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田世光早年求學於京華美術學院,專攻國畫花鳥,解放前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 提起方召麐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是說起張大千,你可能就會知道。 方召麐是張大千唯一的一個最得意的入門女弟子,在他眾多弟子中出類拔萃,自成一派。 方老作為壯美風格的女畫家,中國書畫史上尚屬罕見。 在繼承傳統和融合現代的方面,她出入傳統,引書入畫,骨氣洞達,墨香流衍。
- 她是家中長女,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希望召來弟弟。
- 其作風格獨特,標新立異,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既充滿美感又蕩漾著生活真趣。
- 所做山水人物,均「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跳出時代之感。
- 張大千藝術簡介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
- 《樹下逸樂園》以狂草線條入畫,人物稚拙,充滿童趣。
「方先生筆下的人物甚有卡通感,描寫他們勤奮、積極勞動之景,這也反映藝術家即使親歷戰亂和顛沛流離,仍自信樂觀。」沈揆一解釋。 一九八三年《以寄哀思》,是她紀念當年去世的張大千所作,畫中以不同書體寫着張大千的詩詞,橫豎錯落成特別紋理。 《得利圖》因創作於一九九六年臨近香港回歸祖國之際,被賦予新的內涵:畫中船民象徵着香港民眾重回祖國懷抱。 方召麐從1999年起由於體力退化未能如往常般每天練習7-8小時書畫,2001年出席中央圖書館舉辦《書畫緣─方召麐的藝術》個人書畫展時需坐輪椅並由子女代答問題。 方召麐幼時學畫,受國畫大家錢松喦、陳舊村啟蒙;輾轉至香港後,拜師嶺南名家趙少昂;中年又入大風堂拜師張大千。
方召麐亞洲協會: 個人工具
一場大病之後,她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 方召麐亞洲協會2025 她一方面要照顧八個子女,一方面要繼續經營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以便養家餬口。 在六年前她十一歲的時候,父親被暗殺。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她畫了《懸崖勒馬圖》祈願和平,希望挑起戰端的國家應及時收斂,免得人民苦艱;1997年的畫作《保護我們的環境》將目光瞄向香港的自然生態。 畫面上的田園風光與香港的真實面貌—人口高度集中,以及環境污染嚴重—相去甚遠。 方召麐亞洲協會 田地置於畫面前景,而群山又掩藏在一小群建築背後。 房子的主人們站在室外,在他們理想的環境中聊天和玩耍。 這些畫作都體現出她作為畫家非凡的當代精神,也表現出畫家不斷求新求變的藝術態度。 幾經辛苦才來到香港,可是又遇上戰爭,香港被日本軍占領,軍隊旁若無人,極盡暴虐。
方召麐亞洲協會: 張大千女弟子90年代一張畫可換一套房
其時戰爭又瀰漫亞洲,香港淪陷,他們入廣東,經廣西,出重慶,過武漢,輾轉多地,這樣的生活令她放下手中的畫筆達十年之久。 方召麟童年時就讀於競志女學,學業各科成績均名列班級前茅。 她自幼就酷愛繪畫,母親為她延請當地名士,她對書法感興趣,母親鼓勵她勤加練習。 方召麐亞洲協會2025 畢業後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著名畫家錢松喦、陳舊村門下,攻習傳統山水、花鳥畫。 藝倡畫廊自一九九O年代代理方氏作品,並於多個聯展中展出她的作品,和二O一二年為她舉行個展。 方召麐亞洲協會2025 二O一四年牛津大學阿什莫爾藝術考古博物館為紀念她百歲而舉行她的個展。
1950年移居香港,拜嶺南派第二代傳人趙少昂為師,從事花鳥畫創作。 1953年成為20世紀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入室弟子,1960年代後她深入鑽研吳昌碩、齊白石以書法作畫的精品。 1960至70年代,她赴巴西和加洲陪伴張大千,並與他一起參加多個海外展覽。 1953年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1970年在美國張大千家中隨侍聆教一整年方召麐,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也是香港紫荊獎章的獲得者。
方召麐亞洲協會: 張大千女弟子90年代一張畫可換一套房啊
方由1999年起由於體力退化未能如往常般每天練習7-8小時書畫,2001年出席中央圖書館舉辦《書畫緣─方召麐的藝術》個人書畫展時需坐輪椅並由子女代答問題。 方召麐[1],BBS(英文:Lydia Fong,1914年1月17日—2006年2月20日),中國畫家。 《樹下逸樂園》以狂草線條入畫,人物稚拙,充滿童趣。
- 一九五O年移居香港,拜嶺南派第二代傳人趙少昂為師,從事花鳥畫創作。
- 是次工作坊適用於高小至中學的藝術、中國語文、中國文化和歷史科目上。
- 1953年她拜國畫大師張大千為師,1954年入讀香港大學,隨國學大師饒宗頤、劉百閔等研讀中國哲學及文學,1955年在港大舉辦辦個人畫展,1956年到英國牛津大學修讀文學博士學位。
戰火像永不放過這對年輕的夫婦般,槍聲緊隨耳邊。 再顛沛流離的日子裡,孩子們出生的地方都不一樣。 「從未見過母親一天不執畫筆。」老師張大千先生也送給她一個字,「勤」的一字。 鼓勵她無論遇到任何艱苦也要全力克服過來。 方召麐的藝術風格獨創,畫技精湛,成功地將中國繪畫現代化。 同樣重要的是方氏作為一位現代女性,其獨特藝術發展軌跡,以及其在中國二十世紀藝術界中的成就。
方召麐亞洲協會: 國畫欣賞,大師張大千作品,金碧山水!
經此點撥,方召麐從人生閱歷中汲取長處,將傳統的功底,西方的眼界,和人生感悟一起融入作品中。 方召麐亞洲協會 方召麐亞洲協會2025 方召麐幼時跟隨錢松喦學畫,以臨摹傳統名作的方式打下厚實的書畫底子。 抗戰時期,她攜家眷逃難,顛沛流離,輾轉至香港,後拜師趙少昂。
方召麐亞洲協會: 藝術家|張近生
張近生 張近生,職業畫家,河南開封人,1955年生。 師承張善子、張大千昆仲高足李寶鐸先生,大風堂門下實力派畫家,別署嘯風堂主。 主攻中國畫走獸,兼人物、山水,以畫虎名世。
方召麐亞洲協會: 國畫大師張大千作品欣賞!
張大千藝術簡介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 方召麐曾書:守拙成吾道,幽居近物情。 她巔峰時期之作,用筆大巧若拙,厚重灑脫,且處處洋溢「生」的情感。 她以新鮮的孩童般純淨的眼光看待世界,在白紙上描摹自己心中的桃源。
方召麐亞洲協會: 張大千最得意女弟子方召麐精品書畫欣賞
她在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獲得者。 方召麐亞洲協會2025 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國王妃黛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方召麐出生於1914年江蘇無錫,書香門第,自幼喜習書法,早年於無錫畫院隨陳舊村學習花鳥畫,跟錢松喦學習山水畫,19歲時作品參展無錫白浪畫會展,屬於早慧的天才。
方召麐亞洲協會: 國畫大師?
大風堂是張大千和他的哥哥張善子共用的堂號。 召麐中年拜師張大千,入大風堂,得以隨時登門觀看張大千所收藏的書畫。 後來,她在美國卡米爾可以居以入室弟子身份隨侍張大千一年多。 張大千不許方召麐描摹自己的畫稿,而是要她閱盡大風堂藏畫,開拓萬古心胸。
方召麐亞洲協會: 張大千弟子方召麐:90年代一張畫換香港一套房(圖)
在星群也像停止運轉般的寂靜裡,那份空虛如長空、如大海那樣深又深。 方召麐亞洲協會 戰火在日本侵略者被趕走後繼續著,國內戰亂不休。 在黑暗的日子裡,夫君經常鼓勵她,為她帶來光芒。 「要堅持繼續寫畫」、「別把書畫忘掉」。
方召麐亞洲協會: 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她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太湖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無錫是人文薈萃之地,這裡是出大畫家的地方。 像東晉的顧愷之、元代山水畫大師倪瓚、明代擅畫竹石的畫家的王紱、清末大畫家吳觀岱,詩文書畫風流代代不衰。 方召麐1914年出生,家境殷實,她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 其父方壽頤適有名的紡織實業家,一心想通過實業救國,根治積弱的民族,為傳播新思想啟迪民眾,1922年他與當地包夜聞人李柏森等名士創辦《無錫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