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巴士40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荃灣(麗城花園)及麗港城,途經荃灣市中心、大窩口、葵興、葵芳、美孚、大窩坪、黃大仙、鑽石山、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 本線是來往荃灣及觀塘的全日行走巴士路線,由於橫越五个都會區區域,提供九龍東前往荃葵及美孚的特快服務。 本路線開辦以來,一直以中環(天星碼頭)為總站,來回程路線一直沒有變更,即使天星碼頭於2006年11月12日起遷往中環七號及八號碼頭,仍然未曾作出總站遷移,只是原位於愛汀堡廣場的巴士總站改稱中環(大會堂),即使中區在38年來多次實施道路管理措施,亦沒有影響本路線的行車路線。
彩福開經:彩榮路、彩興路、彩興里、新清水灣道、清水灣道、坪石公共運輸交匯處、清水灣道、龍翔道、彩虹道、沙田坳道、東頭村道、黃大仙巴士總站、沙田坳道、彩虹道、太子道東、太子道西、亞皆老街、彌敦道及梳士巴利道。 雖然70線的路線迂迴、乘客量低,但由於70線車程長,而且乘坐熱狗的機會甚高,所以不少巴士迷間中會選擇乘坐此路線遊車河,享受長途熱狗車程。 此路線曾是全九巴行車時間最長、第二多分站,同時也是每年虧蝕最多的路線,取消前每年虧蝕800多萬港元。
25號巴士: 使用車輛
延至2017年3月中,一輛12.8米Enviro500 MMC(6117/UP3964)行走此路線,象徵12.8米巴士正式獲派於此路線服役。 2008年,交通事務局曾構思“九座位車輛客運服務”,行駛的路線是“點對點”,由政府指定行駛路線,有關車輛亦只能按規定出發點和落車點上落客(中途不停站),這種運作模式比現時的巴士要求更嚴謹。 更重要的是,“點對點”運作方式可減低與公共巴士服務和的士服務之間潛在的競爭,避免出現功能和資源重疊。 這亦是為何政府不考慮採用個人方式經營的原因,避免出現“爭客”及路線重疊。 1949年延至筲箕灣後,Tilling Stevens K5LA7巴士(白水箱)成為此路線用車,部分戰後復修的丹拿COG5DD巴士亦曾服務此路線。 25號巴士2025 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佳牌亞拉伯UF型(大雞)成為此路線的主要車型。
- 平田開經:安田街、平田街、安田街、藍田(北)巴士總站、德田街、啟田道、鯉魚門道、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蝴蝶谷道、荔枝角道、長茂街、長順街、長荔街、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葵益道、興芳路及葵興站通道。
- 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佳牌亞拉伯UF型(大雞)成為此路線的主要車型。
- 運輸署在2022年12月下旬的早上及傍晚時段在藍田交匯處及偉樂街進行實地調查,指出96線最繁忙一小時載客率為65%[24]。
- 自東涌新市鎮發展後,此路線取代1號線成為大澳以至大嶼山西南部接駁對外交通主要路線。
- 原本來往長沙灣至九龍城之間的乘客需轉乘6D,而6D亦會延長至美孚以配合新計劃,並連同2A與本線提供八達通轉乘優惠,供荃灣區乘客往來長沙灣至九龍城段以及長沙灣至石硤尾段乘客往來觀塘,惟車程分別增加約5分鐘及約15分鐘,而由美孚、牛頭角來往九龍城、旺角、深水埗及大坑東改乘2A或6D的車資比原40線便宜。
不過自從290(A)於2015年3月28日投入服務後,部分原有乘搭觀塘區M線、91、91M、92、98A和296A轉乘本線往來彩雲、順利邨、秀茂坪邨、將軍澳、西貢、科技大學、清水灣和荃灣、葵涌的乘客均改為轉乘或直接乘搭該兩線。 25號巴士2025 另外,部分原有由翠竹花園、慈雲山乘搭2F、3C、3M、211轉乘本線,以及在彩虹、黃大仙、畢架山直接乘搭本線往荃灣、葵涌的乘客,因為290(A)頻密班次、其分段收費與本線一致以及不經美孚,除非在等候該兩線時剛巧碰見本線到站,否則都不會刻意候車。 到1973年九巴重整路線時,16線正式改為「50」線,在屯門公路啟用前乃新界西北出入九龍市區的主幹路線,介乎元朗墟與荃灣間行走當時迂迴曲折的青山公路。 到七十年代,此路線全程行車里數高達42.5公里,乃當時全港最長的常規巴士路線。 25號巴士 25號巴士 [2]1982年地下鐵路荃灣綫通車,50線改稱「50M」並縮短至葵芳地鐵站。
25號巴士: 巴士火警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6輛19座位小巴服務,並可從24M線替換1輛19座位小巴。 25號巴士2025 在20世紀後期,巴士車身廣告盛行,本線因途經多個人口稠密的社區,經常被客戶看中,在巴士車身披上色彩繽紛、宣傳不同內容的廣告,涉及的車輛及廣告多不勝數,其中包括非空調巴士的銀行、消閒熱點、食品及飲料、電子產品、電池,以及空調巴士的銀行及財務公司、酒類、電子遊戲機、僱員再培訓局、區域市政局等。 作為往來東涌及大嶼山西南部的主要路線,11線方便大嶼山西南部的居民及遊客來往東涌接駁港鐵及往返市區的巴士。
現時本線往尖沙咀方向是眾多條途經亞皆老街的巴士路線中,唯一一條由亞皆老街直接左轉入彌敦道的巴士路線。 此路線之前身19線改稱70線之後,全面改用各款二手前置引擎雙層巴士,包括AEC Regent五型(2A)及丹拿CVG5(2D)。 在1980年代上述各款二手巴士退役後,此路線改用俗稱「雞車」的利蘭勝利二型(G),九十年代雞車開始退役時改用梅斯特斯平治O305(ME)、丹尼士統治者(DM)及都城嘉慕威曼都城9.7米(M)行走。 路線編號「25C」中的「C」是指「Clockwise」(順時針),而「25A」中的「A」則指「Anti-clockwise」(逆時針),顯示路線在開辦的大約走向。 可是此路線在2013年7月重組後取消服務,而25A線亦更改其行車路線。 此路線順序途經銅鑼灣、炮台山、寶馬山及勵德邨,與25A線組成一對順、逆時針循環線,兩者的路線編號後綴皆由其開辦時之走向而來,在寶馬山區內之行車路線亦趨於一致,依次途經天后廟道、寶馬山道、公共交通轉車處及雲景道。
25號巴士: 巴士时间表
改經天后廟道、炮台山道、英皇道、清風街天橋、維園道、告士打道、告士打道支路及分域街,替代途經天后廟道、銅鑼灣道、摩頓台、高士威道、伊榮街、邊寧頓街及怡和街的原來路線,然後返回軒尼詩道原有路線。 25號巴士 此路線已於2013年7月14日停止服務,並併入25A線,合併後回程改為跟隨此路線之回程走線,經勵德邨而不經原有該路線所服務的炮台山。 現時金煌專綫小巴旗下港島24A、24M及25線合共使用13輛豐田Coaster石油氣小巴行走,包括2輛16座位小巴及11輛19座位小巴。
2021年7月末,因廣告問題而仍留在此路線的一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SV78/LR725)由披上全車身廣告的Enviro500 MMC 11.3米(E6M6/WU3555)取代,至使全線掛牌車再次統一使用11.3米雙層巴士。 因應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年事已高行將退役,此路線於2019年1月起陸續換入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行走。 25號巴士2025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新巴1998年接辦此路線時,仍然以DA、LA和VA(巴士迷稱之為3A黨)為主要用車,並加入少量丹尼士飛鏢(20XX)單層巴士。
25號巴士: 使用狀況
此路線縱使與鐵路、城巴12M、40等路線重疊,車費亦較昂貴,但沿途流水客量不俗,經常頂閘,惟新巴仍執意削減班次。 城巴第25A號線於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6時10分、6時25分及6時40分,及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6時25分、6時45分及7時05分提供特別班次,由寶馬山公共運輸交匯處開出往灣仔(會展新翼)。 行駛至雲景道後改經怡景道、勵德邨道、大坑道及摩頓台,替代途經雲景道、天后廟道、炮台山道及英皇道的原來路線,然後返回高士威道原有路線。
25號巴士: 路線易手,風光不再
建議出爐後,大埔區議會並不反對落實開辦此線,但要求把此線於西貢區的總站設於將軍澳工業邨,亦有居民表示此線繞經觀塘商貿區、白石角及運頭塘,導致車程過長,不建議在相關地點加設車站,並表示希望此線假日也可提供服務[3][4][5]。 原本來往長沙灣至九龍城之間的乘客需轉乘6D,而6D亦會延長至美孚以配合新計劃,並連同2A與本線提供八達通轉乘優惠,供荃灣區乘客往來長沙灣至九龍城段以及長沙灣至石硤尾段乘客往來觀塘,惟車程分別增加約5分鐘及約15分鐘,而由美孚、牛頭角來往九龍城、旺角、深水埗及大坑東改乘2A或6D的車資比原40線便宜。 本路線曾是港島唯一兩邊總站均獨自使用的專營巴士路線,直至2022年8月14日本路線的中環(大會堂)總站遷往金鐘(添馬街)為止。 在運作上,中巴和新巴長年將本路線列作雙向路線,而實際上之運作模式較接近循環線;因編定行車時間緊湊,巴士抵達旭龢道總站後通常會同時上客和落客,停留片刻後便開車回程。 23線主要客源包括香港大學師生、半山區居民和沿途各中小學生,除可減輕3號線的擠逼情況外,對於解決2號線中途上落頻繁方面亦卓有功效。
25號巴士: 行車路線
[11]所以於1933年6月11日地區專營權生效日起,交由中華汽車接辦,同時總站由三角碼頭遷往皇家碼頭。 收費並由20¢減至10¢,[12]自此吸引部分電車乘客轉為乘搭巴士,使乘客量有所增長,路線經營情況得以改善。 九龍巴士9號線是香港九龍一條來往彩福及尖沙咀東(麼地道)的巴士路線,提供平山、牛池灣、新蒲崗及黃大仙來往九龍城、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的巴士服務。 到1996年,中巴為此路線增設空調巴士服務,派出丹尼士飛鏢(DC、CX)。 本線轉型後,現時的客量已有改善,繁忙時間經常滿座,非繁忙時間的客量也不俗,更有乘客刻意候車,一些路段如美孚往返黃大仙及觀塘往荔枝角等比港鐵更直接、快捷又便宜。
25號巴士: 行車時間
運輸署服務詳情表顯示此路線為循環線,但在任何情況下,用車抵達百德新街後所有乘客必須落車,故屬假循環線。 25號巴士2025 兩輛電動巴士均指定行駛此路線,駕駛室旁貼有「此車只可行走路線25A」貼紙,直至2019年試驗期完結而於5月25日起改行11線。 2015年12月,隨著香港政府於銅鑼灣設立低排放區,昔日的主力猛獅NL262(15XX)及富豪奧林比安11米(9XX/90XX)因不符合環保要求而漸漸淡出此路線。 1998年2月,政府宣佈不再延續中巴的專營權,將路線11A和25M直接交予城巴營辦。 此路線來回程途經金鐘、灣仔(軒尼詩道)、銅鑼灣及港鐵天后/炮台山站,於寶馬山沿天后廟道、寶馬山道、公共交通轉車站及雲景道以順時針方向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