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潰決是歷史上第聶伯河第三次水壩潰決事件,前兩次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烏克蘭。 第一次發生於1941年8月,由撤退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隊造成,當時造成近十萬名烏克蘭平民喪生。 日媒NHK報導,當地消防單位表示,事故後已有10多人透過救護車和醫療直升機,送往位於八雲町和函館市的醫院,其中3人失去意識情況危急,而警方正在調查事故詳情。 這種攤檔歷久不衰的原因和在裕民坊一帶蹓躂的人有關,他們大都是在附近居住、上學或上班,屬於草根階層的人。 他們的消費能力不高,因此街上的服裝店售賣的是數十元的褲子、廉價的VCD/DVD專門店、價廉物美的快餐店、未必符合衛生標準但非常受歡迎的熟食攤檔和鮮榨果汁攤檔等。 肩摩接踵的人,固然來自巴士站或趕往地鐵站的人潮,也有的是從附近的屋邨,例如藍田、牛頭角等乘車到來購物的居民。
- 政府刻下正諮詢未來新發400個小販牌照,但當中竟沒有包括佔地最少的工匠小販。
- 2020年10月16日市區重建局啟動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項目重建項目,項目涉及旺角山東街1至27號(單數)、地士道街1至23號(單號)、奶路臣街2L至2M號,覆蓋24個街號,約170個業權,包括280戶家庭及有約20間地鋪。
-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進行多時,屬市建局歷來最大型的重建項目。
- 馮炳德狠評,受觀塘重建影響的1,600名業主中,只有一人參與優先認購計劃,登記參加重建項目「觀月.樺峯」揀樓,但估計即使奉上所有賠償,業主仍要補多200萬元,才能在觀塘原址居住。
重建區當中四位鐘錶或補鞋的街頭小販,部份人更原屬2016年首批獲發工匠牌照的小販。 但關注團體發現,當中兩位原來至今作仍未被安置往新的營業地點; 觀塘重建爭議 面臨重降在即,更是心感徬徨。 近日重建在即,市建局仍未向商戶,包括果汁店的張太提出具體賠償或安置方案,令他們可以繼續維持生計。
觀塘重建爭議: 裕民坊未解決
原有社區特色消失,「根本用來打卡,只是一個商場。」至於坊間認為成功活化的中環「大館」,他也從未踏足,只因已仕紳化了。 市建局已於二零一七年六月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修訂第4及第5發展區的規劃申請。 觀塘重建爭議 有關擬議修改以及設計圖樣已於2018年2月9日獲得城規會批准。
位於裕民坊近小巴總站的一間,打從筆者初次踏足裕民坊時,它已在那裏,那裏是區內不少孩子第一次品嘗麥當勞食物的地方,熟悉裕民坊的人都稱它為「舊麥當勞」。 觀塘重建爭議 筆者十多歲的時候,不遠處的康寧道有另一間麥當勞開業,為免約會時混淆,我們稱它為「新麥當勞」。 如果不是觀塘市中心常客,或許無從知道「新」、「舊」麥當勞之別,也不能清楚感受當中意涵和所指。 「新」和「舊」除了開業的年份,更深一層的意思是,一種先入為主的、以個人經驗先行的命名方式。
觀塘重建爭議: 重建方案
農業部透過聲明指出:「少了水資源,就不可能種出蔬菜。穀物和油籽作物將採用低產量的粗放耕種模式。」農業部又表示,水壩潰堤將淹沒烏克蘭南部數萬公頃的農地,同時可能使至少50萬公頃缺乏灌溉的土地變成「沙漠」。 觀塘重建爭議 農業部還說,會需要對被淹沒土地的土壤狀態進行全面的農業生態評估,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採用特殊的土壤復原技術。 農業部提到,蔬菜、瓜類、穀物和油籽作物為受洪患影響土地上的主要農產品[58][59]。
- 署方要求証明佘生於2009、2010或2011年間,在裕民坊擺檔的証據。
-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最新的重建方案,被指設計與早前有出入,當中俗稱「鵝蛋」的地標式建築消失。
- 市建局2001年成立時,獲政府注資100億元,重建項目又免補地價,2017/18年更錄得高達120億元盈餘,資產淨值446億元。
- 故此,市建局曾用兩年時間進行四輪公眾諮詢,以取得大眾的支持。
- 如重建前的觀塘裕民坊有一條小巷有三間粉麵店,是區內的特色所在。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及政治學系教授葉毅明表示,由市建局進行重建規劃會有一定的財政限制,因為在市建局及政府的角度上,官僚利益是「無可厚非」。 他指出,就算是私人發展項目,如果發展商能夠從眾獲得較大利潤,有時也會對受影響居民進行原區安置;不過,市建局的原區安置往往只是「換了個包裝」,即用市價讓他們租或買樓,而非協助他們安居。 2017年3月,由於當局/市區重建局未完全收購第5發展區——裕民坊內的全部業權,為了讓項目可如期完工,當局建議將第4及5區分拆發展。 當局同時建議將港鐵觀塘站建造平台,將出口伸延至地標大樓內,由原本一個大平台連接兩座大樓,轉為兩座獨立大樓,包括一座包含零售樓面的商業大樓,及另一座中密度的綜合政府辦公室/商業大樓。
觀塘重建爭議: 影響
政府和受影響居民商討賠償和安置問題時,或需要不少人力、時間和金錢,而且往往難達成共識。 以觀塘重建為例,直至2021年4月初,至少仍有數間店舖不接受賠償安置,包括一間皮具店和果汁店等。 一些市區重建項目中,受影響居民甚至因得不到要求的安置或賠償,曾與政府發生過激烈的抗爭。
觀塘重建爭議: 居民為何要求「原區安置」?
多年保育工作,令他最痛心的是市建局以「以人為先,地區為本」作口號,但是通通落空。 翻查資料,三十年來,市建局與私人發展商合作的三十多個重建項目,通通建成高尚住宅樓。 不過,原區安置的重要原則「樓換樓,舖換舖」,市建局從來沒有真正付諸實行,賠償往往低於市價,如果要樓換樓,亦要補上差價。 馮炳德狠評,受觀塘重建影響的1,600名業主中,只有一人參與優先認購計劃,登記參加重建項目「觀月.樺峯」揀樓,但估計即使奉上所有賠償,業主仍要補多200萬元,才能在觀塘原址居住。
觀塘重建爭議: 重建發展模式爭議
,那即表示,這設計藍圖很高能會被落實興建。 然而,「東九創核心都市新典範」的設計,商業大廈的高度是現時觀塘區的12倍,更有一座280米高的大樓,比現時的apm(高200米)還要高。 裕民坊的建築物,大廈上層為居所,地下樓層為店鋪,還有店子的種類和售價,都是反映居民消費力、喜好和需要的最佳佐證。
觀塘重建爭議: 觀塘市中心計劃 (K (觀月•樺峯 – 第1發展區,凱滙 – 第2及第3發展區)
主席張震遠表示,有需要研究將更多的工業大廈更改作為房屋用途,惟現時市區重建項目的速度太慢,每個項目至少歷時7至8年,大型項目超過10年,他直言需要認真探討各個環節是否有加快的空間。 觀塘重建爭議2025 他透露,市區重建局方於未來5年計劃投放250億港元進行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等,又會逐步接手香港房屋協會的樓宇復修工作,預計涉及6千7百幢樓宇,惠及約23萬個單位的業主[3][4]。 2020年10月16日市區重建局啟動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項目重建項目,項目涉及旺角山東街1至27號(單數)、地士道街1至23號(單號)、奶路臣街2L至2M號,覆蓋24個街號,約170個業權,包括280戶家庭及有約20間地鋪。 觀塘重建爭議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於2009年獲得城市規劃委員會核准,但是為了配合香港社會最新發展的需要,市區重建局參照屋宇署於2011年頒布的《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於2012年改善發展藍圖,擴闊建築物間距以騰出空間,加強通風效果。 當中包括建議擴闊面向觀塘道近駿業里的建築物立面的間距,其中一幢大廈更一分為二,以加強空氣流通;而為了避免觀塘道的交通噪音穿越兩幢大廈的空間而影響區內住宅,市區重建局將會於兩幢大樓之間興建隔音屏;屏障以行人天橋形式設計。
觀塘重建爭議: 觀塘男子疑遭賊人扯背囊 幸保不失背痛送院
例如裕民坊大馬路旁那個老舊的「凌記小說租售」攤子及其旁側的大排檔。 觀塘重建爭議 前者以租售流行小說為主,還有少量的漫畫圖書,以收取按金和租金的形式,把書籍借出。 小說和漫畫都放在幾個殘破的大木櫃內﹔後者位於小說攤子之旁,兩者依然不斷有顧客光顧。
觀塘重建爭議: 裕民坊工匠爭取5年 終獲登記發牌
為進一步協助遷回的商戶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市建局將提供為期六個月免租安排。 另外,根據市建局向經營者提供的「遷置安排」,在裕民里預留店舖繼續經營的商戶,將以市值租金或應課差餉租值的一半為基準,享受優惠租金為期三年。 2023年6月6日凌晨2時50分,烏克蘭赫爾松州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又譯卡科夫卡水電廠)水壩潰決,造成大量洪水氾濫,淹沒多個地區。 烏克蘭及俄羅斯互相指摘事件是對方破壞所為,俄羅斯指控烏克蘭炮擊水壩,而烏克蘭及其盟友則指控俄羅斯炸毀水壩,試圖阻止烏克蘭軍隊反攻。
觀塘重建爭議: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 地區規劃先導者 整體改善舊區環境
市建局主席周松崗在典禮上表示︰「早在14年前,市建局已設計了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規劃發展方案,一方面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同時亦希望將觀塘提升為21世紀的市中心典範,切合區內人口迅速增長的需要。 有關登記方面,政府最新的登記停留在2009年,至今已相距十年。 不少當時登記了的小販都或年紀老邁或因故離世,至使最終成功獲牌者不到兩成。
觀塘重建爭議: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
記憶提醒著人們,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同樣地,一個城市的過去和記憶也提醒著人們,那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經驗深藏在記憶之中,通過各種具代表性的人或事物(Representation)重現,影響我們現在和未來的行為和決定。 故第二輪招標將修訂項目相關工程的延誤風險條款,包括放寬原來計劃全部興建600至800方呎大單位規定,容許發展商「拆細」單位,回應市場對上車單位需求,以減低中標發展商面對的不明朗因素。 「YM²」不僅是新的商場,地下空間是觀塘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全港首個配備空調室內候車區。 隨着商場開幕,候車區同時啟用,曾在舊裕民坊、觀塘道的近30條巴士、小巴線搬入。
有份入標的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認為,項目是次流標原因仍未清楚,可能發展商提供的標書內容與市建局的要求有距離[9]。 市建局早前向城規會呈交觀塘市中心最新重建方案,但新修訂下的第5區,「鵝蛋」形地標建築及水景瀑布公園被刪去。 市建局事後承諾維持原設計的「神髓」,或會保留「鵝蛋」地標建築。 九龍東立法會議員譚文豪今早批評,市建局早前在最新的觀塘市中心最新重建方案中,剔除「鵝蛋」形地標建築及瀑布公園,做法如同「走數」。 他批評市建局是「以錢為本」,初期推出方案時贏盡掌聲,但現時則改動方案「過橋抽板」,做法不可取。 協助市建局進行問卷調查的,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其總監鍾庭耀指,該調查問卷由市建局設計,民研計劃負責提供專業意見,以及分析由市建局前線員工收集的調查數據並撰寫調查報告。
觀塘重建爭議: 觀塘重建設計「鵝蛋」被消失 市建局「做漏」無諮詢地區
說及技藝傳承方面,任何行業都必須有新血加入,否則技藝不得傳承,生意亦不可持續。 現時新發牌照不得傳承,加上持牌人年紀老邁,工匠小販社群早晚被自然淘汰可以想見。 如何建立培訓,營造社群,建立行業,提昇技藝通通都需要在這批年老職人退休前爭取時間進行。 安記皮具的許氏兄弟,繼承父親的店舖,於裕民坊工作超過50年,希望繼續於觀塘生活,並有合適的安置和選擇。 希望食環署盡快發工匠牌,市建局亦提出安置,我們將為他送上溫包。 5年的爭取,佘生先後於裕民坊街道上搬遷4次,並多次被食環控告,而市建局亦並無提出協助安置。
觀塘重建爭議: 市區重建局 (香港)
由於搭建物的情況、歷史背景特殊,局方需收集最新資料並制定適用的安置方案,故進行問卷調查時,並未有有關方案。 局方重申,希望能夠在一個合情、合理及公平的前提下,因應搭建物用戶的情況和資格,制訂一個合適的搬遷方案,預計最快在今年第三季公布有關具體方案。 巴士總站附近,不難找到社福設施,很少像今天,老人中心、青少年中心,放在商場的一角。 觀塘重建爭議 他為社區提供服務,幾十元換電池,合理價錢維修古董鐘錶,坐在街上,抵住寒冷和淡熱。
觀塘重建爭議: 項目進展
他說,市建局自2009年收購該單位後,曾向婆婆提出搬遷建議,包括提供觀塘區內的公屋單位予婆婆,作原區安置。 不過,她有感自己年事已高,擔心搬遷後難以適應新的居住環境,故一直拒絕接受特惠補償或安置。 自2015年年底,樓宇的所有單位住戶均已遷出,只餘下婆婆獨居在其板間房內。 韋志成表示,以觀塘第五發展區為例,自2009年作出收購以來,市建局向大約150個單位自住業主,以「市價加自置居所津貼」的模式提出收購,並向大約250戶合資格租客發放特惠津貼或提供安置單位。 他表示,市建局現已開始樓宇的清拆工程,他們在一個時段內,只會清拆一座樓宇,並會做好保護、隔音及清走泥頭的措施,以減少對周邊居民和道路使用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