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四分文理科,一般是成績好的讀理科,不那麼好的讀文科,到中六時也一樣。 當我中六時,我按照自己的興趣而非成績選很少人讀的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西方歷史等科目,老師也沒有阻止。 我的西史科成績一向不理想,但自己卻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於是在中六時仍選修西史科來讀,因而對世界及中國近代曾經走過的路多了些認識,在日後接觸其他地方和國家的人時,也多了一份謙虛和樂於聆聽的心,不會自我中心的以為別人都應該和自己一樣。 九華副校長衞穎賢表示,該校去年收到近700份申請,約300人有面試機會,爭奪50個自行分配學位,約14人爭一個名額。 面試挑選準則由4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個人資料(25分)、學術表現及操行(50分)、其他成就(20分)、教育局提供的成績次第(55分),如申請人父親是校友、兄長就讀九華,可獲加分。
由於學報有編輯委員會,因此,這些工作都是一群人做的,要商量和作決定,全都是同學自己做的,學到的東西自然不少。 當我第一次看到自己寫的文章,在全校的學報中刊出,的確有一種莫名的興奮。 九龍華仁 另外,自第五十六期《華暉》開始新加入《藝》(The 九龍華仁 九龍華仁2025 Genre),刊登學生美術作品、海報、橫幅、產品設計等等。 由於山泥傾瀉導致地基不穩,屋宇地政署曾於1989年及1992年查封部份校舍並加建護土牆以鞏固山坡及地基, 施工期間飯堂、物理和化學之實驗室及演講廳須暫時關閉,此兩科之實驗課須移師生物科實驗室進行。
九龍華仁: 全港文憑試表現與「schName」相約的中學
居於澳洲 Brisbane 的師兄梁煥松 (WYK 1971) 製作了一個「九龍華仁書院1971舊生網誌」﹐除了作為同屆畢業同學的交流園地之外﹐也貼出了不少珍貴的舊相片﹐舊出版物﹐讓大家懷緬昔日在校園的日子。 未來他們希望與保險公司及運輸部門合作,推廣安全駕駛獎勵計劃,並邀請更多專業司機使用 DriveFit。 相信 DriveFit 具備市場潛力,能有效保障大眾的安全。 二、統計司機駕駛情況,提供詳細回饋:運輸相關行業公司可以請司機將 DriveFit 連結至 Firebase 實時資料庫,將司機的駕駛資料(如分心次數及時間)即時上載至雲端。 公司便可以實時得知司機駕駛詳情,透過數據來制定相應的改進策略。 此外,DriveFit 亦會顯示司機的「分心頻率」及相關趨勢,並計算出分數與評級,令司機得到鼓勵及更明白需要改進的地方。
- 後來因為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港島校舍不敷應用,遂於1924年在九龍油麻地砵蘭街70號增設分校,為九龍華仁書院的前身。
- 學生亦可申請自行分配學位,但須與其他學校學生競爭,須具有超卓學業成績或體藝才華和通過面試。
- 香港華仁書院自1986年起每年均舉辦傑出學生及親善大使選舉,選出3名中五學生(2011年前為中六學生)為傑出學生及從傑出學生中選出1名親善大使與九龍華仁書院代表一起赴海外探訪當地華仁舊生會,評選準則包括良好學業成績及卓越領導才能等。
- 成員來自各班兩名代表,負責監察學生會,審核各項計劃、財政預算及財政報告,亦包括修改憲章、選舉執行委員會成員。
- 校報《華粹》(Signum)由九龍華仁書院學生會編輯部出版,收錄校園新聞、學生投稿、專欄及社會知名人士專訪。
- 香港華仁書院(英語:Wah Yan College Hong Kong),簡稱港華,是香港一所著名傳統男校,由聖若瑟書院校友兼英華書院及聖若瑟前教師徐仁壽於1919年12月16日創辦,成為香港首間由華人開辦的英文學校。
自省有助提升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使其更注意言行舉止。 1924年,華仁書院(九龍)分校成立 (正校即今日的香港華仁書院),校舍位於砵蘭街70號。 九龍華仁書院 (Wah Yan College, Kowloon; WYK; 九華) 是香港兩所以華仁為名的中學之一,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56,由耶穌會主辦。 聖依納爵小堂(英語:St. Ignatius Chapel),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56號(華仁書院)。 在1959年開始在主日舉行彌撒,1964年至1988年屬聖德肋撒堂區,1989年至1990年屬黃大仙聖雲先堂區,1991年屬聖德肋撒堂區。 九龍華仁 九龍華仁書院每年由校刊編輯部出版校刊《華暉》(The Shield), 編輯部直屬於學生會諮詢委員會。
九龍華仁: 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
九龍華仁書院(英語:Wah Yan College, Kowloon),簡稱九華,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京士柏的著名男校,由天主教耶穌會營辦。 原本任教於聖若瑟書院的徐仁壽於1919年在港島成立華仁書院,成為香港第一所由華人管理的英文中學。 後來因為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港島校舍不敷應用,遂於1924年在九龍油麻地砵蘭街70號增設分校,為九龍華仁書院的前身。 學生圖書館(舊稱馬英圖書館)原址位於實驗室樓L26室(現為Integrated Humanities Centre,IHC),於2005年遷入黃學斌教學樓二樓N21室,並命名為伍絜宜圖書館。
- 五十六期前總編輯由學生會編輯部主席兼任,五十六期及以後由諮詢委員會委任。
-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2023學生創新獎中學組得獎同學來自華仁書院(九龍)的葉承希、朱紹讚、陳浚賢及梁顯恩的「DriveFit——司機與乘客的守護神」贏得中學組金獎。
- 在教育司伍德的協助下,九龍華仁書院被納入港英政府的資助名單。
- 新界及九龍淪陷後,駐港英軍撤出九龍,九龍陷入無政府狀態。
- 面試挑選準則由4個部分組成,分別為個人資料(25分)、學術表現及操行(50分)、其他成就(20分)、教育局提供的成績次第(55分),如申請人父親是校友、兄長就讀九華,可獲加分。
- 圖書館日常運作由一位全職圖書館主任和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學生負責。
各中學提供的高中科目,不一定是為學生應考文憑試而設。 九龍華仁書院(英語:),簡稱九華,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京士柏的著名男校,由天主教耶穌會營辦。 校舍最初設於旺角砵蘭街,1928年搬到奶路臣街,1952年搬到窩打老道現址。 九龍華仁書院一直致力培育學生於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均衡發展。 九龍華仁 九龍華仁書院學生會於1966年1月31日正式成立,第一任會長是當年的總學長、現時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郭少棠教授,而當時的學生會只有九位內閣成員。
九龍華仁: 香港華仁書院
奶路臣街和柯士甸道的校舍在戰時遭到搶掠,學校檔案散失不全,只有兩位校長林海瀾和周清霖填寫之學校日誌得以保存。 九龍華仁2025 華仁書院九龍分校成立於1924年12月1日,校舍在砵蘭街70號的私人樓宇之內,最初只有24名學生。 其後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到1928年因設施不足,遷往同區的奶路臣街。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香港華仁書院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辦學宗旨:根據天主教信仰對主的愛和中華文化,學校矢志:一、做一位具同理心的模範,感染學生成為負責任和富仁心的社會一員;二、啟廸學生勇猛精進,以致君子;三、培育備具愛心、靈性、道德與智慧的領袖。 九龍華仁 九龍華仁2025 成員來自各班兩名代表,負責監察學生會,審核各項計劃、財政預算及財政報告,亦包括修改憲章、選舉執行委員會成員。
九龍華仁: 香港2:2逼和土庫曼
升上中學後,要搭一小時左右的巴士才能抵達學校,而九華是沒有校巴服務的,一定要自行返校,午膳當然也沒辦法回家吃,甚麼都得靠自己解決。 最近,先後有兩位在九龍華仁書院(下稱「九華」)教過我的神父離開世界,舊同學在WhatsApp群組中傳來了不少有關魏志立神父(Fr. Naylor)和狄恆神父(Fr. Deignan)的故事和追憶。 昔日在學校生活的回憶湧現腦海,也深深感受到中學階段的學習,原來在塑造著自己的人格及人生取向。 梁太又指現今社會有很多爭執,天主教有真理讓學生分辨是非。 她指不會考慮直資學校,因與其價值觀不同,希望兒子能在學校與不同背景的同學相處,但直資學校或會貴族化,只能看到一部分世界,因此希望兒子入讀九華,多角度看社會。 各學生組織採民選內閣制 (與港華的「投標」制不同),內閣成員由會員選出,且通常需要一定部分的會員同意才能解散 (有別於港華學生組織無內閣即消失的情況)。
九龍華仁: 教學語言
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及靈育方面的發展,從而得到全面教育。 不同科目均有閱讀學習活動,中一、二設有STEAM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數理認知及解難能力。 為加強科技教育學習,學校在初中推出“創新設計與工程”(IDEEA)校本課程,旨於讓學生在專題研習中掌握設計思維模式,並獲得實踐製作經驗。 九龍華仁2025 華仁書院(九龍)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自行分配學位的收生準則及比重有待落實,請以學校2023年1月的公布為準。
九龍華仁: 中國球迷舉老孫球衣被罵「死漢奸」
有家長盼入讀學校培養多角度思考,亦有小五學生家長提早了解入學資訊,裝備自己。 香港華仁書院校風自由純樸,鼓勵學生致力組織及參與各類課外活動,藉以令學生得到均衡的發展及培訓領導才能。 副校長衞穎賢指,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名額由上年的48個增至50個,面試挑選準則包括:個人資料(佔25分)、學術表現及操行(佔50分)、其他方面成就(佔20分)及成績次等(佔55分),合共150分,而父親、兄長是校友及天主教背景可獲加分。 根據上年數據,學校收到逾680份申請,挑選其中300位學生進行面試,以上年48個名額計算,即6.25人爭1個名額。 學習和教學策略:辦學宗旨除令學生認識基督信仰外,還著重建立學生完整的人格及獨立思考能力,亦教導學生尊重和愛惜中國傳統文化,將所學服務他人(Wearemenforandwithothers。)。
九龍華仁: 九龍華仁書院
總分最高300位申請人將受邀面試,日期暫定為明年3月13日。 衞表示,由於疫情反覆,面試安排或有變動,建議申請人密切留意學校網站。 面試以英文進行,將評核語言能力、創意、信心、態度等,總分為50分。 九龍華仁2025 九華網站提供詳細的文件清單,申請人需依所列次序排列,且毋須提交小學推薦信。 [3] 有關教學語言的資訊是根據「中學概覽」的英文版本,僅供參考。
九龍華仁: 香港公開考試狀元名單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 個人面試約10分鐘,分為英文運用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部分,由兩位老師接見,以英文作答。 九龍華仁2025 面試準則包括原創性及創意(佔5分)、信心及態度(佔5分)、文法及流暢度、詞匯及用語、發音及語調(共佔15分),每位老師最多給予25分,整個面試佔50分。
九龍華仁: ‒ 文憑試 (HKDSE) 資訊
九龍華仁書院是香港第一所以綠色作校褸底色的學校[7](香港華仁為普藍色)。 華仁書院小堂(英語:Wah Yan College Chapel)位於皇后大道東281號(華仁書院)。 在1988年開始在主日舉行彌撒,並屬於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區。 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略香港,學校停課,華仁書院地牢改為紅十字會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學校於9月8日重開。 由於戰後有大量學生入讀,1949年9月增設下午班,上午班上課時間為早上8時至下午1時,下午班由下午2時至7時15分。
九龍華仁: 明年3月面試 英文進行
我們還曾經直選學生會會長,第一屆直選當選的便是後來組織公民黨的梁家傑大律師。 學校有各種以興趣為核心而組織的會社,絕大部份均由高年級學生負責,包括請老師做顧問,安排活動等,都由同學一手包辦。 九龍華仁2025 我參加過基督徒團契、合唱團、郵學會、學報、童軍、學生會等組織,也曾擔任團契職員、學報編輯、班代表等職務,因而累積了一些被領導和領導的經驗,懂得一點點在團體中與他人合作的竅門,不會對團體生活一無所知,對日後人生的磨練未嘗不是一種準備。 學校設施方面,包括:校園佔地超過廿二萬平方呎,綠樹環抱,更有野鳥和小松鼠棲息其中。 校舍方面既有精緻低矮的校園建築,亦有超越Y2K學校的設備。
九龍華仁: 學生成就及獎項
學校的教育心理學家協助學習上或社交上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健康成長。 在學校的培育下,同學們不但能恆常反思,更懂得尊重他人,對學校亦有濃厚的歸屬感。 耶穌會於1971年和旅港番禺會所達成協議於灣仔肇輝台的番禺會所學校校舍合辦小學,番禺會所學校改名為番禺會所華仁小學並成為香港華仁書院的直屬小學。 學生亦可申請自行分配學位,但須與其他學校學生競爭,須具有超卓學業成績或體藝才華和通過面試。 傳統男校九龍華仁書院(下稱九華)今(24)舉行「未來新生資訊日」,包括面試須知、畢業生分享、音樂表演等。 副校長衞穎賢指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名額由上年的48個增至50個,父親、兄長是校友及天主教背景可獲加分,亦提醒家長填寫申請表格及履歷時簡潔即可。
九龍華仁: 香港文匯網
來自新界區的侯太則帶同小五的兒子提早「偷師」,她擔心下年很多學校同期舉行簡介會,因此預早一年了解收生資訊。 她指兒子有不同興趣,如參加朗誦、管弦樂團、田徑校隊,現已就讀九龍區小學,在挑選中學時,地點不應是考慮因素。 侯太說:「讀完六年中學後,他要面對很多社會問題,一間好學校對他來說很重要。」侯太表示兒子成績一般,希望利用一年時間裝備自己。
九龍華仁: 九龍華仁 1971 舊生 Blog
香港華仁書院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考核共分三部份︰
同年12月,日軍攻進九龍西,耶穌會教士協助居民撤退到香港島,九龍華仁被迫封校。 日佔時期,困難情況下華仁繼續授課;直至1945年7月1日,日軍着華仁停辦。 香港華仁書院自1986年起每年均舉辦傑出學生及親善大使選舉,選出3名中五學生(2011年前為中六學生)為傑出學生及從傑出學生中選出1名親善大使與九龍華仁書院代表一起赴海外探訪當地華仁舊生會,評選準則包括良好學業成績及卓越領導才能等。 首屆得主包括現職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林雲浩及著名心臟科醫生梁達智, 學年新舊學制交替時中五及中六各選3名傑出學生及1名親善大使。 為了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禮儀文明教育項目」,歡迎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參與。 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九龍華仁: 學生會
此外,學校的教學團隊均已完成師資培訓,相關科目由專科老師任教,為同學設計合適的課業及活動。 為迎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學校特意在初中推行專題研討及STEM教育,讓同學及早運用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把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高中課程編排著重文中有理,理中有文,讓同學的認知層面更廣泛,以應付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及需要。 九龍華仁 中一級設圖書館學習課,讓同學學習善用圖書館資源進行思考與閱讀,促進學習。 另外,為鼓勵同學在課餘時間多閱讀,中文、英文及各科均設有閱讀計劃。 鑑於電子學習已成為學習的新形態,學校自中一級開始,推行自攜裝置計劃(BYOD),透過資訊與通信科技,藉此讓同學培養自學的能力,也提升同學的電子素養、解難能力及溝通協助技巧等。
九龍華仁: 文憑試 (HKDSE) 成績或其他相關資訊
根據學生會憲章,如果競選的學生會內閣落選,上屆的學生會將選舉進入下一個程序,接受有興趣的學生自薦或由上屆學生會挑選三名學生,得到校長同意後,需到學生評議會得到學生評議員通過。 1946年、1947年間,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需要尋找新校址。 不過,遷入何文田山道15號一地皮的提議遭政府否決,另一說法為政府態度不置可否,致使遷校一事不了了之。 九龍華仁 1949年,學校與香港政府商討後,政府同意讓九龍華仁使用油麻地一已遺棄的稻田及附近土地。
九龍華仁: 會考
不論學期之內或暑假期間,除了學校課本外,我讀了許多文學、歷史、哲學及基督信仰的書籍,建立起思考的興趣和能力,也慢慢形成了閲讀課外書的習慣,到今天依然受益。 衞穎賢提醒家長準時遞交表格,提到表格內的課外活動列表,他指以往有家長「加紙」,列寫多種課外活動,但衞穎賢笑言只需挑選十個「非寫不可」的課外活動,又建議家長提交成績證明副本。 創校於1919年的香港華仁書院,多年來都是政商名人的搖籃, 2013年10月,舊生蘇英麟受命「回家」接掌校長之位,還看 這間老牌名校如何延續盛世。 校方於每年9至10月委任總編輯,負責來年校刊之編輯工作;《華暉》多數於11月舉行之畢業禮(Speech 九龍華仁 Day)派發。 2022年12月10日及11日, 港九兩校聯合舉行《無國界兄弟情》網上聚會,現居世界各地的舊師生透過視像會議與在港之師長暢談近況。
迎新活動方面,於開課前開辦銜接課程,家長學生迎新活動及師兄師弟摰友計劃。 為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每一位新入學的中一學生,均需參與不少於一項的體育運動。 近百年歷史的傳統名男校九龍華仁書院以自由、開明的校風著稱,孕育不少社會賢達。 九華昨日舉行網上中一入學簡介會,校長鍾衞良強調,九華講求學生自省、自律的能力,並注重學生全人發展,冀培育服務弱勢社群的領袖;該校有50個自行分配學額,去年收到約700份申請,競爭比例約14比1。 校方播放約1.5小時的錄影片段,簡介校園文化、收生要求等,高峰時期有約780人觀看。
為照顧學習的多樣性,學校已在各級推行資優教育,從而發掘同學不同的潛能。 九龍華仁2025 華仁書院(九龍)學校為耶穌會學校,耶穌會的教育理念是全人教育,故此學校致力讓同學成為一位具能力、懂承擔、富同理心及有良知的人,以培育同學的卓越發展。 學校核心價值包括:愛與關懷,尊重與正義,責任感,追求卓越及信德。 為此,學校給予同學充分的空間及協助,讓同學在學習及活動上擁有決策權力,以訓練其獨立思考及解難能力。 同時,為達至多元共融及「為」和「與」人同行的精神,學校致力協助同學成為一個富同理心的人,明白他人的需要與感受,以服務他人為終身使命。
1952年,九龍華仁搬到窩打老道56號現址,面積約41,000平方米。 [2]此地早年稱為火棚,政府一直以臨時特別許可證的方式租用給農民。 除早期之農田外,原本亦作曬染料、豆豉、布料之用,為附近旺角的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園街、豉油街、煙廠街、洗衣街、染布房街、黑布街、白布街等街名的由來。 新界及九龍淪陷後,駐港英軍撤出九龍,九龍陷入無政府狀態。
五十六期前總編輯由學生會編輯部主席兼任,五十六期及以後由諮詢委員會委任。 校刊編輯部全由學生組成,編輯自主性極高,老師只擔任顧問角色,甚少插手內容或排版;另設學生顧問,慣例由上屆總編輯擔任。 校報《華粹》(Signum)由九龍華仁書院學生會編輯部出版,收錄校園新聞、學生投稿、專欄及社會知名人士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