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府願意放寬地積限制,便能提高發展商重建一些原本地積比較低的舊區,加速城市的繁榮發展,提高整體生活水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本港市區樓宇日益老化,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現時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舊樓數目,兩年間已由約9,000幢增至逾1萬幢,而市建局由2001年成立至今只處理了約1,300幢,故單靠現行做法追不上舊樓老化速度,必須研究其他方向。 他表示,經過一年研究後,發現油麻地與旺角剩餘可供發展的地積比率只有約10%,該局正考慮整合地積比作發展,並希望放寬部分地區的高度限制,該局將於明年中完成研究後展開大型公眾諮詢,並建議3個方案予公眾選擇。 仲量聯行報告指出,去年土地審裁處接獲16宗強制拍賣舊樓申請,按年減少54%,亦較2018年至2020年3年間平均每年37宗顯著減少,疫情令法院服務暫停是原因之一,同時亦反映私人發展商收購舊樓愈來愈困難。
- 不過決定買入舊樓之前,可留意以下4大注意事項,避… 如果物業本身的最高地積比是9倍,但物業只有4層高。
- 眾所周知,香港的房屋供應緊張,因此需要提高地積比來增加房屋供應量。
- 因此,買樓要是單看實用面積,而不看「地權面積」是會計錯數的。
- 集團除了受發展商及地產基金委託外,集團之房地產基金管理旗下設有舊樓併購基金及重建基金,由集團董事總經理趙先生親自處理,加上團隊多年的併購經驗,可以在短時間裡直接回覆業主之個別問題,能夠於短時間裏完成收購。
- 而市建局平均每年重建樓宇不足100幢,重建進度追不上舊樓老化速度。
- 最近的一項支援計劃,是動用30億元的「樓宇更新大行動2.0」,為居於較高樓齡、應課差餉租值不超越設定上限的自住業主提供大額資助,主要用以在其樓宇內按強制驗樓計劃進行所需的檢驗及修葺工程。
- 政府會繼續以「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工作方針,透過進行、鼓勵、推廣及促進本港市區更新,應對市區老化問題,改善舊區居民生活環境。
「只希望沙中線的那個站,可以起得更慢,再貴的租我已不能負擔」,由本地樂隊My Little Airport寫的《土瓜灣情歌》或許寫出土瓜灣住戶及商戶的心聲。 屯馬線將於周日(27日)全線通車,在新設的土瓜灣站附近,市區重建局早在13年前已在區內布局,在土瓜灣及九龍城陸續展開12個重建計劃,有已落成的新樓盤項目呎價高達近3萬元,透過市區更新,舊區即將搖身一變成為鐵路沿線的中產社區。 要瞭解那些舊樓具收購潛力,或是自己居住的舊樓有沒有機會被收購,首先當然是參考單位所屬地段。 例如近年觀塘便成為市建區及發展商的重點重建區域,區內多個舊樓群近年便發展成觀月‧樺峰、凱滙等新盤,加上即將動工的裕民坊商廈項目,預計區內將會持續變天,因此鄰近裕民坊的宜安街、恆安街及輔仁街的舊樓,近年已吸引不少投資者「落釘」。 所謂地積比率(Plot Ratios)意思是指物業准許發展的總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例如地盤面積是5千呎,地積比率8倍,可以興建的樓面面積就是4萬呎。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舊樓收購注意: 舊樓收購注意 收購舊樓切勿違反守則
在這方面,我們會貼心地為業主們作出延期,業主毋需擔心費用、僭建、清拆令等問題;當物業成功收購後,維修責任會完全轉移至新買家,一次過為你解決所有煩惱,更可省下一筆修葺費用。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若不遵從法定的強制驗樓通知、勘測或維修命令、清拆僭建物命令的人士,屋宇署會向該物業業主提出檢控;值得留意的是,樓齡較大的單位一般較常收到維修令。 正正因為許多舊樓樓齡較大,需要維修的地方亦較多,當業主出售物業時,記得先與買家釐清維修費等責任問題,避免日後有爭拗。 我們有別於坊間的一般代理商,我們是專業房地產基金管理及發展商背景之地產公司,保證所有收購程序合法,並嚴格遵守《地產代理條例》及其附屬法例的條文,讓業主更加倍安心。
- 有人調侃道「中國憲法直接把美國包含進去不是更讚」,也有人指出中國大陸和台灣是「一邊一國,互不從屬」。
- 由於並不是每個地區的發展地盤都用盡地積比,所以衍生了地積轉移的發展概念。
- 不少專家都估計,即使將來疫症消失,部分市民已習慣網上購物、網上學習及外賣餐飲,過去的生活與消費模式亦未必會恢復,旅遊業預計也難以回復至疫情前水平,導致對舖位的長遠需求下降。
- 除市建局的重建項目,有區議員亦表示,留意到有發展商逐漸於土瓜灣「插旗」嘗試收購。
- 東方報業集團第5度獻藍圖打造理想社區,提供完善社區配套,居民不用走出社區,亦能自給自足。
- 近年不少發展商在商業區如旺角,銅鑼灣收購唐樓後改作商業用途,一來地積比較住宅高,二來商業單位的呎租及售價都遠高於住宅。
- 以八文樓為例,市建局指該建築群共有3,200多伙,當年興建時採用的地積比率高達17.6,但現行市區可用的地積比率為9,反映若沿用現有方式,八文樓新建的單位將大幅削減。
事實上,一個住宅單位要達致宜居,除了更換老舊的設備之餘,更重要的,是要確保結構構件保養得宜,業主應同時做好樓宇公用地方和單位的維修保養,才可以從外到內提升安全和宜居程度。 這項計劃推出至今大約兩年,據市建局團隊向我匯報,截至上月,已批出超過6000宗申請個案,涉及約2億5千元的資助津貼。 團隊分析數據,了解到大約6成的資助金額用於單位室內的工程,而大部分均屬於與改善單位室內裝備有關,例如重新髹油漆、更換單位地板和瓷磚、更換座廁、浴缸、大門、鐵閘和修葺或更換破損的窗戶等。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按揭計算機
兼善里等樓宇老化失修,消防安全設施不足以及充斥劏房等問題,區內居民經常向他反映重建的意願,有關項目亦討論多時,今次終於踏出重要的一步。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資料顯示,該項目去年中已申請強拍,當時收購約90%業權,餘下3伙未成功收購,地下為商鋪,樓上1至5樓為住宅。 根據2018年5月4日所憲載的港島規劃第5區-灣仔分區計劃大綱,該項目為商業用途,物業於1971年落成入伙,位於禮頓中心旁邊,坐落內地段第734號C分段,土地契約年期由1881年8月1日起計999年,為一幢50年樓齡舊樓,設有兩道公用樓梯。 ),大陸、台灣、日本、韓國稱容積率,是指總建築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值。 例如,在1萬平方米的土地上,有3000平方米的建築總面積,其地積比率為0.3。 認識我們的朋友都知道,兩年前我們就開始做全幢工廈活化,九龍東的兩個項目,早已經沽清,最近已經開始交樓收尾數。
在舖位供應過盛,住宅單位則嚴重供不應求下,政府應彈性放寬有關地積比用途限制,容許九龍區的新建住宅樓宇,靈活調整其最高住宅地積比,例如由7.5倍增加10%至8.25倍,但整體地積比則維持9倍,即是將非住宅部分減至0.75倍。 這樣既能盡用和善用珍貴的市區用地,促使在中短期內增加住宅供應,同時亦不會對有關地區的基建及社區設施造成太大影響。 他指,放寬高度限制不一定等環境變差,會作適當規劃,於明年中完成研究後展開大型公眾諮詢,並建議3個方案予公眾選擇,包括「0」地積比增長方案(即在現有規模下發展)及正負地積比增長方案予公眾選擇。 至於該區是否有發展商「落釘」等情況,他指市建局無法看到,亦是無可避免的情況。 至於有關放寬高度限制及地積比率的建議,發展局回覆指,法定規劃圖則為個別土地用途地帶,加入可略為放寬建築物高度或地積比率限制的條款。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樓盤資料
而且,發展商一般不會自己出面,往往透過第三方的「打手」與業主談洽。 【舊樓防伏】疫市尋寶4大注意事項 市區舊樓除了佔有地理優勢,實用率一般較高,除了吸引上車一族買入自住,優質舊樓更具備收購潛力。 不過決定買入舊樓之前,可留意以下4大注意事項,避… 如果物業本身的最高地積比是9倍,但物業只有4層高。 作為發展商收購該物業可大幅提高地積比,收購一伙可以多建2至3伙,利潤高。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發展商舊樓收購價
這些工作包括「全面結構勘察計劃」、「屋邨改善計劃」、「全方位維修計劃」、提供無障礙通道,以及更換和加裝升降機。 不過,今次市建局破天荒運用轉移地積比率為舊區重建開路,若落實勢令該區的規劃大變身,特別是八文樓因地理上鄰近高鐵站及西九,發展潛力獲得釋放。 近日市建區昂首濶步,趾高氣揚的樣子純粹好采,碰到樓價颷,先前收購的地盤入貨價低,賺了大錢,回顧他們之前的巨型項目,如朗豪坊,花的時間等別長,花的錢特別多,但竟然只是獲利億多,發展商真是多得他唔少。 前身是土地發展公司,與私人機構一樣,做到蝕錢便改名換姓,博人忘記他們的劣跡。 蝕錢是蝕納稅人益街坊,總算有老百姓著數,但欄尾就真害死人,拖慢了整個舊區重建應有的步伐,居民叫苦連天,居住環境惡化都是拜其所賜。 韋志成昨日表示,經過一年研究後發現,指整區212公頃地內共有3,300幢舊樓,樓齡中位數為52年,當中850幢地積比已用盡,整體未用地積比只剩10%且位置分散,很難以剩餘地積比去發展。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收購呎價,不等如呎價!
此外,為鼓勵業主出售其物業予市建局,市建局會給予業主相關費用津貼,以助其支付搬遷及重置物業等有關開支,數額在項目開展時公佈。 若業主的單位是一半自住、一半出租者,除可獲物業市值交吉價八十萬元外,亦可得物業自住部份百分之一百自置居所津貼,即六十萬元,以及物業出租部份的補助津貼,相當於自置居所津貼的百分之七十五,即四十五萬元,故該業主合共可得一百八十五萬元。 自置居所津貼的金額,是被收購物業的市值交吉價,與在類似地區重置一個面積相若,樓齡約七年的單位市值兩者之差。 「實用面積」的定義,是根據香港測量師學會於一九九九年三月制訂的《量度作業守則》作為標準。 在新的試行機制下,我們將價低者得的招標方式,改為統一定價的公開抽籤方式。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搶藥潮不停 政府或出限購令
位於世宙旁的一些工業樓宇,佔地81,603呎,最高可以用5倍地積比率重建,而樓層不超過30層高,故若重建為住宅發展,可釋放出408,000呎的樓面面積。 雖然如此,因樓盤本身坐落的「東頭工業區」正經轉型,縱然重工業已經絕跡,現時工廈都以寫字樓為主,但由於不少用地都已劃為住宅戊類、或其他指定用途(商貿),日後重建時可能對樓盤的景觀及居住環境有影響。 財政預算案後,多個發展商都趁寬減印花稅而積極搶灘,包括星星地產推出位於朗屏的「雨後」,項目由一座提供335個單位,提供開放式、一房、兩房、兩房連書房及三房一套連儲物室單位,標準樓層面積由 呎。 位置上跟西鐵「朗屏站」約八分鐘步距的「雨後」,其預關鍵日期2023年12月31日,相當樓花期十個月,部份單位有望受惠於舊按保政策,唯獨其位於「東頭工業區」內,縱然區內重工業已絕跡,但日後的轉型過程卻是準買家需考慮的因素。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收購舊樓日見困難
有學者指,土瓜灣未來發展取決於重建進度,重建將無可避免拉高社區租金及物價,趕走原來居於當區的基層,商舖組合亦料有變化。 過去小商戶看準低廉租金遷入土瓜灣,在社會演變中,小店或難敵發展洪流。 除了多個香港樓盤資訊外,House730亦提供不同類型的樓市資訊,包括地產新聞、成交數據等等,讓你成為精明買家或租戶。 House730雲集香港各類型樓盤資訊,包括香港新樓盤或是二手樓、港九或是新界、住宅或是工商業大廈,務求為用戶提供最全面的樓盤資訊。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申請改劃450個單位
目前市區符合樓齡限制的舊樓受到地積比率限制,發展商只能按物業原有的地積比率重建,沒有額外增加的樓面可出售,加上,樓市「辣招」令發展商需要支付30%的印花稅,直至拆卸物業才可獲退回25.75%稅款,收購成本極高,自然難以出溢價收購舊樓。 土地供應主要倚靠政府及鐵路上蓋項目,私人市場則倚靠收購舊樓重建。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儘管舊樓「強制售賣」的申請門檻已降低,但近年收購舊樓的進展越來越慢及困難,因樓價越升,發展商收購舊樓單位的出價便要更高,才能成功購入業權。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但要數投資唐樓先驅,則非美籍廣告人Dare Koslow莫屬。 地積比率能夠決定建築、發展密度,對於香港這個土地資源珍貴的城市,絕對是重要的一個指標。 買家入手樓盤前,也不妨留意心水地區的地積比率,查看居住地區的發展是否過於密集,附近有沒有足夠配套支持與地積比相稱的發展。 或者從過低的地積比也能夠看出,該區的發展力度不足,代表可能相對應的設施也不會那麼完善。 一般而言,根據香港規劃署規定,住宅用途的最高地積比率大概是8至10倍,主要集中在香港島的地盤,而商業用途等地帶獲准的最高比率則是15倍。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地積比率
內裏配套齊備,包括30萬平方呎的麗港公園和兩個住客會所,區內採光充足,提供足夠的綠化和休憩空間。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屋苑建有3個購物商場,超市、餐廳、髮廊等一應俱全;附近亦有診所、學校、停車場等,居民毋須離開社區也能應付生活所需。 此外,在完整社區建造的大廈內亦應採用「背對背用地設計」例如一些非面向街道,或與住戶打對面的露台,可善用作曬衣及放置洗衣機用途,若認為有礙觀瞻,可加設趟門以作遮掩。 有鑑於個別地區現時的發展密度已難以增加或剩餘可供發展地積比率不多,我們需要以區域而非個別地塊的角度出發推動市區更新。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5 為此,市建局於二○一七年五月以舊樓林立的油麻地及旺角作為試點展開了地區規劃研究。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地盤面積
而「FedEx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World Service Center」則屬於「住宅戊類」,星星地產在2016年以約3.4億元購入項目後,向城規會申請興建住宅,並於2021年以8.18億元成功補價,以項目可建樓面171,151呎計,每呎地價6,700多元。 他續指,事實上,樓宇隨時間增長會浮現很多問題,但因本港土地供不應求,樓價長處升軌,而且業主叫價強硬,令收購活動停滯不前,但舊樓樓齡動輒六、七十年,維修成本高昂,部分更因日久失修,需由政府資助維修,故他認為屬浪費公帑,同時亦拖慢社會重建工作。 參考過去的市區重建項目,獲收購的物業一般屬於樓齡逾 50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5 載、日久失修的唐樓大廈。 根據法例,市建局收購舊樓,除了須給予業主其物業的市值交吉價(俗稱「現殼價」),視乎單位的佔用情況,另外更會加上一筆津貼賠償,再因應單位狀況(自住或出租),去決定補貼額度。 韋志成亦提出,重建時如可容許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將住宅地帶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並註明「混合用途」,只訂明總地積比及最高住宅地積比,因應不同因素及需要調整地積比的分佈,即可按情況隨時調整住宅或商業用途的比例。
報道指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為每名儲戶提供高達25萬美元的保險,但矽谷銀行的儲戶,大部分擁有超過該款額的存款,當中包括大量初創公司,矽谷銀行倒閉可能引發科技行業大規模倒閉及裁員潮。 總部設於加州、專注初創企業的矽谷銀行,因為資不抵債被監管機構勒令關閉,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 位於炮仗街的裕德餅店亦開業23年,老闆娘謝女士與丈夫於1998年到現址開舖,在百多呎的小舖位見證土瓜灣變遷,看着對面5層高舊樓,被市建局收購,建成名為「喜築」的28層新住宅大廈。 謝說,區內小店隨市區更新越來越少,「邊到夠啲大舖做,你租金太貴邊有得做」。 裕德餅屋約100多平方呎的舖位,每隔兩年加租,現時月租約2.4萬元。 除市建局的重建項目,有區議員亦表示,留意到有發展商逐漸於土瓜灣「插旗」嘗試收購。
所謂地積比率未用盡,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起多幾層樓,起多啲面積。 •常見於油旺區內,毗鄰的舊樓先重建了,變成夾在兩座新建高樓之間,發展潛力大減。 若將這幢夾在新建高樓之間的舊樓清拆,地皮改為公共空間或重建低矮樓宇,部分地積比可轉移到其他「接收地盤」。 在決定開展每個重建項目之前,市建局會按照《市區重建策略》,考慮多項不同因素,例如樓宇狀況、居住環境、地區上可用作安置的土地資源、重建項目對整個社區帶來規劃上的裨益及市建局的財政和人力資源等,小心處理及訂出優次。
林健鋒認為,啟動重建後首一、兩年,雖然或會拖長「上樓」時間,但由於重建完成後可以增建單位,長遠有助縮短輪候時間。 他又建議當局在屋邨物色空間,例如球場或商場,先興建一至兩幢樓宇用作原區安置,其後再為地區補回相關設施,料可減低對輪候家庭所帶來的影響。 所謂「剩餘地積比」,是指按現行建築及規劃法規,將現有建築物所在的土地的可發展樓面上限,減去現時建築物的總樓面面積,若有剩餘仍未用盡的,便是可發展樓面潛力,即「剩餘地積比」。 另一方面,政府亦正透過改變土地的規劃用途,例如把「工業」用地改劃作「商業」或「綜合發展」等用途,鼓勵社區更新。 此外,行政長官在二○一八年《施政綱領》中提出加強在政府用地落實「一地多用」的多層發展模式,整合及提供更多「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務求善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並透過重建政府設施改善社區環境。
發展局二○一一年公布經修訂的《市區重建策略》為處理市區老化問題制訂清晰的政策藍圖。 在這個策略下,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擔當重要的角色,並會集中資源,透過重建發展和樓宇復修,推動市區更新的工作。 《市區重建策略》亦說明,除市建局外,其他持份者和參與者亦應該參與推行《市區重建策略》。 政府會繼續以「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工作方針,透過進行、鼓勵、推廣及促進本港市區更新,應對市區老化問題,改善舊區居民生活環境。 不過,星星地產購入地盤後卻申請改動圖則,包括把項目改劃為一座物業,提供450個住宅單位及49個私家車車位,於2018年申請輕微放寬地積比率,但卻被城規會否決,認為會開設不良先例。
私人財團提出的收購價不如市建局般透明,和普遍物業買賣一樣,主要是視乎買賣雙方的議價能力,雙方協議的價錢,便是最終「收購價」,不會有指定的賠償津貼。 一般人在買賣樓宇時,很容易只注重樓宇的實用面積,而忽略了樓宇所佔的地權份額。 其實,只要把樓宇的地權化成「地權面積」,大家就會較易明白,「地權面積」一詞是我自創的,我得先解釋一下。 例如舊樓業主以呎價16,000元出售單位後,要在同區購買住宅或動輒要承擔2.2萬元的呎價,難以吸引業主出售單位。 選取處於核心地段如銅鑼灣、灣仔、尖沙咀、旺角等的高樓齡住宅,更能收取高租金。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舊樓收購注意: 單位有否建築令或命令(俗稱order)
不過,這種「落釘」的投資方法需要動用龐大的資金,亦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樓市不景氣,地產商放緩收購的步伐,這班「職業炒家」為落釘所付出的成本便長期積壓,影響資金流通。 投資私人財團有意收購的舊樓,方法不僅限於純粹的個別單位買賣,有投資人士更會大筆購入多個舊樓單位,以圖進行所謂的「落釘」。 根據法例,地產商提出的「收購價」不能低單位的現殼價,為吸引一眾業主放售業權,以盡快完成收購程序,地產商一般都會開出可觀的價錢。 除此之外,市建局會再提供津貼,以助業主支付搬遷及重置物業等有關開支。 換句話說,投資舊樓等市建局收購,回報比起賣樓售價多出兩筆津貼賠償,非常吸引。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放寬地積比率
為了改善區內環境,政府會考慮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未能成功收購的業權。 就執修合理時間,梁永鏗律師表示,只要業主在收樓後六個月內以書面通知發展商執修要求,發展商便一直有責任處理業主要求。 但他提醒,由於發展商沒有在合約上列明會於這個期限完成執修,單靠管理處口頭上的承諾不是「交易」,因此發展商不算毀約。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另外,明哥及何鉅業同時表示,發展商十分著重商譽,它們關注業主的滿意程度,因此一般願意根據業主合理的需求進行執修,而一而言發展商於一個月內完成執修算是合理,除非需要訂貨才可進行執修,例如大型玻璃等,便可能需要更多時間。 市建局對舊樓收購沒有特定的準則,買家或較難預料心儀舊樓單位是否真實具備收購潛力。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油旺地區研究 擬地積比轉移 重建八文樓
準買家首先應瞭解單位所處大廈的地盤面積是否夠大,或與相連物業的樓齡是否接近,因為如果拆樓後的地盤夠大,而且較易被發展商連續收購幾幢大廈,形成一個較大的發展區,便有機會興建大型商業和住宅項目,增加發展商的收購意欲。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5 相反,如果物業是一座面積不大的單幢唐樓,周邊均被樓齡較新的大廈包圍,被收購的機會便會大幅減少。 星星地產在2019年6月再次向城規會呈交最新發展計劃,建議以5倍地積比率重建項目。 該計劃擬建1幢25層高商住大廈,提供335個住宅單位,較前一個月撤回的舊方案353伙減少18伙或5%。 他樂見項目採用新的做法,善用政府未能盡用的土地,並承諾新建一座十八層高的政府設施綜合大樓,包括一個新的體育館,社福設施等,滿足周邊居民需要,有望透過重建,改善整個地區的市民生活環境,有利創造宜居的深水埗。 若開發者能在其開發土地中為公眾提供便利而讓出部分利益,例如將底層架空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政府規劃部門就會提高該土地的地積比率上限,幅度根據法規、城市總體規劃和項目具體情況而定。
他強調,從舊區「熟地」入手,容易增加供應,況且,舊區內街市商場及學校等設施齊全,交通四通八達。 若撇除全盤唯一的兩房一套J室單位,純兩房分層共有104個單位,分布於六柱,包括A室、F室、G室、P室、Q室、R室。 F室單位的其中一間房間會望向居屋「宏富苑」,部份則望向「宏業西街」方向。 至於A室單位睡房擺位一前一後,主人房屬於後方,採光度會較弱,要透過轉角窗才能引入光線。 更重要一點,樓盤正望的「雄偉工業大廈」樓高15層,跟毗鄰「嘉柏中心」樓高14層均形成了視覺上屏風外,現時由單一業主持的「雄偉工業大廈」、佔地27,298呎,是容許以9.5倍地積比率重建,其樓高可升高一點至20層。 因此選擇此方位的準買家,以為選擇16、17樓已經很穩陣,實情若此幢工廈重建,除非揀到極高層,否則其景觀未必有長遠保障。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項目背景
加上有發展商提出收購亦未必是靚價,並要由大多業主都願意沽貨才能成功,要成事較直接出售難。 此外,房委會已通過進行白田邨(較舊部分)中的第十二和第十三期及美東邨(較舊部分)的重建計劃。 更重要的是,油麻地及旺角重建大藍圖若落實,在施政報告中已提及,荃灣和深水埗舊區將照辦煮碗,私人發展商的重建項目亦適用,或許是日後舊區重建的新方向。 市建局續指,會重新規劃玉成街、部份鴻福街和啟明街,提供更多地面空間予行人享用及舉辦活動,成為社區聚腳點。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亦指,土瓜灣舊區有不少地積比未用盡,而屯馬線的確帶來便利,預料當區租值上升。 惟他認為,暫時不用太悲觀,整區重建需時長,未來將走向灣仔囍帖街的舊路,抑或如深水埗般保留舊區形式的重建,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