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曾解釋,的士及乘客均要「按錶收費及繳費」,《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48條訂明,乘客意圖或不誠實地設法逃避繳付他依法應付的「合法車費」,即屬犯法;一經定罪,可處罰款$3,000及監禁6個月。 一般在乘客自動提出不按計程器收費的情況下,而司機亦沒有反對,才能促成交易。 八折的士犯法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有應用程式獲取使用者手機權限較多,情況不理想,及認為沒有必要,呼籲司機不要「揀客」。 她又指,消委會接獲網約的士服務投訴較少,因其會轉介或建議消費者以官方渠道,向運輸署投訴。
- 所有的士App都會要求讀取用戶以GPS和網絡為基準的位置,其中「飛的」需要的手機使用權僅此一項。
- 市區85折的士:設有最低消費$ 80(以咪錶85折後為基準),按錶85折收費,單程隧道收費,不收電召及行李費。
- 坤叔說﹕「做人要飲水思源,熟客在經濟低迷時願意光顧,若將來經濟好轉,我也會收取八折以感恩。」志叔則表示有市場就應繼續下去,不過八折已是他的極限,再減價便會虧本。
- 一般在乘客自動提出不按計程器收費的情況下,而司機亦沒有反對,才能促成交易。
- 消委會於3月初下載「快的打車」(最新版本改名為「DiDi」),其要求開放的權限最多,包括圖片、影片及錄音存取權、麥克風,甚至會讀取聯絡人資料、通話記錄或不通知情況下下載檔案等。
「八折的士」(有時稱作「折扣黨」)是香港的士的非法載客模式之一,開始於2002-2003年,指的士司機及乘客在不遵守計程器(又稱為咪錶)收費的情況下接載乘客前往指定目的地以另收一個由雙方議定的服務價錢。 乘客一般只需付計程器所顯示的收費的一定百份比,大約是9折(短加長減方案後)。 實施短加長減方案前,折扣約為計程器所顯示的收費的80%,因而得名。 大律師陸偉雄指,現行條例主要監管的士司機,客人即使支付較高或較低的價錢亦不犯法,又指現實中可能有不少情況可能司機、乘客同意下可「畀多啲或者少啲」,「例如找錢多少少、或者乘客帶不夠錢等,不會犯法」。 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早前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單看Apps開發商,並不足以決定是否可視作「的士司機代表」,故處理每宗涉嫌違例個案時,須考慮各項證據,包括司機與Apps開發者或主理人之間的確實安排、知情及參與程度等。
八折的士犯法: 的士一口價
由于早期只有少数司机接受不按计程器收费,所以乘客遇上这类司机时,都会要求司机提供连络方法,方便日后再次光顾。 所有的士App都會要求讀取用戶以GPS和網絡為基準的位置,其中「飛的」需要的手機使用權僅此一項。 消委會認為,提供網約的士服務,是否需要取得多項權限,大有商榷餘地,建議用戶下載前要仔細查閱存取權資料,明白和同意後才下載。 市民首次下載各的士App,須用電話號碼作登記之餘,原來亦會被要求授權應用程式讀取手機內資料。 消委會實測發現,Google Play在用戶下載Android應用程式前,會詳細列出需提供的存取權,而App Store則未有下載iOS應用程式時作出提示。 使用「飛的」、「的神」及「康泰紅綠的85版」約車,會自動為乘客提供85折,即按咪錶顯示給85折優惠。
若的士司機以主動提供車費折扣作招徠,誘使乘客使用其車輛,則不論是透過應用程式、電話,又或其他方式,按上述規例,已屬「兜客」。 政府知悉現時市面上出現可讓的士司機和乘客以法定收費安排的士服務的應用程式,這並不違法。 八折的士犯法2025 但若有應用程式以提供車費折扣的選擇作招徠,證據確鑿,則屬違法。 由於應用程式行業發展迅速,應用程式的種類、設計及功能繁多,亦日新月異,加上事發時往往只有司機及乘客在場,故為提出檢控而須進行的蒐證工作會有一定的難度。
八折的士犯法: 機場Call車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偉强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的答覆: 問題:
此外,交通諮詢委員會亦曾研究禁止乘客議價是否可取、可行,但經審視後認為,因在舉證及執法上有相當困難,阻嚇性不大,加上有意見認為「只是口頭查詢能否減車費便是違法」,「或許不少市民會認為過於嚴苛」,故最後並無採取進一步行動。 不過,對於條例是否「嚴禁」乘客議價,其實存在一定灰色地帶,皆因政府回覆議員提問時,僅指司機「依法可以拒絕乘客任何減收車費的要求」,並無明言乘客提出議價要求屬違法行為。 消委會昨日的報告提到,根據本港法例374D章《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附表5,的士司機需按錶收費,不得以較低車資招攬乘客。 《條例》40條亦訂明,司機不得以任何方式,誘使乘客使用其車輛,即不得「兜客」,最高可被罰款1萬元及監禁6個月。 本台由現役數千名市區及新界的士司機組成,24小時穿梭香港,九龍,新界及各口岸,更設有機場一口價,車隊遍佈全港各區,紅綠一電通務求最快有車到乘客面前,能夠提供優質85服務。
八折的士犯法: 乘客只需預早10-15分鐘致電call的士
的士服務受《道路交通條例》及其附屬法例規管,而警方銳意打擊任何違法行為。 八折的士犯法 運輸署則透過與業界溝通,提醒他們要遵守法例,並通過不同渠道向乘客發放資訊。 市民向來可致電的士電話電召中心(俗稱「的士call台」)召喚的士服務。 隨着智能手機及智能手機應用程式(俗稱「apps」,應用程式)日漸普及,以應用程式召喚的士服務亦日趨普遍。 八折的士犯法2025 這種為乘客帶來方便的應用程式本質上與傳統的士電話電召中心服務並無分別,用來純粹作召喚的士服務本身亦並不違法,但若用以提供車費折扣作招徠「兜客」,則屬違法。
- 運輸署指出,現時未有法例禁止乘客向司機提供「小費」,然而的士登記車主或司機所收取的士租用費,不得超過香港法例第374D章《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附表5訂明的的士收費率。
- 有司機指出,此Apps歡迎司機提供折扣,而程式內容亦見有「確定九仔」等顯示鍵。
- 由於早期只有少數司機接受不按計程器收費,所以乘客遇上這類司機時,都會要求司機提供連絡方法,方便日後再次光顧。
- 消委會昨日的報告提到,根據本港法例374D章《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附表5,的士司機需按錶收費,不得以較低車資招攬乘客。
- 不過,有的士司機為保飯碗,早已私下向乘客推銷「八折收費」計畫,以特惠價錢吸引乘客。
- 消委會指出,在126次實試給「小費」約車,結果顯示其成功率和「小費」金額多寡有關。
- 「八折的士」(有時稱作「折扣黨」)是香港的士的非法載客模式之一,開始於2002-2003年,指的士司機及乘客在不遵守計程器(又稱為咪錶)收費的情況下接載乘客前往指定目的地以另收一個由雙方議定的服務價錢。
- 交通諮詢委員會(交諮會)曾於二○○八年仔細研究立法禁止乘客議價是否可行可取,並參考了14個主要城市的做法,它們多數沒有禁止乘客議價(包括東京、倫敦、紐約),亦全部未有對議價乘客施加罰則。
擁有一千六百多名會員的新界電召的士聯會主席藍貴強表示,八折的士通常是長途夜更的士,由十多輛的士組成「車隊」,行駛香港、九龍及新界各區,方便接到客人傳呼後以最快速度接載各區客人。 八折的士原本多是行走市區的的士,但新機場啟用後新界區也出現八折。 對於不少業界人士批評Uber等網約平台,該名司機反而認為應開放網約車市場。 他表示,全球多地都引入不同網約平台,現時「綠的」每日車租約300至400元,假如開放市場,車租便會下跌;而且可以引入不同車款,司機自行投資比的士更好的車輛,例如他自己會購買電動車,提供更舒適環境,又符合環保原則。 由于2002年至2003年间,香港经济转差,的士生意减少,同时又有大批失业人士转职为的士司机,导致供求失衡。 部份司机愿意减收车资,但碍于法例不容许司机不按计程器收费,于是议价需由乘客提出。
八折的士犯法: 機場一口價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表示,的士業界的「八折黨」一直存在,「無話近年特別多定少」。 新界85折的士:設有最低消費$ 70(以咪錶85折後為基準)按表85折收費,單程隧道收費,不收電召及行李費。 市區85折的士:設有最低消費$ 八折的士犯法2025 80(以咪錶85折後為基準),按錶85折收費,單程隧道收費,不收電召及行李費。
八折的士犯法: 的士司機整印仔 收據列明85折防乘客亂claim錢 首次用結果係咁
此外,自二○○八年底實施「短加長減」的士收費模式以來,長途車程的收費按每公里計較短途車費(應為車程)為低。 以市區的士為例,九公里以上為長途車程,每一「跳標」收費為1元,九公里以下則為1.6元。 此收費模式有助減少長途乘客議價和的士司機提供車費折扣的誘因。 同時,不少業界人士擔心修例會令現有的日常運作失去靈活性,例如應付司機因走錯路又或因一時沒有足夠零錢找續而減收車資等情況。
八折的士犯法: 的士App存取多種用戶資料
該等團體表示,有很多的士司機鋌而走險採用該類程式,向乘客提供車費優惠以招徠生意,而收取法定車費的司機的生計卻受到嚴重影響。 答覆: 主席: 一直以來,政府致力協助業界維持高質素的的士服務。
八折的士犯法: 司機提供折扣招攬客人即屬違法
的士行內稱,近期有一個叫「力天的士」的Apps,只供的士司機使用,只輸入的士車牌等資料,便有聯絡電話供下載者以「WhatsApp」登記。 有司機指出,此Apps歡迎司機提供折扣,而程式內容亦見有「確定九仔」等顯示鍵。 八折的士犯法2025 八折的士犯法 老紀按Apps的聯絡電話致電查詢是否提供「折扣」服務,對方表示:「我未經公司同意講,你睇到有就有。」他強調,該Apps只是「內部運作」。
八折的士犯法: 機場的士
Easy Taxi自去年9月在香港開業後,不斷推出優惠吸客,如派22元現金券代替起錶收費、乘客call的士隨時變賓利豪華房車等;除了提供各種優惠,亦有Apps擺明以折扣招徠。 召喚的士Apps如雨後春筍,除「本地薑」如HKTaxi、GoGoTaxi、飛的等,亦有不少「過江龍」進軍,如來自巴西的Easy Taxi、美國的Uber、及阿里巴巴有份注資的「快的Taxi」等。 市場競爭激烈,不少Apps都施銀彈攻勢,吸引更多司機和乘客下載使用。 的士權益協會主席劉劍魂表示,該會曾去信運輸署署長,建議的士司機按計程錶向乘客收取九折,並豁免電召費五元,於今年一月實施,優惠期六個月。 但運輸署書面回覆表示因部分的士同業並不贊同此方案,故對他們的申請有所保留。 既然部分的士八折收費會加強業內競爭,造成不公平情況,不少司機認為,倒不如整個的士行業劃一減收車費,增加乘客量。
八折的士犯法: 的士
根據法律意見,必須有充分證據證明程式的開發者、主理人又或參與的的士司機蓄意利用應用程式,以車費折扣吸引乘客使用的士服務,執法部門才可對這些人士提出「兜客」的檢控。 根據警方資料,二○一三年全年和二○一四年首五個月分別有156人及27人被控以「兜客」的罪名,不過當中未有涉及使用應用程式「兜客」。 八折的士犯法2025 警方關注包括以應用程式「兜客」在內的一切涉及的士業界的非法行為,並須就每個個案逐一調查,以確定是否有足夠證據提出檢控,不能一概而論。
八折的士犯法: 的士「折扣黨」藉Apps重生 法例漏洞零檢控(紀曉風)
然而,的士App以預設85折作招徠,最終車費可按咪錶獲折扣,做法會否違法? 運輸署表示,香港法例第374D章《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附表5訂明的士收費率。 規例第40條訂明,的士司機、代表或看來是代表該司機行事的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誘使乘客使用其車輛。 運輸署指,的士業界須遵照法例營運,並已就個案要求警方作跟進調查。
八折的士犯法: 的士罷工|香港的士商會不參與行動憂勞民傷財 司機亦批罷工多餘
不過,實試發現以85折約車會影響約車成功率,普遍比正價約車低8.5%。 此外,在實試85折約車次數中,31.5%司機最終打折不足85折,實際折扣只是正價的4.2%至12.4%,即9折至95折。 八折的士犯法 消委會今年1月及2月透過74位調查員,使用「HK Taxi」、「快的打車」、「85截的」、「飛的」、「的神」、「康泰紅綠的85版」及「星群的士」共7個手機應用程式網約的士。 他又透露,單向Apps的運作如同「折扣黨」,「通常派卡片畀客,等佢call車時,就透過Apps知會其他司機,睇吓邊個快回應,就邊個接啦!」他說,曾有Apps為吸引司機加入,以每接一個客就有80元回贈作利誘。 消委會於3月初下載「快的打車」(最新版本改名為「DiDi」),其要求開放的權限最多,包括圖片、影片及錄音存取權、麥克風,甚至會讀取聯絡人資料、通話記錄或不通知情況下下載檔案等。
不過,給予「小費」金額增至30元至50元,成功約車率則大增至61.5%。 八折的士犯法2025 有8成「HK Taxi」司機在接85折單後,實際給予的折扣不足85折。 「康泰紅綠的85版」及「飛的」則分別有83.3%及78.3%司機,最終會給予85折優惠,相對較準確。 没有的士的租车司机可向的士车主租用的士,他们只需负责燃料方面的开支;维修费、保养费、保险费和牌照费则由车主负责。 而“出租车主”是指不驾驶自己的士营业的车主,他们只把的士出租给租车司机。 另外,亦有车主也兼任司机,自己驾驶一更,另一更则出租给其他司机营业。
此外,經營一段時間的「飛的」Apps,亦供乘客使用「優惠券」,列明「夜間新界出市區8仔」、「市區入機場8仔」等。 為了提高市民搭的士的意欲,的士權益協會於去年底向運輸署提出「九折收費」,其後又相繼有團體提出長途電召的士,車費五十元以上有六至九折優惠。 八折的士犯法2025 不過,有的士司機為保飯碗,早已私下向乘客推銷「八折收費」計畫,以特惠價錢吸引乘客。
運輸及房屋局表明,現行法例禁止的士「減價兜客」,惟該局坦言法例是針對「的士司機或其代表」,警方未曾對涉嫌違例的Apps作檢控。 有Apps經營者聲稱它們只是「資訊平台」,並非的士車行或代理人,因此沒有違例。 的士團體和法律界指出,現行法例存有極大灰色地帶,促當局盡快修例。 黃保強表示,自當年罷工後,再未發起同類行動,認為此舉既影響乘客,又打擊司機生計,形容勞民傷財「雙輸」。 不過他強調,政府之前確實拖延處理,任由白牌車影響業界生計。
運輸署樂意為應用程式開發者及的士業界,就推出符合法例要求的應用程式提供意見,並曾會見部分流動電話應用程式開發商,了解他們的運作模式;亦不時提醒業界在使用應用程式接受召喚時,要小心不要誤墮法網,更不應鋌而走險。 (三)一直以來,的士司機和乘客均須按法例規定,按錶收費及繳費。 《規例》第47條訂明的士司機不得向乘客收取高於咪錶收費,第48條則禁止乘客意圖或不誠實地拒絕按錶繳付車費。 交通諮詢委員會(交諮會)曾於二○○八年仔細研究立法禁止乘客議價是否可行可取,並參考了14個主要城市的做法,它們多數沒有禁止乘客議價(包括東京、倫敦、紐約),亦全部未有對議價乘客施加罰則。 交諮會當時研判認為,即使明文禁止乘客議價,由於只有的士司機與乘客在場,在舉證及執法方面會有相當困難,而其阻嚇性亦不見得比現時安排為高。 再者,若乘客只作口頭查詢能否減收車費便是違法,當時的研判指,或許不少市民會認為過於嚴苛。
新界 八折的士 服務收費:設有最低服務費 $70 (以咪錶85折後計算),其後按錶 85折 收費,只收單程隧道,不收電召費及行李費。 八折的士犯法2025 八折的士犯法2025 八折的士犯法2025 市區 八折的士 服務收費:設有最低服務費 $80 (以咪錶85折後計算),其後按錶 85折 收費,只收單程隧道,不收電召費及行李費。 本八折的士台車隊由數千名現役市區的士及新界的士司機組成,能夠做到Call紅的/綠的一個電話通行,車隊成員遍佈港島、九龍、新界、機場各處,隨時能夠快速為乘客提供舒適優質85的士電召服務。 快的Taxi香港區城市場經理吳澍基表示,推出優惠只是市場營銷,不涉及「兜客」行為,「我們諮詢過法律意見,由於我們不是的士司機,亦非的士公司或代表人,只提供一個資訊平台給手機用戶和的士司機。」他說,目前已有上萬部的士加入。 八折收費是某些的士司機主動向長途乘客提供八折優惠,當咪錶超過了一百元,司機便只會收取車費的八折價錢,同時不會收取過海隧道的回程費用。
八折的士犯法: 的士App存取多種用戶資料
而「85截的」則會向乘客確認折扣幅度,如選擇85折後,才向司機發出約車邀請。 司機事後指出,不會為自己提供車費折扣的行為洗白,但希望印章能阻止乘客以正價收據報銷折扣車程以「賺取」差價的行為,「至少我會覺得佢哋唔會利用到個漏洞畀機會去呃十幾蚊先」。 該名的士司機近日於facebook發文,表示「純粹貪過癮」,自費花約100元,製作了1個「的士85折、Taxi 15% OFF」字樣的紅色原子印,「本身都冇諗過整,純粹無聊想玩下睇下啲客睇住我打印係咩反應」。 他收到原子印後,首次在乘搭「85折的」乘客的單據上使用,因當日剛好有乘客從大埔前往九龍,雙方協議車費85折。 他又說包車是合法的,因運輸署曾表示法例准許的士司機以包車形式接載乘客,就如近來政府部門租用的士一樣。
八折的士犯法: 機場一口價
而《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48條訂明,乘客意圖或不誠實地設法逃避繳付他依法應付的「合法車費」,即屬犯法;一經定罪,可處罰款$3,000及監禁6個月。 不過現行條例主要監管的士司機,並無明言乘客提出議價要求屬違法行為;一般而言,客人如非故意逃避繳付車資,則不屬犯法。 運輸署指出,現時未有法例禁止乘客向司機提供「小費」,然而的士登記車主或司機所收取的士租用費,不得超過香港法例第374D章《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附表5訂明的的士收費率。 消委會表示,完成測試後,早前再檢視各應用程式時發現,部分已將85折選項刪除,但市民仍可在其他事項註明預約85折的士。
八折的士犯法: 機場的士
近年本港出現各式網約車平台,方便市民出行「call的士」,部份APP更推出「85折」優惠吸客。 消委會檢視7個「的士App」,有3個自動預設「85折」,有2個可額外選擇「85折」要求。 實試發現,註明要求85折約車的成功率比正價約車低近1成,即使獲司機接單,逾3成「埋單」時所獲折扣都不足85折,實際得9折至95折。 不過,的士App預設85折作招徠,其實已違犯道路交通相關規例,運輸署指,的士司機需按錶收費,提醒業界須遵照法例營運,並有違例個案交由警方作跟進調查。 召喚的士手機應用程式(Apps)競爭日益激烈,不少Apps提供現金回贈甚至「免費打的」搶客,變相是車資優惠;更有打正旗號的「折扣Apps」,提供八折或九折收費。
另一名不願透露名字的「綠的」司機則向《香港01》投訴,商會的罷工行動不代表司機。 他表示,雖然司機收入確實減少,但認為主因來自「八折的」,乘客轉投「折頭黨」懷抱,令按錶依法收費的司機生計受損,甚至被迫提供折扣以增加生意,提升收入。 八折的士犯法 他續指,平時提出加價的主要是商會,藉此再調高車租,維持牌價;反之並非所有司機都支持加價,因為可能令乘客減少,否則不會一邊廂要求加價,另一邊繼續提供折扣的矛盾情況。 事實上,過去政府曾多次解釋,如的士司機提供車費折扣作招徠,不論是應用程式、電話、抑或其他方式,都已經屬於「兜客」,即屬違法。 但政府亦於2014年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解釋,事發時往往只有司機及乘客在場,搜證工作「會有一定的難度」,因要有「充足證據」證明涉事者蓄意利用應用程式,以折扣吸引乘客,執法部門才能作出檢控。
八折的士犯法: 不收行李費 / 電召費 / 隧道回程費 (歡迎比較)
的士業界稱,近期還有只供司機使用的Apps,等同以往的「折扣黨」,司機雖明知犯法,但這些Apps確保每日有最少「3支旗」,部分更有現金回饋,吸引大批同業加入。 由於2002年至2003年間,香港經濟轉差,的士生意減少,同時又有大批失業人士轉職為的士司機,導致供求失衡。 部份司機願意減收車資,但礙於法例不容許司機不按計程器收費,於是議價需由乘客提出。 由於早期只有少數司機接受不按計程器收費,所以乘客遇上這類司機時,都會要求司機提供連絡方法,方便日後再次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