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主葉先生亦有相同情況,他於2019年在Facebook群組徵收遊戲軟件,騙徒以個人身份聯絡他,他最後用支付寶向賣家過數,但一入帳即被封鎖,「打電話又冇人聽,意識到被騙」,損失約800元。 但警員向他錄取口供後,以金額太少等理由,建議他放棄追究,改作備案處理。 警方指出,騙徒的招聘廣告一般聲稱「搵快錢」、「高人工」、「即日出糧」或「在家工作」;對應徵者年齡及學歷要求低或無需工作經驗及履歷;不會提及實際職位或工作內容,並只提供即時通訊軟件或手機號碼聯絡方法。 有騙徒更會於受害人初次存款後以發放佣金來獲取受害人信任。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葉卓譽表示,人員今年一月以問卷形式在街頭訪問六百五十九名有網購經驗的受訪者,其中八十三人曾遇騙,當中五人損失五千元或以上金額,但只有十六人報案,其餘約八成受害人認為損失較少或怕麻煩而沒有報警。 他呼籲,受害人應保留與騙徒對話和付款紀錄,盡快報案,警方會致力將騙徒繩之於法。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指出,騙徒通常假扮賣家,在社交平台、討論區或二手買賣網站上載帖文或開設專頁,聲稱出售商品,價錢一般比市價低,不時以限購及減價等字眼吸引買家,收款後失去聯絡或封鎖買方帳戶,也經常更改專頁或帳戶名稱,以重施故技。 香港生產力局網絡保安及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主管周啟發表示,近年網絡釣魚事故不斷上升,2021年共有3,700多宗個案,佔整體保安事故近五成,當中涉及類別包括電子商貿、網上銀行及加密貨幣等。 他舉例,有市民曾收到疑似速遞公司的釣魚電郵和假網站連結,當進入網站後,會被要求重新填寫地址。
網上購物騙案: 警方油麻地「放蛇」打擊流鶯 6女子被捕
在疫情和社會隔離措施的影響下,人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社交媒體上,並在網上進行各種理財活動,例如銀行和投資。 隨著電子商務和網上投資活動不斷增長,騙徒便積極趁機進行欺詐活動 。 行騙方式繁多,有社交媒體騙局、網絡釣魚騙局,及假扮投資顧問在社交媒體唱高散貨,網上詐騙的風險不斷增加。 雖然科技發達令理財更加便捷,但亦須留意有關風險及小心提防常見的網上騙局。
- 有見及此,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於12月3日至14日,展開一項代號為「天翔」的打擊網上購物騙案行動,搜查全港逾百個地方,拘捕64人,分別為34名男子、30名女子,年齡介乎15至77歲,涉及金款為156萬元,牽涉的案件為317宗,共有317名受害人。
- 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 因為自己經常使用的一些網絡帳號比如Youtube、Google經常會設置安全保護,在異地登錄帳號後都會向楊先生發來驗證身分的提醒,並提供異地登錄時的IP、地點、時間等元素。
- 由騙徒開立的炒股群組,其實並不是為了與股民交流,而是為了營運「唱高散貨」騙局。
- 學校可運用撥款邀請外間機構,就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為學生、家長、教師舉辦講座、工作坊、參觀具公信力傳媒機構等。
- 有民眾於社群平台DCARD指出,近日搭乘台鐵時竟有針筒藏在椅子縫隙,移動位置時手掌不小心戳到,事後台鐵僅說要釐清責任歸屬…
隨著互聯網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青少年涉及科技罪案數字有明顯上升趨勢;故此,及早為青少年提供相關預防教育,為科技罪案的受害或犯事青少年提供輔導及支援服務,並加強社會各界的協作,提升家長、教師及社區人士應對青少年科技罪行的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本部分可取覽的錄像片段來自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的防騙資訊平台—童叟無欺。 警方成立的反詐騙協調中心,與銀行及海外機關合作,協助市民追截損失金額,單是過去一年成功截回的金額多達20多億。 網上購物騙案 四大類型騙案中的受害人中以電話騙案所涉年齡層最廣泛,由12歲至94歲不等。 電話騙案首三季錄得1,687宗及7.21億元,較去年同期735宗及6.67億元,上升130%及8%。 當中以「假冒官員」共損失6.63億元最為嚴重,其中四成受害人是「港漂」。
網上購物騙案: 賣家留意:
當局指,騙案猶如病毒一樣會變種,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即使騙徒百變也會無所遁形。 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有關於「解構偽冒電郵」及「欺詐銀行網站、偽冒電郵及類似的詐騙事件」的資料,讓公眾了解偽冒電郵的常見特徵、怎樣處理可疑電郵,以及最新的電郵詐騙事件。 騙徒訛稱購買貨品,並存入空頭支票,以入票憑證當作轉帳通知書,製造付款假象。
- 行騙方式繁多,有社交媒體騙局、網絡釣魚騙局,及假扮投資顧問在社交媒體唱高散貨,網上詐騙的風險不斷增加。
- 行騙手法主要為騙徙假扮成賣家,於網上平台聲稱有多款物品出售,以「獨家」、「絕版」、「只此一對 千金難求」等字眼銷售運動鞋,其他貨物包括演唱會門票、主題樂園入場券、月餅券、網上遊戲帳戶等,並以價錢比市價便宜兩至三成作招徠,吸引買家。
- 截至昨日為止,網站共錄得298,454人次的瀏覽,反映很多市民都會被聲稱有「着數」、「優惠」的廣告吸引而去掃二維碼。
- 他呼籲,受害人應保留與騙徒對話和付款紀錄,盡快報案,警方會致力將騙徒繩之於法。
講座由《香港01》編輯主任蕭輝浩主持,現時上網已經是學生必需掌握的技能,但網上資訊並不完全可靠,因此學生有需要學習媒體與資訊素養,以及學生相關學習內容,例如要有效及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及擁有資訊素養能力等。 警方去年錄得最多的騙案為網上購物騙案,達6,120宗;其次為援交騙案,有1,743宗;之後為網戀騙案1,659宗;第4及第5位分別是裸聊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分別為1,162宗及1,063宗。 想安全上網,你需要多提防可疑的電子郵件,同時留意密碼保安,以及你的個人電郵系統的保安。 騙徒會施展「美人計」,以美女照片作用戶頭像,於多個社交軟件「交友」,哄騙目標受眾簽署投資授權書,從而進行非法投資而獲利。
網上購物騙案: 友達爆出大裁員!200員工受影響 公司回應:鼓勵優退
昨天下午4時許,警方趁詐騙集團車手江姓男子(20歲)依約前來取提款卡,當場逮捕並現場查扣犯罪聯繫用手機1支、保密協定1張、財產證明申請書1張、暫時庭申請書1張、內有14萬餘元中國信託銀行帳戶、玉山銀行帳戶內有44萬餘元的提款卡2張等證物。 網上購物騙案 詐騙集團昨趁颱風天假冒檢警以監管帳戶為由欲詐騙柯姓女會計,柯女將計就計向板橋警方報案,警方埋伏成功逮捕詐騙車手江姓男子,警詢後依詐欺罪嫌法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 平台向事主交代了費用所涵蓋的服務、入住須知以及出票安排等,更向事主表示會安排香檳與生日佈置,讓事主一度感到平台的服務相當周到。
騙徒聲稱「留機費」在交易後會退還予受害人,受害人不虞有詐,根據騙徒指示透過「轉數快」將款項轉至對方的戶口後,騙徒便會用不同藉口推遲交收,甚至失去聯絡。 據悉,被捕人士中有兩名人士為15歲的中學生,他們於網上平台聲稱有物品出售,收取了數百元後,買家便與他們失去聯絡。 而案件中,有一名受害人損失了44萬元,付款購買威士忌卻沒有收到相關貨品。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伍文豪指,在今年8月留意到網上有一個活躍詐騙集團,騙徒在社交平台刊登廣告,以限購、減價及外地代購名貴手袋等作招徠,誘騙受害人去購買,當受害人付款後,騙徒就會逃去無縱。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購物騙案
警方呼籲市民在網上購物要小心,勿墮騙案,涉及支票交收,要注意會否涉及空頭支票。 網上購物騙案 西九龍總區重案組高級督察何錫康指,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在今次行動中成功偵破多宗在去年6月至今年12月的網上購物騙案,涉案款項達94萬元。 何錫康續指,調查發現有騙徒在網上訛稱有主題樂園門票或低至半價的熱門電子產品出售外,亦會收取「留機費」作訂金,以買取更多平價的電子產品。
網上購物騙案: 【網購騙案】警拘捕64人涉$156萬騙款 今年騙款較去年上升142%
騙徒透過不法途徑取得你的社交媒體(如即時通訊軟件)的個人賬戶資料包括登人名稱及密碼,然後冒認你,向你的朋友行騙。 另外,新冠疫情下不少餐廳會利用二維碼點餐,黑客亦嘗試誘騙食客登入惡意網站,以竊取受害者資料及嵌入惡意軟件,要求受害人付款至黑客帳戶。 他表示,假如市民不幸被勒索軟件入侵電腦,應斷開網絡連接和外部硬盤,以避免進一步感染,也不要嘗試在不知名網站下載解密器。 網上購物騙案2025 曾雅詩解釋,測試最大目的是讓大部分以為「自己唔會俾人呃」的市民,以第一身感受騙局是無處不在,並且提醒身邊親友小心防騙。
網上購物騙案: 騙徒收取「留機費」 事主慘失76萬元
板橋警分局信義派出所員警昨天颱風天中午12時許,接獲從事會計柯姓婦人(51歲)報案,指稱疑遭詐騙集團以假檢警謊稱帳戶遭監管的方式,相約在板橋區和平路一處旅館交付提款卡。 平台給事主一個戶口作過數之用,但該戶口為私人戶口,而非公司戶口。 因大部份訂購平台均只接受顧客過數予公司戶口,事主感到非常不放心。 學校可運用撥款邀請外間機構,就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為學生、家長、教師舉辦講座、工作坊、參觀具公信力傳媒機構等。 目前教育局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推出「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可申請一次最多30萬元撥款,用於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及/或媒體資訊素養教育,資助項目包括學生講座/工作坊、參觀、體驗活動、教師工作坊、購買或製作教材等。 針對近年有青少年人成為網上騙案的受害者,他引用近年香港騙案數字,指出數字有明顯上升趨勢,而且多達七成為網上騙案;同時分享多個青少年人遇到的騙案實例,包括小學生遇上裸聊勒索及網上遊戲騙案,詳細講解個案內容、特點及手法,以及處理的方法。
網上購物騙案: WhatsApp 戶口騎劫
騙徒提供的產品圖片,多數並非自己拍攝的,而且從網上下載,假扮是其商店的產品;3. 騙徒的帳戶運作一段時間後,便會限制留言,甚至將留言區關閉,令受害人無法留言提醒其他人士。 網罪科聯同各警區於11月24日至12月30日進行今年第四浪「鐵將」行動。 行動中,警方共偵破354宗網上購物騙案,分別發生於2018年12月至今年12月期間,涉案總金額達280萬元,並以涉嫌「串謀詐騙」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拘捕80人,包括45男35女,年齡介乎15至59歲,同時檢獲一批手提電話、手提電腦及銀行提款卡等。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購物詐騙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發現,網上購物騙案有上升趨勢,於是在本月一連多日進行打擊網上購物騙案行動,拘捕64名人士,涉及317宗騙案,損失金額為156萬元。 此外,警方昨晚約9時接獲一名35歲姓吳男子報案,指早前回應陌生人發出的社交平台招聘信息,對方聲稱充當網上點評員,在網上廣告平台點擊提高銷售量來賺取佣金。 受害人按指示將約7萬元存入至對方指定的4個戶口作評級之用。 網上購物騙案 為獲取受害者信任,騙徒聲稱每完成一筆交易都會向事主發放佣金。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購物騙案2025 同日下午,警方接獲一名22歲非華裔男子報案,指早前回應陌生人在社交平台上的招聘廣告,透過充當網上購物買家於購物平台以點擊購物推高商家名氣來賺取佣金。 受害人按指示將先後把約9.3萬元,存入至對方指定的3個戶口以作平台購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