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次方面,星期一至六全日12至20分鐘一班車,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則是每15至20分鐘一班車。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屯門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九龍方向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 $3.00 的折扣優惠。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九龍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轉乘本路線,本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由本路線往維港灣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海麗邨/海盈邨方向,第二程免費(第一程在窩打老道或以前上車)/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費(第一程在海泓道上車)。 由本路線往長沙灣(海達邨)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機場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九龍方向轉乘本路線往啟德方向,本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41與45線同為葵青區往返紅磡與土瓜灣的巴士路線,兩者在美孚以東的行車路線完全相同,同樣經何文田往返九龍城碼頭,惟葵青區方向在彌敦道及長沙灣道的部分停站位置稍有分別。
- 由本路線往啟德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上述路線之車程為免費;由上述路線往九龍方向轉乘上述路線往維港灣方向,本路線之車程為免費(第一程於港島區上車)/上述路線之車程為免費(第一程於九龍區上車)。
- 其中往返沐寧街與維港灣路線之編號獲定為「20」,不僅為城巴首條九龍市區專營路線,亦打破自1933年巴士專營權生效以來,九龍市區內之兩位數字編號專營巴士路線全由九巴經營之慣例。
- 第一代4X於1998年9月1日隨中巴專營權結束及新巴入主港島而投入服務,由華富(南)單向往灣仔軒尼詩道(後延長至灣仔碼頭),2001年5月20日起停止服務,由新巴46X線取代,但46X線也已於2015年5月永久停駛。
- 此後,本線一直為華富邨居民提供往市區的服務,客量一直維持高水平,直至1990年代,華富邨人口開始老化,通勤需求減少,客量開始下跌。
- 學習駕駛人士需要申領學習駕駛執照,並尋求一位認可私人駕駛導師陪同下(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除外)或在認可政府指定駕駛學院學習駕駛。
2021年7月末,因廣告問題而仍留在此路線的一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SV78/LR725)由披上全車身廣告的Enviro500 MMC 11.3米(E6M6/WU3555)取代,至使全線掛牌車再次統一使用11.3米雙層巴士。 每逢週末及假日,大量市民前往西貢郊遊,短車身巴士無從應付大批乘客進出西貢市中心的需求;有見及此,九巴不時會加派12米巴士行走途經新清水灣道白虹樓分站的班次外,於週末及假日更會加開特快班次,採用載客量較高的12米巴士,應付龐大需求。 2011年9月21日,此路線改為全空調服務,僅餘的一輛非空調巴士(S3BL470)被原641線的一輛丹尼士三叉戟雙層空調巴士(ATR287/JU2210)取代,因而全線低地台化,惟該字軌用車於2014年1月被一輛丹尼士巨龍12米(3AD)取代。 直至2015年1月,該車被一輛富豪B9TL(AVBW)取代,因而用車再次低地台化。 截至2011年,此路線仍獲派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470/GB2444)及丹尼士巨龍11米(S3N317/FY5867)兩輛非空調巴士行走。
20號巴士: 路線資料
持有認可地區海外駕駛執照的人士欲在香港駕駛可以申請免試簽發正式駕駛執照。 如需申請免試簽發正式駕駛執照,該海外執照需要是正式駕駛執照、仍然有效或過期不超過3年,及在簽發國家成功完成有關的駕駛考試後獲得的,該機制只適用於私家車、輕型貨車、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 20號巴士 暫准駕駛執照持有人只可在暫准駕駛期完成日翌日起才能申領有關種類汽車的正式駕駛執照。 若該日為運輸署牌照事務處的非辦公日子(例如星期六、日或公眾假期),暫准駕駛執照持有人只能在隨後的任何一個工作天才能到牌照事務處辦理申領正式駕駛執照的手續。
2022年12月28日:22線及22M線來回方向增設承啟道「德朗邨停車場」及協調道「東九龍總區警察總部」站[21]。 2018年10月1日,22線往啟德郵輪碼頭方向增設「承豐道」站,往又一城方向增設「啟德橋」站[13]。 惟在開辦首天,該線回程的第2班車及尾班車被啟德郵輪碼頭職員拒絕駛入總站[11][12]。 暫准駕駛執照屬於階段式執照的一種,相對於外國以年齡(一般是未滿18或21歲)劃分,香港的暫准駕駛執照則是以經驗來劃分。 而事實上,保險公司也較少會接受持有暫准執照者(尤其駕駛者年齡為25歲以下)以自身名義申請汽車保險。 駕駛考試分為三個部份,筆試(甲部試)、強制試(乙部)及路試(丙部)。
20號巴士: 九龍巴士16線
就算中區多年來實施了很多交通改動措施,也沒有影響本線的行車路線。 城巴13線是香港城巴營運的一條香港島巴士路線,來往西半山旭龢道與金鐘(添馬街)之間,主要途經中環蘇豪區、堅道、般咸道、柏道、列堤頓道。 20號巴士 自此北角之相若交通服務由電車及旗下巴士公司於1929年10月1日開辦之皇家碼頭及太古船塢(西閘)路線取代。 而名園遊樂場雖於1928至1930年曾數次易手經營和重開,也沒有提供巴士服務。
2009年4月26號,實施第二階段巴士路線調整,交通事務局以10號做基礎,開咗一條10X,服務時間由禮拜一到禮拜六,朝早七點半到朝早八點半,由關閘總站開單頭到亞馬喇前地[1]。 33路線可以說是氹仔「線王」,由於該線途經市中心新馬路、主要旅遊區等人口密度高地區,加上氹仔人口增長,巴士需求量上升,再加上往返氹仔的通勤需求越來越大,因此,雖然在上午尖峰時段的班次達到3分鐘一班,但也經常出現滿載的情況,3-4輛巴士同時滿載上落客的情況亦十分常見。 40與40M線均提供連接南區與半山區的服務,尤其往華富方向同樣行經堅道,惟此路線較繞經中環的40M線直接。 港鐵港島綫西延通車後,兩線在香港大學以東一段與鐵路重疊,客量偏低。
20號巴士: 路線易手,風光不再
在路線落實開辦以前,油尖旺區議會建議修改大角咀區定線,摒棄櫻桃街下通道與浪澄灣,而改經港鐵奧運站與君匯港外之一段深旺道,獲有關方面接納[9];加上啟德北K9行車天橋已被啟新道取代,是以20線在開辦一刻,行車路線已有異於運輸署在巴士路線計劃提出之定線。 九龍貿易中心第一期南座寫字樓於2008年9月1日落成,其後發展商新鴻基地產亦興建葵昌路行人天橋橫跨葵涌道連接葵興站,而港鐵亦增建E出口連接該行人天橋以及車站2號月台(往中環方向),並於2011年6月3日啟用[19]。 黃竹坑開經:南朗山道、黃竹坑道、香港仔海旁道、石排灣道、華富道、華富(南)巴士總站、華富道、薄扶林道、第二街、水街、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干諾道中、民吉街@、中環(林士街)巴士總站@、民吉街@、干諾道中@、康樂廣場@、民光街、民耀街及港景街。 新巴於1999年開始派出空調巴士行駛本線,但因承襲了以往中巴的收費階,故空調巴士的收費較競爭對手城巴高,本線及其他新巴薄扶林道線的競爭力進一步下跌,客量和班次也減少了很多。 城巴4X線是4號線的特別路線,來往華富邨及中環,為一條循環線,往中環方向改經山道天橋,並繞經中環碼頭。
2009年改派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取代丹尼士巨龍行走。 20號巴士 同時,為補償乘客往來麗港城至九龍城和旺角的需求,專線小巴69線會分拆69A線往返麗港城至旺角東站北面的基堤道,大致與69線一致。 1990年代中期,初次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為4輛丹尼士巨龍11米(AD,車牌字母為GJ),及後換入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車牌字母為GZ、HA及HU)。 2000年代中期,本線非空調車款漸漸被淘汰,兩廠開始使用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和都城嘉慕11米(S3M)行走;空調巴士方面,本地首輛利蘭奧林比安11米巴士(AL1),在退役前1至2年經常行走本線。
20號巴士: 第一代9號線
2017年12月15號,配合輕軌媽閣站前期建造工程,西灣湖景大馬路近「媽閣總站」實施有限度通車。 由頭班車開始臨時停靠「澳門旅遊塔」站畀乘客落車,而臨時巴士總站就設係「旅遊塔/行車隧道」站附近供巴士停泊同埋乘客上車,由臨時總站開出後先至駛經「媽閣總站」上落客。 惟此路線途經何文田學校區,及在青衣至深水埗一段輔助客量龐大的九巴44線[23],故繁忙時間有較多乘客。 41線開辦初期由荔枝角車廠(L)及九龍灣車廠(K)派出十輛巴士行走,主要使用丹拿珍寶(D)。 其後荔枝角車廠改派五輛利蘭勝利二型(G),而九龍灣車廠則改派五輛丹尼士喝采(N),其後十多年用車沒有太大改變,只是荔枝角車廠換入都城嘉慕威曼都城9.7米(M),直至1990年代末期因兩軸巴士大量淘汰,方換入丹尼士巨龍11米(S3N)行走,並改為全由荔枝角車廠派車。 本線投入服務至2012年7月22日,從未作任何永久性行車路線改動,行車路線維持了38年,是香港境內維持行車路線最長時間的路線。
20號巴士: 路線資訊
1968年,此路線班次達2-5分鐘一班[29];1970年11月16日起更臻1.5-3分鐘一班[30],乃當時全港班次最頻密的巴士路線,此紀錄至30年後方被九巴273線所打破。 運輸署在2022年12月下旬的早上及傍晚時段在藍田交匯處及偉樂街進行實地調查,指出96線最繁忙一小時載客率為65%[24]。 九巴指出此線上座率較其他途經將藍公路的路線的為高,因此向運輸署申請加強此線服務,包括延長服務時間甚至提升為全日服務,並因應部份乘客訴求,加開不經科學園直達大埔的特別班次,但一切詳情有待運輸署決定[25]。 最終此線於2023年4月29日起加強服務,增加星期一至五之班次和提供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之服務[17]。 20號巴士 駕駛執照通常連同身份證明文件一同使用,因此駕駛執照上的個人資料比較少。
20號巴士: 行車路線
1951年改派巴士行走,用車為金馬Superpoise MkII[17];1961年起改派亞比安13型、17型及23型單層巴士。 八十年代改派丹尼士喝采(N)雙層巴士行走;1998年因丹尼士喝采逐漸被淘汰,改派非空調版本的利蘭奧林比安(S3BL)11米三軸巴士。 12號線於1955年投入服務後,下一條路線本應為13,但當時中巴管理層卻指「十三不祥」,故跳過本編號,1960年開設的新線由14號線繼續排下去。 直至1973年,計劃開辦此線時,中巴總監顏成坤在報章聲言不相信「十三不祥」的思想,並把本線編為13[4]。 20號巴士2025 九巴於2011至2012年曾經派出當時全新投入服務及配置歐盟五型引擎的富豪B9TL(AVBWU)行走,直至2013年與1A線的Enviro500(ATE)及一輛配置Enviro500車身的富豪B9TL(AVBE13/MP8222)對調。
20號巴士: 九龍巴士96線
視乎應考時所使用的車輛,駕駛執照可再細分為棍波及自動波執照。 持棍波執照者可駕駛相關的自動波車輛,但持自動波執照者不可駕駛棍波車輛。 如果駕駛者持有自動波執照,執照上會在相關類別之後加上A字,以資識別。 由於有關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的交通意外有所上升,運輸署自2000年10月1日起引入了暫准駕駛執照制度,亦由於實行此制度後有關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的交通意外數字大幅減少,有關當局於2009年2月9日起,把此制度擴展至私家車及輕型貨車。 香港私家車、輕型貨車、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最低駕駛年齡為18歲,初次申請只可選擇私家車、輕型貨車、電單車及機動三輪車的駕駛執照;而其他種類的駕駛執照則需申請人年滿21歲,以及完成暫准期並取得私家車或輕型貨車正式駕駛執照;或在無需暫准期下,持有一年私家車或輕型貨車正式駕駛執照。
20號巴士: 八達通轉乘優惠
中環(交易廣場)開經:干諾道中(東行)、支路、干諾道中(西行)、租庇利街、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西、薄扶林道、華富道、華富(南)巴士總站、華富道、石排灣道、香港仔大道、黃竹坑道及南朗山道。 全低地台前,僅有兩部富豪奧林比安(AV412/HR9234及AV413/HR9394)曾披上全車身廣告,吸引不少巴士迷拍攝。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5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2022年8月14日:總站由中環(大會堂)延長至金鐘(添馬街)[3], 由金鐘(添馬街)開出駛至添馬街後,經夏愨道、紅棉路後返回原有路線,取消中環(大會堂)總站;由旭龢道開出駛至中環(大會堂)後,經干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及添馬街,是本線開辦48年以來首次遷移總站。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6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平田開經:安田街、平田街、安田街、藍田(北)巴士總站、德田街、啟田道、鯉魚門道、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蝴蝶谷道、荔枝角道、長茂街、長順街、長荔街、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葵益道、興芳路及葵興站通道。
20號巴士: 服務時間
而啟德北一帶要直至2013年才有公營房屋遷入,該帶往來旺角的服務,由九巴24線改道替代。 2018年,城巴投得的三條啟德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22線及608線)投入服務,其中本路線及22線提供與新巴701、702線的八達通轉乘優惠,方便啟德居民透過轉乘往返西九龍新區。 隨著本路線於2023年4月23日隨海達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而延長至該處,當年新巴投得的703線的角色,最終由本路線正式提供串連西九龍及啟德兩個新發展區的直接巴士服務,加強兩區聯繫。 96線全程收費為$9.9[1],並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19],當中60歲-64歲香港居民、65歲或以上長者與合資格殘疾人士如以指定八達通繳付96線的車資,均可享有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提供的$2票價優惠[20]。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9]。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1],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21]。
20號巴士: 班次
1921年6月,香港仔街坊自由車運客公司(1925年6月改組成香港仔街坊汽車公司[3][註 1])開辦來往鹹魚欄(位於西營盤干諾道西與威利麻街交界,即目前干諾道西118號的位置)及香港仔之路線,當時用車二輛,並無路線編號。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新巴1998年接辦此路線時,仍然以DA、LA和VA(巴士迷稱之為3A黨)為主要用車,並加入少量丹尼士飛鏢(20XX)單層巴士。 由於此路線客量欠佳,延至2000年後才加入各款長度的丹尼士三叉戟(10XX-11XX、12XX、14XX、16XX、30XX、33XX、怪獸3601)、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50XX-51XX)和Neoplan Centroliner 20號巴士 12米(60XX)。 由於小西灣較柴灣斜等地區遠離柴灣站,居民只能乘坐此路線,將其客量再推至高峰,更在1995年2月27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
由2012年3月9日起,本線引入2部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米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行走,為本線首次引入直梯巴士,提升本線的用車水平。 澳門日報喺2007年7月19號報道話,一個男乘客向治安警察局報案,話喺2007年7月11號晚黑搭三十號巴士由花城公園返台山方向時,懷疑喺何賢紳士大馬路嘅巴士站落車。 但係巴士司機喺新城市花園站埋站之後,就擅自改道行駛,巴士司機冇理會到乘客要求返翻原嚟線路嘅要求,更要求佢喺其他巴士站落車。 而且重講到「如果我咗收工之後換埋件制服,你就認唔到我,我到時有啲嘢可以做。」之類嘅恐嚇言論。 2006年8月17號,澳巴三十號一輛日產Civilian小巴,由氹仔去澳門半島方向,喺行到馬揸度博士大馬路蔡高中學對出,就懷疑機件失控,先隊咗路邊一架貨車之後再向前隊埋另一架私家車,再剷上行人路,撞冧一棵樹之後先停低,成架巴士車頭爛嗮,座位甩到亂嗮龍。 喺呢單野入面巴士入面全部乘客同巴士司機一共廿二人受傷,其中有三個男乘客傷勢嚴重,傷者大部份被玻璃割傷,其中一人頸部受傷需要用擔架。
自S3N317退役後,該字軌一度懸空,其後由一輛Neoplan Centroliner 12米(AP8/JD8739)雙層空調巴士取代。 20號巴士2025 麗港城開經:茶果嶺道、偉業街、觀塘碼頭通道、觀塘碼頭巴士總站、偉業街、敬業街、成業街、茶果嶺道、鯉魚門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蝴蝶谷道、荔枝角道、長茂街、長順街、長荔街、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青山公路(葵涌段、荃灣段)、海興路及海安路。 城巴在2009年起大量引入Enviro500及後繼車款Enviro500 MMC(81XX-84XX),此路線從2010年起不時出現該型號巴士;與此同時,丹尼士三叉戟(22XX)亦會間中行走此路線。 2015年11月,配合專營巴士低排放區實施,以上述兩款車型行走。 香港仔街坊汽車時代及中巴營運初期,此路線以佳牌ONDL型巴士行走;開辦時派車2輛,1926年增至5輛[67],1928至1930年間派車4輛。 1932年,香港政府招標承辦專利巴士服務,並在1933年1月宣布由中華汽車公司投得港島區專利權。
本線是來往荃灣及觀塘的全日行走巴士路線,由於橫越五个都會區區域,提供九龍東前往荃葵及美孚的特快服務。 愉景廣場巴士總站於2019年4月13日起重新啟用,但要到一年後的2020年6月7日早上0530起,愉景灣交通服務才還原大部份區內巴士路線,其中T4及T9線未受是次區內路線還原影響。 1965年4月,此路線再行加班,並增設蒲飛路特別班次,以配合政府取締香港仔貨車非法載客,應付激增的客量[28]。 1967年,中華巴士開始派駐佳牌阿拉伯五型28呎雙層巴士(M)行走此路線,並在1970年代逐步以雙層巴士取締原有的單層巴士,以應付南區龐大的客源。
每兩名繳付成人車費的乘客,可攜同一名12歲以下小童或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乘車;而攜同合資格殘疾人士登車的乘客,以現金繳付車資,亦可享半價優惠[22]。 20號巴士2025 本路線並與多條城巴機場/北大嶼山對外路線及新巴路線提供轉乘優惠,方便本路線沿線乘客透過轉乘往返將軍澳南、東涌、機場、西環、薄扶林及港島南區,也方便啟德居民前往尖沙咀及西九龍區。 1998年,中巴喪失專營權,旗下路線多交由新巴續辦,但此路線則成為當時少數交予城巴的路線。 20號巴士 其時城巴車隊已全面空調化,故此路線易手後亦立即改為全空調服務,主要派出利蘭奧林比安(3XX)及丹尼士巨龍(8XX)等12米非低地台空調巴士行走。 而為提升此路線之競爭力,城巴將投入服務不久的市區版丹尼士三叉戟(22XX)投放至此路線作主力,並與同樣往返堅尼地城及北角,亦已於1999年4月全冷的18線,以較新用車,更多次加密班次,以圖與該路線爭一日之長短。 城巴當時更在此路線電牌加上「全程只收 $3.4 ONLY」的字樣,宣傳此路線車費低廉,較諸18號線廉宜,吸引不少乘客乘搭[42]。
不過,行走此路線的22XX在兩年多後的2001年8月3日全數調離此路線,派往619、690等過海路線行走;此路線則改派富豪奧林比安(3XX-6XX),回復以非低地台巴士為主力。 展望將來,有鑑於荃灣西部多個大型私人屋邨對往返黃大仙及彩虹等沿途需求量增加,本線由2017年2月13日起根據運輸署《 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延長至麗城花園,以抗衡與紅色小巴之競爭,成為來往麗港城及麗城花園的跨區路線,未來本線客量將會繼續穩定上升。 1942年2月20日,香港占領地政府成立,取代香港軍政廳,並在4月20日宣告更改部分地名及道路名。 2022年5月,大埔區議會跟進區內巴士路線的開辦和改動進度時,要求運輸署盡快落實此線的服務和將路線服務範圍擴展至將軍澳創新園[6],而運輸署則表示會按一貫做法進行路線營辦商的揀選工作,並再指出新路線會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啟用而投入服務[7]。 同年6月,運輸署把此路線經營權批給九巴[8][9],編號為96[10],並在同年12月12日起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而投入服務[11][12][13][14]。 九巴為隆重其事,特意在開線當天於康盛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舉行首航活動,提供道具供乘客於當天與相關全車身廣告巴士拍照留念,並向乘客送出精美禮品[15]。
在多條路線競爭下,此路線於1990年代班次削減到全日雙位數字間距,大大不如1970年代的盛世。 1999年,石排灣邨各座陸續清拆重建,石排灣一帶僅剩人口老化的漁光村及漁暉苑,令此路線客量低迷,城巴遂在2000年代初期派出猛獅NL262(15XX)單層空調巴士行駛此路線。 1960年代,南區多棟公共房屋落成,其中包括鄰近此路線沿線的漁光村、石排灣邨、田灣徙置區及華富邨。 區內人口增長下,儘管中華巴士於1960年代末先後延長4號線至華富邨及開辦7B線(後改稱71線)以黃竹坑新邨為總站,來往中環統一碼頭,輔弼此路線交通區外之能,但亦無阻此路線不斷加班,成為當代線王。 新巴同日另增辦一條途經柴灣中部至銅鑼灣東之間一段東區走廊的特快路線8P,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