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至1902年間,總理維持在12名,由各行按捐款份額提名代表,再由局內同人和街坊推選,另設協理和值事若干名,協助處理局中事務。 東華醫院由政府撥地興建,並獲捐助建院費,1870年奠基,1872年2月14日由港督麥當奴主持開幕,同年港府再增撥2,000英鎊(折合116,760港元)作東華的營運經費。
2、發燒(連續2次≥ 東華痘局2025 38.3℃)但未出疹之接觸者: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有發燒未出疹者,由所在地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協助安排就醫診斷。 發燒後始接種牛痘疫苗者,於接種後須於獨立空調之隔離病房隔離觀察至少14天。 5天內,如出現天花症狀(如出疹),就地隔離收治或依指示轉送網區應變醫院實施隔離治療。 東華痘局 發燒前已接種疫苗者如發燒原因係疫苗或非天花因素引起,則可以返家實施居家隔離及發燒的監視作業。
東華痘局: 東華痘局 (Tung Wah Smallpox Hospital)
保育人士認為,碑石是本港發生鼠疫的歷史遺物,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因此建議政府效法東華痘局重置牌坊及奠基石的做法,在東華痘局牌坊旁與碑石一同展示於紀念公園,惟建議最終未被當局接納。 鄭寶鴻續指,隨著天花絕跡,東華痘局於1938年交還政府用作傳染病醫院,至抗日勝利後被拆卸。 至於拱門及奠基石,則被移放到附近西寧街的堅尼地城巴士總站現址。
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解釋指,為應對本港天花疫情,東華痘局於1910年正式啟用,並在卑路乍街與域多利道的交界立一拱門,其紀念石匾上刻有痘局的英文字樣。 依家同東華痘局有關嘅遺蹟,大概就得返堅尼地城呢塊拱形牌坊同埋奠基石。 喺1901年,喺惠民道花園位置,曾經就有「東華醫院西環分局」,當時係用嚟做防疫診所,收容鼠疫患者。 但冇幾耐,另一種嚴重嘅傳染病天花亦都開始爆發,而當時嘅華人亦都唔相信西醫嘅治療,於是1907年政府就只好將呢個診所改做痘局,1910年正式啟用。 走在香港,日日行經油尖旺、銅鑼灣、中環、九龍城、大圍、元朗……那堆石屎泥牆,豎起路牌的地方,看似尋常,也慣了日常,但背後承載著香港地的過去,也現在進行式的發生著人和事。 我們走訪香港地的角角落落,拍下屬於我們的香港地,日積月累,野心地製造一塊隱形香港地圖。
東華痘局: 東華痘局被遺忘 牌坊基石放巴士站旁
覓址幾經波折後,落實掃桿埔地段為東華東院院址所在,該院並於1929年由港督金文泰主持開幕。 這是繼廣華醫院後,東華另一次在政府支持下的擴張,可見東華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已取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同。 1860年九龍半島併入香港界內,至1905年居民已達73,473人。 為應付九龍居民的醫療需要,在政府主導下,東華醫院於1906年在油麻地籌建一所新醫院,即後來的廣華醫院。 政府在撥地以外,更提供30,000元建築費及每年6,000元資助,18名倡建總理中,不乏為東華醫院前主席。 19世紀中葉,華人普遍不接受西醫,尤其抗拒截肢等療法;加上當時消毒技術落後,手術受感染致死者眾;剖屍化驗更觸及華人忌諱,故此華人多不願被送往西醫院。
-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佈天花自地球上根除,並全面停止施打牛痘疫苗。
- 鄭寶鴻續指,隨著天花絕跡,東華痘局於1938年交還政府用作傳染病醫院,至抗日勝利後被拆卸。
- 這是繼廣華醫院後,東華另一次在政府支持下的擴張,可見東華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已取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同。
- 後來政府乘東華三院財政緊絀,收緊對東華的監管,並於1938年提出改革建議,增設醫務委員會以削弱總理在院務上的控制權,但在廢除中醫服務方面,因東華總理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成事。
- 初期護士訓練着重實踐,採取師徒傳授方式,學護跟隨醫生及資歷較深的護士從旁觀察,學習照顧病人,訓練沒有安排理論課。
東華三院雖然堅持中醫中藥的傳統,但也採納了西醫院的護士制度。 1911年東華醫院聘用首名看護,1922年廣華醫院設立護士學校,成為東華培訓護士工作的起點。 初期護士訓練着重實踐,採取師徒傳授方式,學護跟隨醫生及資歷較深的護士從旁觀察,學習照顧病人,訓練沒有安排理論課。 1931年政府實施《護士註冊條例》,要求護士除病房實習以外,還需要有3年普通護理學訓練,通過香港政府護士局的高級試會考後,才可成為註冊護士,否則只能出任看護。 1931年政府立法,把東華、廣華和東華東院合併為「東華三院」,規定總理最多不超過30名,另增設不多於15名顧問總理,兩個職位皆需要有九龍居民代表,並首次在條文上清晰界定東華三院作為慈善機構的職能。 後來政府乘東華三院財政緊絀,收緊對東華的監管,並於1938年提出改革建議,增設醫務委員會以削弱總理在院務上的控制權,但在廢除中醫服務方面,因東華總理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成事。
東華痘局: 建築.藝術.遠方
在沙田這個傳統香港先民聚居的地方,有不少廣為人知的宗教建築如寶福山、萬佛寺等,而在沙田火車站的… 時至今日,該總站人流不多,駐足觀看的人寥寥可數,觀看最多的只是旁邊巴士總站車長與及公廁的清潔職工罷了。 廣華醫院雖然設有值理會,但財政一直由東華支配,董事局會議亦由東華醫院主席主持。 東華東院則直接由東華管轄,不另設總理,人手聘用及資金調配皆由東華負責。 東華醫院創院總理共13人,包括買辦、南北行商和金山莊商人,也有受過西式教育的紳商。
東華三院於1973年及1984年先後兩次擬定十年計劃,進一步擴建黃大仙護養院、廣華醫院及東華醫院,並添置先進的診療器材,配合政府醫療政策,發展西醫的專科服務,加強對癌症、糖尿病及心臟病的診斷和治療。 同時繼續維持中醫診症服務,與內地醫院和本地大學合作,推廣中醫藥的研究和中醫教育。 1990年醫管局成立,東華三院在1991年與醫管局簽訂協議,讓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東華董事局於醫管局的管治架構中,繼續透過五間醫院的醫院管治委員會的多數席位積極參與醫院管理工作。
東華痘局: 東華三院廟宇及文化推廣服務網站
1894年廣州爆發鼠疫,5月香港出現鼠疫死亡案例,至6月共有1,900人死亡。 在堅尼地城巴士總站附近,除了為大家介紹過附近有一塊維多利亞城界石外,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旁邊還豎立著一塊拱形牌坊及奠基石。 東華痘局2025 這也是與以前香港傳染病相關的一個重要遺蹟,於二十世紀初救治了不少傳染病病患者的生命——這就是東華痘局。 3、無症狀接觸者:接種牛痘疫苗後,返家實施自主健康管理,每日測量體溫2次,連續14天,所在地地方政府衛生局(所)人員每日進行探訪或電話訪視,如有發燒或出現皮疹,則依前述兩項方式處理。 東華痘局 東華痘局(英語:)是香港昔日一所醫院,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加惠民道,為當時防治天花的主要設施之一,現已拆卸,僅留下拱形牌坊及基石。 現場所見,現時牌坊及奠基石的遺跡被花園包圍,遊人只能從不遠處觀賞石碑上的交代其來歷及演變的文字。
東華痘局: 東華痘局 (Tung Wah Smallpox Hospital)介紹
不過,日後三院逐漸引入更多的西醫西藥,而中醫住院服務亦在1945年告終。 政府雖然不滿東華醫院在對抗鼠疫中的表現,但仍看重東華在華人社會的地位,最終支持成立東華分局疫病院。 疫病院於1898年啟用時只有臨時搭建的病房,翌年政府批准在原址興建東華西環分局疫病院,1903年落成啟用,除了中醫外,病人亦可選擇西醫治療。 東華醫院嚴格選用中醫師,設有考試招聘制度,而採購中藥則成為東華每年最大開支。 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後,東華醫院在政府的壓力下,被迫增設西醫。
東華痘局: 香港「藝術科技」的前景:相較於被高度關注的現當代藝術,數碼藝術仿如「不入流」的存在?
下列表中之消毒劑對天花病毒可達到去活性化的作用,故環境表面清潔可先以中性清潔劑清潔乾淨後,再選用下列之消毒劑進行消毒工作。 上次阿史就同大家介紹講太平山街同卜公花園嘅故事,上世紀除咗鼠疫橫行,天花亦都係其中一種傳染性同埋致命率高嘅疾病,為咗防治呢種疾病,就有「東華痘局」嘅出現。 東華痘局 同年港府頒布《1911年東華醫院擴充法規》,規定廣華董事局必須由九龍居民代表組成,但醫院由東華負責管理,而財政大權亦落在東華董事局手中。 後來東華經費不足,政府把油麻地天后古廟、旺角水月宮及大角咀洪聖廟撥歸廣華管理,以廟宇及廟產收入補貼醫院開支。
東華痘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9月新展:「凝視三星堆」將展出120件逾千年文物,一探古蜀文明的高峰 新文章
後來成立的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西醫人數及設備都增加了比重,但東華三院維持中醫診症的方針沒有改變,並為此與政府多番角力。 東華痘局紀念公園一直被圍封,有保育團體早前建議在現時公園位置,重置西環摩星嶺公民村遺址發現的疑似鼠疫墳場碑石,讓市民一併了解本港傳染病疫的歷史,惟建議最終未被當局接納。 1920年代,香港島人口接近35萬,灣仔當時為倉庫和工業集中地,也是華人聚居處。 1921年,灣仔一群善心人士創立集善醫社,並向政府申請成立醫院,但經費不足,遂轉向東華求助。 當時政府也支持東華在東區興辦分院,促使其接辦集善醫社,更籌得45萬元作醫院建築及營運經費。
東華痘局: 香港‧寶‧藏.Alex Lai「她能在黑夜,給我太陽──獻給潘迪華」展覽:回溯潘迪華的另類藝術旅程
1907年,政府終於讓東華將曾經收容鼠疫患者的東華西環分局疫病院改建為痘局,集中以中醫中藥治療痘症,痘局於1910年正式啟用,至1938年停止服務。 呢間痘局由東華醫院管理,主張用中藥治療天花,並且會幫華人接種牛痘疫苗,而當後來天花慢慢喺香港絕跡嘅時候,東華痘局亦都功成身退,喺1938年改做傳染病醫院,並且交返畀政府管理。 而去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醫院就被拆卸埋,當時嘅市天局就立咗拱形牌坊及奠基石去紀念呢段歷史。
東華痘局: 《我家》地區報 2022年11月號 東華痘局被遺忘 牌坊基石放巴士站旁
自1961年起東華三院每年派一名護士往海外學習,以增強師資。 1959年廣華醫院內增建護士宿舍和護士學校,三院護士得以集中在一起接受培訓。 東華東院完全採用西式建築風格,曾於1930年代擴建,增購西式醫療設備。
東華痘局: 疫情接近尾聲,唔少香港人坐飛機去第二度旅…
2019年,香港爆發麻疹疫情,縱擁有世界級醫療系統,仍難有效控制疫情擴散。 看看歷史,香港曾多次爆發疫症,鼠疫、肺癆、霍亂及天花等等,不少居民因而喪命。 天花肆虐的年代,由於當時的華人不信西醫,有慈善團體便提議興建一所用中藥治天花的醫院,它就是東華痘局。
東華痘局: 防治天花嘅重要標誌 昔日有塊東華痘局紀念碑
天花為一種感染力極強之病毒,天花病人出現發熱(前驅期)症狀時可能具有傳染性,但出疹時傳染性最強。 東華痘局 在出現症狀後的8至14天,那些膿泡形成結痂後痊癒形成退色的疤。 雖然在咽喉、結膜、和小便中所含天花病毒的量會隨時間之增加而遞減,但是病毒在結疤痊癒過程中至結疤完全脫落前仍具有傳染力。 由於天花病毒對環境的抗力低,暴露於空氣中1-2天即失去感染效力,故無須將建築物特別消毒。
日佔時期,東華財政緊絀,不得不在1945年7月停止中醫住院及贈藥服務。 近年中醫藥的發展漸為社會關注,而東華在應用中醫治療方面,扮演着先導的角色。 東華痘局2025 交通:乘搭城巴5B、5X、10、101及104到堅尼地城巴士總站下車,車站公廁旁的公園便可看到牌坊及奠基石。 1870年刊憲的《華人醫院則例》申明,東華是以法人團體成立的組織,經費主要來自公眾捐助,凡有關設立總理及協理等章程需呈交政府,總督會同行政局有權修訂。 故此東華雖為華人慈善組織,但具有法理基礎,而且受到法例監管,與內地傳統善堂不同。 戰後東華三院護士人手短缺,遂提拔表現良好的註冊護士出任護士教師。
東華痘局: 홍콩의 近代 100년간의 中醫藥變遷史
院內有兩名西醫駐院,又設有肺癆病房、產房、兒科病房及戒除鴉片煙癮的專科病房。 廣華醫院在建築規劃上講究採光和通風,備有手術室、西藥房和西藥診症室等西式設備。 本品經過嚴密之試驗,確知其效價及安全性均符合中華藥典之規定,並經國家檢定合格,為天花之免疫製劑。 東華痘局 (2) 疫苗之用法、接種技術、接種禁忌、接種後之可能反應及疫苗之冷運冷藏等事項,請參照疾病管制署出版之天花痘苗接種手冊。 東華痘局2025 九龍水塘,雖然名為九龍,但其所在之處卻是位於新界沙田區西南面的金山郊野公園之內,由九龍水塘、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