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仁书院创校于1919年,是香港首间由华人开办的英文学校。 由于办学团体的关系,与位于同区的玛利曼中学一直保持紧密连系,校训为“在这徽号下,汝可克敌”,校风崇尚自由纯朴。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陳瑞祺喇沙書院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 此外,學校亦積極營造和諧及優良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創作空間,培育學生的公民意識、責任感及服務精神。
- 其中兩班理科班嘅學生共攞到超過330個優,平均每個學生有四優成績,成為學界紀錄[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 1998年12月,学校主办了第三届亚太区喇沙会教育会议,接待约130个与会者。
- 本港有兩所以「喇沙」命名的小學,除名氣最響的九龍塘喇沙小學之外,其實同一辦學團體創立的陳瑞祺(喇沙)小學,在何文田區亦甚具知名度,是小學校網34內升小一必報名校。
9個月後,費格遜拍板以1890萬英鎊簽下迪基亞,以取代退役的荷蘭門將雲達沙,如今打破球會的不失球紀錄,證明費格遜當年沒有看錯人。 九龍華仁書院辦學團體尋日宣布,委任周子詩為校長,由2022年9月1日起生效,接替掌舵9年、即將退休嘅鍾衞良。 半日賽事完結過後,力爭27連霸的男拔於總成績以273分領先,拋離第二位的聖若瑟書院66分之多,而喇沙則以205分緊隨其後,仍有機會趕過聖若瑟爭奪次席。
喇沙書院校長: 資助(
喇沙体育成绩出众,例如学校击剑队至今已获得10次学界总冠军。 2016年6月,万人迷贝克汉姆更来学校指点足球校队队员。 2011年落成国际文凭(IB课程)大学预科课程综合大楼,现称宫川美智子大楼,设有专供IB课程学生使用的课室、实验室及附属设施。 而中学,中一以七月举行的分班试的成绩决定分班结果。 辦學宗旨:推行人文和基督教育幫助年青人充分發展自己,成為完人,發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從而建立一個和平與正義的世界。
- 由昔日狀元任教,學生們都覺得好珍貴,當中葉健同(Clinton)、邵梓淇(Pinky)和倫正衡(Eric)同學皆表示,譚Sir成為他們的班主任後,才驚悉他就是當年狀元。
- 1932年1月6日,喇沙書院正式成立,至1939年,學生人數已達1,060人。
- 以CSK校名訂立「學習社羣」「服務他人」「追尋知識」三個目標。
- 學科方面,校內學術氣氛濃厚,注重語文發展,中一至中三部分班級更會教授法語,每天第一課首20分鐘為閱讀時間,營造閱讀風氣。
- 1995年,年屆退休之齡的羅倫士修士(1935-)卸任後,校長一職由李炳強先生出任至2005年。
由於陳瑞祺(喇沙)書院是資助中學,學生毋須繳付學費。 根據過往學校公開的文憑試成績和資料推算,陳瑞祺(喇沙)書院的級別是屬於band 2A。 喇沙書院校徽(圖片來源)首先,喇沙書院為一所Band1A天主教男子中學,學校位於九龍喇沙利道18號,佔地約23390平方米,創校於1932年,算是歷史頗為悠久的學校。 在「統一派位」屬於九龍城區的本區中學,同時亦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的他區中學學校。 秉承「克己復禮」的校訓,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並依從會祖「聖喇沙」的辦學精神──信德、熱忱和服務人群的心,為年青人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學校是一間天主教的男校,創校於 1932年,校訓是「克己復禮」,現在的辦學團體是香港喇沙修士會,現任校監為譚瑪士修士,校長為唐煥星先生。
喇沙書院校長: 喇沙书院出版刊物
校园的面积超过16,000平方米,在香港中学中算较大面积。 除了一般学校会配备的实验室、图书馆、礼堂、操场、音乐室、美术室之外,较特别的是由皇仁旧生会管理的饭堂、天文房、二级历史建筑童军室和皇者仁风校史馆。 从学校的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传统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都有校队,多年来参加各种校际比赛,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一些学生代表香港或中国参加国际比赛。
惟夜校條例限制頗多,賀文修士乃接受香港慈善家陳瑞祺之子陳經綸捐助建校,並於1968年在何文田開始興建新校。 1969年9月3日遷入位於何文田常和街4號的校舍,易名「陳瑞祺(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舊生會 由世界各地的喇沙書院舊生所組成。 多年來,舊生會多次為學校籌集經費,用以改善校園環境,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搭建了一個寬闊的人才網絡。 2004年夏天,學校開始進行校舍改善工程,兩座新翼於2005年落成,以學校兩位前修士校長艾瑪和卡西安命名。
喇沙書院校長: 【2022 小學排名】最新香港小學排名
本港有兩所以「喇沙」命名的小學,除名氣最響的九龍塘喇沙小學之外,其實同一辦學團體創立的陳瑞祺(喇沙)小學,在何文田區亦甚具知名度,是小學校網34內升小一必報名校。 二○一二年度該校部分小六生獲派喇沙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等頂尖名牌中學。 其中胜出过联校中文辩论比赛十次,夺得香港数学竞赛冠军八次,香港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学校大奖五次,都是学界的纪录。 喇沙書院校長 陳瑞祺(喇沙)書院之前身為喇沙書院夜校,在1964年由賀文修士創辦於九龍城喇沙利道的喇沙書院校址。
喇沙書院校長: 喇沙書院 教師資料 (2019-
此外,他在射箭、保龄球、击剑、曲棍球等项目上也表现出色。 致力于男孩的教育及发展,促进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及有关院校的进步。 圣保罗书院位于中西区,无独有偶,办学团体圣公会。 圣保罗书院创立于1851年,是香港第一所中学,也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学府之一。 盛传这所传统男校的师生,他们将自信藏于内,不张扬的作风,一脉传承。 另外,一些学生广为使用的设施,也设有自治组织,如图书馆部、资讯科技部等,负责维护设施和为学生提供协助。
喇沙書院校長: 學校組織
由于全面翻新耗费庞大,因此修士们决定拆除旧有的校舍,重建一座设施现代化的新校舍。 为了筹措重建资金,校方把一部分土地卖给了数间地产发展商,建成包括碧华花园在内的一些私人住宅,因此新校园的占地比以往减少。 由于喇沙书院是资助中学, 中一收生须按照教育局的中学学位分配办法,共分两个阶段收生,分别为「自行分配学位」和「统一派位」。
喇沙書院校長: 陳瑞祺(喇沙)書院 學校地圖
賀敬修士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香港喇沙傳統擁有良好教師團隊及跨學科學習經驗,如體育及領導生活動等已很成熟,他相信只要維持原來書院傳統,便可適應學制挑戰。 該校擁有一所千禧校舍,佔地近6.7萬方呎,設施齊備,包括三個操場、三條跑道、小劇場及英語活動室等,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 陳瑞祺(喇沙)小學與位於常和街的中學部陳瑞祺(喇沙)書院有聯繫關係,每年有不少小六生原校升讀中學。 由於陳瑞祺(喇沙)書院是資助中學, 中一收生須按照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共分兩個階段收生,分別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在每年的一月底舉行,家長可為子女揀選兩間不受住址地區和學網限制的中學,學校將按本身的辦學理念和特色,根據預先公布收生準則及比重,預留不多於30%的中一學位,自行取錄適合的學生。 「統一派位」則在四月辦理選校手續,其中10%5學位不受學校網限制,其餘約90%則按學校網分配,派位是按學生的派位組別、家長選校意願和學生被分派的隨機編號決定,結果會在七月初公佈。
喇沙書院校長: 教學語言
經朋輩影響,學生投入度高,如在校際比賽時,不落場的同學也會熱烈打氣助威, 氣氛猶如觀賞職業聯賽。 為幫助同學定立人生目標,Brother Steve 更請同學定期提交個人日誌,並會抽選閱讀,助他們達成目標。 香港的街道鮮以學校冠名,但喇沙書院所在的喇沙利道和書院道,猶如學校畫上等號,見證喇沙悠久歲月。 1932年創校的喇沙書院,一直推行多元教育,文武人才輩出,校史叫人津津樂道,以大半個世紀建立的「喇沙精神」,更是學生成功的根基。 而以其資助背景,不能拔尖,卻能與直資名校男拔分庭抗禮,更加難能可貴。
喇沙書院校長: 喇沙书院发展历史
)喇沙書院校園電視製作團隊(LSCCTV)成立於2003年,是一個連接學生,舊生,老師和社會的多媒體平台。 )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天主教男子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每年DSE中學文憑試放榜,狀元們都會被問及升學計劃,大部分都答讀醫科、法律。 2014年第三屆DSE中,來自聖士提反書院的文科狀元譚梓恆(Theodore),卻稱其志願是為人師表,並選讀入學門檻不高的香港大學英文系。 畢業後他重返母校如願當上英文老師,將狀元精神薪火相傳。 喇沙書院將於2023年1月3日至17日接受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有意為子女報名的家長可於學校網頁下載申請表格【按此連結】,或到校索取申請表格。
喇沙書院校長: 喇沙書院 學校設施 (2019-
)同其他修士商量後,認為舊校舍已經唔能夠滿足教學需要。 由於全面翻新耗費龐大,因此班修士決定拆咗舊有嘅校舍,重建一座設施現代化嘅新校舍。 為咗籌集重建資金,校方將一部分土地賣咗畀幾間地產發展商,起咗包括碧華花園在內嘅一啲私人住宅,因此新校園嘅佔地比以往減少。 [未記出處或冇根據]重建其間,教學活動繼續進行。 由於喇沙書院是資助中學, 喇沙書院校長2025 中一收生須按照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共分兩個階段收生,分別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
喇沙書院校長: ‒ 文憑試 (HKDSE) 資訊
很多家長都是喇沙書院的舊生,他們因著這些活動和學生接觸頻繁,對於推廣學校的傳統文化,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起了很大的作用。 喇沙的故事始於1917年,港島聖若瑟書院神父在漆咸道成立分校,學位很快便供不應求,艾瑪撒隆修士 (Brother Aimar Sauron) 遂於界限街購地建校,以12萬港元投得10英畝土地。 1932年1月6日,喇沙書院正式成立,至1939年,學生人數已達1,060人。 1956年學校正式取回校舍,並在翌年開設喇沙小學。 1978年,因感校舍不敷應用,計劃重建,為了籌集資金,校方把部分土地售予長江實業,成為現在的碧華花園等住宅。 新校舍於金禧紀念、即1982年啟用,使用至今,雖佔地變小,但設備更齊全。
直属小学圣保罗书院小学,为中文教学,有机会跟中学一起出访交流。 喇沙書院校長 学校近年积极推广STEM教育,对于常识科有关STEM的部分,学校会安排老师用英文教学,以衔接中学课程。 辦學宗旨:秉承喇沙會精神,給予青少年人文和基督的教育,並對貧困或需援助的兒童特別關注。 提供全人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方面得到均衡發展。
喇沙書院校長: 香港中學會考狀元
喇沙书院的学生也踊跃参加演说、戏剧、音乐等文化演出和比赛。 喇沙書院校長 1998年12月,学校主办了第三届亚太区喇沙会教育会议,接待约130个与会者。 是次会议决定成立香港喇沙会办公室,以谭玛士修士为召集人,联系喇沙会在香港成立的各个机构及其成员。 2004年12月,超过150名喇沙会修士和学生来到香港参加第七届亚太区喇沙青年会议,由校长谭玛士修士主持,主题是“共同以信仰带出服务”。
喇沙書院校長: 喇沙書院自行收生下年1.3起申請 校長關注四特質忌背答案
學長部:自創校起已成立,在學生會成立前,主要負責學生紀律、學生福利、課外活動協調等工作,並擔當起師生溝通的角色。 喇沙書院校長2025 ▲ 家庭同樂日設有各班級所經營的小食或遊戲檔,全由同學一手策劃,家長與老師作幫助,是自主學習的機會。 2005年:阮嘉駿,於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頒發「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2001年:何思朗,於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頒發「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 1986年:甘志剛,九優,並於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頒發「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
喇沙書院校長: 意大利國際幼稚園 全港首間意大利瑞吉歐直接合作學校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嚴重影響學校的運作。 修士在街道對面建立了臨時教室,早上繼續教學,下午則到醫院提供協助。 喇沙書院踏入創校90周年,校長在簡介會上亦分享了學校未來會更重視STEM教育,增設Aerospace 喇沙書院校長2025 喇沙書院校長2025 lab,讓學生探索宇宙航天科技。 另外,也會盡早讓學生接觸人工智能、機械人、編程、AR/VR等範疇,裝備學生迎接未來社會。 全校共有48個學會及興趣小組,劃分為學術、文化、興趣、服務及體育五大類別。
喇沙書院校長: 傳統
家長教師會主席及該校老師以「過來人」家長身份分享面試心得,表示學生忌背答案,面試希望看到學生對多方面的學習興趣、創意和謙和的性格,鼓勵學生「Be Yourself」。 總括而言,喇沙書院這所中學的學業成績和其他領域的活動發展方面都有著優秀的成績,不失為家長們的一個好選擇。 喇沙書院非常重視自己嘅傳統,呢啲傳統隨著學校嘅歷史、宗教等因素、歷任校長同舊生嘅言行積累。 學生同舊生嘅成就為學校帶來光榮,加上唔少舊生曾經返書院任教,都為發揚傳統創造咗良好嘅條件。
喇沙書院校長: 學校專訪 ︳弘立書院(ISF)接受八德一智的薰陶 成為善於決策的菁英
校舍作四方城设计,分东南西北四座,中央建有花园和篮球场。 花园里面放置了一座本来竖立在旧校舍门口的火炬型石雕。 所有房间都设有中央空调,并安装了双层玻璃窗,以减低往来邻近启德机场的飞机所发出的噪音。 除了课室之外,新校舍提供了大量进行学术和课外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科学实验室各两个、一大一小的演讲厅两个和其他多用途活动室。 这些设施主要由 Rev. Brother Alphonsus Chee 及谭玛士修士 (Rev. Brother Thomas Lavin) 喇沙書院校長2025 主导发展。 1930年11月5日,港督贝璐爵士 为新校舍奠基。
喇沙書院校長: 【學界D1游泳】喇沙「學界平治」終名留史冊 男女拔半日領先
學校唯有遷移到何文田巴富街的臨時校舍(何文田官立中學及巴富街運動場現址)。 雖然當時學校遇到不少困難,但教學並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 1931年12月3日,校園的設施已經足夠容納八班,共303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