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會有旅遊景點嘅節日主題活動、商場嘅減價優惠同餐廳嘅聖誕大餐,仲有嘢玩。 喺眾多西方節日之中,除咗聖誕節,復活節亦係香港嘅公眾假期。 香港市民會趁住呢幾日假期,以唔同嘅方式輕鬆一下。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好多餐廳又會推出復活節嘅主題菜單,麵包舖、蛋糕舖更會精心烘製可愛嘅白兔、雞仔造型包點,維妙維肖。 香港出產嘅月餅,除咗傳統嘅蓮蓉口味,重有千變萬化嘅口味,有世界首創嘅冰皮月餅,重有充滿地道風味嘅芝麻豆花、香滑奶茶、雪糕月餅、軟心餡料嘅流心月餅、名貴嘅黑松露菌月餅、法國鵝肝月餅等。 上海粽在北方、上海及上海周邊流行,採用經生抽和老抽醃製的糯米製作,呈焦糖色調,味道濃郁。
- 香港各區有70多座大大小小的天后廟,還把一個社區叫做「天后」、港鐵港島線又有「天后站」,可見這位海上女神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
- 吳王夫差繼位後,聽信被越國賄賂的宰相讒言,放棄消滅越國,并以寶劍賜死伍子胥。
-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的楚國忠臣屈原,有賽龍舟、吃粽子的千年傳統習俗。
- 中國粽子大致可分為南北兩派,兩派之中,不同地區的製作方法也會有細微差異。
- 实际上,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言以及名表中皆找不到「端午的起源在韓国」的主張。
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當地華人仍然按照傳統慶祝端午節,除了其他地區華人常見的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外,有些地方還有「洗龍船」的習俗,即讓孩子在端午節到河邊簡單洗浴,據說能保孩子平安長大[158][159]。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便在道士引領下,划龍舟、打龍鼓至水邊「請水神」,再決定爐主、頭家、龍船會;端午當日,選手必須先祭拜龍船,將香火插在船上。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詳細資料!專家建議咁做… 競賽結束後,待到農曆五月十日「送水神」,在恭收龍船,期待來年再戰,而官方也會於各地舉行龍舟競賽[77][60]。
端午節習俗香港: 2 紀念楚國詩人屈原
在东北地区,黄米小枣粽是东北的传统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而成。 吃茶叶蛋的初衷是补充蛋白质以躲避重午的瘟疫,端午节接近夏至,补充蛋白质因而极为重要。 說到祭祀亡魂,就不能不提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節(又稱中元節)。 在這個民間俗稱「鬼節」的日子裡,傳統相信「鬼門」會大開,香港人多會焚香燒紙祭拜祖先或普渡亡魂。 為了祛除瘟疫和邪氣,在端午節當天會戴香包,香囊中一般為帶有濃烈氣味、驅蟲的香料,例如丁香、雄黃、白芷、艾草。 相傳在端午當天用午時水配以菖蒲入浴,可以淨化身體、祛除邪氣。
有人認為最初就是端午,端午節本是午月午日的「重午」,數字紀時取代干支後,才變作「重五」[5]。 對端字的解釋也有分歧,或認為端”字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指“初五”。 端午節習俗香港好唔好2025!內含端午節習俗香港絕密資料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6][7][8]。
端午節習俗香港: 香港城市大學
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而現代有些人會以黃酒取代雄黃酒。 黄鱼、黄鳝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黄瓜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黄酒驱寒祛湿,用姜丝煮黄酒更增强暖胃效果。 端午節習俗香港12大優勢2025!(小編貼心推薦) 由於黄色食物大都具有养护脾胃的功效,因此民间有黄色可以解毒制煞的说法並不完全是迷信,也包含了按节令保健养生的意识[18][59][54]。 農曆七月,香港多個地區都會舉辦大型的盂蘭勝會,有派平安米、搭建竹棚讓戲班演出神功戲等活動,你可以去看看大戲湊湊熱鬧。 可不要小看這些傳統習俗,潮州籍人士所辦的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就被列入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當厲害。
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之中,節日往往會和人文歷史、傳說故事產生融合,豐富了節日本身的意義和底蘊,例如七夕本來是乞巧,並非與男女情愛有關。 另一個較鮮為人知的端午節的由來,是源於中國傳統節氣對端午節的理解。 端午節原先的寫法是意指農歷五月初五的「端五」,五月被視為「惡月」,五月初五則是「九毒之首」,古人為求平安度過百病易侵之日,就會於家中插上植物如蒲子艾葉及拜祭五瘟使者,以達軀邪、消毒及避疫之效。 俗話有話:「冬大過年」,對唐人來講,除咗農曆新年,冬至可以話係最重要嘅傳統節日。 冬至係二十四節氣之一,起源同東方人嘅陰、陽觀念有關。 端午節習俗香港7大優勢2025!(持續更新) 冬至係一年之中晚間時間最長嘅一日,而唐人相信呢日正喺陰寒本性最強烈嘅時候,但係亦代表「陽」嘅光明同溫暖將逐漸取代「陰」嘅極寒本性,因此,冬至係一個協調同和諧嘅歡樂時刻。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的由來
而這天也被視為馬的本命日,馬廄會以五彩為馬裝飾鬃尾和馬具[42]。 端午節習俗香港10大優勢2025!(小編貼心推薦) 除香囊外,人們佩戴的還有驅邪的搐錢和吸汗的蚌粉鈴[44][45]。 而有些人又會把菖蒲、艾草、蒜等禳毒植物製成不同形狀,如天師狀、虎形等威猛外形來鎮懾邪魔外道[12][11][7]。
- 夫差聞言大怒,令以皮革包裹子胥屍體,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 舒城一帶端午節流行「吃水果」,當地民諺說:「端午吃個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個桃到老不用愁」。
- 為了祛除瘟疫和邪氣,在端午節當天會戴香包,香囊中一般為帶有濃烈氣味、驅蟲的香料,例如丁香、雄黃、白芷、艾草。
- 徽州岩寺鎮附近,端午節有跳鍾馗的民俗表演來藉此除害降福。
- 而一些主要習俗如划龍舟和吃粽子也與龍圖騰信仰有關[21]。
- 可不要小看這些傳統習俗,潮州籍人士所辦的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就被列入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當厲害。
- 後世的端午競渡雖然有了紀念屈原的意義,基本精神仍不脫惡日驅邪崇的本意。
在英國倫敦、曼徹斯特的唐人街,有由當地華人社團舉辦的陆上龙舟比赛慶祝華人端午節[160],還有舞狮、中國武术、中国舞等中國傳統技藝表演[161]。 端午節名稱眾多,如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上日、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等等。 至於常見的「端午」一名,最早見於晉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鶩角黍」[3]。 有人認為「端五」先於「端午」,端午一詞要到唐代才出現[4]。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 活動
龍舟比賽於香港亦為官民同樂的活動,於英屬香港年代已有政府官員為比賽進行主禮以及頒獎等,而此於香港主權移交後仍一直保持。 現時香港不少地方均於端午節當日舉辦龍舟比賽以及利用龍舟祭祀還神,並會於電視直播部分賽事。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全攻略!(小編推薦) 香港端午節多個地區皆有龍舟賽,包括香港仔、淺水灣、長洲、蒲苔島、南丫島榕樹灣、屯門、沙田城門河、大埔吐露港等,而於每次的龍舟賽前均會舉行「放紙龍」儀式,祈求平安[152]。 香港漁民扒龍舟習俗也有悠久歷史,從前端午節是他們一年辛勤工作裏的一項點綴和輕鬆的好機會,他們相信龍舟具有靈性,扒過龍舟會全年順景,身體健康[151]。
端午節習俗香港: 龍舟
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盂蘭文化節,規模盛大,用了很多現代科技和有趣的方式介紹傳統文化,如搶孤比賽、3D主題拍攝區、VR虛擬實境體驗等,吸引滿滿的人潮。 在江西省,端午節女婿要給岳母送禮,因此當地人又把端午戲稱為「岳母節」。 婺源端午節傳統上不吃粽子而吃鴨蛋,當地人稱蛋為「子」,端午吃「子」意味着自己是「龍子」,父母會給小孩做端午服、端午帽[134][135]。 新昌縣的雄黃酒、丹砂酒除抗疫外,還有「開眼」的意義[11]。 不少地區如湖口縣、金谿縣有迎鬼船之俗,不下水,但登高埠,遊街市[84][85]。 徽州岩寺鎮附近,端午節有跳鍾馗的民俗表演來藉此除害降福。
端午節習俗香港: 傳統風味
漳縣端午有牧童把柴堆成小丘,在雞鳴前焚燒來祭祀山神,俗稱「燒高山」[11]。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全攻略!內含端午節習俗香港絕密資料 高台縣大湖灣有端午遊湖活動,除傳統的龍舟遊湖外,近年還有橡皮艇賽和自行車環湖賽等[124]。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懶人包!內含端午節習俗香港絕密資料 端午紀念屈原体现了中國传统价值观里对于爱国忧民、清高自守、卓尔不群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而中國近代以來屢被侵略、被压迫,社會就格外提倡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民国以来屈原的诗词一直散见于中小学教科书,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在大中華地區也就深入民心。 五四运动之后,端午节、屈原传说、爱国精神三位一体的组合形态相当长时期一直占据了主流,中國在抗日戰爭期間開始把端午節定為诗人节也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端午節習俗香港: 香港節日
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葉片呈劍型,相傳只要插在門口,便可以逢凶化吉。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與菖蒲,來驅病、防蚊、辟邪。 龍舟比賽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人們會在河邊組織龍舟比賽,龍舟會被裝飾成五彩繽紛的,龍頭上會掛上紅燈籠,龍舟上的人們會拉著桅杆,比賽時會有鼓聲、鼓掌和歡呼聲。 每個民族皆有獨特的文化習俗,別具特色,代代相傳。 隨着時日的變遷,這些文化習俗有繼承亦有改變,有些更瀕臨失傳。 如何令傳統文化習俗得以承傳,並延續下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端午節習俗香港: 香港的排隊文化
現在,端午節是中國人的重要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吃粽子、喝雞蛋茶、放鞭炮、游行等活動。 河南端午節時,一些人家的母親會煮雞蛋,然後把熟雞蛋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滾幾下,再去殼給孩子吃下,據說可以免除孩子的災禍,日後孩子也不肚痛。 另有小孩「躲五」習俗,當日小孩要去外婆家,來自「五日子」孟嘗君端午立新規的傳說。 當地傳說孟嘗君小時候寄住外婆家,長大後成為宰相,便下令改「躲五」為「端午」,意指這天是個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需要較佳来源]。 在豫西盧氏縣,娘家會在女儿到婆家的第一个端午节時送女兒新衣服、新扇子、新手帕,到婆家给女儿“望夏”,祝福女儿在新环境度过一个平安的夏天[58]。 江浙及黃山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104]。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
言歸正傳,當時為楚懷王重用的屈原,提倡和齊國聯合一同抵抗秦國,但是遭到了當時的貴族反對,最後因奸臣讒言遭到流放。 在秦國攻破楚國之後,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即端午節當天,留下絕筆《懷沙》,便於汨羅江投江自盡。 依照中國傳統曆法,端午節是百病易侵之日,於家門安插具提神、殺菌之效的菖蒲及白艾也是端午節特色之一。 時值傳染病橫行的時代,你也可嘗試仿效一下此習俗軀軀惡氣。 盂蘭節係唐人傳統祭祖嘅節日之一,香港人俗稱「鬼節」,喺當日啲人通常會祭祀祖先,教育子孫後代要孝敬父母,善待親人。 此外,因為傳說農曆七月鬼魂可以來到人間,部分市民會喺路邊焚燒紙錢香燭以超渡遊魂。
端午節習俗香港: 香港郵政籲市民留意欺詐臉書專業
由於獨一無二嘅搶包山,長洲太平清醮又叫做「包山節」,「醮」意思係祭祀活動。 相傳清朝中葉長洲瘟疫為患,居民向北帝神祈福,並奉北帝神像遊行,疫症至消除。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介紹!(持續更新) 今日,長洲太平清醮唔單只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獲美國《時代週刊》雜誌網站選為「全球十大古怪節日」之一。 元宵節喺農曆正月十五,係唐人嘅情人節,香港每年都會喺唔同地區嘅公園或公共休憩用地舉行元宵綵燈晚會。
後來由於扒龍舟變成賽龍舟,羅傘影響競賽速度,撐羅傘的習俗才逐漸消失。 而松崗文姓原居民為南宋名將文天祥的旁支後裔,他們在端午節會於文氏祠堂祭文天祥,然後到河中舉行盛大的龍舟賽[150]。 粽是各地華人於端午節所吃的食品[10],近世所見的粽子是古代中國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粽互相影響、融合而成。 晉朝初年開始有固定在端午節吃角黍的記載,當時民間食用的角黍是用蘆葉裹高粱米做成的[3][99]同時也是一種祭品,製成角狀,意義是祈求傳宗接代。 後世的北方粽餡料常包括紅棗、栗子等,亦有傳宗接代的意義。
端午節的角力習俗源於隋代,最初是把人民健身、榮譽競爭、社群休閒娛樂結合國家練兵的做法[87]。 部份地區如江漢地區、遼寧馬鞍山地區、福建漳州及泉州一帶、台灣等地則演變為石戰,又稱鬥石、擲石戲,互相擲石而戲,有著模擬陰陽相爭、祛疾避疫的深刻民俗意涵[7][88]。 此外有些地區是以船去迎神和送瘟,有些是龍舟,也有用普通的船隻用作送瘟,在徽州地區、江西、湖北、福建、安徽祁门和歙县等地的端午節都有類似習俗[83]。 船也不一定由人去划,有些會用紙紮船,也有以其他物料製成龍舟或普通的船[84][85][86][7]。 重陽節喺初九,又叫秋祭,係唐人憑弔先人、食海鮮敬老尊賢嘅傳統節日。
整個儀式在於祛除災厄,平息邪崇,另有祈求未來風調雨順、平平安安之意。 農曆五月被稱為惡月,因為古時仲夏為瘟疫盛行的時分。 當中的農曆五月初五,則是惡月惡日,這一天則成為夏季中祛除瘟疫、送走五瘟神的節日,即端午節。
除了驅瘟去疫之外,端午節不少習俗都與龍有關,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認為這些是迎涛神祭龍图腾的习俗,並主張端午節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人的節日[21]。 而一些主要習俗如划龍舟和吃粽子也與龍圖騰信仰有關[21]。 相传古代吴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 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 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朝鮮半島的端午(英語:Dano (Korean festival))除了驅瘟之外,還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
端午節習俗香港: 粽子的種類
肥西有接女儿、女婿回家过节的習俗,岳父要买草帽、毛巾送给女婿,買太阳伞给女儿。 和县一带把端午节中午要“赏午”,除了喝麦酒,吃鲥鱼、干鹅等荤食外,还要在庭院中插筷子「验正午」[104]。 悬挂钟馗画也是一種驅邪除害的習俗,鍾馗在民間被視為驅魔治邪的鎮宅之神,其中一傳說來自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及羅燁的《醉翁談錄》,故事敍述唐玄宗久病未癒,夢見大小二鬼,大鬼捉小鬼並挖出牠的眼睛,自稱鍾馗,稱會為唐玄宗除妖。 唐玄宗醒後病即癒,就召畫師吴道子依其夢境畫「钟馗捉鬼图」,成品竟與玄宗夢境一模一樣,於是人們就把鍾馗奉為治邪之神[68][69] ,並於端午節前後繪製钟馗画。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詳細資料!(小編推薦)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必看攻略!(震驚真相) 到了清代以來,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53]。 銅錢左方排列「五毒」,手持寶劍的鐘馗聳立於錢幣的右旁,「敕令」兩字鑄於方孔之上,蘊含著斬除妖孽、懲罰邪惡之意[70]。
端午節習俗香港: 端午節應節食物:粽子
希望藉着龍舟及其大鼓大鳴,可以嚇走江中魚,以免它們吃掉屈原的身體。 傳統賽龍舟前,要請龍、祭神,劃龍船時,還要唱歌助興。 端午節習俗香港2025詳細介紹!內含端午節習俗香港絕密資料 長江中下遊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爲特征的文化遺存。
新興縣人過端午會從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以法水、貼符驅邪。 石城縣端午的小孩會放風箏,稱為「放殃」[11]。 廣州傳統上在五月初二至初四就開始端午節慶活動,已婚婦女會用六個或四個全盒盛以粽子、豬肉、生雞、雞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長輩賀節。 又有「洗龍舟水」的習俗,帶孩子到江邊「浸浸」龍舟水的習俗,據說可以辟邪和使小孩子身體健康,快高長大,其中南方大廈對面建起的親水堤就有很多戲水的市民在「洗龍舟水」。 番禺人有遊鳳船的風俗,是在船的兩側裝配上能展能收、運動自如的鳳翹,鳳背上搭起亭臺,設有神座。 神座兩側由幾對少年男女伴着宮嬪擊鼓奏樂、侍奉神靈;遊鳳船前後配有護船各一艘,護船裏有壯丁用粗大纜繩拉着鳳船緩緩順流漂過,鳳船前面還有一大幸綵船做前導,綵船上有戲臺沿途演戲[148]。
競渡時鑼鼓喧鬧、鞭炮齊鳴、萬人喝彩,場面極為壯觀。 可見龍舟競渡其實也是驅瘟避邪的一種行為,其原始宗教的意味濃於悼念忠忱的愛國者。 但不論是何種形式的划龍舟,都包含祭祀的意義[75][47][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