住戶成員均為24歲或以下青年的住戶或無家者,可分別到長者服務單位、青少年服務單位或接受無家者申請的服務單位遞交申請。 「全日制」課程的特別津貼額為每日$223(以每日2節,每節4小時計),「部分時間制」課程的特別津貼額為每日$111.5(以每日1節,每節4小時計),每名學員每月可獲發放的津貼額上限為$5,800。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
不過,有意見認為法定最低工資的水平應定為「生活工資」,即一個人賺錢,可以養活一家人;若一家三口、四口,法定最低工資都應可以讓一家人過基本生活。 女子說她覺得丈夫換工作對她來說根本沒什麼好處,她寧可丈夫留在家裡接案,雖然薪水比較少,但女子能夠繼續維持現在的工作狀況。 女子也提到,她覺得現在的狀況很好,因為她能夠經濟獨立,但丈夫卻說她的要求很不講理,所以才會發文詢問網友意見。 據《鏡報》(Mirror)報導,一名女網友在論壇Mumsnet上發文表示,她先生是自由工作者,收入來源都是自己去接案子,過去四年都在家工作。 由於薪水不穩定,丈夫決定找另一份正常上班族的工作,不過如果要做這份工作,他就得住在媽媽家,兩人並沒有一起分攤家裡的開銷。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新入息及資產限額(2022年4月1日起生效)
扶貧委員會於2013年9月,正式公布2012年的貧窮線,及就貧窮人口作出分析。 以2012年的數據,在計及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有 個非綜援住戶,當中近半數(48% ;即 戶,共 在職家庭津貼 人)屬於在職住戶,其餘主要為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3。 這個分析的引申意義便是:要扶貧便要協助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4。 特區政府因此在2016年5月實施低津計劃,在2018年4月將計劃調整成今天的職津,以及在2020年再大幅增加津貼額。 如上述有關綜援的一個例子,四人家庭的收入為19,000元,雖然不符合領取綜援的資格,但只要符合工作時數及資產上限5,假設有兩名兒童,申領職津每月便最高可領取4,200元,總收入為23,200元。
在職家庭津貼: 學生學習津貼
住戶成員需為香港居民,通常包括夫婦,及其他同住並共同負擔或須共同負擔生活所需的人士。 如成員暫時不居於同一處所,而在合理預期情況下會返回同住,將仍會被視為住戶成員。 但已不居於同一處所並在合理預期情況下,不會返回同住的人士,將不視作住戶成員。 (二)住屋開支用以衡量租住與公屋單位相若的私人樓宇單位的開支,視乎私人樓宇單位每平方米租金和參考單位面積而定。 非住屋開支參照政府統計處最近一期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的結果釐定,並按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剔除住屋開支)的最新變動,或按統計處進行勞工收入統計調查所錄得的名義工資指數變動作為入息因素以進行調整,以較高者為準。 不同家庭人數住戶的公屋入息限額是以上兩大開支項目各自的總和,再加上5%的備用金。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合資格者最少領72,900元
如申請人因特殊原因未能提交前述相關證明文件,則可填寫「散工及未能提供營業損益表的自僱人士工作記錄聲明書」(WFA007A) 供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考慮。 當然,根據上述的豁免入息的安排,工作動機還有不足,收入只要超過$6,800,再賺多一些都會被扣除。 簡單看來,上述豁免入息的安排,只要增加可豁免金額,便可以增加工作鼓勵,但卻會產生有領取綜援和沒有領取綜援兩者之間的公平問題。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2022|最新入息及資產限額|4人家庭資產放寬1.2萬元|工時要求、申請資格一覽
護老者須屬低收入家庭,即護老者及與其同住家庭成員(註三)的家庭每月入息須不超過相關住戶人數的指定入息上限(請參考下表),資產並不計算在內。 (二)如上文指出,房委會的宗旨是為不能負擔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屋;而職津計劃則旨在鼓勵在職住戶自力更生,紓緩跨代貧窮。 在職家庭津貼2025 公屋入息限額是以住戶開支為計算基礎,當中包括住屋開支和非住屋開支,加上備用金(註二);而職津的各入息限額,則定於全港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某個百分比。 由於兩者政策目標不同,用以釐定兩者入息限額的機制亦有所不同。 非職津申請人及沒有合併計算工時以申請職津的住戶成員則不受上述安排影響。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2023|租屋資助 52. 租金援助計劃
申請人應在提交申請時提供已填妥及簽署的申請表格和工時、住戶入息、住戶資產等證明文件。 如有個別證明文件在遞交限期前仍未能齊備,申請人須在申請表格上說明,並在限期前遞交申請表格及已備妥的證明文件,未備妥的證明文件須於稍後補交。 申請以住戶為單位,與就業及工時掛鈎,每個申請的申領期為遞交申請前剛過去的六個曆月。 在職家庭津貼2025 在國際間就負入息稅的討論及實施,都離不開是如何作出入息補貼的同時,增加工作的鼓勵。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申請資格
由二○二一年六月起,政府會取消個人交津計劃,以集中資源推行限時降低職津計劃工時要求的安排和處理持續增加的職津申請。 申請人可於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或以前遞交涵蓋申領月份至今年五月的最後一輪個人交津申請。 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轄下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職津處)會鼓勵並協助現時領取個人交津的人士申請職津。
在職家庭津貼: 津貼資助常見問題
申請人須修讀以自資形式開辦並經本地評審的全日制自資副學士學位、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2025 高級文憑或學士學位程度專上課程。 本計劃旨在向合資格的學生提供資助,確保他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失去接受專上教育的機會。 最高資助額包括︰學費助學金;學習開支助學金;以及生活費貸款。
現時約有780所公帑資助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內把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本地學校數目增加10%。 增加約1 600個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由現時約5 600個逐步增至2024/25學年的7 200個,加上超額收生上限自去年起由70%逐步提升至100%,兩項措施會將研究生學額增加超過50%。 由2022年12月1日起,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上限分別為20,000元及12,500元,為期八個月至2023年7月底。 另由2023年1月1日起,繼續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75%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至明年6月底。 社會福利署(社署)透過為營辦課餘託管服務的部分機構提供額外的收費減免名額,以推行加強課餘託管服務,於平日晚上、星期六、日及學校假期提供延長服務時間。
在核實住戶的受惠資格後,秘書處會發出核實資格結果通知信,並向合資格的申請住戶按其於2020年項目時所選擇領取津貼的方式(即以銀行轉帳或抬頭支票)安排發放津貼。 如舊申請住戶的情況有變(例如有合資格的新成員及/或需轉換指定的申請人),他們仍須填妥回條並寄回秘書處,秘書處會把住戶的資料轉交相關服務單位以聯絡該住戶遞交另一份專用申請表(即表格1) 。 關愛基金「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旨在向低收入家庭護老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可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 在職家庭津貼2025 參加「中高齡就業計劃」的60歲或以上人士可獲勞工處發放的留任津貼,鼓勵他們接受及完成在職培訓,穩定就業。 合資格僱員只要在職培訓期內留任滿三個月或以上,即可申領每月最高1,000元的留任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住戶入息限額上調
港府於1月初公布多項紓困措施,包括計劃通過關愛基金,為失業或開工不足人士提供過渡性支援。 由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如市民失業一個月以上,並在今年4月前曾領取在職家庭津貼或各項學生資助計劃的人士,可申請最多3個月現金津貼。 至於開工不足的人士,政府建議今年在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12個內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人士,符合較少的每月總工時時數,即可申請相關月份的現金津貼,最多3個月。
藝人方力申早前認愛韓國邪教領袖性侵受害人Maple(葉萱),並力撐女友表示願意陪她到韓國出庭作證。 31歲男子馮榕海的家人於本周二(7日)報警稱,馮男自2017年2月起,在灣仔最後露面後失蹤,警方其後出公告呼籲市民提供消息。 時至今日,警方再更新消息,指馮男於昨日(8日)自行到大埔分區警署銷案,並透露馮男沒有受傷,案件沒有可疑。
其他收入是指任何非受僱/非自僱收入,例如退休金、從存款及各項投資所得的利息/紅利/股息,以及綜援金額等。 自政府於二○一六年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其後易名為職津計劃)以來,房委會一直把職津視作公屋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其他收入,以計算他們的家庭總收入。 這個計算方法主要是考慮到職津與綜援金額及其他收入性質相若,均為家庭入息的一部分。 在職家庭津貼金額以住戶遞交申請前六個月的每月總工時及入息計算,每一個符合申請資格的月份,均可獲發津貼。 住戶每月總工時達72小時可獲基本津貼(單親住戶為36小時)、達132小時可獲中額津貼(單親住戶為54小時)、達192小時可獲高額津貼(單親住戶為72小時);之後再按每月入息決定可獲全額、3/4額或半額津貼。 申請住戶須達到每月最低工時要求,入息及資產亦不可高於有關上限。
根據上述機制,除四人住戶外,所有住戶類別的入息限額均須收緊。 然而,考慮到疫情下低收入住戶面對的經濟壓力,經諮詢立法會,政府決定單次凍結除四人住戶外所有住戶類別的職津入息限額。 四人住戶方面,政府會按機制調整入息限額,經四捨五入原則,全額津貼入息限額維持不變,而四分三額及半額津貼入息限額則予以稍為放寬。 住戶可透過郵寄或網上填寫表格進行申請,包括使用文本申請表格,填妥後郵寄至觀塘郵政局郵箱62600號(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或投入指定地點的投遞箱,或直接在網上填寫並遞交申請表格,詳情可按此查閱。 當局指,合資格領取者是指,預算案獲通過的月份的第一天起至通過當日,以及該月份前6個月提交職津或交津申請而最終獲批者。
在職家庭津貼: 消費券4·16發放 首期3000元不得「轉會」
根據醫管局資料顯示,完成疫苗接種系列費用一般需約3000至7000港元不等,一般基層家庭未能負擔。 為提高市民對HPV病毒的預防意識,方國珊冀政府逐步擴大HPV疫苗免費接種資助範圍,保障市民健康,緩解醫療系統壓力。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之一,由政府、僱員及僱主三方供款,投放至基金,形成「隨收隨支」系統,用作支付成員福利,應付意外、患病、失業養老、退休等風險,事實上社會保險建議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曾於香港出現,惟因官商反對而無疾而終。 在此邏輯下, 政府只會為經濟條件最差及未能謀生的人提供援助,並沒設立覆蓋率較高的社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