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搜救人员仍然冒生命危险,不断努力搜查和挖掘生还者和物件,受到香港消防处和公众表扬[12][37]。 马头围道唐楼倒塌事件,是指于2010年1月29日发生在香港九龙红磡鹤园马头围道45J号唐楼的倒塌事件[1]。 该住宅楼宇疑受地铺装修影响主力墙结构,由地面层开始坍塌,继而将楼上4层逐一扯下,事发后瓦砾堆积达两层楼高,通往天台的梯间断裂,与45J并排相连的45H座亦损毁严重[2],墙身出现2个大洞,砖头、钢筋外露。 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九龍土瓜灣馬頭圍道45J號樓宇倒塌並引致四人死亡及兩人受傷事件的涉案承建商,被屋宇署控以《建築物條例》(第123章)第40(2B)(b)條下的罪行,今日(二月二十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罪名成立,押後至三月六日判刑。 在土瓜灣唐樓倒塌事件發生之後,因倒塌現場波及庇利街巴士站,令多條巴士路線需要改道(詳見巴典條目),故引起不少巴士迷網民關注,並貼出有關唐樓倒塌之前的巴士照片[4]及巴士改道狀況的照片[5]。
現場為土瓜灣道二四一號美景樓第二期大廈,樓齡五十七年,設有升降機及業主立案法團。 昨午二時許,位於騎樓底一截約五米長的石屎條,疑日久失修突然塌落行人路邊,石屎碎片四散,部分比磚頭還要大。 據悉,當時街上雖有遊人,尚幸無人靠近馬路邊行走,未有造成人命傷亡,實是不幸中之大幸。
土瓜灣樓倒塌: 馬頭圍道塌樓現場重建 兩幢住宅涉500伙
馬頭圍道唐樓43A號起至45J(沒有45I),合共18幢,多屬一梯兩伙(雙邊樓),每幢樓5層高,於1955年9月落成,單位實用面積介乎588至628平方呎。 事發45J唐樓則屬一梯一伙(單邊樓),業主為「喜事佳有限公司」,大股東為一位名叫翟愛聯的女士。 1991年5月,業主以650萬元購入馬頭圍道45J整幢唐樓業權,多年來將唐樓單位放租,有人將單位改成多個單位分租,每戶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而挖牆及鋪設地板水管工程則使得樓宇間隔面目全非。 《明報》發現45號9幢唐樓合共45單位,至今58%由私人公司名義擁有,有業主更擁有當中1至2幢全幢業權,但是一直沒有理會屋宇署近年多份僭建物清拆令[7]。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里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并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12] [13]
-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 另外,屋宇署3月份共批出23份建築圖則,港島3份、九龍9份、新界11份。
- 31日早上,倒塌大楼旁边的E座及F座,以及49号的宝怡大厦地下及1字楼接近倒塌现场的一个商铺、2-5楼接近倒塌现场的各一个单位,屋宇署对其决定申请暂时封闭令,封锁约半个月,直至有关巩固工程完成为止[16]。
- 下午1時43分,999報案中心接獲一名乘巴士途經現場的乘客報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於大廈2樓。
2月12日下午1时,屋宇署解封49号宝怡大厦地下及1字楼接近倒塌现场的一个商铺、2-5楼接近倒塌现场的各一个单位,让有关居民返回居所度过农历新年[23]。 31日早上,倒塌大楼旁边的E座及F座,以及49号的宝怡大厦地下及1字楼接近倒塌现场的一个商铺、2-5楼接近倒塌现场的各一个单位,屋宇署对其决定申请暂时封闭令,封锁约半个月,直至有关巩固工程完成为止[16]。 土瓜灣樓倒塌2025 工程人员继续加固工程,出动摇控拆卸机器人清理现场留下的碎石[15]。 下午3时18分,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与保安局局长李少光到达马头围道的唐楼倒塌现场视察救援工作,消防员随即上前向曾荫权讲述情况。 马头围道唐楼43A号起至45J(没有45I),合共18幢,多属一梯两伙(双边楼),每幢楼5层高,于1955年9月落成,单位实用面积介乎588至628平方呎。
土瓜灣樓倒塌: 香港文匯網
屋宇署在完成調查後,就被告所進行有關建築工程的方式相當可能導致有人受傷或財產損毀的危險提出檢控。 《蘋果日報》今日報道沙中綫土瓜灣站施工時,23幢樓宇的沉降幅度超標。 港鐵沙中綫土瓜灣站,工程開展至今,周邊樓宇的居民除長年累月飽受工程嘈雜聲滋擾外,亦腹背受敵,坐在梳化及睡在床上時,亦會感到震盪及搖晃。 土瓜灣樓倒塌 香港01記者走訪受工程影響的民居,有居民直言已習以為常,曾向屋宇署反映,但署方只推說屋宇結構沒有影響。 近日區內又爆出沉降問題,發現多幢大廈及商舖內隴,外牆均出現明顯的長長裂縫,有居民盼當局能妥善跟進,確保居民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土瓜灣樓倒塌2025 由於事態嚴重,附近大廈的居民於事發後全部疏散,而店舖亦需要暫停營業。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二次大戰之後的 年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更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區。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由于事态严重,附近大厦的居民于事发后全部疏散,而店铺亦需要暂停营业。
土瓜灣樓倒塌: 建築物倒塌後情況
根據《建築物條例》,「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已於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全面實施,一般的樓宇維修或清拆僭建物的建築工程已指定為小型工程。 任何人如要進行《建築物條例》指定的小型工程,必須委任訂明建築專業人士及/或訂明註冊承建商進行,以確保安全及避免違法。 土瓜灣樓倒塌2025 除了這宗嚴重塌樓事故外,本港發生過多宗舊樓石屎剝落意外,如去年9月21日,樓齡57年的土瓜灣道美景樓第二期大廈一樓一個約5米乘30厘米石屎簷篷疑日久失修,突然塌落行人路,幸未傷及途人。 2017年6月21日凌晨黃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紅磡機利士南路50號一幢約60年樓齡唐二樓露台突然倒塌,幸無人受傷。 事後市建局於原址展開重建工程,屋宇署剛宣布批准該地重建兩幢樓高30層的住宅大樓,涉近500伙單位。
- 原女士稱,區內業主一直爭取市區重建局推動該區重建,惟項目至今亦未有進展。
- 截至2023年1月底,該署分別向目標樓宇業主/業主立案法團及個別單位業主,發出合共477張法定通知,其中有262張法定通知已獲遵辦,該署會繼續跟進餘下法定通知的遵辦情況。
-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 2017年6月21日凌晨黃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紅磡機利士南路50號一幢約60年樓齡唐二樓露台突然倒塌,幸無人受傷。
有災民表示看完片段後感到十分不滿,揚言拒絕遷入,留守社區中心[43]。 土瓜灣樓倒塌2025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塌樓事件是場災難,必須深入調查,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2月12日下午1時,屋宇署解封49號寶怡大廈地下及1字樓接近倒塌現場的一個商舖、2-5樓接近倒塌現場的各一個單位,讓有關居民返回居所度過農曆新年[23]。 土瓜灣樓倒塌 【本報訊】土瓜灣驚現危樓,啟明街一座樓齡五十五年唐樓傾斜,需要用十二個金屬架支撐,單位內部亦布滿裂痕、石屎剝落,居民擔心塌樓,要求市區重建局收購重建。 由于倒塌楼宇旁的45G及H号唐楼结构并不稳固,钢筋、窗户等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对于进行搜索及拯救的人员(特种救援队、坍塌搜救专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威胁。
土瓜灣樓倒塌: 社區環境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才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下午1時43分,999報案中心接獲一名乘巴士途經現場的乘客報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於大廈2樓。 該名女子驚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圖從樓上跳下,不過最終該名女子因恐懼而不敢跳出。 [9] 另一方面,香港消防處隨即派消防車到現場處理「有石屎從高處墮下」事件,正當消防員下車時,唐樓立即倒塌,該幢六層高的舊樓,樓宇從底部先塌陷,最終有四層半個樓面建築突然倒塌,過程只有短短十多秒,消防車亦緊急後退。 大量瓦礫和家具雜物覆蓋行人路,佔地達100呎乘40呎,厚近兩層樓高。
土瓜灣樓倒塌: 倒塌前行动
警方接報趕至,在出事範圍圍上封鎖帶,以免行人靠近,並接觸業主立案法團代表,要求盡快維修跟進,涉事位置的店鋪仍可繼續營業,惟生意受到影響。 土瓜灣道附近有大量舊樓,偶有樓宇石屎剝落情況,最嚴重是三十一年前的慘劇。 土瓜灣道六十六號唯一大廈,於九○年十月二十六日發生簷篷倒塌,一幅二十五米長、三米闊的非法建築簷篷塌下,十三名途人遭大量石屎活埋,造成六死七傷。 在塌樓事件發生後,附近大廈居民一度要全部疏散,店舖亦暫停營業,消防處派遣100名特種救援隊及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到場,出動大型挖泥機及徒手方式挖掘搜索,先救出三男兩女,但其中一名約40歲女子傷重不治。 消防員晚上至翌日清晨再先後在瓦礫中發現另三名失蹤者,全部證實死亡。 另一方面,消防人員在整個下午利用生命探測器在瓦礫的頂部位置搜尋,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因此在傍晚開始改為使用重型機器進行挖掘。
土瓜灣樓倒塌: 香港電台
市区重建局表示会收购重建马头围道43至45J号及隔邻的鹤园街6至8号及春田街1至23号单数楼宇。 估计整个重建项目的收购及重置成本约为14亿4700万港元,预计项目会有7亿元的亏损[24][25]。 土瓜灣樓倒塌2025 2月2日,警队西九龙重案组联同警察机动部队和警察搜查队,在崇安街摆放倒塌大楼瓦砾的空地挖掘搜证,寻找住户的证件及贵重物品,总共寻获600多件珍贵或具纪念价值的物品,交还予物主[20][21]。 這兩種磚普遍出現在木紋磚上,「冧邊」代表木紋磚左右兩邊彎下去,是圓邊,摸上去不會有割手的感覺,優點是比較直,很少出現變彎的情況,在鋪砌時不會容易起級,但壞處是需要用填縫劑填補磚與磚之間的縫隙會比較粗。 據街坊表示,簷篷倒塌時多名途人慌忙逃入KK超級市場避禍,但超級市場經理拒讓途人進入,更下令員工落閘,因而受到街坊指責。
土瓜灣樓倒塌: 屋宇署:涉事大廈非驗樓目標樓宇
然而隔壁的45G及H号唐楼结构上有危险,随时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员需要先巩固大厦,方才可以继续进行搜索及拯救任务,过程需时大约两小时。 有網民在此時張貼關於房協的巴士車身廣告照片[6],顯得非常諷刺;有網民指出更諷刺的地方,就是馬頭圍倒塌樓宇的對面,剛好就是房協屋宇維修計劃的諮詢中心。 至於已進行樓宇翻新的七喜大廈,《蘋果日報》引述文件指出,亦曾量得最大沉降幅度達52.4毫米。 土瓜灣樓倒塌 香港01記者走訪上址,有女住戶指工程開展初期頗感困擾,「成日都好噪,做喺梳化睇電視都感到震,連瞓覺都成問題,有BB喊到醒,依家有時都仲feel到輕微震盪。」街坊盧小姐則認為當局亦跟進事件,使保障她們的人身安全。
土瓜灣樓倒塌: 倒塌前行動
由於倒塌樓宇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並不穩固,鋼筋、窗戶等搖搖欲墜,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對於進行搜索及拯救的人員(特種救援隊、坍塌搜救專隊)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威脅。 可是搜救人員仍然冒生命危險,不斷努力搜查和挖掘生還者和物件,受到香港消防處和公眾表揚[12][37]。 屋宇署發言人表示,塌樓現場鄰近的馬頭圍道45G和45H兩幢舊樓結構上有危險,會向法庭申請封閉令。 發言人又表示,署方會調查今次塌樓原因,同時已組成40支小隊,於2月1日起馬上進行全港巡查工作,檢查鄰近地區相同樓齡和結構類似的樓宇,並在稍後發出封閉令或修葺令。 被告為上址樓宇的業主所聘請負責在該樓宇進行維修和拆除違例建築物的承建商,但並不是根據《建築物條例》註冊的承建商。
土瓜灣樓倒塌: 倒塌原因
在事件發生之後,特首曾蔭權表示,政府一定會深入調查意外成因,盡一切辦法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並形容今次事件顯示舊樓維修的重要,政府會準備立法強制舊樓維修。 土瓜灣樓倒塌2025 2月24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佈,批准市區重建局將這個項目納入本財政年度的周年業務計劃內。 市區重建局表示會收購重建馬頭圍道43至45J號及隔鄰的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單數樓宇。 估計整個重建項目的收購及重置成本約為14億4700萬港元,預計項目會有7億元的虧損[24][25]。 特首曾蔭權[39]、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40]、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41] 曾分別到紅磡聖匠堂社區中心,探望受塌樓事故影響災民。 2月24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批准市區重建局將這個項目納入本財政年度的周年業務計劃內。
土瓜灣樓倒塌: 屋宇署檢控馬頭圍道樓宇倒塌事件承建商被裁定罪名成立
另外,屋宇署3月份共批出23份建築圖則,港島3份、九龍9份、新界11份。 土瓜灣樓倒塌 包括12項住宅及商住發展、4項商業發展、兩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及5項社區服務發展。 而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則有17個,工程完成後,將提供可作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共約11.3萬平方米,涉及單位1,685個,非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達13.8萬平方米。
土瓜灣樓倒塌: 美善同道舊樓曾因震盪疏散50多人 大廈外牆現長長裂縫
在塌樓事件發生後,附近大廈居民一度要全部疏散,店舖亦暫停營業,消防處派遣100名特種救援隊及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到場救援。 其中三男一女送院後證實不治,而一名左脚被軋斷的女子送院1小時後告不治,深夜再有一名男子傷重不治,最終導致4男2女合共6人死亡,其餘7人受傷。 土瓜灣樓倒塌2025 從傳媒向災民播出中轉房屋住所的片段看,部分單位天花剝落,內部設備簡陋,不少災民登時情緒激動,並感到不滿。
民政事務總署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發放1,000元;樂善堂也向每個住戶發放5,000元現金支票。 而有關受影響的32戶約共70名災民被政府安排入住紅磡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或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暫住,並準備轉往新界西葵涌石籬邨中轉房屋[17][38]。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已經要求屋宇署派人員巡查馬頭圍道的舊樓,並且在下星期的立法會會議討論強制驗樓細節[36]。 2016年6月,市建局宣布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不過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難敵昂貴租而結業。 昨(14日)晚8時許,土瓜灣真善美邨至真樓一名保安報案,指一名男子倒臥上址平台,懷疑他從高處墮下。 警方及救護員接報到場,發現一名姓周(57歲)的男子昏迷,將他送往廣華醫院,其後證實死亡;經初步調查,相信他從上址一梯間墮下。 屋宇署发言人表示,塌楼现场邻近的马头围道45G和45H两幢旧楼结构上有危险,会向法庭申请封闭令。 发言人又表示,署方会调查今次塌楼原因,同时已组成40支小队,于2月1日起马上进行全港巡查工作,检查邻近地区相同楼龄和结构类似的楼宇,并在稍后发出封闭令或修葺令。
土瓜灣樓倒塌: 馬頭圍塌樓慘劇 4死者家屬索償達成和解
下午1时43分,999报案中心接获一名乘巴士途经现场的乘客报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于大厦2楼。 该名女子惊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图从楼上跳下,不过最终该名女子因恐惧而不敢跳出。 [9] 另一方面,香港消防处随即派消防车到现场处理“有石屎从高处堕下”事件,正当消防员下车时,唐楼立即倒塌,该幢六层高的旧楼,楼宇从底部先塌陷,最终有四层半个楼面建筑突然倒塌,过程只有短短十多秒,消防车亦紧急后退。 大量瓦砾和家具杂物覆盖人行道,占地达100呎乘40呎,厚近两层楼高。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布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10]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土瓜灣樓倒塌: 馬頭圍塌樓慘劇 4死者家屬索償達成和解
屋宇署3月8日回覆,指3月6日凌晨接獲警方通知,土瓜灣鴻運街一唐樓單位有石屎剝落,隨即派員視察,發現單位內部分假天花塌下,部分橫樑有石屎剝落,但整體結構沒有明顯危險。 該署同日下午再到上址,發現塌下的假天花及其他鬆脫部分已被移除。 該署會根據《建築物條例》向有關業主發出修葺令,並會繼續跟進有關個案,以確保樓宇安全 土瓜灣樓倒塌2025 。 經確認已無人受困後,消防員改以重型機器進行清理,而有關個案則自消防處移交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重案組和死因裁判法庭審理[17]。 同日晚上7時,屋宇署運來工字鐵及鐵架等,開始為倒塌現場旁邊的45號進行加固工程[18]。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挂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涌、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2] 土瓜灣之大致位置為紅磡以北,何文田以東,九龍城以南,啟德以西。 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表示,已经要求屋宇署派人员巡查马头围道的旧楼,并且在下星期的立法会会议讨论强制验楼细节[36]。
土瓜灣樓倒塌: 建築物倒塌後情況
紅磡土瓜灣馬頭圍道一幢7層舊樓,昨晨在比鄰拆樓地盤施工時,出現搖晃。 有居民見大廈出現裂痕,因恐發生3年半前同區塌樓事件,於是紛紛報警求助。 近日將軍澳日出康城首都有業主裝修期間,疑拆走單位的主力牆,引起網民廣泛關注,過去本港亦曾發生誤拆主力牆導致樓宇倒塌的不幸事故。 《星島申訴王》收到讀者獨家報料,指馬頭角「十三街」內鴻運街一個唐樓頂層單位,前晚(5日)發生天花倒塌意外。 事發單位由兩名租客承租至今有九個月,當時兩人正在屋內,事發時其中一人在塌天花最嚴重的客廳位置,情況相當驚險。
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塌楼事件是场灾难,必须深入调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土瓜灣樓倒塌2025 晚上7时5分,消防人员在瓦砾中寻获一名41岁男子,为早前的4名失踪者之一,当场确认死亡;一小时后现场疑似再度发现失踪者,消防人员亦再次改为人手挖掘。 除了沉降問題,有地舖的負責人亦指,舖面牆壁亦現裂紋,曾向港鐵方面反映事件,但對方不置可否,沒有否認亦沒有承認是與他們有關。
土瓜灣樓倒塌: 香港文匯網
記者現場所見,其大廈近街邊的外牆,設有量度尺,相信是用於測量大廈沉降幅度的裝置,並標示有監測點編號。 據《蘋果日報》報道,馬頭圍道上址曾量得最大沉降幅度34.1毫米,已超出容許的25毫米上限。 HOY資訊台家居資訊節目《家家有求》請來物料專家講解如何選擇適合的瓷磚。 有關如何分辨不同產地的磚,物料顧問潘志豪表示,目前在香港市面上可以買到的磚主要是歐洲磚和國產磚,可以通過聲音分辨磚的質素。
土瓜灣樓倒塌: 倒塌前行动
至於相鄰的45G及H號唐樓立即被封鎖,禁止任何人士進入,但其餘同結構及同齡的唐樓卻並未被封閉,1月31日已有10多戶返回居所,唐樓地面的粥店、時裝店及茶餐廳等依然照常營業,惟人流稀少。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是指於2010年1月29日發生在香港九龍紅磡鶴園馬頭圍道45J號唐樓的倒塌事件[1]。 該住宅樓宇疑受地舖裝修影響主力牆結構,由地面層開始坍塌,繼而將樓上4層逐一扯下,事發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通往天台的梯間斷裂,與45J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2],牆身出現2個大洞,磚頭、鋼筋外露。 (星島日報報道)土瓜灣道一幢逾半世紀樓齡的舊樓發生塌石屎險殺人意外,大廈騎樓底一截五米長石屎條疑日久失修塌下,碎片四散,部分比磚頭還大,幸無傷及途人,警方封鎖現場調查,並聯絡業主立案法團代表,要求維修跟進。
土瓜灣樓倒塌: 馬頭圍道塌樓現場重建 兩幢住宅涉500伙
在塌樓事件發生後,附近大廈居民一度要全部疏散,店舖亦暫停營業,消防處派遣100名特種救援隊及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到場。 同時又發出22份入伙紙,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約有8.1萬平方米,共833個單位;非住宅用途則為15萬平方米。 另屋宇署3月接獲2,923宗有關違例建築工程的舉報,並發出779個違例建築清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