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邪入营,身热不退,发斑发疹,血热妄行之吐衄。 白茅根甘寒入血分,凉血透邪,善能化瘀利水;生地入血分,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两者合用,凉而不滞,透邪外出,对热入营血诸证用之最宜。 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的收缩及代谢有抑制作用。
- 中医认为,白茅根性甘寒,入肺胃二经,有清火生津,凉血止血等功效。
- 性質:谷芽性平味甘,入脾胃,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其作用較麥芽和緩,對消化不良常與白朮、炙甘草相配,能消滯而不損脾胃之氣,是扶脾健胃之藥。
- 如屬熱性體質人士,可去大棗、紅棗,改用蜜棗三枚,而龍齒則改用一兩半。
- 結果是限制食用的一組存活期三至四年,自由取食的一組則在兩年半內全部死亡,證明了限制進食比不限制進食對健康更為有益,更能長壽。
- 治療後,主要症状大多在10天內消失,肝脾腫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轉氨酶經45天後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黃疸指數平均20.15天全轉正常。
- 不過梨子性寒,故凡脾胃虛寒、產婦、便溏腹瀉、咳嗽無熱、痰白而有泡沫者均應慎吃。
治疗28例,结果临床治愈(45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1例,好转(临床症状好转,45天内各项肝功能的数值下降超过半数,或45天后完全恢复正常)7例。 治疗后,主要症状大多在10天内消失,肝脾肿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全转正常。 本草纲目有记载,白茅根能消黄疸、解酒毒,这也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证明了,因此对于黄疸患者在服用了白茅根之后,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全转正常,未见副作用。
白茅花: 白茅花药材性状
必要時可適當加用其它藥物控制併發症及感染病灶等 ②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用白茅根(干品)2兩,水煎,每日兩次分服。 治療28例,結果臨床治癒(45天內主要症状、體征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21例,好轉(臨床症状好轉,45天內各項肝功能的數值下降超過半數,或45天後完全恢復正常)7例。 治療後,主要症状大多在10天內消失,肝脾腫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轉氨酶經45天後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黃疸指數平均20.15天全轉正常。 白茅根煎劑和水浸劑灌服,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給藥5-10天,利尿作用最為明顯,20天左右即不明顯。
鹹食入鹽,甜食入冰糖,體質微寒者酌加生薑、大棗、紅棗;體質溫熱甚者,亦可入菊花、夏枯草,清熱之力更宏。 【材料】 (四人量)黑豆 白茅花2025 四兩、桑椹子 五錢、甘草 錢半、冰糖適量。 【做法】 黑豆略洗,然後連同桑椹子、甘草加清水十二碗,煮約一小時半,煲好後酌加冰糖即成。
白茅花: 白茅根
据数十例的观察,服药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每日可达1500~3000毫升左右。 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 白茅花2025 据部分病例统计,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4~5天或1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5~20天,平均7~9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自11天至26.4天不等。
白茅根甘寒,为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品。 白茅花 车前子甘寒滑利,性善降泄既能利水道、消水肿,又能别清浊、导湿热。 《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 白茅根与车前子合用,能起协同作用,有较好的利水通淋、凉血止血之效。 故凡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下肢水肿等证均可选用,尤宜用于湿热内停或水热互结所导致的尿少、尿痛及尿血的治疗。
白茅花: 白茅花功能主治
亦有配合大蓟、小蓟、生地或麻黄组成复方治疗。 服药同时,须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盐的摄入,保暖。 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其它药物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等。 常因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使膀胱气化失司,或因下阴不洁,秽浊湿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
白茅(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又名藗,为禾本科白茅属下的一个种。 产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北方地区;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亚、高加索及地中海区域。 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乾燥,又不粘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以主吐衄嘔血。 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噦逆嘔吐,肺熱氣逆喘滿。 且甘寒而多脂液,雖降逆而異於苦燥,則又止渴生津,而清滌肺胃腸間之伏熱,能療消谷燥渴。 又能通淋閉而治溲血下血,並主婦女血熱妄行,崩中淋帶。
白茅花: 白茅
【做法】 先將車前草洗淨,黃瓜開邊去核,洗淨連皮切塊,再將其餘材料略洗,注入清水八碗,煮約一小時,加鹽少許即成。 【性質】 車前草味甘性寒,入肺、肝、腎、小腸經,功能利水通淋、明目止瀉、清肺化痰。 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腎、膀胱經,功能滲濕泄熱利水。
白茅花: 白茅的“顽强”
所以有養生家主張低溫進食,科學研究亦指出冷食可以增強消化道功能。 【做法】 湯料略洗,用煲湯袋盛載,加清水十碗,煮一小時許即成。 【性質】 決明子為豆科草本植物決明、小決明的種子,味苦甘,性微寒,歸肝、大腸經,功能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白蒺藜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剌蒺藜的乾燥果實,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功能疏肝解鬱,祛風明目。
白茅花: 白茅花的种植和炮制
有人把《诗经》当古代植物志,许多古老的植物都出现在里面。 不知道是遥远的古代植物种类不多还是众望所归的情有独钟,《诗经》里居然还有两首写到了这白茅。 白茅(學名:Imperata cylindrica),又名藗,為禾本科白茅屬下的一個種。 在中藥中食用其根部,稱作白茅根,又稱作茅根、茅草根、絲茅、茹根,可清熱。
白茅花: 利尿作用
那根部看起来也并不咋地,被点燃时燃烧非常剧烈。 锄后如果不将其拢堆晒干烧死,过一阵又会茁壮成长依然茂盛。 因此被栽于较恶劣的环境中作为地被植物。
白茅花: 功效
本方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可防治因上火所致的鼻出血。 白茅根甘寒凉润,能清血分之热,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之功,且清而不过、利而不猛。 赤小豆甘酸性平,善于下行,能利水道,使水湿清泄而消肿,并能清热解毒。 二药同用,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 本药之药力和缓,在治疗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证中可起辅助作用,现多用于浮肿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白茅花: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血熱則妄行,溢出上竅為吐、為咯、為鼻衄、齒衄,涼血和血,則諸證自除。 益脾補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腫黃疸,而兼理傷寒噦逆也。 白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止諸血、噦逆、喘急、消渴,治黃疸水腫,乃良物也。 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致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白茅花: 白茅花
本品甘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适于热证津液不足者。 白茅根具有补中益气和利小便的效用,因此常被拿来作为药膳食材。 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白茅花2025 功能與谷芽大致相同,能助澱粉性食物的消化,具營養作用。
【製法】材料略洗,蓮藕切片,放入清水8碗,煎約一小時即成。 白茅花 【藥性】生蓮藕味甘性寒,熟蓮藕味甘性微溫,均能清熱潤肺,行瘀止血;淮山味甘性平,功能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紅棗養血安神,調補脾胃。 【使用注意】本湯水適宜寒性體質人士服用,熱底不宜。 【材料】(4人量)白茅花五錢、生地一兩,蜜棗(去核)二枚。 【製法】材料略洗後放入清水8碗煎約一小時即成。
通常分布於日曬良好的河灘或草原地區。 產於中國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陝西、新疆等北方地區;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亞、高加索及地中海區域。 白茅(学名:Imperata cyindrica)是禾本科白茅属的多年生野草,原产于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
白茅花: 百合冬瓜湯
這時候,除了服藥或施行針灸之外,如能輔以手掌穴位按摩,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在介紹一些簡單有效的按摩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減輕咳嗽所帶來的煩惱。 白茅花2025 再次搓熱雙手,轉換位置,重複上述動作,也是81次。
白茅花: 保健吃法
除去鬚根及膜質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用於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 內服,煎湯10-15g(鮮者加倍),搗汁或研末。 【材料】 (四人份量)雪梨乾一兩,南北杏二錢,土茯苓五錢。
白茅花: 白茅花的药方
方中茅根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為君藥。 白茅根粉能明顯縮短兔血漿的復鈣時間。 但白茅根含鈣較多,可能干擾實驗結果。 白茅根粉撒於犬或兔的股動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 【材料】 (四人量)遠志三錢、龍齒 一兩(打)、大棗三枚(去核)、紅棗五枚(去核)。
白茅花: 白茅是什么
由此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對限食保健之道,早已知之甚詳,而且這些祖先智慧,乃親身體驗,躬行實踐所累積下來的經驗之談,比國外採取白老鼠來研究,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節制飲食,可以起到養生保健,卻病延年的效果,已經成為公論。 不過,不少人以為這種保健意識是由國外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中國歷來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探討,其實並非如此。 按摩肺穴 白茅花2025 在無名指第二節處有一穴位名叫肺穴,顧名思義,此穴與肺臟機能有關,以右手大拇指、中指及無名指按摩此穴也可起到增強肺部功能的效果。
白茅花: 白茅花药理作用
中秋過後,如果不是受到颱風影響,天氣便會變得愈來愈乾燥,這是氣候轉變的正常現象,中醫稱之為「秋燥」。 當你發覺到身體出現皮膚乾燥、口乾鼻燥、易流鼻血、大便燥結等跡象,便是受到燥邪的侵犯,如果置之不理,便會愈來愈嚴重。 中醫學理論認為「秋冬養陰」,因此秋燥食療以養陰為主,這時候應該盡量少吃辛辣燥熱之品。 白茅花 現在介紹一款潤燥養陰的甜湯給大家參考: