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老龍坑建有山谷道,大批難民在山谷中搭建木屋棲身,成為山谷道木屋區。 1973年,該屋邨由新成立的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並改名山谷道邨。 大家可乘搭新大嶼山巴士3M、11、23及34,於東涌鄉事委員會巴士站下車,沿黃龍坑道步行,經過赤鱲角新村便至黃龍坑郊遊徑起點。 離開時可於南山營地巴士站乘搭新大嶼山巴士1、3M及4返回東涌。 交通資料起點:乘搭新大嶼山巴士1號、2號、4號(於梅窩碼頭上車)或3M號(於東涌市中心或梅窩碼頭上車),在南山營地站下車;或乘搭3M號、11號或23號(於東涌市中心上車),於伯公坳站下車。 終點:沿黃龍坑道步出東涌道,乘搭新大嶼山巴士3M號(至東涌市中心或梅窩碼頭)、11號、23號或34號(至東涌市中心),或直接步行回東涌市中心。
- 郊遊徑的終點可接駁至大東山和二東山,繼續旅程讓你多角度欣賞大東山之美,更可觀賞香港第三高山的黃昏日落,份外迷人。
- 他說,中旅社稍後將會推出多個門票組合,向香港市民銷售。
- 有些登山新手為拍芒草待日落前後才下山,個人意見是登山新手最好沿此路下山,一來可最快返回可乘車的地方,二來沿路景觀較開揚,日落後光線可維持稍長時間,萬一遇險亦較易被發現。
- 有少部份的私人爛頭營,是會向外租借,為在大東山觀日的人士提供不少的方便。
政府宣布選址赤鱲角興建香港國際機場後,島上原有超過160年歷史之天后古廟,須在東涌黃龍坑重建。 黃頭部重創,文亦手腳身體多處重傷,兩人均陷入昏迷,同行團友慌忙報警。 由於現場路遠兼山勢險要,陸路前往費時,故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直升機到場拯救,飛服隊人員從直升機游繩而下,先將男事主吊上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搶救,他頭部受創,血流披面,救援人員不斷替他進行心外壓急救,惜抵院後延至下午三時許證實不治。 而女事主隨後亦由直升機送抵東區醫院,她面部有瘀傷,手腳流血,送院時需戴上氧氣罩協助呼吸,抵院後接受手術治療,情況危殆。 警方初步調查後認為事件無可疑,但他們行山過程及意外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確定。 有次我沿此路下山時,走至近南山時天已全黑,有幸讓我看到螢火蟲飛舞。
黃龍坑: 香港好去處:【世外桃源!深井清快塘紫滕花盛開 淡紫花海仙氣十足!喜香農莊免費入場】- 深井清快塘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此外,山上常會逛大風,氣溫亦會較山下低幾度,要有足夠防風及保護的衣物。 大嶼山黃龍坑道黃龍石澗有2名行山男女懷疑失足由十多米高墮下,重傷昏迷。 男傷者由直升機送到東區醫院,救援人員期間不斷心外壓施救,男子經搶救後證實不治。 至於女傷者亦需要佩戴氧氣罩,由直升機送東區醫院救治。
黃龍坑: 香港好去處:【長洲鳥居!直上北眺亭俯瞰全長洲 睇日落打卡一流!極輕鬆一小時到達】
大東山位於南大嶼山,是香港第三高山,有多條行山路線都可以登上大東山,今次就推介大家一條中難度行山路線,就是黃龍坑郊遊徑。 黃龍坑2025 黃龍坑郊遊徑全長2.3公里,路程中會經過黃龍石澗,上山後可遠眺東涌市,沿途能觀賞吊鐘花,終點更可接駁到大東山和二東山,讓你多角度欣賞大東山之美。 由東涌富東邨起步,先後沿達東路、順東路及裕東路走至北大嶼山醫院。 由此橫過裕東路走至馬灣新村,再沿黃龍坑道經赤鱲角新村,一直走至大型休憩點。 在地圖資料牌旁的石級上攀,經過一段密集的石階後,山徑漸緩,最後繞行大東山,上升至郊遊徑的終點──二東坳山。
鄭泳舜又提及部份亞運會的場地都是經翻新,香港也可仿效,既為全運會增加設施又能降低成本。 老龍坑具體位置,以差館里、機利士北路及馬頭圍道與紅磡區的紅磡、大環及鶴園為界,以江西街及馬頭圍道與土瓜灣為界,以仁風街及高山道公園與何文田為界。 爛頭營:在二東山及大東山的山坡上,不難發現一座又一座的石屋,這建築群被稱為爛頭營。 黃龍坑 這些石屋的興建,主要是為了早年在港工作居住的英國人,讓他們能在炎夏到高地較清涼的地方度假,大部分的石屋曾由教會的傳教士管理,但現時則分別由不同人士負責。 有少部份的私人爛頭營,是會向外租借,為在大東山觀日的人士提供不少的方便。 黃龍坑2025 其實還真想知道有這一道郊遊徑究竟有多少梯級,於是作了個無聊的決定──邊走邊算。
黃龍坑: 黃龍坑郊遊徑
大東山山頂的景觀倒是無容置疑,可遠眺鳳凰山、賞日落和環顧四周 360 度的景色。 黃龍坑 黃龍坑郊遊徑是其中一條能登上大東山的行山路線,全長2.3公里,需時約兩小時完成。 郊遊徑前段是由石級為主,黃龍坑道的盡頭可以一賞黃龍石澗,不遠處可眺望到著名的黃龍瀑布,景色開揚還可遠眺東涌市。 在觀景處,東涌的景致一覽無遺,更遠的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亦盡在眼底。 第三條路線從梅窩乘巴士或走路(約半小時)到南山,沿鳳凰徑第二段經二東山下走至「爛頭營」。
黃龍坑溪及黃龍坑道有較多的次生林,樹林的上層主要由樹木組成,部分林冠被攀緣植物所覆蓋,樹林低層有茂盛的灌叢。 由低埔新村起至黃龍坑的山坡,黃龍坑溪是一條典型山坡溪澗,河岸兩旁長著茂密的木本植物,包括原生樹木、灌木、小樹和攀緣植物。 在馬灣新村對面的下游河段用混凝土建成,這部分由少量的草木植物覆蓋。 黃龍坑 黃龍坑溪位於東涌新市鎮的南部,河水由蓮花山附近流出,從東南流向西北,最後流入東涌灣。
黃龍坑: 黃龍坑郊遊徑 Wong Lung Hang Country Trail
連接東涌至二東山的黃龍坑郊遊徑,雖然全程不過是2.3公里,但攀升的高度卻近六百米,路段是如何陡峭,不言而喻。 惟沿途的景色優美,植物的種類多變,是窺探大嶼山自然資源的不二之選。 黃龍坑郊遊徑連綿的泥級和石級像是數之不盡,想旅途輕鬆一點,可自南山或伯公坳出發,經鳳凰徑第二段,約一個多小時便可抵入口。 先行經茂密的林帶,繼續往下至中段較開揚的地點,可以看見黃龍坑中的瀑布澗道。 在觀景處,東涌的景緻一覽無遺,更遠的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亦盡在眼底。
黃龍坑: 杭州訪問團到訪黃龍體育中心 鄭泳舜望全運會用科技吸引旅客
該石澗源起大東山,延至東涌,行山人士會由東涌黃龍坑道起步,行至黃龍石水壩入澗,沿途可欣賞黃龍瀑、左龍瀑等美景,但因山澗布滿亂石,極需體力,加上小路縱橫交錯,新手容易迷路。 有攀山專家指出,行山和行石澗是兩回事,行石澗前需要三思,預先做足準備,了解路線是否適合自己,並且要量力而為,由有經驗熟人帶路,又建議剛入門遠足的市民盡量不要行石澗。 大東山位於大嶼山中部,高 869 米,是香港第三高的山峰,僅次於大帽山(957米)及鳳凰山(934米)。
黃龍坑: 黃龍坑河
這條路線相對較長(約 4.5 公里,走上約 600 米),但亦因此平均坡度較平緩,從南山計一般約 2 至 2.5 小時可到「爛頭營」。 一般人如冬季日落後從「爛頭營」沿此路下山,不大可能趕及天黑前抵達南山。 走這路線含交通整體一般需時較長,因此我自己也較少走,不過如早起步值得考慮(尤其是上山時)。 純粹看芒草的朋友不用登上大東山山頂,只需走到山頂下的「爛頭營」(Lautau Camp)附近。 撇開挑戰者級數的非正式登山路線,共有三條路線沿正式山徑登上大東山及「爛頭營」一帶。 注意無論選走哪一條路線登上大東山或「爛頭營」,對登山新手都不算輕鬆容易,宜穿上合適登山鞋,帶備有充足電力的頭燈或手電筒,並最好帶上登山手杖。
黃龍坑: 路線屬中等難度易迷路
我們就在此處大休,到現在也不知這個潭的名稱,這裡雖沒有黃龍瀑的氣勢,但潭大且深,好好玩呢。 大概45分鐘,到黃龍主瀑了,高數十尺,潭水冰涼,水清見底,行到熱騰騰,大家都急不及待跳到潭中嬉水呢。 《林務規例》(第96章第3條) 列明27種受保護的植物,「任何人無合法辯解,不得售賣、要約售賣、管有、保管或控制以下任何植物或其任何部分」,吊鐘花是其一。
黃龍坑: 沿途沒有補給
黃龍坑郊遊徑斜坡較多,石級又高,需要一定體力完成,適合富行山經驗的人士。 黃龍坑 黃龍坑位於大嶼山的大東山與蓮花山之間,坑中潛藏一巨龍,名黃龍石澗。 此石澗源自雙東坳,奔流至東涌灣而出,被譽為香港九大石澗之一。 大東山以北的山坡近黃龍坑設有一道黃龍坑徑郊遊徑,全長約2.3公里,自690米的二東山起急降至80米的黃龍坑車道。 郊遊徑其中一段陡斜的山徑有逾1,400級的石級,上落差大,最考驗行者的登山能耐。 黃龍坑郊遊徑位於北大嶼山,從東涌黃龍坑道直上二東山鳳凰徑二段。
黃龍坑: 香港九大石澗之一
團長鄭泳舜表示,亞運會將至,已與中旅社溝通,加快落實境外的售票程序,又讚嘆亞運會運用應用程式(App)助訪客找路,指2025年香港合辦的全運會亦能仿效。 根據九龍城區選區分界圖,老龍坑主要橫跨土瓜灣南與家維選區,另有小部分被納入愛民以及紅磡選區。 黃龍坑一帶過去曾發生多宗嚴重意外,二○一六年十二月,一名姓曾六旬漢獨闖大嶼山黃龍石澗,入夜後與家人失去聯絡,家人於是報警,搜救人員最終尋回曾,惟他疑因體力不支陷入昏迷,未獲及時救治。 另外,二○一三年七月,一名姓吳(六十六歲)男子遠征大嶼山黃龍石澗,豈料暴雨驟來,在懸掛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不久後,吳疑不慎踏在濕滑山石,失足滑倒昏迷,飛行服務隊接報後,兩小時始將吳救出,惜告不治。 黃龍坑 黃龍坑旁發現有稀有蝴蝶物種,是具重要生態價值的河溪。
黃龍坑: 香港好去處:【全球冠軍風景攝影師鏡頭下的西沙靚景!附行山路線+「探索西沙」巡迴展覽詳情!】
根據環保署河流水質監測計劃的結果顯示,黃龍坑溪水質良好,這是一條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 他表示,參觀黃龍體育中心的過程中發現主辦單位都運用了許多科技元素,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場地運用應用程式(App),為訪客導航,到訪不同的場地。 他希望香港2025年的全運會亦可加入科技元素,並大力宣傳。
黃龍坑: 香港好去處:【親民藝術展Affordable Art Fair一連三日會展舉行 主打香港情懷! 超過90間本地+海外藝廊參與】
全長只有2.3公里,但路徑徒峭,攀升高度達600米。 黃龍坑是一個峽谷,匯聚了群山20多條溪流的黃龍石澗流入東涌灣,水源充足,植物品種豐富,能找到不少瀕危及珍稀植物如蘭花。 雖然這路線能直接往返東涌看似吸引,但我認為走這路線未必較第一條路線省時,尤其黃龍坑郊遊徑首半段坡度陡,途中大部分走在樹林裡,沿途常會無風悶熱,日落後又更快昏暗,雨後的幾天內有些路段會因泥濘變得濕滑,入黑後危險更大。 我自己從「爛頭營」下山走至黃龍坑道約需 1 小時,登山新手如冬季日落前後才開始從「爛頭營」沿此路下山,很大機會未能趕及入黑前返抵黃龍坑道。
黃龍坑: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受到近年社交媒體熱捧山上芒草美景的影響,每逢 11 至 12 月登上大東山的遊人驟增,惹來遊人安全與環境保育的關注。 1924年,有政府文獻記載,老龍坑是位於十二號山(紅磡山,英語:No.12 Hill)以東、鶴園(鶴園角)以西[2]。 黃龍坑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老龍坑山下有一同名村落老龍坑村[註 1],位置大約於今仁風街一帶,而有一小溪沿山谷經紅磡流出紅磡灣。 根據1911年的人口普查,老龍坑村有華人人口204人。 老龍坑(英語:Lo Lung Hang),曾用名「羅龍圪」[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中部十二號山及老龍坑山之間的一個谷地。 老龍坑位於九龍城區紅磡西北方,土瓜灣西南,及何文田採石山東南,十二號山及老龍坑山以東,即前山谷道邨一帶。
黃龍坑: 西貢男浮潛遇溺昏迷 直升機送院搶救不治
攀爬這些大幅度的石階很吃力,既要一邊負重、也要一邊保持平衡,而且計算時又要高度集中。 雖然早已有山友在石階上以顏料記下級數,但字跡卻是時有時無。 黃龍坑徑郊遊徑初段室林蔭下急升,間中窺見險隘的薄刀刃;其後在蘢蔥的森林中緩升,原始老樹在濃霧中的朦朧剪影,使山間更具靈氣。
第一條路線先從東涌乘往大澳、昂平或梅窩的巴士至伯公坳下車,之後沿鳳凰徑第二段直接登上「爛頭營」,是用腳走最少路和高低落差最小的路徑,單程約 2 公里多些,需走上約 黃龍坑 400 米。 這條路線路況不差,不過坡度相當陡峭,有高高石級,一般約 1.5 至 2 小時可到「爛頭營」。 由踏入黃龍坑道,行約25分鐘至上山入口,先往石獅山再往禾寮墩花約個半小時,下山至黃龍坑道約個半小時。 2000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宣佈將山谷道邨的舊址興建5幢樓高48層居者有其屋,並採用非標準間隔,有稱為「超級居屋」,並預計2005年落成,同時亦已委託聘請周余石(香港)有限公司負責樓宇設計。 但隨後政府於2002年決定停建居屋,房委會把地皮交還政府作私人住宅發展,期間土地一直空置,並以短期租約出租地皮作停車場。
慘死60歲死者姓黃,頭部因撞向巨石而不治;53歲姓文女傷者,面及身體多處骨折,目前留醫東區醫院,情況危殆。 據知,黃與文早前報名參加一個約七至八人的行山團,早上由領隊帶領前往黃龍坑道黃龍石澗行山。 警方與消防趕至現場救援,因山路崎嶇不平,飛行服務隊直升機接報趕至,先將男傷者吊起送往東區醫院搶救,隨機醫生沿途為其施心肺復甦法急救,惜最後返魂乏術;女傷者同樣由另一直升機吊運送院,可見其面部滿部跌撞傷痕,經搶救後仍與死神搏鬥。 行山路徑沿途可觀賞到春季盛放的吊鐘花、美山礬等花種。 郊遊徑的終點可接駁至大東山和二東山,繼續旅程讓你多角度欣賞大東山之美,更可觀賞香港第三高山的黃昏日落,份外迷人。
由此右轉沿鳳凰徑第二段,經過二東山及大東山,再下降至伯公坳完成行程。 如果你有一定登山經驗,走到「爛頭營」而只差最後二、三十分鐘不登上香港第三高山會否覺得意猶未盡? 不過登頂的路段並非正式山徑,只是前人踏出來的幾條泥路,從「爛頭營」一帶計起還得走上約 140 米,而且部分山徑較陡和頗滑,登山新手不宜胡亂冒險。
『黃龍石澗』源起於大東山雙東坳,流入東涌海,土名『企屻坑』。 黃龍是九大石澗之一,現在訪黃龍十分方便,可從東涌地鐵站步行,經赤立角村至一水庫入澗。 鄭泳舜又形容香港及杭州都是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是次亞運會杭州希望可吸引更多旅客,讓運動員不只是前來比賽,更可留在杭州旅遊幾天。 鄭泳舜指,得知家人及朋友都想現場觀看亞運,今天了解票務安排,得知主辦方委託中旅社在境外售票,於是今日與中旅社商討加快售票程序。 他說,中旅社稍後將會推出多個門票組合,向香港市民銷售。 藤梯崖的藤梯已被漁護署和民安隊折去,留下來的只是一塊數十尺的真壁、數條藤和繩。
黃龍坑: 黃龍石澗
不過這已是多年前的經驗,我不清楚現在是否仍有機會看到。 近年不少網民為「打卡」而無準備下盲目上山的確有安全隱憂,依我沿途所見,似乎有許多是登山新手甚至即興成行的朋友,希望以下資訊能為登山新手提供多一個參考。 每星期也去行山,遇著長假期更連行幾天,腳行往往快過手寫。 向來認真記錄,有些路線需要看書找資料,加上花了不少時間寫專題文章 黃龍坑 (仍持續更新請問「問路石」文章),要花更多時間看書、搜集及研究資料,現在由行到完成每條路線記錄,已由一個月推遲至兩個月。 行這條路線時,我笑說「到我完成這篇賞吊鐘花路線時,可能差不多到清明節了。」結果是連清明節也過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