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勞工處的《僱傭條例》僅為公司制定合約提供了參考,例如離職通知期的最低法定要求等,市場上的離職通知期一般為 1 個月至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3 個月不等。 按勞工法例,年假薪金的計算方法其實和代通知金一樣,所以如果年假日數和辭職通知期日數一樣,兩者金額應該相同2。 離職時,若僱員付代通知金提早離職,同時能獲得年假薪酬,兩者理論上可以互相抵銷,但勞工法例列明不能以年假取代離職通知期,所以若希望提早離職的話,還是要事先獲得和公司協議1。 計完辭職通知期之後,是否代表會在離職前一直工作至最後受僱日? 其實最後工作天不一定和最後受僱日是同一天,例如有人可能會在公司允許下選擇在離職前放餘下的有薪年假,那最後工作天便會早於最後受僱日。 除了以上各項之外,提出辭職的日期亦非常重要,勞工處《僱傭條例》規定,只要是連續性僱傭合約,在試用期內的第一個月後僱員辭職便需要有辭職通知期,否則隨時要賠錢辭職 1。
其實生效日即係你已經唔係公司喇,所以離職生效日應該係2月24日!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頭一個月無須通知期,可以即日離開;第二個月到試用期完結前就要7日通知期;過咗試用期就要一個月通知期。 當然,每間公司,甚至每個職位都可以有不同嘅通知期,所以要睇返你入職時簽嘅合約作準。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C. 終止僱傭關係及所需之補償
若希望提早離職的話可以代通知金代替辭職通知期,在公司允許的情況下,亦有僱員選擇在通知期內放假從而提早離開公司。 對於正在放取離職前休假的公務員或前公務員,當局按其服務政府的職級,制定了不同的離職就業規管機制。 一般而言,停止政府職務之後歷時愈短,則對離職後外間工作的管制愈嚴;而高級公務員的限制期則較初級公務員為長。 為維持公務員隊伍的誠信和聲譽,正在放取離職前休假的公務員及前公務員在考慮應從事哪種離職後的外間工作時,仍應明智和適當地行事,因為在公眾心目中,他們所從事的活動依然反映公務員隊伍的文化和特質。 他們應避免從事可視為與其服務政府期間所擔任職務構成衝突,或造成公務員隊伍聲譽受損,或遭受公眾非議的工作。 假若你不用提早離職,工作至通知期的最後一天,僱主就要補回你的年假薪金;但若果你有意提早走,一方面你需要賠償代通知金給僱主,另一方面僱主要向你補回年假薪金,兩個數目其實互相抵銷,這樣就成了「年假可取代通知期」的錯覺。
行會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近年不斷有人攻擊「AO黨」,加上中央重用紀律部隊,對政務官士氣有一定影響。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她認為辭職數字亦反映最高領導能否知人善任,接受下屬合理意見,抑或「功勞歸己,黑鑊給下屬」。 對於紀律部隊出身的李家超如接任特首會否進一步影響政務官士氣,葉太回應稱,李家超任問責官員多年,未聞他不滿政務官,相信雙方合作良好。 若你急着要在期限前走,公司無法在短期內請到人或做好交接,就要「賠償」公司的損失,你就要付上代通知金予公司,以通知金取代替通知期。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Q3.通知期要如何計算?
趙少康今(14日)表示,他沒有跟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討論過18歲公民權,並非共同政見,但他支持,也希望能不在籍投票。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僱主如未能依時向其僱員支付終止合約款項,可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港幣200,000元及入獄一年。 至於政府將會就基本法23條立法,公務員是否可表達反對立法意見,政府消息人士強調,23條立法是特區政府憲制責任,草案內容可以有討論,但完全反對就有違基本法,會有問題。 遞信前已申請嘅大假,一啲執正黎做嘅公司都可以唔俾你放,或者叫你改放No pay!
- 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李方冲則表示,不少年輕公務員離職,移民潮亦導致部分人辭職。
- 假如阿芯在10月18日決定辭職,試用期已過,公司規定僱員辭職的通知期為兩個月。
- 正在放取離職前休假的首長級公務員或前首長級公務員在指定限制期內(包括離職前休假期、及/或最低限度禁制期及/或管制期)如欲從事外間工作(上文所述獲一律批准的工作除外),須事先向當局(即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申請批准。
- 他估計,欲離職的公務員近年已辭職,相信數字不會再大增,惟憂慮近年公務員投考數字下跌,未必能填補空缺。
- 如果遞完辭職信,老細叫你早啲走,一係佢會叫你放花園假期 (Garden leave,通常適用於掌有公司敏感資料的職位,以防同事帶走機密文件或客戶),期間照出糧直至最後受僱日。
- 當局會顧及利益衝突及公眾觀感等疑慮,並在考慮政府內部的評審結果及聽取獨立的離職公務員就業申請諮詢委員會的意見後,就有關申請作出決定。
當你決定要辭職,你要以口頭或書面通知你的上司,發出通知的那天稱為「辭職通知日」,而由離職通知日開始計起,到實際終止合約中間的時間,就稱為「通知期」。 多數打工仔要在通知期內完成手頭上的工作、進行交接、公司重新招聘等等,這就是通知期的意義。 另一個狀況係,辭職後身份變得尷尬,遇到上火嘅上司可能仲會畀面色處處留難,於是有啲打工仔會希望縮短上班時間,喺通知期內請年假,等大家唔使面阻阻。 其實僱傭條例冇規定辭職後不能放年假,但係年假都係要僱主批准的,所以只要僱主同意就可以喇。 若僱員向公司口頭或書面通知終止僱傭合約,而新僱主願意代支付代通知金,終止僱傭合約的通知期由通知僱主當天起計算,意思指僱員最快可以即日離職。 若希望趕及新工作盡快上班而需要縮短通知期,僱員可在離職信表明希望離職日期及請求僱主縮短通知期,因牽涉到僱傭合約上訂明的離職通知期及代通知金,需要僱員與僱主及人事部相討,以達成共識。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B) 首長級公務員
阿芯在3月15日遞信辭職,由於是在試用期的第一個月,她無須給予公司任何通知期和代通知金,基本上即日交完辭職信就可以,第二天無須上班。 當你收到新工offer或者有別的計劃,決定要向公司道別時,除了準備辭職信,更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辭職的通知期和代通知金。 小編知道大家有很多疑問,故特意準備以下七條公式,教你如何計算通知期和代通知金,學懂這些數學題,就不怕計錯數。
有關發放/暫停發放退休金的政策自2011年9月1日已作出修訂。 在現行的政策下,再度受僱於政府的領取退休金人員,當年屆法例規定的退休年齡,暫停發放退休金的安排便不再適用於他們。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但對於未屆退休金法例規定的退休年齡並再度受僱於政府的領取退休金人員,暫停發放退休金的安排會繼續適用。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辭職準備及注意事項
在任何情況下,僱主必須在合約終止或屆滿日起計不多於七日內繳付有關款項。 就一份在解約通知期方面沒有明示協議的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2025 固定期限合約(fixed term contract) 而言,如該合約為一份連續性僱傭合約,上述兩個圖表所列之規定亦會適用。 假期,除病假及分娩假外,須在公務不受影響的情形下才可獲准放取。 病假、分娩假、侍產假、進修假期及無薪假期則在有需要時,准予放取。 一個月指由發出辭職通知當日起計,直至下個月份同一日的前一日,例如9月10日遞交辭職信的話,10月9日便是最後受僱日。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辭職信必備item
【明報專訊】近年公務員和政務職系(AO)辭職者趨增,公務員事務局回覆本報查詢,2021/22年度截至12月、即首9個月,有逾2800名公務員辭職,較2020/21全年度增五成,辭職人數佔公務員實際員額比率逾1%,兩者同為回歸以來新高。 有公務員工會認為,公務員面對的政治和工作壓力增加,擔心近年投考數字下跌,未必能填補空缺。 簡單而言,如果已屬長期聘用(俗稱confirmed)的公務員,辭職通知期為三個月,或以一個月月薪的代通知金取代;仍在試用期的,則會按情況而定,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月通知期,或以一個月月薪的代通知金取代。 通知期內必須如常上班,如果無故缺勤,辭職通知期或會被相應延長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離職通知期是由誰制定的?在合約可找到?
喺呢啲求職者當中,未必個個都有膽識同能力裸辭,另外亦因為對家庭有愛同責任,大部分都希望可以工接工,做到經濟無縫式交接。 假如僱傭其中一方提出這項要求,又得到對方同意下達成共識,法例是容許縮短通知期或豁免支付代通知金的安排。 被問到若果有人在平台發表批評政府的言論,有公務員同事讚好,會否構成違反守則,消息人士指要視乎內容,不應胡亂讚好。 如想扣假早走,頂盡只會俾你扣補假(如Compensation leave,未放嘅公眾假或休息日)。 如果冇儲落補假又想早走,HR多數會叫你縮短通知期 (short notice),餘下嘅日數賠代通知金 (payment in lieu)。 上司收完你封辭職信,就會交比HR計尾糧 (Final payment)。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組織作為僱主常會忘記的事 (下)
有關建立人事管理程序議題,會另覓篇章詳談;本文主要想就幾項自助組織常遇到有關「終止僱傭合約」的情境進行探討交流。 在公務員薪酬調整方面,消息人士說,公務員工會為會員爭取福利,即使表達不滿政府調整薪酬的決定,都不會視作違反守則。 政府就更新《公務員守則》進行諮詢,列明不可以公務員身分批評任何政府政策,或支持其他人的反對意見。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公務員發表意見時,即使事先表明屬個人意見,亦不能視為「免死金牌」。 同事成日會寫亂最後受僱日同離職生效日 (Effective date) 。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辭職前要知勞工法!7大公式計算離職通知期及提早走代通知金
如果遞完辭職信,老細叫你早啲走,一係佢會叫你放花園假期 (Garden leave,通常適用於掌有公司敏感資料的職位,以防同事帶走機密文件或客戶),期間照出糧直至最後受僱日。 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李方冲則表示,不少年輕公務員離職,移民潮亦導致部分人辭職。 他認為新入職公務員已預期工作和政治環境,相信未來辭職人數會轉趨穩定。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年假薪金和代通知金的分別
今日(14日)早上11時許,一名年約60歲男子與友人一行8人,到港島山頂薄扶林郊野公園行山,其間途至港島徑第1段時,他突然感到頭暈不適,需要報警求助。 救援人員接報登山搜救,惟尋獲事主時他已陷入昏迷,於是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將他送往東區醫院救治,惜證實不治。 同行友人事後到達醫院,事主家屬接獲通知亦趕到醫院,警方初步調查得悉死者為退休人士,有患病紀錄,死因有待驗驗確定。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支付代通知金?
此外,在退休後受僱於資助機構的人員,暫停發放退休金的安排也不適用於他們。 然而,在開始從事這類工作前,有關人員須填寫並交回訂明的表格,知會有關當局。 因為《僱傭條例》的規定只是最低指引,僱主有權因應業務需要而作出調整,只要不少過法例規定就可以。 特別是一些工種較特殊的職業,職務可能涉及公司的機密資料,或較高級別的職位,公司需要花時間做招聘,工作交接亦需時,通知期可以是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千萬不要覺得驚訝。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政府完成銷毀和處理元朗新田持牌豬場949頭豬隻
因此,僱員在辭職時在所需的通知期內放取年假,須同時考慮法例的規定及終審法院的裁決。 當局會保存登記冊,就每宗正在放取離職前休假的首長級公務員或前首長級公務員獲批准並已經從事外間工作的個案記載基本資料,讓公眾查閱,直至有關人員的管制期屆滿,或有關人員通知公務員事務局已停止從事獲批准的外間工作(兩者以較早者為準)。 有關辭職的指引,一般在入職時所簽的僱傭合約上有清楚列明,此情況下應依照合約訂明的通知期,但不應少於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2025 7 日;若僱傭合約無明確規定,則需要不少於1個月的通知期。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終止僱傭合約
如果公司並沒有任何規定,就要跟從《僱傭條例》的最基本規定,即是最少7日通知。 《僱傭條例》並沒有區分「臨時工」、「兼職」、「替工」、「長工」及全職僱員,僱員如連續受僱於同一僱主4星期或以上,而每星期最少工作18小時,離職通知期則與以上提及的僱員情況相同。 根據勞工法例,僱員不能以有薪年假抵銷通知期,但亦曾有法庭案例判定僱員有權選擇在通知期內放取預先安排的年假,不過若希望用有薪年假抵銷辭職通知期,最好還是事先和公司達成提早離職協議,若有爭議,只能交由法庭裁決1。 很多人以為離職一定是一個月通知,但其實只要在僱傭合約上列明,辭職通知期可以超過一個月,如三個月甚至半年,但若僱傭合約上沒有明確規定的話,勞工法例訂明試用期後辭職應不少於一個月通知期,否則要賠代通知金1。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數字,上年度截至12月共8274名公務員離職,當中2809人辭職,以政府公布2021年3月實際有17.8萬名公務員作基礎計算,辭職率為1.6%,是回歸後最高。 翻查政府數字,公務員辭職在1980年代末急升,1989/90年度有近8000名公務員辭職,數字其後逐年下降,回歸後於1998/99年度跌至少於1000人,數字之後維持在每年數百人水平,至近年明顯回升。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組織管理問題多‧千頭萬緒點「開波」(下)
要記住只要你一作出了辭職通知,僱主是有權不讓你放大假,因為法例講明年假不得計算在終止僱傭合約所需的通知期內。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2025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公司為免麻煩或左計右計,會讓辭職的員工在通知期內清掉餘下的大假,換句話說,其實只要僱主同意,你就可以這樣做,因為對他們來說,也是另一種方便,不用向你補回年假賠償。 這次我們以酒店廚師阿文為例,他在2021年2月12日作出離職通知,公司規定的辭職通知期是兩個月,即4月11日會是最後上班日期。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但由於阿文趕着要到新公司上班,他通知上司,他只能工作至3月31日,其餘11日的通知期會以代通知金計算。 阿芯在4月10日遞信辭職,由於已過了試用期第一個月,就要看僱主有沒有離職通知期的規定。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離職後外間工作
至於政務職系,上年度截至12月有39人離職,其中近七成、共27人屬辭職,是近年新高。 辭職政務官當中,9人屬首長級,18人屬非首長級,兩者均高於前一年度。 部分首長級政務官離職後加入公營機構,例如商經局前首席助理秘書長胡德英去年離職後,轉任競爭事務委員會行政總監。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昨在政大接受學生提問時,承諾當選後,一年內沒推動18歲公民權跟內閣制就請辭,但民進黨揪出趙曾喊「不讓年輕人投票」,遂批趙騙票。
公務員事務局回應稱,公務員辭職率近年稍升,但只佔總實際員額小部分,目前未對政府運作帶來太大影響,重要的是能招聘和挽留合適人員,如有個別職系出現人手問題,當局會協助有關職系或部門首長制訂合適方案及改善措施。 當局表示,公務員辭職涉及很多因素,在2018/19至2020/21年度期間,逾半辭職公務員是在試用期完結前離任。 有關安排詳載於公務員事務局通告第9/2015號,該通告指定的申請表格(CSB/PSW/3(non)表格(9/2015))附載如下( PDF / DOC 格式)。
信上面最緊要有以下幾樣資料,以及記得簽名,否則HR要捉你簽返作實。 在規管機制下,維持公眾對政府的信任、良好管治,以及公正及有誠信的公務員隊伍,是須予保障的公眾利益。 只有在個別個案中有充分理據支持時,保障公眾利益才會較保障個人就業權利重要。 小提示:若你每個月的收入不穩定,怕計算總薪金會很麻煩,只要你翻閱糧單或稅單,就可見到自己的薪金總和,非常方便容易。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辭職的迷思:年假可以代替通知期嗎?
他估計,欲離職的公務員近年已辭職,相信數字不會再大增,惟憂慮近年公務員投考數字下跌,未必能填補空缺。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如批准該申請,該批准屬原則性批准,並須獲再次確認。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2025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其實法例規定,通知期只能以代通知金抵償,不容許以假期代替通知期的。 假如阿芯在10月18日決定辭職,試用期已過,公司規定僱員辭職的通知期為兩個月。
他2月12日作出離職通知,本來4月11日會是最後上班日期,他決定提早一個月,最後上班日為3月11日。 終止合約時,雙方都需要給予對方適當嘅通知期(Notice period),而如果比原定通知期早走,就稱之為Short notice。 辭職亦是另一門學問,建議打工一族應認清公司制定的合約,並了解清楚有關的離職通知期,以免阻礙新工作的入職。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表示,對辭職公務員急增不意外,認為工作環境不明朗,面對宣誓等政治壓力,工作壓力亦增加。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2025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他舉例說,市民近年對待公務員態度惡化,公務員亦未必預期要「隨傳隨到」在疫區前線工作。
辭職後,林國人先生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辭職報告自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公司董事會選舉朱衛東先生爲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自本次董事會決議通過之日起,至本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時止。 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昨日到政治大學與學生座談,過程中他提到,當選副總統一年內沒有推動內閣制,他就辭職不幹,同時也提到,他跟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都不是典型的國民黨人。 對此,侯表示,他跟趙個性一樣,兩個人都是直來直去的,有多少料說多少話,做事情速度要快、不等的,只要他們一上任,一定積極面對、積極處理,讓國家越來越好。 不過,對於某啲日常運作比較繁重嘅職位,僱主自然會希望同事可以留低幫到最後一秒。 講到最後,轉工唔係一場戰役,大家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最重要係雙方協商Win win,因為你永遠都唔知道將來喺工作上會唔會遇見前僱主,又或者要尋求前僱主幫手完成自己嘅Reference check。
按第一標準薪級表支薪或屬指定職級(後者須符合預設條件)的非首長級公務員一律獲准在離職前休假期間及離職後從事任何外間工作。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2025 外間工作指受薪或無薪、全職或兼職的聘任、僱用或任何其他工作,包括為本身利益從事業務、成為某合伙經營的合伙人、成為某公司的執行或非執行董事、成為僱員等。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2025 理解到離職通知期的計算,若你趕着要到新公司上班,或其他理由一定要提早離職,就可以用錢去解決問題,以代通知金去取代通知期。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最後工作天(Last Day)的計算方法
國民黨10日在花蓮市六期重畫區舉辦造勢大會,現場湧入大批民眾。 花蓮縣民進黨議員胡仁順今天指控,花蓮縣南區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志源動員民眾,參加藍營10日舉辦的聯合競總成立造勢大會,違反行政中立;縣府表示會展開調查,若確實違法將懲處。 唔少打工仔本住「魚唔過塘唔肥」嘅金科玉律,都會選擇等公司一出完Bonus就準備華麗轉身。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 試用期內辭職的通知期
花蓮縣政府人事處長曾淑芬回應,陳志源為約用人員,是依勞基法聘用的臨時人員,雖然不是正式公務員,但以高標準比照公務員規範,若調查確認是在上班時間發布這些訊息,會從嚴處理,依規定懲處,也會宣導要求務必遵守行政中立。 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長劉波先生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 劉波先生因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長及所在委員會委員職務。 辭職後,劉波先生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辭職報告自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公務員辭職通知期2025 由於在員工離職階段,或許僱傭雙方都有情緒及壓力,加上討論涉及金錢便會更為敏感及關係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