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一間大宅的門前,有個村路的分岔口,轉左行一會兒有公廁,而轉右則是去三椏村的路。 鹿頸至谷埔 雖然途中有些分岔路通往村屋,但只要跟住中間的大路行即可。 由起點起計行了半小時,路面漸變成泥路,就行到一個明顯的分岔口,這裏有部緊急求助電話。 香港冬天的陽光暖和,光線不俗,但煙霞頗為嚴重,所以選擇一些地理位置較低而又富於特色的地點。 而且沿途也會看到香港如今少見的紅樹林、濕地。 紅樹林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對人類而言,紅樹林是一個天然的堤壩抵受海浪,也是一個天然的過濾器吸收水中有害的物質。
在村內盈佳茶座稍微補給後繼續向前走,即可到達鳳坑村碼頭。 鳳坑村碼頭外觀純白,充滿歐陸風情,不少山友都會在此稍作停留休息兼打卡! 繼續沿岸邊前進,可以欣賞到沙頭角海岸景色及紅樹林生態,沿途風光相當豐富。 由荔枝窩起計,行了1小時45分鐘才來到谷埔。 在宋伯士多的路口轉左,沿海邊的村徑行去鳳坑村,欣賞沙頭角海的景色,遠眺對面的深圳。
鹿頸至谷埔: 鹿頸至谷埔.尋找蘆葦花田
臨近三椏村,路面變得美輪美奐,相信是近期維修過,之後接上石屎村路,行到一個十字路口,直行續往荔枝窩,左轉則可到今程第一間士多福利茶室。 大家可以由大埔墟港鐵站出發,在商場買齊補給及去廁所後,就可以搭車入烏蛟騰。 交通方面,每日都有專線小巴20R入烏蛟騰,但班次較疏,在周日及公眾假期,就有巴士275R到烏蛟騰,班次較密。 鹿頸至谷埔 入烏蛟騰的路程幾遠,至少要搭半小時,大家搭車時可以小睡片刻。 鹿頸、鳳坑與谷埔等地,一向都吸引不少遊人,而且特別愛流連在士多附近。 鹿頸至谷埔 被大家忽略了的谷埔村遠離人煙,讓我們可漫步於村徑,靜靜地享受著蘆葦田的風光。
谷埔村原由新屋下,一肚、二肚、三肚、四肚、五肚及老圍組成[1],現時村屋多已人去樓空。 谷埔可循多道路線前往:最便捷是由鹿頸沿海濱經鳳坑到達;其次可由荔枝窩經分水凹前往;也可經由鎖羅盤及榕樹凹到達;甚或由鎖羅盤經隱徑前往。 鹿頸至谷埔2025 在鹿頸小巴總站下車,有幾間士多可以補給一下,或者吃些炒飯或公仔麵;至於,路線在起步的士多附近有公廁之外,只有鳳坑村的公廁。
鹿頸至谷埔: 鹿頸至谷埔新手行山路線 (金黃蘆葦田|交通|圖文介紹)
再繼續走,映入眼簾是一遍金黃蘆葦田,陽光照射下閃閃生光,景色媲美芒草,吸引不少龍友和情侶慕名而來,的確是個打卡聖地。 回程時只需沿路折返,若是幸運,更能遇上日落美景。 漫步海岸公園,眺望如鏡的水面,觀賞獨特的岩岸,寧靜優美。
- 由荔枝窩碼頭行至鎖羅盆豪宅約1小時,由鎖羅盆經尖光峒坳至谷埔約1小時10分鐘,谷埔至鹿頸則約1小時。
- 隨後,沿協天宮左方的水泥路上走,在村屋旁走過後,來到著名的——因被蛀掉而只剩外殼——空心樹。
- 此坳有一塊舊漁護署指示牌,指示遊人西走前往谷埔,其設計風格,暫只見於此,亦表示此路一度熱鬧,如今卻遭放棄。
- 這條路線景色多變,荔枝窩及谷埔的海景予人完全不同的感覺,但最具吸引力的,還是沿途的士多美食,適合那些行山是為了食更多的朋友。
但最驚喜是這碗番薯薑糖水,薑味香但沒搶味,番薯腍且甜,糖水亦沒有過甜。 跟我們同枱的人士聽到我們大讚後,便衝去買,哈。 若你喜歡吃潮洲的炆苦瓜,可能你會懂得欣賞這個釀苦瓜,而炒麵則一般。
鹿頸至谷埔: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鹿頸(Luk Keng)小巴總站,位於新界北區鹿頸新娘潭路新壆亭旁,近鹿頸黃屋及鹿頸公眾停車場,毗鄰鹿頸路東面盡頭,為一東行路邊專綫小巴總站。 【溫馨提示】郊遊時,要尊重自然環境,不要留下垃圾。 另外,行山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度級別,不要獨自一人行山。
- 交通方面,每日都有專線小巴20R入烏蛟騰,但班次較疏,在周日及公眾假期,就有巴士275R到烏蛟騰,班次較密。
- 最近不少香港人,放假都想遠離城市煩囂,出走郊外,感受大自然。
- 在宋伯士多的路口轉左,沿海邊的村徑行去鳳坑村,欣賞沙頭角海的景色,遠眺對面的深圳。
- 返回主徑,經過左方往蛤塘的路口後向右走往荔枝窩村。
- 欲離開之遊人甚多,足足等了近十班小巴方能上車。
這段路樹蔭多,十分舒服,經過上苗田及下苗田兩條荒廢村落。 路上需要橫過石澗,但澗道不闊,又多踏腳石,只要小心翼翼就過得到,難度不高。 前往谷埔的路段全都沿著海岸線,而且大多平坦好走。 走在谷埔寧靜的村徑,欣賞著窩谷中泛金的蘆葦田,很是愜意。
鹿頸至谷埔: > 香港好去處搜尋
另外秘製豬扒麵亦是熱賣之一,肉質彈牙,味道香濃。 值得一提的是老闆娘相當熱情細心,若是見太多人等候小巴,更會幫忙安排,非常有心。 小瀛學校除了是慶春約七村 (荔枝窩、鎖羅盆、梅子林、蛤塘、三椏、小灘及牛屎湖) 子弟就讀的校舍外,亦是慶春約事務中心和荔枝窩的鄉公所。 啟才學校旁有小食店,其山水豆腐花幼滑,地道菓苧葉粄亦見特色。 重新上油的啟才學校,令人眼前一亮,其中西合壁的建築風格,讓人不禁駐足。 村口村徑有問路石,上書「坐地土名谷埔 由此徑往風坑南涌」,立碑者為宋冠孺及曹氏。
鹿頸至谷埔: 路線資料
馬甲子好比天然鐵絲網一樣,以前多圍著農地,令人畜皆不能過,有防盜的作用。 東龍島又名東龍洲,帶來讓人心曠神怡的美景,有無際的海、壯觀的崖、翠綠的草;東龍島可以遠足,可以露營,可以看海,可以攀石。 除了自然景觀外,東龍島亦存在歷史的痕跡,有古代石刻、康熙時代的砲台等。 雖不至於人間仙景,東龍島卻是一個讓人避世靜心的好地方。 村前曾有一間小學,當年有傳即將發展鎖羅盆時,有村民於小學頹垣前張貼其歷史其相片,可惜該小學最後仍毀在推土機之下,今日幾乎不見痕跡。 路邊的磨盤仍在,多間大宅仍是破爛,惟門前都貼有揮春,營造繁華氣氛,有種異樣的恐怖感。
鹿頸至谷埔: 鹿頸至谷埔
如果想再吃得豐富一點,在行程的終點站谷埔村,就有家松記士多,售賣一道道極具農村特色的客家菜,至正是全部用上在地取材,原汁原味。 回到谷埔村口有間宋伯山水豆腐花,逢周六、日營業,售賣豆腐花、茶粿、番薯餅等傳統小食,山友們可以稍作補給。 由谷埔往鹿頸一段我們行得頗快,原來想避開人潮的心,是有相當大的推動力。 畢竟今天走過幽靜的路段,突然人聲鼎沸,很不習慣呢。 在谷埔看到寫著往烏蛟騰只需個半小時,莫非有什麼捷徑? 剛好遇到有行山人士問路,打算以個半小時行去烏蛟騰,但當時已三時左右,他們又不熟路,結果被我們勸退了。
鹿頸至谷埔: 香港巴士大典
此地為十字路口,東路往鎖羅盆,南登尖光峒,西降谷埔,北登石芽頭。 此坳有一塊舊漁護署指示牌,指示遊人西走前往谷埔,其設計風格,暫只見於此,亦表示此路一度熱鬧,如今卻遭放棄。 這條路線景色多變,荔枝窩及谷埔的海景予人完全不同的感覺,但最具吸引力的,還是沿途的士多美食,適合那些行山是為了食更多的朋友。
鹿頸至谷埔: 粉嶺鹿頸至谷埔行山徑 交通美食懶人包:金黃蘆葦田+在地食材農家菜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請妥善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及垃圾,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今天由烏蛟騰起步,經九担租、犁頭石至三椏村花了約1.5小時,約0.5小時至小灘,短遊小灘後至荔枝窩花了約40分鐘。 由荔枝窩碼頭行至鎖羅盆豪宅約1小時,由鎖羅盆經尖光峒坳至谷埔約1小時10分鐘,谷埔至鹿頸則約1小時。
鹿頸至谷埔: 開心香港 Happy Hong Kong 有什麼活動好玩?活動詳細及時間表~整合!
也許很多人錯過這裏的遊樂場,攀爬鐵架沒入林中,幾乎與自然融為一體。 沿村邊路走,有指示牌指引遊人右轉登山往榕樹凹,而繼續深入鎖羅盆幽谷的路卻沒有指示。 山徑不再是石屎,重回昔日古道之石砌階級,進入東北六嘴地帶。 經過山塢,橫切山嘴後,便看見深長幽谷鎖羅盆。 記得當年從山上望的鎖羅盆,不似村落,盡是茂林,如今草地處處,深綠換成淺綠。
鹿頸至谷埔: 路線數目
村內除了翻新痕跡外,盡見斬去之樹頭,周遭仍是頹垣敗瓦。 分岔路起,一如所料,前往犁三古道者甚少,輕快地來到吊燈籠南脊之登山口。 18線於鹿頸服務被18A取代,於六七暴動期間停駛,而69K線被專綫小巴全面取代,其餘路線因客量不足或路線重組而取消。 鹿頸至谷埔2025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不過,最好還是周末假日去,那些士多說不定會在閒日休息,而且入烏蛟騰的巴士只在紅日服務。 這條行山路線全長15公里,對新手而言屬於長線,但也是新手可以嘗試的長途路線。 一來全程上山不多,只有荔枝窩往谷埔一段較辛苦,二來沿路多補給點,萬一不夠水都有地方買,三來體能不足的話可以在荔枝窩搭船走。
走過垃圾站,見有石屎鋼筋模組遍地,通告表示作改善山徑之用,叫人心驚,生怕自然環境一再倒退為人工作物。 穿過臨海牌坊,步過碼頭,遊人消失不見,回復當年之平靜。 經過珠門田的路牌後,山路上斜,有凹凸不平的大石路,也有鋪了平坦石塊的古道,算是今次行程中攀升最辛苦的路段。 途中有個路口,轉左往梅子林,我們就直行往鹿頸方向。
鹿頸至谷埔: 出發前 豐富All Day Breakfast
谷埔是這次介紹的行山路線終點站,在村口已經有小店,也可以品嘗豆腐花、茶粿等小食,價錢就比鳳坑的那家貴少許,不過尚算合理啦。 鹿頸至谷埔2025 鹿頸有一家歷史悠久、依山面海的士多——發記士多,附近有空地可以供泊車,自駕遊來到鹿頸的朋友,可以停車後在此出發。 從56K小巴下車後,就會到達鹿頸,同時會見到BB開心茶座就在眼前。 BB開心茶座有多種食物:有招牌鹽焗雞、麵粉類、全日早餐等。 餐廳長期滿座彩,主打特色粉麵、茶餐廳食品,當中最多人點的,是英式全日早餐,有齊煎蛋、香腸、茄汁豆,記得加配薯餅,新鮮即炸,入口香脆。 店子另一招牌牛筋腩麵,牛筋煮至入味,軟腍帶勁,湯底濃郁可口,配麵一流。
鹿頸至谷埔: 荔枝窩
有民安隊在前,抵達烏蛟騰時,我們超越了他們。 多隊大隊同時抵埗,只好等待他們進入苗三古道,方隨後出發,好享受寧靜。 九擔租多年前亦由廢村重新開闢為有人打理之小村落,路邊亦遺下大型家庭電器,成為山間垃圾。 小瀛學校旁有鶴山寺及協天宮,而在古樹後就有公廁。 由三椏村大概行了45分鐘就來到荔枝窩村,村內有士多,菜式選擇較三椏村那邊少,但都有雞粥、菜脯煎蛋飯、餐蛋麵、豆腐花及涼茶等。
返回主徑,經過左方往蛤塘的路口後向右走往荔枝窩村。 (1) 饒玖才:《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 (下) - 新界》,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2年。 別過蛤塘,西走可經梅子林及分水凹抵谷埔,或北行接荔枝窩。 鹿頸至谷埔 海邊的村路,人來人往,與寧靜無人的蛤塘彷如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