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新世界兩年前申請強拍該廈,當時集齊逾百分之八十二業權,據文件顯示,目前發展增至約百分之九十八業權,目前餘下五個單位並未成功收購,而部分屬失蹤小業主或未能聯絡上。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2025 這家戲院於她,不僅僅是一個歷史建築之於保護師,更是她兒時珍貴的回憶。 近半個世紀的歷程中,皇都戲院不僅有西方古典音樂、亞洲歌舞和粵劇等多門類表演,更上演過無數經典電影,特別是七八十年代膾炙人口的港產片。 「那時候,到戲院看錶演、看電影是年輕人首選的娛樂方式。」馬淑華回憶說,她和先生在戀愛時曾經在皇都戲院一天連看了五場電影。 上世紀四十年代,大批上海人移居香港,落腳港島東區的北角一帶,其中不乏名人雅士,包括著名作家張愛玲、京劇名角孟小冬等。
- 璇宮戲院1957年結業易手,並於1959年改建為皇都戲院,後來於1997年關閉。
- 新世界表示,集團將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 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今日(22日)就北角英皇道277至291號「皇都戲院大廈」,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公司表示希望藉此統一業權以進行相關重建項目,並且希望積極考量戲院精髓。
- 新世界表示,旗下公司昨天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北角英皇道二百七十七至二百九十一號的商住物業「皇都戲院大廈」,希望統一業權,以進行重建。
- 2020 年 10 月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批出強制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正式取得業權,宣佈將盡力復修並保育這座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
- 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Culture for Tomorrow於復修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重新演繹當年幕幕經典場境 ,一同探索你我他的的皇都故事,並於4月中起,透過網上虛擬導賞,務求線上線下重現皇都昔日的華麗傳奇。
顧問委員之一、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指,皇都戲院雖在2000年後改建成桌球會,但改裝僅以假天花和假地台覆蓋原結構,戲院結構仍在,包括劇院式的「堂座」與「超等位」,而獲國際保育組織稱全球獨一無二的天台桁架,和正門上方的浮雕亦會竭力復修。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公司今天就北角英皇道277至291號商住物業「皇都戲院大廈」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希望藉此統一業權以進行相關重建項目。 1952年建成的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前身璇宮戲院,屬一級歷史建築。 新世界10月8日以47.76億元投得業權,已委聘三大建築保育顧問為戲院制訂保育管理計劃,將會保留天台巨型飛拱,研究開放作公眾休憩空間。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一級歷史建築創最大金額強拍紀錄,皇都戲院何去何從?
新加坡的Capitol Theatre是一個戲院保育例子:同樣是上世紀「大戲院思維」的產物,同樣被時代淘汰。 可是在財團經營下,整個地段發展成包括酒店與商場的商業項目Capitol Singapore,戲院原址翻新成現代多功能劇場。 去年重開即成為亞洲最大型單幕電影院(翻新後有900座位),也兼具演藝場地的功能--Capitol Theatre修復完成後的開幕節目,正是上演音樂劇《Singapura》。
- 如果同一策略應用於皇都戲院,那麼,無論是回復建築物本身功能,還是回應社會現實需要,將皇都戲院翻新成音樂廳,都是最佳選擇。
- 該公司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透露,集團剛投得的舊皇都戲院大廈,現正進行規劃及啟動保育計劃,至於被問及項目會用作商業或住宅發展用途等,他回應指,具體詳情及投資額仍未落實。
- 當年許多事都是這裏第一次發生,「戲院點起法?不太知道,沒有需要承襲,反而自由」。
- 另設4層基座和3層地庫,預料基座為4層高商場,涉及總樓面38.5萬平方呎。
- 集團除了着手籌劃保育發展兼備方案,亦已開展皇都戲院的文物搜集及口述歷史計劃,暫已收集數百件與皇都及北角一帶有關的文物,包括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並會將有關收集得來的文物於日後的皇都戲院內展出。
新世界發展去年成功取得擁有68年歷史的英皇道 號皇都戲院大廈業權後,宣佈將盡力復修屬一級歷史建築的前戲院部分,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目標是建構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 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Culture for Tomorrow於復修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重新演繹當年幕幕經典場境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2025 ,一同探索你我他的的皇都故事,並於4月中起,透過網上虛擬導賞,務求線上線下重現皇都昔日的華麗傳奇。 【on.cc東網專訊】屹立北角英皇道68載的皇都戲院,重建方案擾攘多年後,終於今日(8日)進行強拍,並由新世界發展以拍賣底價47.76億港元奪得。 從小在皇都戲院長大、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今午重遊故地,稱小時候與其他店舖的小孩一同在商場度過童年,猶如遊樂場,年少時更不時到戲院「睇戲」,希望能將戲院活化,將其劇院式戲院設計重新呈現市民眼前。 屹立北角英皇道68載的皇都戲院,重建方案擾攘多年後,終於今日(8日)進行強拍,並由新世界發展以拍賣底價47.76億港元奪得。 新世界表示,將會在6年內完成重建,將戲院活化成表演藝術的新舞台。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新世界宣布保育皇都戲院 復修建築保留「飛拱」延續戲院功能
「浮雕設計很特別,主題是三國故事,是比較中式的元素。但除了主角外,還有來自東西方的舞者,包括跳芭蕾舞的歐洲人和泰國舞姬等,中西合璧的表現手法十分前衛。」吳韻怡說。 皇都戲院坐落於街道轉角處,建築師巧妙地以弧形設計處理,將轉角立面處理成戲院的主要立面,其正中是一幅題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出自嶺南畫派畫家梅與天之手。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如今雖已老舊不堪,但戲院樓頂上赫然展露的拋物線型大型飛拱和正門口的大幅浮雕,仍然讓它顯得非同一般。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2025 中國證監會明確表示,不對境內企業在外上市額外設門檻及條件,VIE(協議控制)架構企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強監管協同。 當局收市後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下月31日起實施。
新世界發展發言人表示,皇都戲院大廈由住宅、商用及前皇都戲院部分組成,集團擬保育大廈內前皇都戲院的相關部分。 但由於有關項目已進入強拍程序,集團在未獲得100%業權及未能詳細勘察現況及結構之前,現階段未能落實任何發展方案。 對於項目日後落成後市值,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認為,舊皇都戲院大廈地盤面積大,而且三面向街,估計如果發展商業物業,可建地積比率達到15倍,住宅則約10倍。 他預計,若項目興建住宅單位,實用呎價可達4萬元,而若發展商業樓面,單位建築呎價約2萬元。 負責是次強制拍賣的第一太平戴維斯,其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今次拍賣成交價為強拍條例生效以來最高,而且是首次有涉及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級的物業強拍申請,獲法庭批准並進行拍賣。 以前家人曾經租用舖位,售賣童裝及童鞋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是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美元
新鴻基地產及興勝創建合作的屯門掃管笏發展項目星堤2期,獲批建6幢18至20層高分層住宅,另設1幢住客會所,並會提供1層低層地下樓層,總樓面約611,450方呎。 皇都戲院位於英皇道與電廠街的交界,建築師巧妙地利用弧形立面連起戲院外牆的兩側,天台上可見俗稱「飛拱」的拱型混凝土桁架結構。 拍賣於今日(8日)早上10時在金鐘統一中心進行,現場僅有新世界發展的代表參與競投。 成交價為47.76億元(拍賣底價),較2018年的估值31.17億元高出53%。 無論皇都戲院命運如何,在皇都戲院商場經營小生意維生的商戶,又將何去何從? 皇都戲院前身璇宮戲院由一代戲院大亨歐德禮(Harry Odell)興建,於1952年12月11日開幕。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北角舊皇都戲院大廈圖則獲批 住宅樓面佔逾一半
在重重限制之下,這絕不是賺錢項目--儘管市場需求極大,除非主要租予旗艦藝團或藝術節,否則租金太高只會令藝團卻步繼而令音樂廳無人使用。 的確,這得當成慈善事業辦,為保育歷史建築及提供表演場地以滋養香港演藝文化而作的慈善事業。 這樣對歷史建築的珍視,對表演藝術的支持,正好體現 貴公司「artisanal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movement」的極致,也是向外界宣示「we are all artisans」的精神最有力明證。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2025 1997年,皇都戲院結業,後被改裝成桌球室,昔日的大螢幕、座椅已不在,原本的戲院中央位置加設了假天花及地台。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北角皇都戲院被新世界申請強拍:重建計劃會積極考量戲院精髓
重開至今,戲院主要用作首映禮、電影節、音樂會、時裝表演等各類活動。 如果同一策略應用於皇都戲院,那麼,無論是回復建築物本身功能,還是回應社會現實需要,將皇都戲院翻新成音樂廳,都是最佳選擇。 新地預料下月中完成法律程序後,將正式成為該地段業權持有人,並開展保育計劃,屆時將會按照強拍條例,在6年內完成重建,強調集團會盡力修復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皇都戲院,保留和重塑其古迹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將戲院活化成表演藝術的新舞台。 建議將中央通風廊移至僅16米高的戲院上方,既可保留戲院,發展商也可興建一幢高22層高大廈。 其他設計包括將戲院原有空間改裝為室內運動場,可進行攀石、飛索及滑雪等活動。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屋宇署批准拆卸皇都大廈 新世界開始清拆住宅 戲院保育計劃不變
為了讓市民更了解北角文化歷史、前皇都戲院的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新世界亦宣布將與民間團體合作,展開一系列社區活動,徵集一代港人的集體回憶。 皇都戲院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戰後戲院建築物,在1952年落成當時名為璇宮戲院,是中上流社會人士的娛樂場所,其開幕典禮由當時的匯豐大班摩士爵士主持,可見它曾是某個階層的身份象徵。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2025 而建築本身是由香港影業巨子歐德禮為首的萬國影片公司集團所興建,歐德禮更是其後1962年中環大會堂落成的功臣。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北角二手交投增兩成
由於媽媽在皇都商場開童裝店,她在八九十年代的童年放學後時常在此流連,對店主間的鄰里之情、社群的連繫感受至深。 而且戰後社會環境,興建都需要「快靚正」完成,因此石屎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物常用的物料,而且石屎可塑性非常高,可以配合各樣建築形式,這亦能見於皇都戲院。 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須待建築保育團隊進入皇都戲院,進行全面及仔細的勘探工作,才能擬定出詳細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 另外為了進一步吸納保育專家、學者及演藝名家的真知灼見,新世界早前亦特別成立顧問委員會,就如何落實保育皇都戲院給予意見。 表示,將會為皇都戲院啟動保育計劃,盡力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香港皇都戲院保育:尋找失落的文化地標
不過,皇都戲院經歷過多次改建,1995年的四級大火令其不少地方變成頹垣敗瓦,現今滲水、批盪剝落隨處可見。 皇都戲院於1997年結業,其後被改建成桌球室,輝煌一時的戲院及超等座,都已被廢置。 屋宇署今日(26日)公佈,8月份共批准10項拆卸樓宇工程,其中一項為皇都大廈。 據了解,新世界現正清拆住宅部份,但不會清拆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過去的提出的保育計劃亦不會改變。 屹立北角超過60年的皇都戲院大廈,去年發展商新世界以近48億元統一業權,當時新世界稱會啟動皇都戲院保育計劃。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昔日皇都戲院的售票處、戲票
據了解,新世界可將地段重建為商業或住宅物業,但考慮到皇都戲院屬本港碩果僅存的戲院建築,希望將項目打造為北角地標。 按照香港法律,只有被評為「法定古迹」的建築才能受到保護免遭拆除,皇都雖然通過一級評定,但「能否保留還要看業主意願」。 慶幸的是,2020年10月,皇都戲院的新業主——新世界發展集團宣布啟動保育計劃,承諾將盡力修復和重塑這一歷史建築。 該公司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透露,集團剛投得的舊皇都戲院大廈,現正進行規劃及啟動保育計劃,至於被問及項目會用作商業或住宅發展用途等,他回應指,具體詳情及投資額仍未落實。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新世界發展旗下一級歷史建築物北角舊皇都戲院,以及毗鄰皇都戲院大廈的重建發展布局已有定案,項目獲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准重建兩幢商住樓宇,總樓面約38.52萬方呎,佔逾一半為住宅樓面。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保育組織曾發「文物危急警示」
建築上為人熟知的標誌性裝飾,便是中西合璧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揉合中國、東南亞及西方藝術。 2020 年 10 月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批出強制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正式取得業權,宣佈將盡力復修並保育這座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 在皇都戲院展開復修並建構成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前,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Culture for Tomorrow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人親歷皇都的昔日輝煌。 新世界指,須待建築保育團隊進入皇都戲院進行全面及仔細的勘探工作,才能擬定出詳細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消息傳出後,引起市民及保育團體關注,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 Docomomo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將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4月18日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 唯古蹟辦認為戲院的內部改動太大,已失去原有戲院功能,原真性的價值相對較低。 活現香港曾邀請就讀建築系的已故演員曾江,考慮其從上海而來並在少時經常流連北角的背景,為保育皇都戲院拍攝短片。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美國紋身界教父Sailor Jerry, 從流浪者到水手再到紋身宗師的傳奇。
落成於1952年的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歷史最悠久的大戲院,而天台的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更是舉世無雙的獨特設計。 新世界在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須待建築保育團隊進入皇都戲院,進行全面及仔細的勘探工作,才能擬定出詳細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 新世界發展10月8日以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厦業權,是歷來最大宗強拍項目。
隨著戲院式微,皇都戲院於1997年停業,現時用作商場,另有南北兩座住宅大廈。 此外,這區是建制陣營的「票倉」,莫說缺乏反對聲音,連真正關心地區發展的壓力團體也不存在。 舉個例,「中西區關注組」、「西環變幻時」、「樂活鲗魚湧」、「灣仔好日誌」等民間組織和網上群組,也是近年來掘起的地區力量,關注區內不同的議題,歷史建築的保護也是其中之一,儘管未必次次也能力挽狂瀾,但能夠結集到民間力量,也是公民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步。 反觀「票倉」北角區,就完全沒有這種制衡的聲音,連走出來要保護皇都的,也不是區內人。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歷史
集團除了着手籌劃保育發展兼備方案,亦已開展皇都戲院的文物搜集及口述歷史計劃,暫時已收集到幾百件與皇都及北角一帶有關的文物,包括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並會將有關收集得來的文物,於日後的皇都戲院內展出。 皇都戲院一直是北角和香港娛樂文化的地標,過去近七十載與社區一同見證香港和北角的發展。 集團亦將與不同團體推出一系列的社區活動,與北角街坊及香港市民一同去重新認識皇都戲院的珍貴歷史,亦希望透過保育計劃將皇都戲院再次成為香港人引以為榮的文化地標。 集團亦將重塑戲院部分並賦予新蘊,建構一個文化藝術表演場所,舉辦嶄新而多元化的國際級文化活動。 至於正門上方的浮雕因多年來缺乏保養,且部分已破損,團隊將盡力研究復修。
而戰後這一段流行文化尤其精彩,當幾百萬人因逃避戰亂南來,不想再提政治,反會將大量精力放在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想法,也會在賺錢時以商業方式講出流行生活是怎樣的。 團隊搜尋舊圖紙時,發現璇宮戲院的圖由一名外籍測量師簽署,而圖上同時留有真正設計者的名字,他是一個由國內南來、名為劉新科的建築師。 由於必須由認可人士簽圖,當建築人才戰亂下來港,這成為了一種戰後常見的建築項目合作形式。 一九五○年代, 一向已是殖民商埠香港遇上了戰亂南來的人,「武術界有葉問,錢穆走去開新亞書院,是個高手雲集的時代」。 當年許多事都是這裏第一次發生,「戲院點起法?不太知道,沒有需要承襲,反而自由」。
這就是我對皇都戲院的夢:皇都戲院可以得到保育,翻新成為一個音樂廳,成為渴求場地的表演藝術界的一滴續命甘露;同時利用目前住宅大廈的範圍興建商業項目,既支持音樂廳的營運,也讓整個發展項目對發展商來說仍然有利可圖,皆大歡喜。 皇都戲院(前身璇宮戲院)一度是香港重要戲院暨音樂廳,因著正規演藝場地相繼落成(特別是香港大會堂)及戲院行業轉型(大戲院沒落、迷你戲院興起),未及追隨而難逃結業厄運,戲院原址已成為桌球室,地下商場則五十年如一日地繼續經營。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為了籌備保育皇都戲院,集團於3年前開始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是次活動將展出當中逾百件收藏,包括50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多款不同舊戲票,包括超等位、堂座、午夜場、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等。 除此之外,參加者還可回顧皇都戲院大廈樓書,以及由香港電影海報大師阮大勇繪畫的70年代電影海報等,更罕有展出1978年已故國際巨星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的電影海報及節錄,務求重塑昔日有「小上海」之稱的北角人文風貌。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早前公布會保育皇都戲院大廈內前皇都戲院的部分,僅清拆住宅部分作重建用途,因此會保留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皇都戲院本體。
在實用主義、現代主義的大氛圍底下,各範疇的人都在各師各法,「講下去,香港電影都是這種精神,我試試這樣得唔得的狀態,不只給香港人看,全東南亞華人都看着。可不可以做一些東西是全球華人都適用呢,起碼在想像上切合,所以五十年代其實創意爆棚」。 同系亦有多項市區收購項目獲批則,其中上環伊利近街33至39號、以及41至47A號,均獲准重建為27層高商住樓宇,總樓面分別約43,683及65,573方呎。 而該公司的西半山羅便臣道105號翡翠園重建發展,則可建為1幢23層高商住物業,可建樓面約137,641方呎。 恒基地產旗下紅磡大型商住重建發展項目必嘉坊,再有地盤獲批則,最新批出為黃埔街26至40A號及必嘉街83至85號,准建1幢22層高商住樓宇,並設4層平台及兩層地連,住宅樓面約104,767方呎,另提供約19,754方呎商業面積。 天台上俗稱飛拱的拱型混凝土桁架結構 ,作用是為了支撐戲院內部的天花。
新世界未有透露項目總投資額,又說住宅等發展比重未有定案,待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正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建築團隊會進行勘探工作,擬定出詳細方案。 【Now新聞台】新世界發展以底價逾47億元,投得北角商住項目皇都戲院大廈業權,是本港歷來涉及金額最高的強制拍賣個案。 由於地盤面積龐大,位置佳,大廈多年前已被發展商的財團已蜂擁而至,惟該廈「釘子戶」眾多,不願出售手持物業,財團亦難於收購足夠的業權份數,以符合強拍要求。 知名大戶包括老牌陸海通家族成員、實力商鋪投資者楊渭生,北角知名炒家姚加環等等。 代表發展商新世界發展的有關人士,在2015年7月已成功與該三大「旗手」大戶達成協議,以逾七億元一口氣購入該廈逾兩成業權,成為啟動收購的關鍵。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1952年12月建成的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該建築物由建築師劉新科及1950年的香港測量師學會主席 George.
皇都戲院重建計劃: 北角好去處
於復修工程展開前夕,Culture for Tomorrow特別舉行嶄新的體驗活動,參加者在窺探皇都歷史資料時,將代入50年代五位經典角色之一。 北角地標前皇都戲院最近公布最新發展路向,根據屋宇署資料,皇都戲院及鄰近皇都戲院大廈將重建成兩幢高19層及27層的商住大廈,設有4層高商場及3層地庫,涉及總樓面38.5萬平方呎。 發展商新世界早前宣布會保留皇都戲院的本體作保育之用,是次項目僅清拆住宅部分作重建用途。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拱橋式」的桁架支撐戲院屋頂以達至無柱室內空間,並直接吊著放映室,以減低因受外來聲音所引致對戲院的震盪,提升視聽質素 ,成就璇宮的劇院功能。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樑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