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在大中華地區等地的普及,流行音樂工業也藉助其獲得了新的成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共取得政權,開始在文化領域推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政策,推行的其中一項政策便是將流行音樂宣佈為色情,至此在中國大陸,流行音樂被嚴厲壓制,只容許中國民族音樂與中國革命音樂,嚴重打擊中國音樂發展。 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鞏固政權及防止共产党入侵,因而實施戒嚴,就連歌曲也都包括在內,因此所填的歌詞內容就低調許多,關於政治、太過悲傷、影射民生疾苦的不行,就連主題意識不明顯的也不行,使得許多經典歌曲都成當時的禁歌。 1930年 「鷹標牌」 開始發行「流行歌」唱片,如〈跪某歌〉及〈五更相思〉,由大稻埕藝旦阿快演唱。 但這些屬於傳統的民謠曲風,為清末民初時流傳到台灣的曲調,尚不能稱作是真正的流行歌曲。
- 早期以甜美的少女偶像姿態走紅,中期曲風以舞曲見長,歌曲影響力與傳唱度都大幅竄升,進而成為台灣當紅女歌手。
- 他們于2016年3月發行了第一張專輯《醜奴兒》,並成為台灣這一兩年來最爆紅的獨立樂團。
- 而方大同也在00年代中后期崛起,为不少歌手谱写不少歌曲,成为又一个炙手可热的华语唱作歌手。
- 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生共同創作的歌,其鼓舞人心的詞曲在活動中多次被傳唱,因歌曲凝聚力強勁,因此成為最能代表本次學運的作品,隔年榮獲金曲獎「年度最佳歌曲獎」。
- 由於「洛克」歌聲動人,甚獲蔣宋美齡夫人喜愛,特別邀請該團到各地舉行勞軍演出,深得美國大兵們的歡迎。
整個1980 年代,專輯上的歌曲都標記有當期通過審查會議的編號(如「審148 次」或「審178次」)。 至1988 年為止,320 場的會議中審查了超過兩萬首歌,其中約有六分之一未通過審查,超過九百首歌通過發行審查卻未過廣播審查。 1980 年代中期,絕大多數的歌曲似乎可以輕易地通過審查,但部分原因是詞曲作者的自我審查和發行商及唱片公司對於題材的自我設限的結果。 當電視成為比收音機更重要的流行音樂媒體時,政府亦使用其作為推廣國語的工具,並壓抑河洛話、客家話與各種原住民話等地方語言。
台灣流行歌曲: 樂團時代
結合音樂與舞台效果的演唱會,有如一場音樂饗宴,所有歌迷聽覺、視覺都獲得滿足。 Goodbye My Friend 畢業快樂 開始飛吧 I’ll Be With You 出發 前往下一站 feat. 林俊傑、蕭敬騰、蔡依林、孫燕姿、張惠妹、FIR飛兒樂團、蕭亞軒、戴佩妮.. 「留級玩家 2020新春圍爐特別節目」,本次特別邀請到歌手HUSH、網紅那那大師、又仁、音樂人左光平、吹音樂主編陳冠哼等,在知名火鍋店詹記陪大家一起圍爐並且回味90年代的好音樂。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2021金鐘獎頒獎典禮完美落幕,本屆視帝視后分別為薛仕凌、鍾欣凌,薛仕凌成功從歌手轉型為演員,個人獎項中一次抱回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和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實力備受評審肯定。
- 199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以王菲為主要代表人物,王菲亦是華語樂壇的女歌手代表之一,被海內外譽為大中華地區的「乐坛天后」。
- 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廠牌例如天娛傳媒、華誼兄弟、太合麥田、少城時代也已經出現。
- 日本得獎者部分別為,三浦大知〈角落〉、Aimyon愛繆〈今夜就這樣〉、欅坂46〈黑羊〉及King Gnu〈白日〉。
- 而香港男歌手方面代表则是80年代中期出道走红的張學友及靠影视或广告获得人气而发唱片的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被传媒,电台吹棒为香港「四大天王」,被譽為香港十大文化符號之首,四大天王的影響力席捲華人地區,重新定義了偶像含義,成為當時影響人們生活中重要文化載體。
- 但这热潮也影响到台湾的07年超级星光大道,其中萧敬腾、林宥嘉更成为唱片公司青睐的新晋歌手。
- 據外媒報導,有10多名投資人試圖到銀行領出現金,逼得銀行不得不請警方協助勸離。
《桃花泣血記》唱片銷路扶搖直上,使得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從此樂於廣徵人才,大量製作灌錄台語流行歌曲唱片,希望利用新創作的本土台語歌曲來促銷由中國大陸輸入之電影默片。 在眾多有心人士不斷耕耘之下,台語流行歌曲隨即成了當時台灣民眾娛樂之主流趨向。 1982年开始,羅大佑的之乎者也等专辑的流行將華語流行音樂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後期網絡平台如QQ音樂,彩鈴等崛起,標誌著素人能在網絡發表作品走紅成為知名歌手的開端,其中鄭源04年成為彩鈴總量之冠;楊臣剛憑著老鼠愛大米一首歌曲傳唱整個華語地區;2010年左右QQ音樂更出現「三巨頭」:分別是許嵩、汪蘇瀧及徐良。 台灣流行歌曲 因為他們長期在QQ音樂熱歌榜佔據前三,與周杰倫、陳奕迅等傳統唱片歌手並駕齊軀。
台灣流行歌曲: 代:新技術的挑戰與流行音樂 台灣華語流行音樂輝煌10年 大陸流行音樂萌芽
Hello Nico于2013年成立,成員為詹宇庭、李詠恩、陳信伯、關惠中,2016年獲得第27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提名。 主唱詹宇庭是2009年21屆金韶重唱組冠軍,創作組第2及重對唱組冠軍,2010年政大金旋獎獲創作組第一名及最佳作曲獎。 創作歌曲〈左撇子〉入選2011年StreetVoice 冬季選集。 Hello Nico自2013 年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初次登台後開始在各地Livehouse 演出,同年入選國內指標性新晉樂團活動「2013 The Next Big Thing 大團誕生」,年底獲選為台灣「十大新團」。 於新加坡「第八屆 Freshmusic Awards」獲得「年度最佳 台灣流行歌曲2025 EP」與「年度十大單曲(〈我們苦難的馬戲班〉)」兩大獎項。 整個七八十年代,臺北保持並發展了其華語流行音樂的工業中心地位。
單曲《Fine》、《在那之後的海岸》在街聲電音類、搖滾類排行榜蟬聯數月的周冠軍,他們秉持著即使在一片搖滾呐喊的衝撞裡也應該要有一些輕輕的聲音重量,所以創作不只帶了電子、後搖、流行,還多了很多另類及不同的感覺。 去年(2020)出版的《我們的搖滾樂》,作者熊一蘋爬梳了從戰後1970年代的熱門音樂史,講述戰後嬰兒潮在高壓政治社會底下,如何以美援西洋流行歌曲對黨國體制進行了哪怕是最低限的反抗,而沉迷搖滾的也不只外省青年。 全書給人一種印象:從這些台語流行歌曲聽起來,多數的、甚至是全體的本省人,在戰後再殖民史裡,一直都是反國民黨、追求台灣主體性的。 然而,從戰後1950年代到經濟奇蹟1970年代,亦即本書聚焦論述的時區,恰好正是「戰後嬰兒潮」成長史——這一代深受國民黨挾國家暴力所抑制、所鎮壓,但同時也深受其影響與捏塑。 全書另一個令我擊節讚賞之處,在於陳培豐似乎憑藉其年輕時擔綱歌手的歌唱經驗,指出台語流行歌曲從戰前到戰後的「唱腔」變化。
台灣流行歌曲: 台語流行音樂
每週由報榜主持人公佈每週歌曲前20名排行榜,每年舉行十大票選偶像藝人與銷售量的頒獎典禮。 公正的排行榜節目普及人心,成為老將展實力,新人曝光發熱的極佳管道,亦促成台灣唱片市場蓬勃發展。 創作歌手伍佰在第一張專輯未成功後, 1992 至 1994 間與其樂團China Blue隱入台北地下pub圈,創造出「星期五、伍佰元、聽伍佰」的現場演唱文化,連文化界人士都蔚為風潮。 除伍佰外,在 1994至2001間,陸續發行了張震嶽、順子、楊乃文、陳綺貞、糯米團等性格鮮明的、音樂傑出的非主流音樂,是九十 年代後期台灣創作音樂重要的一頁歷史。 70 年代台灣與美國日本斷交,有感於台灣人在此艱困情勢中仍著迷於外來音樂與文化,青年李雙澤登高一呼要大家「唱自己的歌」,進而開啟校園民歌時代,年輕人們自行創作並歌唱,進入台灣流行音樂的文藝復興時期,同時更奠定了往後的樂壇走向。 台語歌曲更是獲得出口,林強、伍佰&CHINA BLUE與陳明章、江蕙等人都用台語唱出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歌。
台灣流行歌曲: 歌曲
中華民國時期最初的「七大歌星: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白光、李香蘭(山口淑子)、吳鶯音」奠定了華語流行音樂在亞洲社會中的地位。 這一代人見證了女歌手在輿論中從「歌女」一躍成為「明星」的歷程。 199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以王菲為主要代表人物,王菲亦是華語樂壇的女歌手代表之一,被海內外譽為大中華地區的「乐坛天后」。 王菲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專輯具有極高的概念性、音乐性和完整性,是90年代港台唱片工业最为鼎盛时期音乐艺术造诣最高、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女歌手。 王菲也是华语音乐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之一,中国大陆的背景使她即使在香港发展却与内地音乐圈保持密切联系,留美经历更使她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
台灣流行歌曲: 台灣10大獨立樂團,你不可錯過的好音樂!
剛開始只需付茶水費,即可聽歌,演變到後來送演唱者紅包,所以才形成「紅包場」這個名稱。 90年代中后期以范晓萱、李玟、许茹芸以及及张雨生捧红的張惠妹為代表人物,其中張惠妹更是成為1990年代後期至今華語流行樂壇的天后級指標人物。 1996年張惠妹憑藉專輯《姊妹》出道後即一炮走紅,火爆的「張惠妹現象」成為90年代後期華語樂壇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僅影響了無數樂壇後輩同輩甚至前輩,歌曲傳唱度亦甚高,是各大選秀比賽翻唱次數最多的歌手。 90年代中後期以范曉萱、李玟、許茹芸以及及張雨生捧紅的張惠妹為代表人物,其中張惠妹更是成為1990年代後期至今華語流行樂壇的天后級指標人物。 199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以王菲為主要代表人物,王菲亦是華語樂壇的女歌手代表之一,被海內外譽為大中華地區的「樂壇天后」。
台灣流行歌曲: 周杰倫〈雙截棍〉
然而,21世紀網路數位化革命時代的到來卻讓全球的華語流行音樂市場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因爲盜版猖獗,華語流行音樂可以輕易從網絡下載,CD銷量也因此大大銳減,很難恢復到1980、1990代華語流行音樂唱片大賣的光景。 在華語流行音樂進入了21世紀電腦數位的時代,為力求日久不衰。 臺灣音樂人大多改換以開多場演唱會的方式來賺取收入,改變了以往以發行CD賺取利潤的方式。 現今的音樂人都借由網絡來行銷音樂,開展了華語流行音樂網絡化的新時代,除了將音樂製作得更好,演唱會也是考驗歌手Live現場演唱的實力。 該地原創的華語流行音樂融合臺灣流行音樂的風格,並結合了地方特色,發展出華語流行音樂,一時風靡中國大陸及周邊地區,其中以杨钰莹为当时的表表者,并创造当时在内地的销量纪录,打破港台强势流行音乐的垄断。
台灣流行歌曲: 華語熱門鈴聲
當時的台語創 作歌謠產生了大量的「混血歌曲」,所謂「混血歌曲」是將日本曲調填上中文歌詞的歌曲, 台灣流行歌曲2025 比如文夏的「黃昏的故鄉」、「媽媽請你也保重」。 而後,「南文夏,北洪一峰」的盛名響徹島嶼,「思慕的人」、「舊情綿綿」延續了 30年代那種東方五聲音階的創作,揉合了日本演歌特點,後來更融入西方爵士樂情調,為台灣民謠創造了獨特的綜合風格。 由張震嶽、熱狗(MC 台灣流行歌曲2025 HotDog)、頑童MJ116,五人共同組成的兄弟本色G.U.T.S.,成立之初就獲得很大的迴響。 發行首張專輯『FLY OUT』便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在美國、英國、中國等地演出,為現今當紅的饒舌團體之一,就跟著小編一起回味他們所締造的熱門金曲。
台灣流行歌曲: 音樂 與 文化
華語流行音樂專輯TOP 5更是廝殺激烈,全球串流收聽次數最多的冠軍是G.E.M.鄧紫棋的《摩天動物園》,其次是高爾宣 OSN 的 《#osnrap》 和周興哲的《終於了解自由 》。 或許部分出於對審查制度的挫折感,他在1983 年經由香港前往中國,使他成為國民黨眼中的叛徒。 侯德健那首作為電影《搭錯車》配樂而走紅的歌曲〈酒矸倘賣嘸〉,原本將收錄於蘇芮1983 台灣流行歌曲 年的專輯,卻因他的「叛逃」被抽走。
台灣流行歌曲: 個人工具
這套審查系統準備就緒的那年,楊祖珺正錄製其首張個人專輯,她希望能收錄幾首李雙澤(民歌運動發起者之一)的歌曲。 其中的〈美麗島〉雖通過了發行審查但卻不能夠公開播放,因為委員會認定此曲具有「台獨」的意味。 1979 年,新聞局規定所有歌曲必須在發行或公開播放前都送審,換句話說,政府開始更積極地進行審查,而非事後再查禁,其委員會每週都會審議新發表的歌曲並且判定是否適合發行或廣播,一首歌曲可能被判定能夠發行卻禁行廣播,或是駁回要求更改內容。 同一時期,政府開始著力推廣被認定為「健康」、「乾淨」的「淨化歌曲」,包括〈台灣好〉、〈桃花舞春風〉、〈梅花〉、〈中華民國頌〉等愛國歌曲,或是像〈友情〉這種被認為有正面意義的歌曲,並要求歌手必須演唱一定數量的淨化歌曲才能保有歌星證。
台灣流行歌曲: 【2022 年度回顧】西洋樂壇大事件:《捍衛戰士》唱遍全球、泰勒絲超狂霸榜、《怪奇物語》捧紅八零經典
此外,獨立音樂在此階段成為台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蘇打綠、閃靈樂團、拷秋勤、農村武裝青年、滅火器樂團、濁水溪公社、董事長樂團、茄子蛋、Random隨性樂團、美秀集團、血肉果汁機、拍謝少年、Theseus 忒修斯、淺堤等。 因恰逢日本大規模擴大侵華戰爭,而身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也徹底實施皇民化運動,所有漢語的文化被逐一禁止,因而牽制台灣人發聲的機會,也因此重重扼殺台灣話的發展空間。 「音樂教父」羅大佑榮獲第32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出道至今創作過多首膾炙人口的好歌,現在就來一同回顧羅大佑老師的經典作品。 由於〈雨夜花〉的銷售成績相當好,後來又將〈雨夜花〉的背景故事編寫成劇本,由當時知名的辯士(電影解說員)詹天馬將故事情節配上音效,錄製成唱片販售。 值得一提的是,被查禁的歌曲並非只有日語或臺語歌曲,中國方言、國語歌曲也在查禁之列,戰後初期第一波禁歌名單中,即有大半為上海歌曲,據說這是因為國民政府擔心這些歌曲會腐化軍心、影響民心,因而禁止。 首先,1946 年行政長官公署發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訓令〉,對日治時期的流行歌曲做出了「查本省自光復後,所有日人出版有關文化遺毒之圖書刊物,及一切宣揚皇軍戰績皇民化運動之歌謠等,業經通令自動焚毀在案」的處置辦法。
台灣流行歌曲: 五月天
羅大佑以《之乎者也》專輯平地一聲雷地引發關注;李宗盛則初次以製作人之姿為鄭怡打造口碑極佳的《小雨來的正是時候》,開啟輝煌的製作生涯。 1987 年,台灣宣布解嚴,長期被壓抑的文化創作頓時找到出口,流行音樂漸漸百花齊放。 「說一位你喜歡的華語歌手?聊一首你最愛的華語流行歌曲?」當這個問題被拋出來,即便是資訊暢通且選擇多元的現在,不少人的答案仍是以在台灣崛起的歌手為答案。 原因無他,台灣樂壇貫古橫今地孕育為數眾多的音樂人,甚至吸引不少各地歌手以在台灣發片為目標。 唯有站在台灣的舞台歌唱,才算在競爭激烈的華語樂壇佔有一席之地。
台灣流行歌曲: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
當今作詞家則順應新時代的需要,歌詞更加直白,有的還吸收西方流行音樂的特點,歌詞創作也呈現五光十色。 他在音樂和電影製作上的跨界嘗試和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臺灣嘻哈界人才輩出,開始攻佔流行歌排行榜,諸如頑童MJ116、Leo王、葛仲珊、J.Sheon、吳卓源、ØZI、9m88等人。 而中國大陸也通過中國有嘻哈等節目,挖掘了如Gai等新生代嘻哈歌手。 到1987年,費翔通過演唱台灣經典流行歌曲紅遍中國大陸,同年齊秦的《大約在冬季》和《外面的世界》也風靡兩岸。 而八十年末以《一場遊戲一場夢》出道的王傑銜接了之後的巨星斷層。
結果,不論是《娛樂世界》或《我是誰》,跟兩位歌手早期的專輯相比較起來,都銷售不佳,除了不能公開播放,絕大部分是因為多數台灣流行音樂樂迷相對保守的音樂品味。 雖然樂迷的保守主義可能有許多理由,但一個最顯著的原因可能是這幾十年下來的審查制度留下病入膏肓的遺毒,多數的台灣聽眾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被規訓成為偏好狹隘和抒情的曲風。 在台灣流行音樂史很長一段時間裡,詞曲創作人及歌手都曾經面臨歌曲審查制度。 這樣的審查制度有著多種不同的管制形式,並且由多種不同的機構執行評審。 這些機構不一定是政府部門,其結果也各有不同──包括強迫改寫歌曲、禁止公開播放和禁止公開演唱,甚至是完全禁止發行。 草東沒有派對成立於2015年,團員包括巫堵(林耕佑)、築築(詹為築)、凡凡(蔡憶凡)及世暄(楊世暄)。
八十年代末起世界各大唱片公司紛紛成立香港和台灣分公司搶攻華語音樂市場,香港樂壇、臺灣樂壇影響力擴展到全球華語音樂圈。 此段是台語音樂的全盛時期,除了諷刺殖民體制的歌謠,亦有許多現今依舊令人耳熟能詳的,譬如〈望春風〉,而流行類歌曲始祖則是〈烏貓行進曲〉,但真正流行的是〈桃花泣血記〉宣傳主題曲,由阮玲玉主演的同名片在台灣上映,因為屬於無聲電影,因此需要有一首歌曲描述故事。 從1995年民歌20周年紀念演唱會起,每隔十年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演出,今年也將踏入45周年,校園民歌不僅曾風靡全台,也是當代發展的縮影,在華語流行音樂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 9/26與9/27,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黃韻玲、潘越雲、鄭怡等將帶領大家,與民歌再度相遇。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這首帶有日本色彩的〈雨夜花〉便遭查禁,但作詞者周添旺仍未停歇創作,礙於官方對歌曲的審查管制,創作內容處處遭受限制,這也導致家中的收入常不穩定,需仰賴曾為日治時期流行歌手的妻子愛愛在家經營毛衣代工、進口舶來品銷售,方能維持生計。 集創作與演唱於一身的全能音樂人邰肇玫於1980年創作的城市民歌專輯《奔放、奔放》,讓校園歌曲跟上華麗的時代潮流,讓通俗歌曲憑添幾分清新的感受。
一個成功的流行榜,理應具備「公信力」與「影響力」,初期的金曲龍虎榜有三大媒體推動,很快就成為台灣最受重視、最具影響力的流行榜,至於「公信力」部分,當時胸懷大志的民生報,算是煞費苦心經營,其榜單產生的過程,也較以往的流行榜嚴謹。 「市場調查」則由ICRT以全台灣的唱片中盤商、唱片行為對象,以電話直詢方式調查其銷售記錄。 《金曲龍虎榜》公佈周榜,每週隨機取樣三百戶樣本,統計出銷售成績。 台灣流行歌曲 以「讀者投票」與「唱片銷量市調」兩項成績,按比例計算總分來產生榜單。
玖壹壹出道二度唱進台北小巨蛋,12/8 舉辦【台玖線 一票玩到底】演唱會。 不只首度挑戰四面台演唱會,更打造專屬「911」數字延伸舞台,吸引 台灣流行歌曲2025 1.3 萬粉絲一同狂歡三小時。 當時社會要求禁唱諷刺日本人意味的台灣民謠,只有歌仔戲未被禁止,此舉限制當時的台灣人民唯一宣洩不滿及反映政治的管道。 隨著疫情漸漸趨緩,悶了兩三年的心是不是蠢蠢欲動、很想出國飛一波?
台灣流行歌曲: 年代:本土唱片公司崛起,各類音樂勢力興盛
不過,矽谷銀行的倒閉風波恐怕只是個開端,因為有大量矽谷公司將發不出薪水、面臨裁員,對於科技生態系統恐怕影響甚鉅。 經典賽中華打荷蘭,台灣知名球星「二兵」張育成2局下發威,面對防禦率王威斯特轟出滿貫砲,全場球迷看了欣喜若狂。 不僅全場球迷開心,經典賽官方Twitter也放上開轟影片,美國球迷紛紛看了大讚,「紅襪、光芒、守護者傳奇」,也有國外球迷跟風比出敬禮手勢。 [NOWnews今日新聞]第五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A組預賽火熱開打,今(10)日7點中華隊與義大利對決,結果最終中華隊以11:7戰勝義大利,賽事結果也讓全台球迷振奮,中華隊的晉級之路仍保有一線生… 《初雪》這首歌以輕快的節奏、哀傷的歌詞,唱出對舊情人的問候。
台灣流行歌曲: 戰後初期及戒嚴時期
而香港男歌手方面代表則是80年代中期出道走紅的張學友及靠影視或廣告獲得人氣而發唱片的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被傳媒,電台吹棒為香港「四大天王」,被譽為香港十大文化符號之首,四大天王的影響力席捲華人地區,重新定義了偶像含義,成為當時影響人們生活中重要文化載體。 台灣流行歌曲 其中張學友於1990年代間推出的《吻別》,《祝福》等華語唱片在大中華區大熱,他的粵語唱片亦開始在華語地區所流行,包括臺灣、新馬和中國大陸,如《情不禁》和《真情流露》等。 張學友是大融合時期最為耀眼的歌手之一,亦成為199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和唱片銷量最高的華語流行樂巨星之一。
儘管今日許多的年輕樂迷完全無法察覺到台灣音樂審查制度的歷史,但它毫無疑問的是台灣流行音樂演變的主要因素,這些都是想要了解台灣樂壇背景的人們所必須注意到的。 同時代的詞曲創作人侯德健也面臨了審查的困境,雖然他曾寫出富有國族情懷的〈龍的傳人〉。 侯德健在1982 年末發行了個人專輯《龍的傳人續篇》包含許多深入探討社會議題的歌曲,有一首與羅大佑同名異曲的〈未來的主人翁〉以批判的角度討論教育,不意外地亦未通過審查。 在戒嚴的最初十幾年,除了地方政府與省政府,主要審查工作由警備總司令部(權責為維持戒嚴令與鎮壓異議者)負責。
目前主要流行於臺灣、香港、澳門、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地區。 當時台語歌的製作幾乎掌握於日及資本家手中,錄音及唱片製作技術也都受日本唱片公司掌控。 台灣流行歌曲起源於1930年代,是在殖民宗主國日本的文化與傳統中國文化交會之下,受逐漸成熟之唱片工業、西洋音樂風格影響,演變出初始的樣貌。 恭喜周杰倫獲得LINE MUSIC年度熱門歌手寶座,近年來回歸家庭的周董,雖然一年來產量不多,但每每推出一定造成轟動,當代華語音樂天王無誤! 本次緊追在後的男歌手還有Eric 周興哲、林俊傑、瘦子E.SO等,作品同樣非常優秀。
該地原創的華語流行音樂融合臺灣流行音樂的風格,並結合了地方特色,發展出華語流行音樂,一時風靡中國大陸及周邊地區,其中以楊鈺瑩為當時的表表者,並創造當時在內地的銷量紀錄,打破港台強勢流行音樂的壟斷。 1982年開始,羅大佑的之乎者也等專輯的流行將華語流行音樂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隨後在1986年,中國大陸的郭峰等人創作了歌曲《讓世界充滿愛》,該曲由128名華語流行音樂歌手在北京首唱。 當時這兩首歌曲都是從美國歌曲《We Are the World》中吸收了靈感。
台灣流行歌曲: 周杰倫
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廠牌例如天娛傳媒、華誼兄弟、太合麥田、少城時代也已經出現。 原創歌手,民謠歌手,如薛之謙、李健、宋冬野、陳粒和毛不易等歌手靠着这些综艺节目走红,網路上也出現很多歌紅人不紅的局面。 這個年代的最为代表歌手為周杰伦和孙燕姿,周杰倫以他獨有的風格改變了華語樂壇。 而孙燕姿更被亚洲周刊形容掀起孙燕姿现象,跟周杰伦并列,尤其02销售量四张专辑占近40%,可说是00年代华语女歌手之首屈一指。 八十年代末起世界各大唱片公司紛紛成立香港和台灣分公司搶攻華語音樂市場,香港乐坛、臺灣樂壇影響力擴展到全球華語音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