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文田站後有所謂的「四山」,即十二號山、老龍坑山、採石山和紅燈山,行勻全程不過約1小時的腳程。 善始善終,上、西環自開埠以來,就是華人生老病死的地方。 與其說這裏是陰森恐怖的鬧鬼勝地,倒不如說這裏是香港殯葬業的起源。 只要百無禁忌,上、西環的生死故事絕對是香港歷史重要的一頁。
當時香港的人口增激,意味着喪葬的需求也會增加,而且當時南下的,大多都是單身漢,即使死了也沒有人知道。 紅磡永別亭 其後,有「百姓廟」之稱的廣福義祠,因為管理不善,加上當時不少貧苦的單身漢知道自己差不多「夠鐘」時,都會自行到廣福義祠等待時間到來,所以,當時廣福義祠的環境就是人屍共處。 有些人可能會寧願相信這是幻覺,但葉先生堅信那是真實不過的經歷。
紅磡永別亭: 事件經過
直到有一次有個男生意外地發現了這個防盜眼的秘密,經常去偷看心儀的女生。 忽然有一天,男生從防盜眼中看進去,只見到一片紅色,起初以為房門後掛上了紅布。 但發現房內毫無動靜,拍門又無人應,於是出力一推,才發現原來那個女生已經吊頸自盡死了,發紅了的雙眼正正對著防盜眼。 第二天早上,同房醫科生終於返回宿舍,原來他去了別處的自修室通宵溫習。 直至一整天後,他才發現,同房已死,並留下「I’ll be back」這句子。
香港眾多大學都歷史悠久,大學迎新營最常聽到的就是大學最猛鬼地方同眾多鬼故。 香港理工大學當然亦不例外,有見及此,因為本站跟理大歷史有關,所以亦搜羅了隨著理工大學歲月的鬼故。 不好意思,由於內容真確性難以辨知,亦只有網上流傳跟「老鬼們」的口述版本,所以這些資料亦只有中文版。 紅磡永別亭 紅磡永別亭2025 香港首間殯儀館是位於北角的香港殯儀館,當時稱之為「香港大酒店」,早於1930年代已經啟用,但基於傳統中國人的保守思想,當時願意選用殯儀館發喪的人並不多。 直至1951年,三代都經營長生店的「殯儀大王」蕭明,從一名外國人手上買下香港殯儀館後,殯儀館發喪才逐漸普及,與此同時義莊或在家中發喪的習俗也開始式微。
紅磡永別亭: 分享此文:
當中「三巨頭」之一的萬國殯儀館在1970年由蕭明再斥資900萬元購入,原址本是北角海堤街16號,之後蕭明將萬國殯儀館轉交東華三院,以非牟利方式營運。 1980年東華三院遷址紅磡再自資逾1,000萬元興建萬國殯儀館,當時蕭明亦捐出100萬元以表支持,2003年再耗資逾4,000萬元改善工程。 新館址樓高七層,又設有冷氣,並按照各種宗教規格,設置4間大禮堂、14間靈寢室及2間化妝室,在當時來說已十分具規模。 蕭氏兩間殯儀館地點四通八達,有不少名人身故,亦會在此設靈,例如影星林黛、武打巨星李小龍。
- 其駭人地方除了在於雕塑的扭曲散發著寒意外,有不少學生竟稱在睌上經過時會聽到連串慘叫從中傳出!
- 令他意外的是,歌聲沒有停止,而且感覺聲源就在門後。
- 特別喜歡這家髮型屋,很飛遜的貼著當時造型時髦的海報,近看紅紅一點一點的,有好多港星護貝卡,努力跟上潮流,但終究抵不過都市更新的時代。
- 十九世紀時,西環還是在港島西端的一個角落,人跡罕至,所以該處設有不少墳場,例如摩星嶺香港華人墳場。
- 離開港鐵的天橋,踏入黃埔街,是理工大學學生的集體回憶,時新快餐。
大宅其後落入日軍手中,成為囚禁慰安婦的地方,戰後一直丟空,不時傳出女鬼哀怨聲及有光團飄浮。 2003 年有 8 名少年男女闖入探險,其中 3 名女生疑「鬼上身」,變得語無倫次、力大無窮,襲擊同行友人,多名警員接報到場,合力才能將她們制服地上。 喺噚晚(15日)西灣發生斬人事件,當姓黃嘅31歲男子途經至山道花園對開時,有一輛私家車駛至並跳出4名持刀大漢,向該名男子狂斬,事後逃去無蹤。 姓黃男子則受傷倒地,由救護車送院治理,據悉傷者就係網紅張欣欣(Yan Yan)嘅企業家男友Alexander Wong。 香港人一向鍾意去日本旅行,自日本喺上年10月放寬入境限制後,唔少港人都急急腳「返鄉下」。
紅磡永別亭: 香港・黃埔街|重建與清拆,那麼城市的記憶呢?
以往三年多,他都從沒遇過怪事,但就一直覺得,隧道的燈很暗沉,就算炎夏季節,亦會有陣陣涼風在隧道飄過。 而從側門經永別亭往隧道不足五分鐘的路程,也要用電筒照明才可完成。 60年歷史的上海餅店小寧波、客似雲來的燒味店、手製漢堡包時新快餐也可能不保、舊式鏡架鑲畫舖、童年的漫畫店….重建,消滅一切。
紅磡永別亭: 內容提供:六月的風
據傳一名教授的年幼兒子在泳池溺斃,有學生在晚上從飯堂看見一名小孩從泳池邊爬出,走向飯堂然後消失,嚇怕學生,此後飯堂便替玻璃貼上磨砂膠紙。 理大校園有一塊人造草地,建造期間一名工人誤墮地盤深坑暈倒,但沒人留意到,其他工人更將混凝土注入坑洞,活埋工人。 紅磡永別亭 其後不少學生發現草地經常滲出紅色液體,更有人看見一個滿身混凝土的人在草地上游盪。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有鬧鬼傳聞的猛鬼地卻為數不少。
紅磡永別亭: 黃埔站來到前,樸實的黃埔街與老紅磡
1955 年盂蘭節前夕,一班師生在松仔園附近露營,並到溪澗旁嬉水,忽然遇洪水被沖走,造成 28 名師生死亡,事後鄉公所立《怒水橋洪流肇禍記》石碑紀念慘劇。 事後,溪澗上游建造了水壩蓄水,令山洪洪峰強度減弱了。 至於原有的「猛鬼橋」經多次改建道路工程,已不復存在。
紅磡永別亭: 香港理工大學歷史與鬼故 | 紅磡 鬼故
中學二年級信了耶穌,非常熱心,常常到教會參與事奉,您說我當家庭是宿舍,只管聽耶穌話,人打你左臉,連右臉也給人打,不還手,男孩子怎可能沒有火氣? 我想這話是您對我的關心,怕我失了志氣,不追求卓越。 鍾愛理遜和留產所也都是消失了的人和物了﹐他們完成了各自的歷史任務﹐已屬香港歷史掌故一部份。 在此盡我所知點滴他們,就當是自己對香港風物作的一點紀錄及交待吧。 打佬」的奏樂水準參差﹐吹打出來的樂聲音律皆不準﹐不止刺耳﹐更添多一份詭異的恐怖感﹐我記得當時感覺一陣寒意﹐嚇到狂哭﹐停不了﹐李麗華他們還笑我怎麼那麼細膽。
紅磡永別亭: 香港理工大學
2011 年,12 名初中生到達德小學探險,有人疑似「撞邪」,自揑頸部及狂咬同學手臂。 達德學校有「香港第一猛鬼校園」之稱,更於 紅磡永別亭 2013 年被《國家地理頻道》選為亞洲十大恐怖地點。 不少小學生及初中學生受到該廣告影響,情緒出現問題,「鬼廣告」愈傳愈離譜,有人說第三名小孩的肩膀開始時沒有手,後來出現了一隻較大且是綠色的手。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紅磡永別亭: 大學鬼故!小心嚇壞 只有一間冇出過事|網絡熱話
近日李龍基接受傳媒訪問,期間表示計劃於今年內與Chris拉埋天窗。 9月18同19號,由於紅磡站1號月台用唔到,港鐵安排一半羅湖站開嘅東鐵綫班次用4號月台,一半班次只去到旺角東站,有啲城際直通車班次取消。 出事嘅列車係港鐵東鐵綫嘅「都城嘉慕電動列車」,喺1983年開始用,並且喺1997年做過中期翻新工程。 嗰日朝早8點30分左右,一班原定經旺角東站開去紅磡站1號月台嘅港鐵東鐵綫L094次列車,喺就嚟到站嘅時候,第四至第六卡車廂出軌,事故中共有8名乘客受傷。
紅磡永別亭: 發表者:frogwong123
外地有空置稅,令空置單位流入市場,而不是空待十年的重建發展。 訴說簡單樸實的年月,滿有希望的時代,庶民建築,沒有西式的講究,但不失上世紀中,逃出中國文化人的典雅和心思。 紅磡永別亭2025 從早上到中午,街上都傳來本地唯一上海餅店「小寧波」炒製芝麻和花生餡料的香味。
紅磡永別亭: 港鐵車站
香港理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37年,由「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Government Trade School)成立開始,該學院校舍位於灣仔活道,俗稱「紅磚屋」,是香港第一所獲政府資助、提供專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 吳力波還提到50年代未建理工大學前,這裏曾經有個「永別亭」的殯儀廳和殮房。 「那時儀式舉行後,火車還有白色專卡運送靈柩至和合石安葬,我們稱之為『灰斗』。後來新時代來臨才不彈此調,但我認為紅磡區有幾座殯儀館,都是與此淵源有關的。」吳力波說。 紅磡永別亭2025 位於元朗屏山的達德學校是一間小學,創校於 1931 年,及至 1998 年停辦荒廢。 校園被墓地包圍,傳聞曾有村民抵抗日軍或英軍時被殺,屍體被葬於山邊變成亂葬崗。 又有傳聞指,一名校長妻子在校園廁所吊頸亡,自此陰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