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出色音響品牌Bang & Olufsen,同樣推出了一款功能全面的真無線藍牙耳機B&O Beoplay EX。 耳機降噪2025 Beoplay EX採用了適應性主動式降噪技術,音色自然,每個細節都可以美呈現。 加入了主動降噪功能(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的無線藍牙耳機則為降噪耳機。
別讓琳瑯滿目閃花了眼,直接來看這款耳機圈的“狠角色”——南卡OE CC就行了! 老Q使用了二十來天,發現它只有一個缺點,剩下的全都是良好體驗。 無線藍牙耳機分兩種:初代藍牙耳機多帶線路鏈接兩邊耳機,而以藍牙取代纜線連接用來播音的裝置;真無線藍牙耳機連中間纜線都沒有,兩邊耳機溝通與裝置都是靠藍牙連接。 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為「群組 FaceTime」通話帶來 3D 音訊,讓你感覺就像與家人朋友在同一個房間裡交談。 「通透模式」發揮 H2 晶片的威力,將警笛或電動工具等嘈雜噪音的強度降到最低,讓你舒服地聽見周遭的動靜。
耳機降噪: 耳機推薦2023丨主動降噪成主流 藍牙耳機設計越趨多功能
不少樣本均設有尋找耳機功能,用戶可利用相關應用程式獲取耳機位置,不過最理想的做法是每次使用後都把耳機放回充電盒,避免遺失。 另外,較特別的是採磨砂質感設計與多數亮面耳機相比手感較具薄擦力不容易掉落,使用的是來自汽車零件的再生塑膠材料,符合環保需求。 在音質方面承襲著品牌一貫的質量,同時亦有搭載通透模式及支援LDAC的編碼。 有些品友們可能知道SONY不久前才剛推出LinkBuds,不過不用擔心這兩者屬於不同定位的產品。
我們相信技術能讓世界變得更具互動性、創造力、娛樂性和包容性。 我們將以人為本的共融設計融入到音響產品之中,為所有使用者提供 Kando 體驗,不分年齡、能力或環境。 WH-1000XM5 的觸控設定相當直觀:例如,按下左方按鈕即可從降噪模式切換至環境聲音模式,或使用右方的觸控面板播放或暫停音樂、跳過曲目以及調校音量。 您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隨時播放音樂,例如當您戴上耳機或是開始散步休息時,助您提振心情。 音訊通知會提醒您出席所有重要的活動,因此您可以將智能手機安放於口袋內。
耳機降噪: 降噪耳機推介. Jabra Elite 10
Liberty 4 耳塞延續了前一代的柔軟材質,配戴上更加舒適,能夠更加貼合不同耳型,降噪功能也有全面性地提升,擁有ANC主動降噪技術、通透模式和搭載6個波束成形麥克風,更有效的阻絕外界噪音,以達噪音最小化。 在開啟ANC降噪後,耳機的續航力可達7小時,比Liberty 3 Pro多出了 1 小時,已經足夠應付日常工作、讀書、通勤使用。 Xiaomi Buds 3T Pro價錢雖平,但卻擁有高達 40dB 的主動降噪功能,其適應性降噪技術能實時監察環境噪音的水平和類型,並自動選擇適合的降噪模式。 音質方面,耳機雙釹磁鐵及高硬度 DLC 振膜大幅提升動態靈敏度,配合新一代 LHDC 4.0 協議配備高清音訊傳輸功能,加上高清 96kHz 採樣頻率及 Hi-Fi 音質創造前所未有的無線聆聽體驗。 今年 Sony 推出多款真無線耳機,當中的 WF-SP800N 專為運動用家而設計,具備 IP55 耳機降噪2025 防水防塵功能,採用了弧形支架設計,加上矽膠耳勾,用來跑步或做健身都確保耳機不易鬆脫,戴得舒適又穩妥。
Sony 耳機降噪 LinkBuds S定位為中高階無線自動降噪耳機,外型設計上與網友狂推的WF-1000XM4雷同但體積縮小了40%。 HUAWEI 耳機降噪2025 FreeBuds 4出色的半開放式入耳設計,具有良好的通氣性,帶來更舒適的佩戴體驗。 搭配業界領先的人耳自適應降噪技術,適度降低外界低頻噪聲,讓你在降噪時聽感更加舒適。 Liberty 4 NC一上市就技驚四座,SGS認證的強勁的降噪效果,同時只有最輕微的耳壓感,帶來近乎完美的降噪體驗。
耳機降噪: 耳塞差異
ANC主動降噪的原理在前一個章節已談論過,因此我們就來說說被動降噪。 隨機的噪音無法預測只能靠被動降噪阻隔;規律可預測的噪音中又分成「Broad band Noise寬頻噪音」與「Narrow band Noise窄頻噪音」。 最早出現的降噪技術是Feed-Forward前饋式降噪,此套技術到現今依然被廣泛討論與應用在ANC主動降噪上。 此外,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2的重新設計也使這耳機的體積變得更小,配戴起來更加貼合又舒適。
- 主動降噪則是透過麥克風拾取噪音,再由降噪晶片產生與噪音相反的聲波來相互抵銷,讓使用者不會聽到噪音。
- 定製的驅動單體和放大器與 H2 晶片通力合作,在播放時帶來較低的失真。
- 音質方面,也不必擔心,位於雙音室的專屬雙元件振膜驅動單元,為用家帶來澎湃而平衡音色,加上出色的立體聲分離,聆聽感受絕對不差。
- 目前ANC主動降噪技術有三種:前饋式、反饋式、複合式,降噪技術各有不同,下面會介紹關於這三種降噪技術的原理。
- Sony WF-1000XM4無線降噪耳機配備全新整合處理器V1、6mm驅動單元及隔音耳塞,將QN1e晶片的降噪效能進一步提升,可為近乎所有頻率顯著消除噪音。
此外,也具有環境音模式,方便在點餐、等客運或是過馬路時能夠順暢溝通跟注意安全。 啟用主動降噪功能需要電力,因此會比關閉時消耗更多的電量,如果耳機本身的電量就不多,再開啟降噪後可能更容易沒電。 因此,在購買時,請確認包裝上標示的續航力是開啟降噪時的續航力,還是關閉降噪時的續航力。 耳機降噪2025 通常沒特別標示是開啟降噪後的續航力,都要對其標示的數字打個折扣。 另一方面,主動降噪的技術也越來越進步,影響音質的程度也越來越小,像是Ausounds的AU-Frequency ANC具有Soundproof技術,開啟降噪時也能享受和關閉降噪時一樣的聲音。
耳機降噪: 哪一款 AirPods 適合你?
耳機更有快充功能,充3分鐘電已經可供40分鐘使用,十分方便! 降噪功能更可讓用家自行調節降噪程度,確保自己能保持警覺仍能與外界聯繫,可於App內設定6種不同的均衡器,選擇自己最喜愛的音色。 耳機有4種顏色供選擇,以及Maison Kitsuné 特別版Galaxy Buds2耳機。 AirPods Pro 由 H2 晶片驅動,現在具備「適應性音訊」1,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自動讓你先聽到需要注意的聲音。 在你需要時,「適應性音訊」會流暢融合「主動式降噪」與「通透模式」,在任何環境都能巧妙地呈現最適合的聲音混合效果。
耳機降噪: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3 無線藍牙耳機
在醞釀了幾年後,2019年底AirPods Pro再度為真無線藍牙耳機帶來全新氣象:「ANC主動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功能。 是的,開啟主動降噪或多或少會導致音質失真,聲音可能帶有背景嘶嘶聲,但實際影響程度則要視耳機而定,調校良好的耳機幾乎沒有感覺。 但是如果您是在走路或從事運動,如果走在街上時、騎乘自行車、騎摩托車、開車…等場景,我們並不建議使用主動式降噪耳機,因為這樣會讓交通安全將低,有較高的機率產生事故。 Urbanista Phoenix的降噪效果絕對不算是頂尖,不過能夠有效過濾搭公車或捷運時的引擎噪音。
耳機降噪: 降噪強度是否可以調整
Sony 獨有技術包括:優質無鉛含金焊料可發揮出色的導電性能;精密的聲效電阻器可確保電源平均分配;而優化的電路則可提升訊噪比,以確保音效清晰一致。 HUAWEI FreeBuds無線耳機小巧輕盈,佩戴舒適;出色的音質,帶來細膩的聆聽體驗。 強大的降噪功能,讓你在感受聲音世界之美時,亦不被其他噪音干擾。 CVc可以說是使用高通晶片藍牙耳機的獨家技術,與ENC的概念相同都是透過麥克風收音去辨識分離環境音與人聲,算是通話降噪的指標,但偶有聽說CVC的降噪效果過強造成人聲也被消除的狀況。
耳機降噪: 噪音類別
若是使用 AirPods Pro(第 2 代),你也可以切換至「適應性音訊」。 你可以在 iPhone、iPad 或 Mac 的「藍牙」設定中自訂切換的模式。 MagSafe 充電盒4滿載眾多功能,讓你行進間聆聽,變得格外方便。 充電盒還提供各種實用妙招,助你找到它的位置;而更持久的電池續航力,則可在每次充電後,為你帶來更長的聽音樂、看影片以及通話時間。
耳機降噪: 降噪耳機
若用戶想延長耳機的無線使用時間,可考慮先關上部分較耗電(例如降噪)的功能,用戶亦可以單一耳機並啟用單聲度(Mono)模式聆聽,當耳機的電池接近耗盡時,才使用另一邊的耳機繼續聽歌。 配備能夠控制八個麥克風的雙處理器、可根據您的佩戴情況及環境自動優化降噪功能的自動降噪優化器 (Auto NC Optimizer) 及特別設計的驅動器單元,WH-1000XM5 耳機具備業內領先的降噪效能,改寫無干擾聆聽及通話清晰度的規則。 以往過去被大家詬病的白開水音質,在新一代的AirPods Pro 2上有了改變,低音更加的低沈穩健,同時並不影響中高頻的聲音表現,整體聽感是有感的立體飽滿。 除了隔音效果拔群以外,因為海綿可壓縮,能讓耳塞更貼合耳朵藉此帶來優秀的舒適感。 但海綿耳塞因材質特性會吸收音樂的高頻部分與細節,造成音質下滑。 且海綿耳塞易髒,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相對其他耳塞屬於消耗品。
耳機降噪: 主動式降噪型號 4.5星及4星評分 售價較低推薦
再加上南卡這個老牌聲學大廠獨有的Super sound OS專業調教,讓南卡OE CC在動態低頻和人聲方面有著不俗的表現。 音訊共享 用任意兩對 AirPods 共享歌曲或節目,輕輕鬆鬆。 只要將 AirPods 耳機降噪 靠近你正在聆聽的 iPhone、iPad 或 Apple TV,就能立即連線12。
耳機降噪: 💡 降噪耳機原理大拆解!
從立即設定到各種 Siri 指令,AirPods Pro 具備 AirPods 系列所有的巧妙特長。 MagSafe 充電盒4可使用 USB-C 連接器、Apple Watch 充電器或 MagSafe 充電器充電,也可以使用 Qi 認證的充電器為其充電。 打開 WH-1000XM5 耳機的包裝,您會找到便攜盒、耳機線(約 1.2 米)和 USB 充電線。
耳機降噪: 降噪耳機推介. Bang & Olufsen Beoplay EQ
SoundPeats推出全新Opera系列,以專利Crossover™技術,打造出更立體音效。 耳機降噪2025 耳機更有前後雙洩壓孔設計,可平衡耳內外壓力差,減少因ANC造成的不適感。 混和式結合了前饋式與反饋式的優點,通常有2個降噪麥克風,分別於耳塞內部與外部。
耳機降噪: 產品支援
DSEE Extreme™ 可透過 Edge-AI(人工智能)實時將壓縮的數碼音效檔案升頻,並能動態識別樂器、音樂類型和每首歌曲的個別元素,亦可修復壓縮時流失的高頻音效。 拾音的頻率範圍高達 48 kHz7 的 HUAWEI FreeBuds 4 能實現高清錄音。 拍 Vlog 耳機降噪2025 或直播時,“清晰人聲模式”能削弱噪聲並增強人聲,環境嘈雜也能聽清你的聲音。 “真實現場模式”可以捕捉周圍環境聲音細節,記錄鮮活的現場故事。 對耳機進行上萬次的人體工學模擬測試,精心打磨每一個細節,使它恰到好處的貼合耳朵。 單耳僅約 4.1 g2,重量減輕10%,讓你享有“空氣感”的佩戴體驗。
與 Spotify、Endel 和音樂應用程式連接1,獲取您最愛的音樂和令人放鬆的音效。 Auto Play 應用程式正處於測試階段,所提供的功能和體驗可能會有所變更或改進2 3 4。 這款輕巧的耳機採用全新研發的「柔軟貼合皮革」物料製成,質感亮麗。 這種物料緊貼頭部,可減少對耳朵造成壓力,同時隔絕外部聲音。 WH-1000XM5 採用順滑滑桿、流暢旋轉和耳掛,成就無噪音設計,締造舒適自在的佩戴體驗。
簡單來說,降噪耳機原理是透過耳機內的麥克風,耳機可以接收外界嗓音,再以電子電路產生與噪音音波相反的訊號,以阻擋使用者身處環境中出現的外在聲響。 JBL Live Pro 2 能夠提供舒適且牢固的密封和隔音性能,大幅提升主動降噪的效果,能夠輕鬆阻擋辦公室、大眾交通的背景噪音。 此外,自適應降噪功能還能根據使用者所在環境並即時地改變降噪的強度。 耳機會自動調整降噪的強弱,當檢測到聽眾耳朵裡的聲音有變化時,便會即時進行調整以實現最佳性能。 現在有不少真無線藍牙耳機都開始有這種功能,像是Sony的WF-1000XM4的自動降噪偵測功能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活動,自動調整音效設定。 此外,JLab的JBuds Air ANC的智慧降噪也是同樣的原理。
耳機降噪: 人氣好評降噪耳機推薦 7:Shure AONIC 40 無線降噪耳機
更能使用音頻連接中心(iOS版本不支援該功能),在兩台設備間無縫切換。 搭配業界領先的人耳自我適應 (AEM) 降噪技術,開啟降噪後,可檢測當前耳道結構與佩戴狀態,在多套降噪參數中智能選配最佳參數,為用戶帶來專屬的降噪效果。 不會,主動降噪的原理是發出噪音的反向聲波來抵銷噪音,不只不會對耳朵造成影響,還可以避免噪音影響生理心理。
耳機降噪: 降噪耳機推介. Denon PerL™
因此Daniel蠻推薦大家可以多試試幾種耳塞,說不定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新感覺。 在音質方面則是比較能感受且使用上也確實有差異,海綿耳塞的音質理論上都會被影響,這也是矽膠耳塞非常明顯的優勢。 被動降噪其中的技術也非常深奧,廠商首先必須有優良的工程設計,形狀、材質這些因素都很看重,達成平衡被動降噪效果就會非常突出;第二個被動降噪防線是吸收震動與雜訊,控制這些能量傳播自然就能獲得加成的被動降噪效果。 被動降噪用簡單一點的講法就是「物理隔音」,透過耳機本身的材質、形狀、貼合度等眾多因素來物理性的直接隔絕掉外界的聲音。 Apple AirPods Pro的降噪深度峰值可以超過-30db,噪音已不到原先的1/8;而Sony 耳機降噪 WF-1000XM3的峰值深度逼近-40db,噪音音量就接近原先的1/16,降噪效果非常強。 缺點則是降噪麥克風無法聽到耳機所發出的反向聲波因此自體調節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